第127章 第一次赈灾(十一)(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和历史上差不多。雍正给年羹尧的旨意,批复,全然透漏着你办事我放心的亲切。
  霍崇当然不可能知道雍正写了什么。霍崇此时还有自己要忙的事情。手下们进入五月就开始对救灾懈怠起来。霍崇实在是看不下去,就把各县各分部负责此事的人叫到总部。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百姓们没有把今年的粮食打下来,晾晒好,吃下肚。这次赈灾就没结束。哪怕粮食马上就熟了,也不等于粮食已经熟了。”
  霍崇说完,看着这帮负责人。众人都是一脸的懵圈,还有些委屈。
  见大伙如此,霍崇看了看众人,问道:“你们为何这么迷惑?谁能讲个想法出来!”
  没人说话。大家神色间还是委屈兼迷惑。就在此时,最外围响起一人的声音,“霍先生责怪我们,何不告诉我们当下要做什么?”
  霍崇一看,原来是雷虎。这家伙提拔的很快,现在已经是六月,雷虎就升到了总部。
  除了霍崇在看雷虎,众人都在看雷虎。雷虎却行若无事的起身继续说道:“霍先生未免高看了我们。我等也是第一次赈灾,还请霍先生继续指明具体如何做。若是霍先生不领着我等做事,我等就觉得赈灾已经完结。”
  “嗯。”霍崇觉得雷虎说的很对。自己最近心神不宁,即便是竭尽全力,还是难免有些怠惰。毕竟一个人的精力就那么多,而担惊受怕又是格外消耗心力。
  不再批评,霍崇稍微思索片刻就开始布置工作。既然今年正常收获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接下来就是大量数据分析。尤其是根据这帮借钱借物的人偿还的情况判断谁有更高的信用度。
  听着霍崇详细讲述具体执行,不少人已经拿出小本本记录,有些人则听的入了神。
  这才对!霍崇心中很满意。
  等讲完,年轻人纷纷提问。尤其是霍崇的六师弟刘时旺提出的‘啥叫做信用度’的问题得到了最大的共鸣。
  霍崇拿出了现代经济学里面‘信用与资金’的解释向众人讲述什么叫做信用度。
  资本营运下的信用与农业时代那种言必信行必果看似很类似,其实也很类似。不过言必信行必果乃是个人修养,甚至有种道德层面的意味。而资本营运下的信用度则是针对一个执行能力。
  最早的信用+现金模式乃是海上马车夫荷兰的银行搞出来的。那时候大三角贸易已经出现,殖民主义者们把手工业品运去西非,在当地换取奴隶。又把奴隶卖去西印度群岛的种植园,换取蔗糖等种植园的产品,再将这些产品运回欧洲。
  指望这帮贩奴的殖民主义者们有什么道德,完全是天方夜谭。所以资本营运下的‘信用’从来不与道德挂钩。
  那些殖民者的船队如何组织,如何配置,走什么航线,怎么应对遇到的各种问题。
  凡是能提出并且展现出组织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家伙,就算是有了一定信用。荷兰银行要做的是选出有信用度的,给他们现金投资,以帮助这些人实现他们的计划。
  信用+资金,这个资本营运体系运转起来,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管这种资本营运到底沾染了多少血,造了多少孽。哪怕是英国中有点良心的人都抨击,‘我们每用掉一磅砂糖,就等于消耗两盎司人肉’。但是这种资本营运依旧创造出了欧洲的财富和力量。
  霍崇并没有举这样的例子。倒不是霍崇不想显摆,而是这几年霍崇总算是明白了,要是没有相同基础,就别说其他人无法理解的话。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不尊重。所以案例就变成了现在山东的局面。
  “大家都清楚了种地、饲养等流程。很多人不懂,很多人懂了之后也完成不了。我早就强调过,这次赈灾不是让那些人饿不死。那不叫赈灾,那叫救命。赈灾是让灾害对大伙的生产影响降低到最小。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赈灾还没结束……”
  说着说着,霍崇突然觉得自己此时的发言简直是个***者了。这种认知某种意义上是来源自新中国,而不是欧美的资本营运。
  但是与会的这帮清朝人却都明白了霍崇在说什么。文化传承就是如此,在中国说中国文化的话,大伙就是能听懂。如果霍崇说些贩卖奴隶,只怕这帮年轻人就先反对起来。
  经过一番问答,众人基本明白了霍崇的意思。霍崇希望在这次赈灾的最后阶段筛选出有一定执行能力的农户。种福平台的资金也不是无限的,霍崇的资金其实非常有限。之所以看着运行的非常顺畅,完全是这些年平台在霍崇营运之下,资金最有‘信用’的农户结合才能走到今天。
  等会议散了,众人再没之前的茫然,年轻人们个个欢喜。看上去干劲十足。
  雷虎又求见霍崇。等见到霍崇,雷虎先道歉了。
  霍崇倒是不在乎自己的形象,这种时候谈这个未免太奢侈。
  “雷虎,你的眼力很好。下次还要这么率直的说话。”霍崇赞道。
  雷虎愣了愣,看上去有些感动,他感慨道:“霍先生的心胸实在太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