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玉纳珠 第4节(1 / 4)
玉珠这才慢慢合上了信,轻声道:“不要这般说敬棠,他当初若未写休书,我便要被押送到王家的祠堂家法了事,哪里还有现在的安稳?”
敬棠,便是玉珠前夫王昆的字。字如其人,如棠花一般俊雅,却注定要在最繁盛时凋谢。
犹记得得当初她被迫嫁入王家时,被解开头盖时,仓皇无助间看到的,便是那少年温和的笑:“珠儿莫怕,我自心知你不愿出嫁,愿如兄长一般爱你敬你……”
只是当时心犹未沉稳,那若棠花一般羸弱男子的好意,也尽付给了无情的流水。
“其实……他想要休我之心早便有了……”听了六姑娘没头没脑的这一句话,珏儿自然是听不明白,就算是贴身服侍的丫鬟,也体会不到王昆的一番苦心。
打从去年起,他的病情便一日重过一日。可是他似乎并不担心自己,反而总是抚摸着她的长发叹息:“珠儿,是我对不住你,若不是当日听从母亲冲喜之言,又何苦累得你困于这见不得天的大院?王家的寡妇,是再不好出了这府门的。”
是呀,王家的上一代祖母便是寡居养大了三个儿女,其中又有一人做官位列朝中二品大员,得皇帝御赐的贞节牌坊。有了这等先例,新寡的王家妇人,就算是夜深耐不住煎熬,自觉守不住时,也自会有人逼得你守住的。
当时听王昆的叹息,她并没有说什么,却未曾想,他竟然抓住了那一次机会,终于将自己驱离了原本一生无望的牢笼……失了名节,背负骂名被驱离,对于别的女子来说,也许是投井都难以洗刷的耻辱。可是他却知她最想要的是什么。
想到这,她小心翼翼地叠好了手里的书信,连同房屋地契一并收入自己衣箱之中。
“敬棠……”念着这名字,心里似乎便有一股暖意在流动,为何弥足珍贵的东西总是在擦肩而过后才会发觉?
两年的相处,点滴汇入了脑海之中,他的淡然微笑,却是记忆里镌刻最深的,他说“王家诸事”勿念,是说就算他有一日溘然离世,也毋须她怀念吗?
玉珠直到现在才彻底的明白——她的前夫,那个身体单薄羸弱的男子,总是那么的温和而与世无争,却是这世上唯一愿对她好,而无所求的人……
不过世间无欲而心怀慈爱之人鲜有闻。最起码温大人是不打算日行一善的,就算事后萧山再写信相邀,也被婉言回绝了。
少奶奶陈氏那边派人打探来的消息总算有了眉目。当听闻马车里是何等的来路后,就连老祖宗也静默了半响。
原来那马车中之人,乃是朝中望族尧家的二公子——尧暮野。
提起尧家,大魏朝野上下可谓无人不知。大魏曾经一度动乱,渡江迁都,杨家皇室因为北人入侵,仓惶逃窜,据说当时皇帝携妻女微服出逃,又因为没有足够的盘缠买船渡江,而被垄断渡船的恶霸拒载。这样的落魄野史,至今为北人所津津乐道。
虽然大魏史官们在正史里绝口不提皇帝乞讨的破碗,可是有鼻有眼的野史足可见当时皇室的衰微。
俗话说,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北方的皇族入了南方也不过是等待开膛煲汤的黄鳝,当地的豪强不买账,皇宫就只能修筑在乱坟岗。
而正是因为身居南方的大族尧家一力保举皇族,变卖了自家的祖产,开支了军饷才稳定了杨氏皇族的风雨飘摇。
当时北人一路追击到了凤城,还抓了当时尧家族长的妻子,让她劝降自己的丈夫。可是貌美的佳人才开口说了几句,那尧家的族长亲自拉弓一箭便射穿了劝降妻子的胸膛。
这一箭真是震慑敌胆,鼓舞了守城将士之心。最后不但守住了半壁江山,更是在北人内乱之际,渡江收复了大半的国土。
自此,尧家在魏朝的地位无人撼动。杨氏皇族稳坐皇位,却也要看尧家人的脸色行事。朝中的三位丞相,五位元帅皆是尧家人。
可是这位二公子尧暮野,更是位不逊色先祖的狠角。
尧二少父辈这一代,家族略显疲态,一直被江南大族压迫的皇族也是蠢蠢欲动,扶植了另一大族袁家与尧家分庭抗礼。尧家虽然是百年望族,可是子弟养尊处优甚久,及不上袁家的人才济济,渐落了下风。
就在这时二少尧暮野却是力挽狂澜,摒弃尧姓庇佑,隐姓参军,在与北人的三城血战里再现了昔日祖辈的辉煌,凭借奇才以少胜多,扭转战局,收复了西北,让大魏的疆域拓展千里。
一战成名后,在朝内他帮助兄长长线布局,借卫康年宫闱巫术之乱,一举灭了袁家的威风,受此案牵连之人达上百人,经此肃清异党,尧家的百年大族地位再无人撼动。
尧家的家兄也是识时务者,主动让贤,将尧家事务一并让与二少代为处理。
至此年不过三十的尧少成为尧家真正掌权的族长,也是大魏朝举足轻重的弄权重臣。
可是现在并无战事,这等金贵之人不在朝中呼风唤雨,跑到西北这蛮荒之地又是何为?
不过既然是尧少,不屑于进入萧府就变得顺理成章,让人理解了。 ↑返回顶部↑
敬棠,便是玉珠前夫王昆的字。字如其人,如棠花一般俊雅,却注定要在最繁盛时凋谢。
犹记得得当初她被迫嫁入王家时,被解开头盖时,仓皇无助间看到的,便是那少年温和的笑:“珠儿莫怕,我自心知你不愿出嫁,愿如兄长一般爱你敬你……”
只是当时心犹未沉稳,那若棠花一般羸弱男子的好意,也尽付给了无情的流水。
“其实……他想要休我之心早便有了……”听了六姑娘没头没脑的这一句话,珏儿自然是听不明白,就算是贴身服侍的丫鬟,也体会不到王昆的一番苦心。
打从去年起,他的病情便一日重过一日。可是他似乎并不担心自己,反而总是抚摸着她的长发叹息:“珠儿,是我对不住你,若不是当日听从母亲冲喜之言,又何苦累得你困于这见不得天的大院?王家的寡妇,是再不好出了这府门的。”
是呀,王家的上一代祖母便是寡居养大了三个儿女,其中又有一人做官位列朝中二品大员,得皇帝御赐的贞节牌坊。有了这等先例,新寡的王家妇人,就算是夜深耐不住煎熬,自觉守不住时,也自会有人逼得你守住的。
当时听王昆的叹息,她并没有说什么,却未曾想,他竟然抓住了那一次机会,终于将自己驱离了原本一生无望的牢笼……失了名节,背负骂名被驱离,对于别的女子来说,也许是投井都难以洗刷的耻辱。可是他却知她最想要的是什么。
想到这,她小心翼翼地叠好了手里的书信,连同房屋地契一并收入自己衣箱之中。
“敬棠……”念着这名字,心里似乎便有一股暖意在流动,为何弥足珍贵的东西总是在擦肩而过后才会发觉?
两年的相处,点滴汇入了脑海之中,他的淡然微笑,却是记忆里镌刻最深的,他说“王家诸事”勿念,是说就算他有一日溘然离世,也毋须她怀念吗?
玉珠直到现在才彻底的明白——她的前夫,那个身体单薄羸弱的男子,总是那么的温和而与世无争,却是这世上唯一愿对她好,而无所求的人……
不过世间无欲而心怀慈爱之人鲜有闻。最起码温大人是不打算日行一善的,就算事后萧山再写信相邀,也被婉言回绝了。
少奶奶陈氏那边派人打探来的消息总算有了眉目。当听闻马车里是何等的来路后,就连老祖宗也静默了半响。
原来那马车中之人,乃是朝中望族尧家的二公子——尧暮野。
提起尧家,大魏朝野上下可谓无人不知。大魏曾经一度动乱,渡江迁都,杨家皇室因为北人入侵,仓惶逃窜,据说当时皇帝携妻女微服出逃,又因为没有足够的盘缠买船渡江,而被垄断渡船的恶霸拒载。这样的落魄野史,至今为北人所津津乐道。
虽然大魏史官们在正史里绝口不提皇帝乞讨的破碗,可是有鼻有眼的野史足可见当时皇室的衰微。
俗话说,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北方的皇族入了南方也不过是等待开膛煲汤的黄鳝,当地的豪强不买账,皇宫就只能修筑在乱坟岗。
而正是因为身居南方的大族尧家一力保举皇族,变卖了自家的祖产,开支了军饷才稳定了杨氏皇族的风雨飘摇。
当时北人一路追击到了凤城,还抓了当时尧家族长的妻子,让她劝降自己的丈夫。可是貌美的佳人才开口说了几句,那尧家的族长亲自拉弓一箭便射穿了劝降妻子的胸膛。
这一箭真是震慑敌胆,鼓舞了守城将士之心。最后不但守住了半壁江山,更是在北人内乱之际,渡江收复了大半的国土。
自此,尧家在魏朝的地位无人撼动。杨氏皇族稳坐皇位,却也要看尧家人的脸色行事。朝中的三位丞相,五位元帅皆是尧家人。
可是这位二公子尧暮野,更是位不逊色先祖的狠角。
尧二少父辈这一代,家族略显疲态,一直被江南大族压迫的皇族也是蠢蠢欲动,扶植了另一大族袁家与尧家分庭抗礼。尧家虽然是百年望族,可是子弟养尊处优甚久,及不上袁家的人才济济,渐落了下风。
就在这时二少尧暮野却是力挽狂澜,摒弃尧姓庇佑,隐姓参军,在与北人的三城血战里再现了昔日祖辈的辉煌,凭借奇才以少胜多,扭转战局,收复了西北,让大魏的疆域拓展千里。
一战成名后,在朝内他帮助兄长长线布局,借卫康年宫闱巫术之乱,一举灭了袁家的威风,受此案牵连之人达上百人,经此肃清异党,尧家的百年大族地位再无人撼动。
尧家的家兄也是识时务者,主动让贤,将尧家事务一并让与二少代为处理。
至此年不过三十的尧少成为尧家真正掌权的族长,也是大魏朝举足轻重的弄权重臣。
可是现在并无战事,这等金贵之人不在朝中呼风唤雨,跑到西北这蛮荒之地又是何为?
不过既然是尧少,不屑于进入萧府就变得顺理成章,让人理解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