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一路人 战二女(二合一)(1 / 4)
封禅,是对君王的一种认可。
但这也不仅关系君王一人,百官亦是受益者,针对彼此的得失,群臣也各有看法。
裴旻对于朝中之事并不清楚,但之前跟贺知章闲聊时,贺知章谈论过此事。
礼部负责一切仪仗事物,作为礼部侍郎,礼部的二把手,贺知章无可避免的参与其中。
不过就算贺知章不说,裴旻也猜的出一个因由。
这种东西不需要动脑子,如此盛大的活动,不是奢华就是节俭。
绝不可能有中庸的选择,中庸等于平庸,在这方面平庸,那就走汉光武帝的老路了。
李隆基好大喜功,重视排场的性子,人尽皆知。
有人为迎合圣意,有人为了自己私利,还有为了天下百姓或者各种原因,最终一切皆会归为奢华或节俭这两条路。
裴旻本心是不太赞同封禅的,但是这个时代人重视这个,他也不会傻到强出头扭曲大势。
就如一句成语“心诚则灵”,即是如此,又何必做无度破费?
裴旻固然比不及高力士那般,是李隆基肚子里的蛔虫,可对面前这位李家三郎也有着一定了解,真要让他选,他必然会选择奢华。
李隆基从来不是清高的皇帝,重视自己的享受胜于一切。
不然也不会出现前明后庸的奇葩情况,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只要不动摇国本,他不在乎扰不扰民,也不在乎会给大唐的财政带来负担。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目前的李隆基不会如杨广那般过激。
杨广是完全无视百姓的死活,无视隋朝的国本,顽固的依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李隆基心底却有一个谱,不超过这个底线。
裴旻不知道李隆基这个底线到底如何,却能肯定不会超过高宗李治的排场。
高宗李治封禅的排场之大,远胜前后,在古代所有封禅帝王中稳居第一。不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媲美不了。
以现在的发展趋势,十年后的大唐可以胜任,现在不行。
裴旻很直白的只给李隆基一个选择。
李隆基大笑了起来道:“静远说的在理,这天下百姓,刚刚过上好日子。朕焉忍心因为封禅之事,毁了他们安逸的生活?一切流程礼数,能简则简,以诚心为上。”
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都在滴血。
这些天他一直在脑海里拼凑着蓝图,想着自己的封禅队伍是何等的庞大,规模是何等的隆重。
天下百姓,莫不感受到他的天子威仪。
君权神授,代天牧民!
如今给裴旻这么一说,李隆基也意识到一点,高宗时期的封禅是一个难以超越的极限。
与其来一场逊色高宗许多的封禅大典,不如剑走偏锋,博得一个千秋美名。
对于劝说他的裴旻,李隆基更是感慨,裴旻完全是从他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想的都是他的得失,也只有真心为他好的人,才会这般。
“静远要是在长安多好,能为朕解决不少烦心之事。” ↑返回顶部↑
但这也不仅关系君王一人,百官亦是受益者,针对彼此的得失,群臣也各有看法。
裴旻对于朝中之事并不清楚,但之前跟贺知章闲聊时,贺知章谈论过此事。
礼部负责一切仪仗事物,作为礼部侍郎,礼部的二把手,贺知章无可避免的参与其中。
不过就算贺知章不说,裴旻也猜的出一个因由。
这种东西不需要动脑子,如此盛大的活动,不是奢华就是节俭。
绝不可能有中庸的选择,中庸等于平庸,在这方面平庸,那就走汉光武帝的老路了。
李隆基好大喜功,重视排场的性子,人尽皆知。
有人为迎合圣意,有人为了自己私利,还有为了天下百姓或者各种原因,最终一切皆会归为奢华或节俭这两条路。
裴旻本心是不太赞同封禅的,但是这个时代人重视这个,他也不会傻到强出头扭曲大势。
就如一句成语“心诚则灵”,即是如此,又何必做无度破费?
裴旻固然比不及高力士那般,是李隆基肚子里的蛔虫,可对面前这位李家三郎也有着一定了解,真要让他选,他必然会选择奢华。
李隆基从来不是清高的皇帝,重视自己的享受胜于一切。
不然也不会出现前明后庸的奇葩情况,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只要不动摇国本,他不在乎扰不扰民,也不在乎会给大唐的财政带来负担。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目前的李隆基不会如杨广那般过激。
杨广是完全无视百姓的死活,无视隋朝的国本,顽固的依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李隆基心底却有一个谱,不超过这个底线。
裴旻不知道李隆基这个底线到底如何,却能肯定不会超过高宗李治的排场。
高宗李治封禅的排场之大,远胜前后,在古代所有封禅帝王中稳居第一。不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媲美不了。
以现在的发展趋势,十年后的大唐可以胜任,现在不行。
裴旻很直白的只给李隆基一个选择。
李隆基大笑了起来道:“静远说的在理,这天下百姓,刚刚过上好日子。朕焉忍心因为封禅之事,毁了他们安逸的生活?一切流程礼数,能简则简,以诚心为上。”
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都在滴血。
这些天他一直在脑海里拼凑着蓝图,想着自己的封禅队伍是何等的庞大,规模是何等的隆重。
天下百姓,莫不感受到他的天子威仪。
君权神授,代天牧民!
如今给裴旻这么一说,李隆基也意识到一点,高宗时期的封禅是一个难以超越的极限。
与其来一场逊色高宗许多的封禅大典,不如剑走偏锋,博得一个千秋美名。
对于劝说他的裴旻,李隆基更是感慨,裴旻完全是从他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想的都是他的得失,也只有真心为他好的人,才会这般。
“静远要是在长安多好,能为朕解决不少烦心之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