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58节(1 / 4)
小镇不藏事,尤其秦遇还是一位举人。
有好事者去问两位乡绅离开秦家时为何叹气,两位乡绅就添油加醋把事情说了,着重描述秦遇的品行高洁,不重俗物。
“现在外面都快把你夸出花儿来了。”张氏揶揄道。
有些话,就是她这个当娘的,听了都有些不好意思。
她挑了几段不那么直白的,转述给儿子听。
秦遇人都麻了,就好比一只麻雀,最后传来传去,愣是给人传成了老鹰,你就说离谱不离谱。
张氏见儿子难得的窘态,忍不住笑,笑过了之后,又说起正事:“这会不会对你有影响,我们要不要澄清一下。”
“澄清是肯定的。”秦遇道,只是他忧心最后澄清的效果可能会不好。
这么大的称赞,他真的受不起。
罢了,不管效果如何,总要试试。
然而,随着他和他娘的澄清,其他人却觉得秦举人太过自谦,于是经常拿他举例,来教训有点成绩就骄傲的后生,无形中,给秦遇拉了一波仇恨。
不过,现下秦遇是不知道这些的。
在又一天讲学完之后,秦遇收到了一封信,正是秦遇心念的戚兰。
信上内容前半部分是戚兰调侃唤他小秦举人,闲话家常。后半部分,戚兰就在讲述青溪书院的各种好处,还说这民间的“小国子监”可比京城那“国子监”自由多了。
秦遇看的心喜,还想再了解一点,结果就到尾部了。他意犹未尽,生出一丝遗憾之感,随后感觉触觉不对,才发现下面还有一张小纸条。
“遇弟,青溪书院处处甚好,可为兄却总觉得少了一友人,你可愿来与为兄作伴。”
秦遇心神一颤,陡然感觉那张轻飘飘的纸条在此刻有灼人的温度。
良久,他抬手盖住眼,轻轻一声叹息:“江南,金陵啊……”
第63章 青溪书院的题卷
秦遇给戚兰的回信中,言明他在县学讲学之事。但是关于他去不去金陵,还要再考虑考虑。
长宁镇距离金陵可谓千山万水,路上的盘缠,沿途的人身安危,以及他真去了金陵,又如何落脚等等问题,都要一一考虑到。
信件当天被送往了驿站,不知何时传到戚兰手中。
秦遇与戚兰隔的远,倒是经常见到戚伊。对方经常来问秦遇问题。
当初戚兰跟秦遇说,想让戚伊厚积薄发,一口气去冲小三元,结果戚伊没忍住提前下场了,现在只考了童生。以戚伊的实力,参加院试考个秀才应该没问题,但是名次估计不会太好。
戚伊心里也有数,所以暂时缓一缓。
县学中,私下没人时,戚伊就来跟秦遇闲话家常,或许是因为秦遇如今是举人,又或许是秦遇稳重温和,戚伊对哥哥的想念和崇拜,一部分移情到了秦遇身上。
明明他们年龄相差不大,本该是友人相交,但来往间,反而是兄长和弟弟的感觉,偏偏谁都没觉得不对。
甚至,戚伊对秦遇的称呼不知何时变成了“遇哥”,以前他都是直呼秦遇其名的。
戚伊向秦遇请教了几个问题之后,忽然朝秦遇眨了眨眼,暧昧道:“遇哥,现在应该有很多人想给你说亲吧。”
如果说三年前,秦遇考上秀才,年仅十二,说亲委实早了些。那么现在秦遇不但考上举人,年龄也正合适。 ↑返回顶部↑
有好事者去问两位乡绅离开秦家时为何叹气,两位乡绅就添油加醋把事情说了,着重描述秦遇的品行高洁,不重俗物。
“现在外面都快把你夸出花儿来了。”张氏揶揄道。
有些话,就是她这个当娘的,听了都有些不好意思。
她挑了几段不那么直白的,转述给儿子听。
秦遇人都麻了,就好比一只麻雀,最后传来传去,愣是给人传成了老鹰,你就说离谱不离谱。
张氏见儿子难得的窘态,忍不住笑,笑过了之后,又说起正事:“这会不会对你有影响,我们要不要澄清一下。”
“澄清是肯定的。”秦遇道,只是他忧心最后澄清的效果可能会不好。
这么大的称赞,他真的受不起。
罢了,不管效果如何,总要试试。
然而,随着他和他娘的澄清,其他人却觉得秦举人太过自谦,于是经常拿他举例,来教训有点成绩就骄傲的后生,无形中,给秦遇拉了一波仇恨。
不过,现下秦遇是不知道这些的。
在又一天讲学完之后,秦遇收到了一封信,正是秦遇心念的戚兰。
信上内容前半部分是戚兰调侃唤他小秦举人,闲话家常。后半部分,戚兰就在讲述青溪书院的各种好处,还说这民间的“小国子监”可比京城那“国子监”自由多了。
秦遇看的心喜,还想再了解一点,结果就到尾部了。他意犹未尽,生出一丝遗憾之感,随后感觉触觉不对,才发现下面还有一张小纸条。
“遇弟,青溪书院处处甚好,可为兄却总觉得少了一友人,你可愿来与为兄作伴。”
秦遇心神一颤,陡然感觉那张轻飘飘的纸条在此刻有灼人的温度。
良久,他抬手盖住眼,轻轻一声叹息:“江南,金陵啊……”
第63章 青溪书院的题卷
秦遇给戚兰的回信中,言明他在县学讲学之事。但是关于他去不去金陵,还要再考虑考虑。
长宁镇距离金陵可谓千山万水,路上的盘缠,沿途的人身安危,以及他真去了金陵,又如何落脚等等问题,都要一一考虑到。
信件当天被送往了驿站,不知何时传到戚兰手中。
秦遇与戚兰隔的远,倒是经常见到戚伊。对方经常来问秦遇问题。
当初戚兰跟秦遇说,想让戚伊厚积薄发,一口气去冲小三元,结果戚伊没忍住提前下场了,现在只考了童生。以戚伊的实力,参加院试考个秀才应该没问题,但是名次估计不会太好。
戚伊心里也有数,所以暂时缓一缓。
县学中,私下没人时,戚伊就来跟秦遇闲话家常,或许是因为秦遇如今是举人,又或许是秦遇稳重温和,戚伊对哥哥的想念和崇拜,一部分移情到了秦遇身上。
明明他们年龄相差不大,本该是友人相交,但来往间,反而是兄长和弟弟的感觉,偏偏谁都没觉得不对。
甚至,戚伊对秦遇的称呼不知何时变成了“遇哥”,以前他都是直呼秦遇其名的。
戚伊向秦遇请教了几个问题之后,忽然朝秦遇眨了眨眼,暧昧道:“遇哥,现在应该有很多人想给你说亲吧。”
如果说三年前,秦遇考上秀才,年仅十二,说亲委实早了些。那么现在秦遇不但考上举人,年龄也正合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