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 第94节(2 / 4)
“是你回去大婚,不用反过来要我求你吧。”云扬见她松动,软下声音,探头来看她眼睛。
刘诩心里又酸又软,板起脸,“你瞧瞧你,不过是大了一岁,是越来越有主意。你大哥,我,老王爷,到最后哪个不是按你安排?”
云扬见她心里不痛快,便笑着不作声。
“扬儿。”刘诩心里警醒,“你不会转过头,就一走了之吧。”天大地大,他要是成心想走,让我上哪找去。刘诩想到这,心里万分不踏实。
云扬愣了愣,“那日古道上,都看见了秦的边境,我不是还回来找你?现在你怎会这么想?”
刘诩颓然叹气。
“是我患得患失的毛病作祟。”刘诩摆手,“十日后,云帅率铁卫才班师回京。你随行。老王爷封地离此不远,就不用远赴京城了。封赏会直接送到封地去。我在你身边,派暗卫十六名……”见云扬要说话,刘诩止住他,“不会影响云家上下,只在暗中里保护你。”
云扬苦笑,“陛下,您身边有几名暗卫?”
刘诩顺口道,“每班八人,共四班。”
“这派给我一半,您觉得我会心安吗?”
刘诩气结,“看我就像是只有三十二名暗卫的样子吗?”
云扬不敢再辩,垂头,“是。谢皇上。”
刘诩叹气,“回到云家,休养身体要紧。无事不要出门乱跑。”
云扬点头。
“也别闷坏了,闲了,四处踏踏青,闲逛逛就好,反正有暗卫在,很安全的。”刘诩又不放心地嘱咐。
听着这自相矛盾的命令,云扬抬头,笑意浸进清亮的眸子里。
刘诩与他四目相对,疼惜地叹气。
此刻,两人隔着一条古道。黎明前温存气息,仿佛还留在指尖,刘诩心里一阵阵抽紧。她穿过扬着尘土的山道,亲自把云扬扶起,“回到家,代朕向云大儒问安。说朕感谢他为大齐教养出的好儿男。”
云扬点头,退一步双膝跪下,“谢陛下。恭送陛下,祝陛下一路顺风。”
-------------------------------------------------------------------
车驾行了十五日,这日正午,抵京。
京中有品有阶的官员,皆道迎出二十里。久病未愈的梁席廷亲自候在十里外的驿馆。
远远看见列队而来的皇城铁卫,梁席廷举目远眺,终看见队伍拱卫下的陛下车驾。
车驾行至驿馆外,皇帝陛下就亲自从车上走下来。步行入驿馆,看见当先在院门口跪迎的老相爷。
“梁相……”猛一见梁相,刘诩也是惊愕。不过分别数月,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竟然病得如此憔悴。本已经花白的头发,枯黄着,同样枯黄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老师,您这怎么病成这样?”刘诩赶紧上前扶起他,入手,瘦得很。
“皇上,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老臣以为,活不到亲眼见证你大婚那一天呢。”梁席廷满脸老泪,复又跪下,“老臣办岔了很多事,累得陛下亲自奔波……”
“哎,”刘诩赶紧把他扶起来,亲自搀进屋里去。
“老师,学生自幼便蒙您教导,写的第一笔字,做的第一篇文章,都浸着您的心血。便是朕坐上这江山,也是老师的头份功勋。”刘诩握着梁席廷瘦削的手,心里难受,“西北一事,当初您是不得已,是出自公心。朕不怪您。学生只当是老师给朕的历练。如今,西北事已定。您看,大齐的新帝,大齐的将士们,可还当守得起大齐这如画的河山,守得起大齐万众子民?”
梁席廷痛哭道,“守得,守得,老臣看了这几个月,全明白您的意思了。咱大齐的朝廷,老臣给您守得紧紧的,咱大齐的江山,陛下也定会守得住,中兴大齐,便只看你们年轻一辈了。” ↑返回顶部↑
刘诩心里又酸又软,板起脸,“你瞧瞧你,不过是大了一岁,是越来越有主意。你大哥,我,老王爷,到最后哪个不是按你安排?”
云扬见她心里不痛快,便笑着不作声。
“扬儿。”刘诩心里警醒,“你不会转过头,就一走了之吧。”天大地大,他要是成心想走,让我上哪找去。刘诩想到这,心里万分不踏实。
云扬愣了愣,“那日古道上,都看见了秦的边境,我不是还回来找你?现在你怎会这么想?”
刘诩颓然叹气。
“是我患得患失的毛病作祟。”刘诩摆手,“十日后,云帅率铁卫才班师回京。你随行。老王爷封地离此不远,就不用远赴京城了。封赏会直接送到封地去。我在你身边,派暗卫十六名……”见云扬要说话,刘诩止住他,“不会影响云家上下,只在暗中里保护你。”
云扬苦笑,“陛下,您身边有几名暗卫?”
刘诩顺口道,“每班八人,共四班。”
“这派给我一半,您觉得我会心安吗?”
刘诩气结,“看我就像是只有三十二名暗卫的样子吗?”
云扬不敢再辩,垂头,“是。谢皇上。”
刘诩叹气,“回到云家,休养身体要紧。无事不要出门乱跑。”
云扬点头。
“也别闷坏了,闲了,四处踏踏青,闲逛逛就好,反正有暗卫在,很安全的。”刘诩又不放心地嘱咐。
听着这自相矛盾的命令,云扬抬头,笑意浸进清亮的眸子里。
刘诩与他四目相对,疼惜地叹气。
此刻,两人隔着一条古道。黎明前温存气息,仿佛还留在指尖,刘诩心里一阵阵抽紧。她穿过扬着尘土的山道,亲自把云扬扶起,“回到家,代朕向云大儒问安。说朕感谢他为大齐教养出的好儿男。”
云扬点头,退一步双膝跪下,“谢陛下。恭送陛下,祝陛下一路顺风。”
-------------------------------------------------------------------
车驾行了十五日,这日正午,抵京。
京中有品有阶的官员,皆道迎出二十里。久病未愈的梁席廷亲自候在十里外的驿馆。
远远看见列队而来的皇城铁卫,梁席廷举目远眺,终看见队伍拱卫下的陛下车驾。
车驾行至驿馆外,皇帝陛下就亲自从车上走下来。步行入驿馆,看见当先在院门口跪迎的老相爷。
“梁相……”猛一见梁相,刘诩也是惊愕。不过分别数月,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竟然病得如此憔悴。本已经花白的头发,枯黄着,同样枯黄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老师,您这怎么病成这样?”刘诩赶紧上前扶起他,入手,瘦得很。
“皇上,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老臣以为,活不到亲眼见证你大婚那一天呢。”梁席廷满脸老泪,复又跪下,“老臣办岔了很多事,累得陛下亲自奔波……”
“哎,”刘诩赶紧把他扶起来,亲自搀进屋里去。
“老师,学生自幼便蒙您教导,写的第一笔字,做的第一篇文章,都浸着您的心血。便是朕坐上这江山,也是老师的头份功勋。”刘诩握着梁席廷瘦削的手,心里难受,“西北一事,当初您是不得已,是出自公心。朕不怪您。学生只当是老师给朕的历练。如今,西北事已定。您看,大齐的新帝,大齐的将士们,可还当守得起大齐这如画的河山,守得起大齐万众子民?”
梁席廷痛哭道,“守得,守得,老臣看了这几个月,全明白您的意思了。咱大齐的朝廷,老臣给您守得紧紧的,咱大齐的江山,陛下也定会守得住,中兴大齐,便只看你们年轻一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