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第61节(1 / 4)
刘成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没有生气,他早先是见过石敬瑭的,知道只要恭敬,他对臣下一般都很和蔼。当下道:“让陛下见笑了,她哪里是不爱做,不过是怕做不好被人说道,陛下不怪她无礼就是她的福气了。”
石敬瑭摇摇头:“没有立功就不受奖赏,这一点她不知比多少人都强了,我又哪里会怪她?刘节度,我看你这孩子很好,你好好养着,将来是能荣耀你刘家的。”
刘成连忙拉着刘灿一起谢恩。
虽然没有授官,石敬瑭还是赏了刘灿一块玉佩一匹好马,那玉是上等的羊脂玉,算是刘灿所有的玉中最好的一块了。马虽然说不上是千里马,可也比得上她从太原带回来的那些。看着这些东西,想到石敬瑭那基本算是简朴的帐篷,她一时也不由得有些唏嘘。她现在也算是经历过一些场面的了,但刚才还是很紧张,再怎么说,这也是她第一次见活着的皇帝。
说现代人不畏权势,人格平等,那真的只是理想状态,别人不知道,刘灿是清楚自己的,早先见个旅游局的领导心中就发颤。虽不能说那位领导就能决定她的前途,总能有干预。而石敬瑭,在历史上再有骂名,再快要死了,现在收拾他们刘家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真豁着不顾后果,要杀人,他们也是只有先死了再说。
而石敬瑭,却比想象的还要……刘灿想了想,最后只能以和蔼做总结。
“教官在做什么?”她正沉思着,就听到一个声音,抬起头,就看到了石守信,“没什么,不过想一些事情。”
石守信看着她,她一笑,停了片刻又道:“石头,以后我若是要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还请你能阻止我。”
石守信皱着眉:“教官说的,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害的事情。”
……
石敬瑭的这次北巡最初是没什么说的,不过是赶路,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契丹的责令不断传来。石敬瑭苦闷之下,只有不断的催促队伍加快进度。这一路急行,赶的众人人仰马翻,好在他带出来的都是精兵,倒是没出什么岔子,只是也免不了有些慌乱。刘灿把这一路见的都默默记下,然后晚上召集演武场的学员一一讲解,这里面自然也有她不懂的,她就去请教刘成、柴志坚或其他老行伍。到了邺都的时候,却也学了不少东西。
现在的邺都是河北的一个县城,不过六十来万的总人口,也没什么支柱型产业,远远说不上发达。不过在历史上,这里却是鼎鼎大名的,曹操把这里定为魏都,曹丕也是在这里登的基,就算后来把帝都移到了洛阳,这里也依然是五都之一。而此时,邺都因为早先的后唐设这里为兴唐府,虽比不上早先了,也还有几分气象。
到了邺都,众人都松了口气,不管怎么样,安重荣还没有什么异动,看起来是有可能和平解决的,石敬瑭也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安重荣还是听他的话的,他现在都来到他家门口的,这个老臣子总要给他几分面子。因此稍一休息,他就开始给安重荣下诏书,要求他把来投奔的那些少数民族都打发回去,好好的听契丹人的话。
第一封诏书,安重荣回了,态度恭敬;
第二封诏书,安重荣依然回了,态度依然恭敬;第三封诏书,安重荣还回了,态度同前,而就在石敬瑭准备下第四封诏书的时候,安从进反了!当时石敬瑭正在听人念拟的第四封诏书,听了这个消息大叫一声,倒在炕席上,而也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安重荣,也反了。
第125章 大变(下)
在真实的历史上,安重荣是在石敬瑭一连下了十多封诏书后才反的。石敬瑭之所以没有直接开打而选择了北巡,一来的确是不敢轻易动手,二来也是因为安重荣是他未发迹之前就招纳过来的,虽然安重荣早先也是后唐的臣子,但他在石敬瑭伸出橄榄枝后带着一千多人来投,也算是从龙之臣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安重荣和石敬瑭是有革命交情的。所以石敬瑭会想着以情动之,以理说之。安重荣呢,也总想着能说服石敬瑭,于是两人书信往来了很多封,最终才算互相死心。
而在这里,因为时间的拖延,安重荣提前反了!他以要觐见石敬瑭为名,一路打着抗辽的旗号,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他起兵的时候还是只有自己的军队,而在这个过程中问询赶来的难民纷纷加入,一时间竟有席卷之势。
消息一个个传来,邺都大营中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特别是在高级将领中。出来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打仗的准备,也不是没有想过安重荣会反,可就这么反了,还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当然最重要的是,石敬瑭病了!
在安从进反了的消息传来后,石敬瑭就病了,一开始也许只是气急攻心,缓缓就好了,但安重荣的反却让他缓不过来了。这几天都躺在炕席上,连坐都坐不起来。
为了防止军心涣散,石敬瑭病了的消息还不敢曝光,但军营上下都一片紧张,各个将领一方面组织着迎敌,一方面又都打着自己的算盘。安重荣来势凶猛,石敬瑭又这个样子,他们真没必要和他死磕,真是不行就后撤,反正真是不行的话,也还有杜重威。
在安从进反了的消息传来后,石敬瑭就急调了杜重威,不过这边诏书刚发出去,那边安重荣就反了,所以杜重威什么时候会来还真不好说。而且,他会不会来,也还真不好说。
关于后者,才是大家最计较的,如果杜重威赶来,他手握重兵,应该是能挡下安重荣的,可要是他不来呢?想到这里,很多人都建议及时撤兵,毕竟京城空虚,急需大家回去坐镇。
石敬瑭知道下面的心已经散了,躺在床上,吃着药还召集将领一个个去谈话,这些谈话不能说没有用处,却没有什么大用。刘成也被召过去了,回来后对刘灿感叹:“没有人同陛下一条心,他现在恐怕还没有经营河东的时候快活。”
“……阿耶看,陛下的样子到了什么地步?”
“不好说,要说陛下身体一向强壮,早先你也见了,可以骑一整天的马。这一次也是急症,急症来的急,可也容易去。我看陛下倒不像是很快要不行的样子,不过也有人说陛下是硬撑的。”
虽然下面人都有各自的小九九,可也不敢贸然行事。而在这里石敬瑭身体到底如何,也是他们的一个行事标准。如果石敬瑭真的不行了,那大家真的要早寻后路;而如果石敬瑭还能好转,这条船大家倒不用急着往下跳。
“你让演武场的那些小家伙这两日都机灵些,也许我们随时都要撤。”刘成又道,“我今天看到张岩之和陛下身边的王宦官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若是他有什么异动,咱们立刻跟上。” ↑返回顶部↑
石敬瑭摇摇头:“没有立功就不受奖赏,这一点她不知比多少人都强了,我又哪里会怪她?刘节度,我看你这孩子很好,你好好养着,将来是能荣耀你刘家的。”
刘成连忙拉着刘灿一起谢恩。
虽然没有授官,石敬瑭还是赏了刘灿一块玉佩一匹好马,那玉是上等的羊脂玉,算是刘灿所有的玉中最好的一块了。马虽然说不上是千里马,可也比得上她从太原带回来的那些。看着这些东西,想到石敬瑭那基本算是简朴的帐篷,她一时也不由得有些唏嘘。她现在也算是经历过一些场面的了,但刚才还是很紧张,再怎么说,这也是她第一次见活着的皇帝。
说现代人不畏权势,人格平等,那真的只是理想状态,别人不知道,刘灿是清楚自己的,早先见个旅游局的领导心中就发颤。虽不能说那位领导就能决定她的前途,总能有干预。而石敬瑭,在历史上再有骂名,再快要死了,现在收拾他们刘家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真豁着不顾后果,要杀人,他们也是只有先死了再说。
而石敬瑭,却比想象的还要……刘灿想了想,最后只能以和蔼做总结。
“教官在做什么?”她正沉思着,就听到一个声音,抬起头,就看到了石守信,“没什么,不过想一些事情。”
石守信看着她,她一笑,停了片刻又道:“石头,以后我若是要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还请你能阻止我。”
石守信皱着眉:“教官说的,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害的事情。”
……
石敬瑭的这次北巡最初是没什么说的,不过是赶路,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契丹的责令不断传来。石敬瑭苦闷之下,只有不断的催促队伍加快进度。这一路急行,赶的众人人仰马翻,好在他带出来的都是精兵,倒是没出什么岔子,只是也免不了有些慌乱。刘灿把这一路见的都默默记下,然后晚上召集演武场的学员一一讲解,这里面自然也有她不懂的,她就去请教刘成、柴志坚或其他老行伍。到了邺都的时候,却也学了不少东西。
现在的邺都是河北的一个县城,不过六十来万的总人口,也没什么支柱型产业,远远说不上发达。不过在历史上,这里却是鼎鼎大名的,曹操把这里定为魏都,曹丕也是在这里登的基,就算后来把帝都移到了洛阳,这里也依然是五都之一。而此时,邺都因为早先的后唐设这里为兴唐府,虽比不上早先了,也还有几分气象。
到了邺都,众人都松了口气,不管怎么样,安重荣还没有什么异动,看起来是有可能和平解决的,石敬瑭也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安重荣还是听他的话的,他现在都来到他家门口的,这个老臣子总要给他几分面子。因此稍一休息,他就开始给安重荣下诏书,要求他把来投奔的那些少数民族都打发回去,好好的听契丹人的话。
第一封诏书,安重荣回了,态度恭敬;
第二封诏书,安重荣依然回了,态度依然恭敬;第三封诏书,安重荣还回了,态度同前,而就在石敬瑭准备下第四封诏书的时候,安从进反了!当时石敬瑭正在听人念拟的第四封诏书,听了这个消息大叫一声,倒在炕席上,而也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安重荣,也反了。
第125章 大变(下)
在真实的历史上,安重荣是在石敬瑭一连下了十多封诏书后才反的。石敬瑭之所以没有直接开打而选择了北巡,一来的确是不敢轻易动手,二来也是因为安重荣是他未发迹之前就招纳过来的,虽然安重荣早先也是后唐的臣子,但他在石敬瑭伸出橄榄枝后带着一千多人来投,也算是从龙之臣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安重荣和石敬瑭是有革命交情的。所以石敬瑭会想着以情动之,以理说之。安重荣呢,也总想着能说服石敬瑭,于是两人书信往来了很多封,最终才算互相死心。
而在这里,因为时间的拖延,安重荣提前反了!他以要觐见石敬瑭为名,一路打着抗辽的旗号,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他起兵的时候还是只有自己的军队,而在这个过程中问询赶来的难民纷纷加入,一时间竟有席卷之势。
消息一个个传来,邺都大营中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特别是在高级将领中。出来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打仗的准备,也不是没有想过安重荣会反,可就这么反了,还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当然最重要的是,石敬瑭病了!
在安从进反了的消息传来后,石敬瑭就病了,一开始也许只是气急攻心,缓缓就好了,但安重荣的反却让他缓不过来了。这几天都躺在炕席上,连坐都坐不起来。
为了防止军心涣散,石敬瑭病了的消息还不敢曝光,但军营上下都一片紧张,各个将领一方面组织着迎敌,一方面又都打着自己的算盘。安重荣来势凶猛,石敬瑭又这个样子,他们真没必要和他死磕,真是不行就后撤,反正真是不行的话,也还有杜重威。
在安从进反了的消息传来后,石敬瑭就急调了杜重威,不过这边诏书刚发出去,那边安重荣就反了,所以杜重威什么时候会来还真不好说。而且,他会不会来,也还真不好说。
关于后者,才是大家最计较的,如果杜重威赶来,他手握重兵,应该是能挡下安重荣的,可要是他不来呢?想到这里,很多人都建议及时撤兵,毕竟京城空虚,急需大家回去坐镇。
石敬瑭知道下面的心已经散了,躺在床上,吃着药还召集将领一个个去谈话,这些谈话不能说没有用处,却没有什么大用。刘成也被召过去了,回来后对刘灿感叹:“没有人同陛下一条心,他现在恐怕还没有经营河东的时候快活。”
“……阿耶看,陛下的样子到了什么地步?”
“不好说,要说陛下身体一向强壮,早先你也见了,可以骑一整天的马。这一次也是急症,急症来的急,可也容易去。我看陛下倒不像是很快要不行的样子,不过也有人说陛下是硬撑的。”
虽然下面人都有各自的小九九,可也不敢贸然行事。而在这里石敬瑭身体到底如何,也是他们的一个行事标准。如果石敬瑭真的不行了,那大家真的要早寻后路;而如果石敬瑭还能好转,这条船大家倒不用急着往下跳。
“你让演武场的那些小家伙这两日都机灵些,也许我们随时都要撤。”刘成又道,“我今天看到张岩之和陛下身边的王宦官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若是他有什么异动,咱们立刻跟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