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第113节(2 / 4)
要知道因为前朝几位藩王之乱,如今皇家的王爷可都是只享俸禄,没有封地的,更别说长时间待在外面了,谁知道你在外面是干什么的,万一是想蓄养兵士,有谋逆之心呢,为此那些王室宗亲别看整天在京中耀武扬威,真要说起来,还真没什么实权。
所以京中无人不知安乐王深得帝宠,再加上安乐王刚回京时,太后就频繁宣召一些大臣的家眷进宫,消息灵通的都知道是为了给安乐王选妃,加上明年又是选秀之年,对安乐王妃有意的人可不开始四处钻营了。
唐宝珠失神了几分钟,太后回宫了,这么说赵辰肯定也回京了。说起来自从白云寺之后,两人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见面,前两天赵辰还专门问她要了近一年庄子里的资料。
一时间空气安静下来,不过这时间并不长,外面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嘈杂起来,没等两人去看有什么热闹,就有唐家的下人慌慌张张的跑来了,“二小姐,宫中有圣旨到家里,老爷夫人让您赶紧回去。”
唐宝珠和羲和对视一眼,从羲和眼中看出了茫然,显然羲和也不知道宫中为什么会突然下旨到唐家,这会也顾不得深究,和羲和告辞之后,唐宝珠匆匆赶回唐家。
此时,唐家人都已经到齐,一家人跪地接旨,宣旨太监声音清亮,“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唐家二女宝珠生性聪敏,勤而好学……,现封其为乡君,赏南稠两匹,软烟罗两匹,……钦此。”
对于那一长串的赏赐唐宝珠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她这会还有些迷迷糊糊的,连天使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心中想起之前赵辰一直说的惊喜,难不成就是这个。
宣德帝对位份虽说不上吝啬,却也绝不是大方之辈,比如羲和的郡主之位,除了她本身的原因外,还因为得皇后喜爱,加之早年的一些意外,才能未出嫁就能有郡主之位,这在京中不说独一份,却也少见。
唐家进京不满一年的时间,先是从农家变成了侯爷,现在连唐家的女儿都被封为乡君,这怎么不让人侧目。
哪怕知道唐家的爵位是因为献上改良的良种有功,可这样的圣眷也足以让人眼红,故而前脚唐家才接了圣旨,后脚就有人直接弹劾唐石头,宣德帝哪怕对此早有预料也头疼不已。
唐家人可不知道这些朝堂之事,他们还沉浸在欢喜之中,一些和他们相熟得人家更是来打探消息,都想知道唐宝珠这个乡君之位到底是怎么来的。
不过宣德帝也没有吊着大家的胃口,直接由安乐王公布了两种新良种,红薯和土豆的产量,在如今改良过的小麦也不过四百多斤之时,这两样改良之后,亩产能到千斤的作物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可比改良小麦的功劳还要大,若真能亩产达到一千多斤,岂不是再也不会出现百姓无粮可吃的情况,哪怕安乐王告知这两者不能取代五谷,也不能当主食,也不能阻挡大家的热情。
这些能站在朝堂上的,哪怕有党派之争,有些许贪官,但更多人心中是有一份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心思的,尤其是那些从地位一步步走上来的大臣,更是明白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艰难,现在发现了高产的作物,若是真的,哪怕不能取代五谷,也可让老百姓活下来。
一时间谁还关注什么唐侯爷,什么乡君,都在追问赵辰土豆红薯之事,赵辰对此早有预料,和宣德帝对视一眼,宣德帝无奈,只好叫了身边的太监出去将等在殿外的唐宝珠叫来。
与此同时,赵辰也道,“不管之前的改良小麦,还是如今改良过亩产能近千斤的红薯,土豆都是唐乡君的功劳,诸位若是有疑问,可等唐乡君来了之后,直接问她。”
朝堂上少有的嘈杂之声不断,直到一女子身影从殿外走进来,在百官惊愕的目光下,唐宝珠对着皇帝,安乐王行礼过后面向百官,“众位若是有什么想询问的可以直接说。”
早朝之上出现女子,还是这么一个纤弱的未婚女子,众人免不了一阵惊愕,宣德帝在上面看着百官变换不停的面色,好整以暇。
为了能顺利册封唐宝珠为乡君,顺便解决掉之后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赵辰和宣德帝商量许久,才决定直接在早朝上公开,顺便让众官员见一见新封的唐乡君。
唐宝珠并没有其他人以为的惊慌,反而笑意盈盈,这让不管是心中担心的赵辰,还是等着看好戏的宣德帝都有些意外,赵辰还好早就想过这种情况,宣德帝就是真的好奇了。
面对百官,别说女子,就是他当皇子第一次出现在百官面前时,心情也是激动紧张的,这唐宝珠怎么能如此淡然处之,若非早就对她的身份查的一清二楚,他都要怀疑这是不是一个农家女了。
接下来自然有人提出疑问,唐宝珠一一解答,改良粮种之事是她一手操办,情况越来越好,尤其是知道了赵辰的身份之后,借着身份之便,寻到了一些精通农耕之事的老人,粮种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提升,官员们的提问根本难不住她。
一场早朝之后,众人对唐宝珠这个乡君再无异议,尤其是户部之人,在看到明确的资料记录之后,恨不得将这人直接弄到司农那里,什么男女之别,谁还在意,他们看的清楚,若是这些记录不错,不仅宣德帝,就是他们这些官员也能得利不少。
等消息传开之后,自然又是一番惊叹,哪怕有一两个指责唐宝珠身为女子不该抛头露面,邀买名声,也被更多的人骂的不敢出声。
老百姓没那么多想法,谁当大官,当皇帝他们也管不着,对他们来说能吃饱饭才是正经事,现在唐宝珠拿出了改良的粮种,朝廷也派人去她的庄子上,和安乐王的庄子上看过,确定是真的,那么唐宝珠就是老百姓嘴里的活菩萨,若是等到明年,粮种推广确定产量之后,唐宝珠的名声还会更加响亮。
唐家人对此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高兴,可不得高兴吗,如今自家成了侯府,就连闺女都成了乡君,儿子也考中了举人,一年之内发生了这么多喜事,可不该热闹一番。
这还是唐家进京以来办的的第一场宴会,自然轻忽不得,赵辰和羲和都派了人来帮忙,这两者一为未婚女子的领头人,一为皇帝最为疼爱的弟弟,一时间唐家的请帖成了抢手之物。
尤其是在唐宝珠被封为乡君不久之后,皇上召见了唐家人,还赏赐了不少东西,安乐王更是直接将唐家人送回去,一时间唐家算是成了热灶,大家都想贴上去,一时间竟然唐家的帖子竟成了是否还得帝心的象征。
这些唐家人并不知道,他们老老实实的过着自己的日子,除了举办宴会之时,多请了一些听着就是了不得的人家之外,别的并没有在意。
这场宴会之后,唐家算是真正进入了京城贵族圈子,又有王家,霍家几个相熟家族的帮忙,唐石头夫妻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朋友,交往圈,唐家算是真正在京城立住了脚。 ↑返回顶部↑
所以京中无人不知安乐王深得帝宠,再加上安乐王刚回京时,太后就频繁宣召一些大臣的家眷进宫,消息灵通的都知道是为了给安乐王选妃,加上明年又是选秀之年,对安乐王妃有意的人可不开始四处钻营了。
唐宝珠失神了几分钟,太后回宫了,这么说赵辰肯定也回京了。说起来自从白云寺之后,两人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见面,前两天赵辰还专门问她要了近一年庄子里的资料。
一时间空气安静下来,不过这时间并不长,外面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嘈杂起来,没等两人去看有什么热闹,就有唐家的下人慌慌张张的跑来了,“二小姐,宫中有圣旨到家里,老爷夫人让您赶紧回去。”
唐宝珠和羲和对视一眼,从羲和眼中看出了茫然,显然羲和也不知道宫中为什么会突然下旨到唐家,这会也顾不得深究,和羲和告辞之后,唐宝珠匆匆赶回唐家。
此时,唐家人都已经到齐,一家人跪地接旨,宣旨太监声音清亮,“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唐家二女宝珠生性聪敏,勤而好学……,现封其为乡君,赏南稠两匹,软烟罗两匹,……钦此。”
对于那一长串的赏赐唐宝珠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她这会还有些迷迷糊糊的,连天使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心中想起之前赵辰一直说的惊喜,难不成就是这个。
宣德帝对位份虽说不上吝啬,却也绝不是大方之辈,比如羲和的郡主之位,除了她本身的原因外,还因为得皇后喜爱,加之早年的一些意外,才能未出嫁就能有郡主之位,这在京中不说独一份,却也少见。
唐家进京不满一年的时间,先是从农家变成了侯爷,现在连唐家的女儿都被封为乡君,这怎么不让人侧目。
哪怕知道唐家的爵位是因为献上改良的良种有功,可这样的圣眷也足以让人眼红,故而前脚唐家才接了圣旨,后脚就有人直接弹劾唐石头,宣德帝哪怕对此早有预料也头疼不已。
唐家人可不知道这些朝堂之事,他们还沉浸在欢喜之中,一些和他们相熟得人家更是来打探消息,都想知道唐宝珠这个乡君之位到底是怎么来的。
不过宣德帝也没有吊着大家的胃口,直接由安乐王公布了两种新良种,红薯和土豆的产量,在如今改良过的小麦也不过四百多斤之时,这两样改良之后,亩产能到千斤的作物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可比改良小麦的功劳还要大,若真能亩产达到一千多斤,岂不是再也不会出现百姓无粮可吃的情况,哪怕安乐王告知这两者不能取代五谷,也不能当主食,也不能阻挡大家的热情。
这些能站在朝堂上的,哪怕有党派之争,有些许贪官,但更多人心中是有一份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心思的,尤其是那些从地位一步步走上来的大臣,更是明白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艰难,现在发现了高产的作物,若是真的,哪怕不能取代五谷,也可让老百姓活下来。
一时间谁还关注什么唐侯爷,什么乡君,都在追问赵辰土豆红薯之事,赵辰对此早有预料,和宣德帝对视一眼,宣德帝无奈,只好叫了身边的太监出去将等在殿外的唐宝珠叫来。
与此同时,赵辰也道,“不管之前的改良小麦,还是如今改良过亩产能近千斤的红薯,土豆都是唐乡君的功劳,诸位若是有疑问,可等唐乡君来了之后,直接问她。”
朝堂上少有的嘈杂之声不断,直到一女子身影从殿外走进来,在百官惊愕的目光下,唐宝珠对着皇帝,安乐王行礼过后面向百官,“众位若是有什么想询问的可以直接说。”
早朝之上出现女子,还是这么一个纤弱的未婚女子,众人免不了一阵惊愕,宣德帝在上面看着百官变换不停的面色,好整以暇。
为了能顺利册封唐宝珠为乡君,顺便解决掉之后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赵辰和宣德帝商量许久,才决定直接在早朝上公开,顺便让众官员见一见新封的唐乡君。
唐宝珠并没有其他人以为的惊慌,反而笑意盈盈,这让不管是心中担心的赵辰,还是等着看好戏的宣德帝都有些意外,赵辰还好早就想过这种情况,宣德帝就是真的好奇了。
面对百官,别说女子,就是他当皇子第一次出现在百官面前时,心情也是激动紧张的,这唐宝珠怎么能如此淡然处之,若非早就对她的身份查的一清二楚,他都要怀疑这是不是一个农家女了。
接下来自然有人提出疑问,唐宝珠一一解答,改良粮种之事是她一手操办,情况越来越好,尤其是知道了赵辰的身份之后,借着身份之便,寻到了一些精通农耕之事的老人,粮种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提升,官员们的提问根本难不住她。
一场早朝之后,众人对唐宝珠这个乡君再无异议,尤其是户部之人,在看到明确的资料记录之后,恨不得将这人直接弄到司农那里,什么男女之别,谁还在意,他们看的清楚,若是这些记录不错,不仅宣德帝,就是他们这些官员也能得利不少。
等消息传开之后,自然又是一番惊叹,哪怕有一两个指责唐宝珠身为女子不该抛头露面,邀买名声,也被更多的人骂的不敢出声。
老百姓没那么多想法,谁当大官,当皇帝他们也管不着,对他们来说能吃饱饭才是正经事,现在唐宝珠拿出了改良的粮种,朝廷也派人去她的庄子上,和安乐王的庄子上看过,确定是真的,那么唐宝珠就是老百姓嘴里的活菩萨,若是等到明年,粮种推广确定产量之后,唐宝珠的名声还会更加响亮。
唐家人对此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高兴,可不得高兴吗,如今自家成了侯府,就连闺女都成了乡君,儿子也考中了举人,一年之内发生了这么多喜事,可不该热闹一番。
这还是唐家进京以来办的的第一场宴会,自然轻忽不得,赵辰和羲和都派了人来帮忙,这两者一为未婚女子的领头人,一为皇帝最为疼爱的弟弟,一时间唐家的请帖成了抢手之物。
尤其是在唐宝珠被封为乡君不久之后,皇上召见了唐家人,还赏赐了不少东西,安乐王更是直接将唐家人送回去,一时间唐家算是成了热灶,大家都想贴上去,一时间竟然唐家的帖子竟成了是否还得帝心的象征。
这些唐家人并不知道,他们老老实实的过着自己的日子,除了举办宴会之时,多请了一些听着就是了不得的人家之外,别的并没有在意。
这场宴会之后,唐家算是真正进入了京城贵族圈子,又有王家,霍家几个相熟家族的帮忙,唐石头夫妻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朋友,交往圈,唐家算是真正在京城立住了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