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缺陷(3 / 5)
“正常人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哭吗?”
就是因为这样,方里才会在八岁那年,向老师提出那样的一个问题。
等到长大以后,方里才知道,那确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亲人的逝世,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理所当然应该哭泣。
因为,会伤心,会难过,那才是正常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当一个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有着统一性的原则,那就算正常了。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哪怕只是形式上与内容上。
当一个人的精神或者心理与外界的环境失去统一,那么,这个人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那个时候,这个人就会成为异常。
因此,从这个理论上来看,方里不是一个正常人。
那一天,方里没有哭泣。
别人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方里的内心只有平静。
别人在理所当然的时候,方里的内心只有疑惑。
别人在哭泣流泪的时候,方里的内心只有惊讶。
如此格格不入,甚至称得上是冷酷无情,怎么不算异常呢?
再怎么说,对方都是从小将自己给养大,跟自己感情极好,而且还是自己最喜欢的亲人啊。
这样的一个人逝去了,再也见不到了,正因为是一个小孩子,所以才更应该伤心难过不是吗?
可是,从头到尾,方里一直都没有感到有一丝一毫的难过,一丝一毫的伤心,乃至连流一滴眼泪的冲动都没有。
当时,大人们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只当方里是真的没有理解到死亡的意义,或者有些早熟,没有被周围的小孩子给影响,从而被渲染哭泣。
只有方里,在懵懵懂懂的状况下,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
“我跟周围的人不一样…”
那是方里当时唯一的一个想法。
长大以后,方里又明白了当时的自己为什么会那样。
不仅是因为方里开始懂事了,同样是因为方里无法避免的又经历了几次同样的事情。
那个时候的方里,同样无法哭泣,无法感到伤心难过。
然后,方里明白了。
不管对方对自己有多么的重要,跟自己多么的亲密,一旦他(她)死去,自己都绝对不会流一滴眼泪,不会感到有一丝的难过。
那不是方里不懂事,亦不是方里过于冷酷无情。
那只是一个缺陷而已。 ↑返回顶部↑
就是因为这样,方里才会在八岁那年,向老师提出那样的一个问题。
等到长大以后,方里才知道,那确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亲人的逝世,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理所当然应该哭泣。
因为,会伤心,会难过,那才是正常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当一个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有着统一性的原则,那就算正常了。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哪怕只是形式上与内容上。
当一个人的精神或者心理与外界的环境失去统一,那么,这个人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那个时候,这个人就会成为异常。
因此,从这个理论上来看,方里不是一个正常人。
那一天,方里没有哭泣。
别人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方里的内心只有平静。
别人在理所当然的时候,方里的内心只有疑惑。
别人在哭泣流泪的时候,方里的内心只有惊讶。
如此格格不入,甚至称得上是冷酷无情,怎么不算异常呢?
再怎么说,对方都是从小将自己给养大,跟自己感情极好,而且还是自己最喜欢的亲人啊。
这样的一个人逝去了,再也见不到了,正因为是一个小孩子,所以才更应该伤心难过不是吗?
可是,从头到尾,方里一直都没有感到有一丝一毫的难过,一丝一毫的伤心,乃至连流一滴眼泪的冲动都没有。
当时,大人们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只当方里是真的没有理解到死亡的意义,或者有些早熟,没有被周围的小孩子给影响,从而被渲染哭泣。
只有方里,在懵懵懂懂的状况下,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
“我跟周围的人不一样…”
那是方里当时唯一的一个想法。
长大以后,方里又明白了当时的自己为什么会那样。
不仅是因为方里开始懂事了,同样是因为方里无法避免的又经历了几次同样的事情。
那个时候的方里,同样无法哭泣,无法感到伤心难过。
然后,方里明白了。
不管对方对自己有多么的重要,跟自己多么的亲密,一旦他(她)死去,自己都绝对不会流一滴眼泪,不会感到有一丝的难过。
那不是方里不懂事,亦不是方里过于冷酷无情。
那只是一个缺陷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