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第一公主 第13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寒门这么长时间以来可不就是在追求公平两个字吗?若是考卷真被人窃取,吃亏的是整个天下读书人。既然这样,那些家中有想要科考的人,谁没有在关注着科考?当然谁都不允许有人破坏了考试制度,所以百姓们也是“监察”的大军。
  同时赵禾收到的消息还有金瑶传来的。
  金瑶约了赵禾一聚,赵禾趁机溜出了宫,去了金瑶府上。
  金瑶在京城买下的宅子距离皇宫不远,这里也算是上京的“富人区”。赵禾第一次到的时候还调侃她现在这是名副其实的金老板,金瑶笑着没有反驳,然后拿着账本给赵禾看了看国营服务的铺子一个月的进项是有多可观。
  “知道平南王府吗?他们可是我们的大主顾。”金瑶眼中带着兴奋说。
  赵禾当然知道,平南王府里住着的不是一位王爷,而是前朝不少的皇亲国戚,这些人从前就很老实,赵靖也没为难他们,就把这群人圈禁在平南王府中。平日里这些人都低调得很,恨不得在赵靖面前做个透明人。但,有些人当了一辈子的王爷,仗着身份的便利,真是不会赚钱。赵靖虽说不是什么残暴的君主,但就从他都要后宫的妃子“干活”这事儿就能表现出他不喜欢当冤大头。
  留着前朝这些人一条性命已经算宽仁,可这些人休想从他兜里再拿出一个子儿。
  这就让平南王府里的一众娇贵的人犯了难。
  说本事没本事,说家底也没家底,就守着一偌大的王府,看着挺光线,实际上连丫头婆子都养不起。当平南王府的人听说京城里竟然有专门给人做卫生的铺子时,这家店铺简直就成了他们救命的稻草。前皇室中的人,哪里想要屈尊降贵做打扫的活儿?每月这王府里给国营铺子贡献的银子就不少。
  金瑶还兴奋没说完,平南王府只是她们铺子众多的大主顾里其中一家,还有很多很多,反正自从赵禾上一次举办了赏花宴后,国营铺子的订单都已经快要排到了明年,每日的生意都好得不行。尤其上京多如牛毛的权贵中,铺子那是今日斗金,下面的伙计都差不多搬出了赵禾准备的住宅,那她这名义上的东家,自然只会赚得更多。
  不过今日金瑶找赵禾倒不是为了给她看令人高兴的账本,而是看庄子上的收成。
  又是一年秋收季,五月的晚稻,在这时候已经开始收割。赵禾不强求大家都要买自家的改良的杂交种子,但她要求国营庄子上都使用统一的杂交水稻。而现在,时隔几月,从各地的庄子上陆陆续续传来了好消息。金瑶也差不多等到这些消息都到齐了,这才邀赵禾过来一看。
  金瑶脸上难掩喜悦,“我们的收成可是翻了三倍!昭昭!你可真厉害!”
  国营铺子里也有售卖水稻种子的,只不过那时候金瑶没怎么放在心上,她记住的原因只是因为这些都是赵禾拿出来的。在金瑶看来,赵禾就是行事大胆分外有自己想法的王府小姐,她是觉得赵禾无所不能,但这无所不能绝对不包括赵禾还会种地。
  所以当她收到各地庄子上传来的“捷报”时,她拿着信纸,在位置上僵硬了一炷香的时间。想要接受自家好友竟然是庄稼小能手,还需要一点时间。
  赵禾听闻这消息,眼中忍不住一亮。
  金瑶那张小嘴巴还在激动叭叭个不停,“先前我们的种子的销量并不怎么好,但就冲着这一次的收成,我估计着差不多会有不少人都愿意来买我们的种子,这若是能推广到大昭的每个地方,日后是不是就不会再有没人吃不上粮食?”
  金瑶不是不知人间疾苦的官家小姐,从前读了那么多书,如今又走了这么多的地方,见过了不少苦难的人和贫瘠的土地,哪里会像是一般人家的小姐那么天真?加上跟在赵禾身边这么长时间,她的想法跟赵禾越发相似。
  赵禾点点头,“如果能得到推广,日后应该人人都能吃上粮食。”
  从前在战火中被荒废的良田,如今已经重新被庄稼汉们耕耘起来。萧索的中原大地,也将渐渐恢复生机。
  那日赵禾在江陵城中的姚家门口虽然闹得动静有些大了,是有不少百姓看见过她,但当初在江陵建立善堂时,她几乎是带着面纱,只有在善堂里,有善堂的伙计见过,这才知道了她的身份。不过赵禾在离开后,善堂的管事便让知道赵禾身份的人守口如瓶,这消息倒没有散发很广。
  田庄的佃户找不到赵禾,可这一次秋收,他们也是真想跟赵禾亲口说一句感谢。田庄的收成决定了他们能拿到的月钱,他们家小姐拿出来的种子,直接让月钱都翻倍了,这样的好事,佃户们又怎么可能忘记赵禾?
  找不到人,但大家都知道赵禾也是善堂的东家,干脆就将什么粮食什么自己养的家禽什么的,全都一股脑送到了善堂,托人有时间带给赵禾。
  后来,赵禾收到这些礼物的时候,直接愣在当场。
  一群鸡鸭鹅,都伸长了脖子冲着她嘎嘎叫,这还真是够大场面,她还是头回见。
  赵禾有一颗想亲自去田庄看看的心,但奈何这段时间都没能走开,她现在忙得像个陀螺,整日都在转个不停。虽然赵靖没有再提出要册立皇太女一事,可朝堂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赵禾手中做的事,那可不仅仅是公主才有的权力。
  如今秋闱殿选已过,就如同赵禾最开始预料的那样,大批的人才从这一次选拔中脱颖而出,而这里面,寒门子弟就占据了大半江山。
  这些人跟赵禾在之前并不认识,可在进入了朝堂后,几乎拧成一股绳,坚定地站在了赵禾身后。
  当初是赵禾力排众议,将科举推上日程,让他们这些寒门子弟才能跻身朝堂之上,对于赵禾,寒门天然想亲近。
  如此一来,在朝堂上的众臣也发现了些端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