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家出招(4 / 4)
朝中且把什么立后的事给扔一边了,先吵起《氏族志》来。
————————————————————————————————
若大的一个国家,每天发生的事情数以万计,能让中央讨论的,少则数件,多到数十,其余各部要处理的公文加起来也要成百上千。最大的事情原是立后,现在变成《氏族志》了,其他的事情也在进行着。
比如,没有定下池脩之做编纂官,他就跟萧复礼告辞,飞快地回司州去了。临行还拜托岳父大人:“阿琰在家不容易,我知她辛苦,还请岳父多多关照。”别让流氓给调戏了!
他这一走,就是表明了立场:爷不伺候了!与杞国公家便生了间隙。连带的杞国公家对郑琰也有些不冷不热的,只有徐莹,觉得郑琰所托非人,倒还待她如旧。又碍于父母,活似个夹在婆媳间的丈夫,实是让人哭笑不得。
郑琰倒觉无所谓,翻脸就翻脸,who怕who啊?!咱又不是你家奴才,你说了咱就得做!说来池氏夫妻也有生气的理由,哪怕自家没有让女儿竞争皇后的打算,这种防贼似的防着,又威逼利诱的,也着实可恼。
敌人已经够多了,杞国公家此时还不敢与郑党翻脸,彼此就不冷不热地处着,转而把眼睛放到编纂官的人选上了。你踩我我骂你,谁都不合适。最后定下人选的时候已经是过了正旦,由李神策与庆国公总领,顾益纯、楚椿、成国公等亦列其间。
郑靖业父女只管过自己的日子,反正这《氏族志》与他们无关。郑琰很是忧愁地重复着她八岁时杜氏的状态:这么个闺女,哪个男孩子也制不住她,肿么办?
还有,她爹快要退休了,她想送她爹一处宅子做礼物,想做一处“水晶宫”,顾名思议,是埋水里的,用玻璃做墙、做屋顶,四周养鱼。玻璃她有,问题是玻璃能承受这么大的水压么?真是头疼啊!
此时,池脩之已经在司州卷起袖子大干一场了。司州经过兵祸,对当地世家是一次极大的冲击!池脩之正好在此基础之上推广考试做官之法,上书请在司州举行考试“以笼士庶之心”。同时他出身世家,潜意识里对上进的世家子也是赞同的,也鼓励世家子弟参与考试,以期同化。多一个做官的机会,世家也不会放过,只是向池刺史要求:考试的时候,希望安排座位不要跟土鳖安排得太过接近,嫌他们身上气味难闻。
池脩之真想抽他们,也只能忍气答应了。
此时京中正在吵架,沈氏、叶氏剔除出去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叶氏本来算是协从,沈氏大家大口的,分作好几房,论起血缘已经很远了,有些人诛九族都诛不到的。勋贵们的心理略有点小变态,一方面对世家很推崇,另一方面有一个推倒世家的机会也很兴奋,下死力攻击。什么沈氏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什么叶广学与魏王害死萧令先。
李神策其实也挺没下限的,没下限的李神仙都听不下去了,冷哼了一声:“诸位倒是一副忠臣相,当初魏逆为乱,也不见挺身而出。后宫尚肯相殉,你们呢?”
说得勋贵不言声了,终于松了口,不再说什么追究,却也把叶氏给剔了出去,沈氏降为末等。
勋贵们顺势想再夹私货,又把诸如谷氏等“名实不符”的世家剔一剔,再把自家塞一塞。世家却要求严把质量关,于是一方提议的,另一方必然反对,直从京城吵到熙山再吵回来。那股子热烈的劲儿,不知道的人差点以为这朝廷只有这一件事可做了呢。
这才说到正题:勋贵要把外戚徐氏也列进名单,最好是头等,第二等也可以。
李神策暗道,来了!
前面说了,李神策也挺没下限的,他提出:“池氏可入名籍。”池脩之不在京里,可他凶残的老婆还在,他岳父还在,郑家是根本没希望了,池家可不一样!老牌子的世家,池脩之虽然“年轻时犯了一点儿错误”,但是比起徐氏,世家绝对乐于接纳池氏!
勋贵:“……”卧槽卧槽卧槽!池氏要入了名籍,那他闺女岂不?这是要反对呢还是不反对?世家这是什么意思呢?杞国公,你怎么看?
杞国公也傻了,你妹的李神策!
郑靖业是个中立派,你敢得罪他吗?不说首相了,就说帘子后面那一个,你当着她面攻击她婆家试试!她能弄残你,你信不信?!
头一回,勋贵和世家达成了共识,让池氏,回来吧。
此时,距池脩之把自家扔出世家仅仅过去了十六年而已。十六年的时间,一个小小少年成长为封疆大吏,娶了如花美眷,生了满屋馨儿,他又携家带口地回来了!
池脩之接到郑琰书信,仰起了头,眼泪还是从眼角滑了下来。
京兆池氏回归了,徐氏加入世家的事还在扯皮,但是有勋贵支持,终于在池脩之再次回京之后听到了徐氏被列入三等的消息。
池脩之不禁莞尔:“这回徐氏也算是名门了,徐家女也算是名门淑女了,可做皇后了。”
郑琰也笑了:“咱们且看。”世家早该反应过来了,别人不好说,李神策、蒋卓都是明白人,韦知勉虽老,也不算很糊涂。还有得磨呢! ↑返回顶部↑
————————————————————————————————
若大的一个国家,每天发生的事情数以万计,能让中央讨论的,少则数件,多到数十,其余各部要处理的公文加起来也要成百上千。最大的事情原是立后,现在变成《氏族志》了,其他的事情也在进行着。
比如,没有定下池脩之做编纂官,他就跟萧复礼告辞,飞快地回司州去了。临行还拜托岳父大人:“阿琰在家不容易,我知她辛苦,还请岳父多多关照。”别让流氓给调戏了!
他这一走,就是表明了立场:爷不伺候了!与杞国公家便生了间隙。连带的杞国公家对郑琰也有些不冷不热的,只有徐莹,觉得郑琰所托非人,倒还待她如旧。又碍于父母,活似个夹在婆媳间的丈夫,实是让人哭笑不得。
郑琰倒觉无所谓,翻脸就翻脸,who怕who啊?!咱又不是你家奴才,你说了咱就得做!说来池氏夫妻也有生气的理由,哪怕自家没有让女儿竞争皇后的打算,这种防贼似的防着,又威逼利诱的,也着实可恼。
敌人已经够多了,杞国公家此时还不敢与郑党翻脸,彼此就不冷不热地处着,转而把眼睛放到编纂官的人选上了。你踩我我骂你,谁都不合适。最后定下人选的时候已经是过了正旦,由李神策与庆国公总领,顾益纯、楚椿、成国公等亦列其间。
郑靖业父女只管过自己的日子,反正这《氏族志》与他们无关。郑琰很是忧愁地重复着她八岁时杜氏的状态:这么个闺女,哪个男孩子也制不住她,肿么办?
还有,她爹快要退休了,她想送她爹一处宅子做礼物,想做一处“水晶宫”,顾名思议,是埋水里的,用玻璃做墙、做屋顶,四周养鱼。玻璃她有,问题是玻璃能承受这么大的水压么?真是头疼啊!
此时,池脩之已经在司州卷起袖子大干一场了。司州经过兵祸,对当地世家是一次极大的冲击!池脩之正好在此基础之上推广考试做官之法,上书请在司州举行考试“以笼士庶之心”。同时他出身世家,潜意识里对上进的世家子也是赞同的,也鼓励世家子弟参与考试,以期同化。多一个做官的机会,世家也不会放过,只是向池刺史要求:考试的时候,希望安排座位不要跟土鳖安排得太过接近,嫌他们身上气味难闻。
池脩之真想抽他们,也只能忍气答应了。
此时京中正在吵架,沈氏、叶氏剔除出去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叶氏本来算是协从,沈氏大家大口的,分作好几房,论起血缘已经很远了,有些人诛九族都诛不到的。勋贵们的心理略有点小变态,一方面对世家很推崇,另一方面有一个推倒世家的机会也很兴奋,下死力攻击。什么沈氏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什么叶广学与魏王害死萧令先。
李神策其实也挺没下限的,没下限的李神仙都听不下去了,冷哼了一声:“诸位倒是一副忠臣相,当初魏逆为乱,也不见挺身而出。后宫尚肯相殉,你们呢?”
说得勋贵不言声了,终于松了口,不再说什么追究,却也把叶氏给剔了出去,沈氏降为末等。
勋贵们顺势想再夹私货,又把诸如谷氏等“名实不符”的世家剔一剔,再把自家塞一塞。世家却要求严把质量关,于是一方提议的,另一方必然反对,直从京城吵到熙山再吵回来。那股子热烈的劲儿,不知道的人差点以为这朝廷只有这一件事可做了呢。
这才说到正题:勋贵要把外戚徐氏也列进名单,最好是头等,第二等也可以。
李神策暗道,来了!
前面说了,李神策也挺没下限的,他提出:“池氏可入名籍。”池脩之不在京里,可他凶残的老婆还在,他岳父还在,郑家是根本没希望了,池家可不一样!老牌子的世家,池脩之虽然“年轻时犯了一点儿错误”,但是比起徐氏,世家绝对乐于接纳池氏!
勋贵:“……”卧槽卧槽卧槽!池氏要入了名籍,那他闺女岂不?这是要反对呢还是不反对?世家这是什么意思呢?杞国公,你怎么看?
杞国公也傻了,你妹的李神策!
郑靖业是个中立派,你敢得罪他吗?不说首相了,就说帘子后面那一个,你当着她面攻击她婆家试试!她能弄残你,你信不信?!
头一回,勋贵和世家达成了共识,让池氏,回来吧。
此时,距池脩之把自家扔出世家仅仅过去了十六年而已。十六年的时间,一个小小少年成长为封疆大吏,娶了如花美眷,生了满屋馨儿,他又携家带口地回来了!
池脩之接到郑琰书信,仰起了头,眼泪还是从眼角滑了下来。
京兆池氏回归了,徐氏加入世家的事还在扯皮,但是有勋贵支持,终于在池脩之再次回京之后听到了徐氏被列入三等的消息。
池脩之不禁莞尔:“这回徐氏也算是名门了,徐家女也算是名门淑女了,可做皇后了。”
郑琰也笑了:“咱们且看。”世家早该反应过来了,别人不好说,李神策、蒋卓都是明白人,韦知勉虽老,也不算很糊涂。还有得磨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