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锯磨牙事(3 / 4)
越想越坑爹。她能理解徐莹的想法,却不代表能接受。这位皇太后年轻时做过什么鲁莽事儿,钱氏是记得真真儿的。当时钱氏也年轻,在承庆王府也过得算无忧无虑,没事八个卦。其中就有当时还是王妃的徐莹把侍婢卖掉的大新闻。
这样人家里出来的女孩子,给你当儿媳妇你要啊?
虽然徐莹不断把侄女弄进宫来学习,看着学得也不坏,可钱氏还是担心,天下淑女何其多,皇后应该从世家里选,不是吗?纵使不是世家,好歹给个没“家族病史”的啊!谁知道这些女孩子是不是“现在珍珠,以后鱼眼珠”?当年徐莹的名声也很好,又孝顺又懂事的,然后呢?
可儿子已经不是她的了,婚事她更插不上嘴,眼见皇太后跟朝臣死磕着,她是知道徐莹的硬脾气的,你说这一拖二拖的,真能拖上个几年,孩子来等着娶媳妇儿呢。到时候要是不娶徐家女儿,弄个别人来,皇太后不开心,又得生出多少事端?婆媳不睦,媳妇是要吃亏的,儿子也要受夹板气,钱氏担心儿子!
她一向是个有主意的人,遇上这件事儿,她是真的束手无策的——她能影响谁呢?
思前想后,她也只能向一个人求援——郑琰。
钱氏心里倒是觉得池春华很好的,池氏也是名门,虽然《氏族志》改了,但那本“勋格”在广大人民心中毕竟不如耳濡目染许多年,挂在口上的老世族得人心。池春华长得好看,学问也好,还讨人喜欢,人也聪明,整个人笑盈盈的,后台也很硬,她要做了阿元媳妇,阿元也能被带得开朗吧?
看人看家风,池家不用说,郑琰为人也很不错的,钱氏一直很感激郑琰,觉得她是个善心人,教出来的女儿也不会狠毒。郑家家门和睦,兄弟姐妹感情又好。
多好的人选啊!如果池春华做了皇后,钱氏心里隐隐也觉得,自己与阿元也算是回报了郑琰的援手。
可在徐莹的暗示下,郑琰退出了,钱氏不能说不失望,却也能理解——人家不乐意跟徐莹死磕,明摆着未来婆母不喜欢,又何必上赶着找虐?
这一理解不要紧,钱氏就愁上了:阿元可怎么办呢?思来想去,既然郑琰退出了,是不是就可以去做说客,给想个办法劝劝徐莹,各退一步,给阿元找个温和点的皇后,跟皇后好好处,而阿元也一如概往地对徐家好呢?强扭的瓜,它不甜啊!知子莫若母,阿元虽然也承皇太后的情,却不是很喜欢徐家的小姑娘。
可要怎么联系上郑琰呢?钱氏愁得病了,把萧复礼也急坏了,钱氏满心愧疚。
她这一病却因祸得福,因迟迟不好,倒把一向避嫌的郑琰招来探病。钱氏满心欢喜,挣扎着起来。
郑琰本以为钱氏是装病的,没想到她真的病得瘦了不少,吃惊地道:“我只道你是偶感风寒,怎么这般憔悴了?”
钱氏很是愧疚,似乎自己总是在麻烦郑琰而无一回报,讷讷地道:“不知怎么的,心里慌。”看到郑琰精致的眉毛动了一动,心里更慌了。为了儿子,拼了!
钱氏请郑琰到里屋说话,又使眼色让宫女们退下。她是依着徐莹而居的,伺候的人也是徐莹分派的,然而天长日久了,她又会做人,身边的宫女也比较向着她了,何况她是萧复礼的生母,谁不怕被个小皇帝记恨呢?眼下又是跟郑琰说话,宫女们识趣地退了下去。
外人一退,钱氏眼圈就红了,一点也不用作戏,纯急的。
郑琰道:“你这是怎么了?有事慢慢说,哭也不顶用啊。”
钱氏道:“我听说,外头给圣人议婚,皇太后意属徐氏女,可……这合适么?”
“合不合适的,自有人拿主意。”
打太极钱氏显然不行,她也没打算跟郑琰耗,直道:“我只是个草民丫头,不敢瞧不起杞国公家,可……他们家的女孩儿,能做大郎媳妇么?”
“你不喜欢徐家女孩儿哪一条呢?”
“我……阿元现在是圣人了,由不得我作主,我也不挑剔。当初,把他生下来的时候,就想,以后娶个贤惠媳妇儿,也不愁衣食的,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并不敢想有多么好的媳妇——想也想不来。”
郑琰点头:“你是实在人。家教,也要看人。”
“我不是挑剔这个。徐小娘子也在宫里学礼仪,那些是做给人看的,是面子,我想阿元得里子呀!要心好,譬如一个男人,读了书,却去做贼,也不见得好。徐小娘子礼仪好与不好,都不要紧。我担心的是,娘子把杞国公家、把她侄女看得比阿元重啊!”
自己和萧复礼不能以母子相称、萧复礼须待徐莹更亲近,这都是礼法上的事情,是应该的。可是徐莹难道不是也应该把萧复礼当自己的儿子吗?为什么在婚事上面,徐莹表示得像是把阿元当成个奖品硬发给杞国公家呢?
郑琰很是惊诧,钱氏很有道理啊!
“夫人心肠好,从遇到夫人,我们母子就受您的恩惠,本该回报的,可……我们实在拿不出什么来了,如今又求到夫人了。我许不下什么诺来,可还得不要脸地求您一回,帮帮阿元吧。这孩子命苦,打一开始就没有父母缘,也没有朋友,兄弟也不认识,我听他们读书,说人有五伦,他……还能占着几条儿呢?他总投到我肚子里一回,我……能为他做的也不多了。您帮帮他,谁都行,只要别是娘子更看重的人。”说着就跪了下来。
郑琰扶起她:“咱们起来好好说话。”
钱氏抓着郑琰的手臂:“我不是挑剔徐家什么,您想,这小两口吵架拌嘴,娘子会向着谁呢?阿元,毕竟不是亲生啊!换个旁人,娘子能护着阿元,这我信!可要是娘子的侄女,这事就两说了。由来皇帝就有后宫,女人间争风吃醋的,外头人家里婆婆帮着正经媳妇是正理,到了这宫里,它就不一样了啊!这不是要乱套儿么?” ↑返回顶部↑
这样人家里出来的女孩子,给你当儿媳妇你要啊?
虽然徐莹不断把侄女弄进宫来学习,看着学得也不坏,可钱氏还是担心,天下淑女何其多,皇后应该从世家里选,不是吗?纵使不是世家,好歹给个没“家族病史”的啊!谁知道这些女孩子是不是“现在珍珠,以后鱼眼珠”?当年徐莹的名声也很好,又孝顺又懂事的,然后呢?
可儿子已经不是她的了,婚事她更插不上嘴,眼见皇太后跟朝臣死磕着,她是知道徐莹的硬脾气的,你说这一拖二拖的,真能拖上个几年,孩子来等着娶媳妇儿呢。到时候要是不娶徐家女儿,弄个别人来,皇太后不开心,又得生出多少事端?婆媳不睦,媳妇是要吃亏的,儿子也要受夹板气,钱氏担心儿子!
她一向是个有主意的人,遇上这件事儿,她是真的束手无策的——她能影响谁呢?
思前想后,她也只能向一个人求援——郑琰。
钱氏心里倒是觉得池春华很好的,池氏也是名门,虽然《氏族志》改了,但那本“勋格”在广大人民心中毕竟不如耳濡目染许多年,挂在口上的老世族得人心。池春华长得好看,学问也好,还讨人喜欢,人也聪明,整个人笑盈盈的,后台也很硬,她要做了阿元媳妇,阿元也能被带得开朗吧?
看人看家风,池家不用说,郑琰为人也很不错的,钱氏一直很感激郑琰,觉得她是个善心人,教出来的女儿也不会狠毒。郑家家门和睦,兄弟姐妹感情又好。
多好的人选啊!如果池春华做了皇后,钱氏心里隐隐也觉得,自己与阿元也算是回报了郑琰的援手。
可在徐莹的暗示下,郑琰退出了,钱氏不能说不失望,却也能理解——人家不乐意跟徐莹死磕,明摆着未来婆母不喜欢,又何必上赶着找虐?
这一理解不要紧,钱氏就愁上了:阿元可怎么办呢?思来想去,既然郑琰退出了,是不是就可以去做说客,给想个办法劝劝徐莹,各退一步,给阿元找个温和点的皇后,跟皇后好好处,而阿元也一如概往地对徐家好呢?强扭的瓜,它不甜啊!知子莫若母,阿元虽然也承皇太后的情,却不是很喜欢徐家的小姑娘。
可要怎么联系上郑琰呢?钱氏愁得病了,把萧复礼也急坏了,钱氏满心愧疚。
她这一病却因祸得福,因迟迟不好,倒把一向避嫌的郑琰招来探病。钱氏满心欢喜,挣扎着起来。
郑琰本以为钱氏是装病的,没想到她真的病得瘦了不少,吃惊地道:“我只道你是偶感风寒,怎么这般憔悴了?”
钱氏很是愧疚,似乎自己总是在麻烦郑琰而无一回报,讷讷地道:“不知怎么的,心里慌。”看到郑琰精致的眉毛动了一动,心里更慌了。为了儿子,拼了!
钱氏请郑琰到里屋说话,又使眼色让宫女们退下。她是依着徐莹而居的,伺候的人也是徐莹分派的,然而天长日久了,她又会做人,身边的宫女也比较向着她了,何况她是萧复礼的生母,谁不怕被个小皇帝记恨呢?眼下又是跟郑琰说话,宫女们识趣地退了下去。
外人一退,钱氏眼圈就红了,一点也不用作戏,纯急的。
郑琰道:“你这是怎么了?有事慢慢说,哭也不顶用啊。”
钱氏道:“我听说,外头给圣人议婚,皇太后意属徐氏女,可……这合适么?”
“合不合适的,自有人拿主意。”
打太极钱氏显然不行,她也没打算跟郑琰耗,直道:“我只是个草民丫头,不敢瞧不起杞国公家,可……他们家的女孩儿,能做大郎媳妇么?”
“你不喜欢徐家女孩儿哪一条呢?”
“我……阿元现在是圣人了,由不得我作主,我也不挑剔。当初,把他生下来的时候,就想,以后娶个贤惠媳妇儿,也不愁衣食的,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并不敢想有多么好的媳妇——想也想不来。”
郑琰点头:“你是实在人。家教,也要看人。”
“我不是挑剔这个。徐小娘子也在宫里学礼仪,那些是做给人看的,是面子,我想阿元得里子呀!要心好,譬如一个男人,读了书,却去做贼,也不见得好。徐小娘子礼仪好与不好,都不要紧。我担心的是,娘子把杞国公家、把她侄女看得比阿元重啊!”
自己和萧复礼不能以母子相称、萧复礼须待徐莹更亲近,这都是礼法上的事情,是应该的。可是徐莹难道不是也应该把萧复礼当自己的儿子吗?为什么在婚事上面,徐莹表示得像是把阿元当成个奖品硬发给杞国公家呢?
郑琰很是惊诧,钱氏很有道理啊!
“夫人心肠好,从遇到夫人,我们母子就受您的恩惠,本该回报的,可……我们实在拿不出什么来了,如今又求到夫人了。我许不下什么诺来,可还得不要脸地求您一回,帮帮阿元吧。这孩子命苦,打一开始就没有父母缘,也没有朋友,兄弟也不认识,我听他们读书,说人有五伦,他……还能占着几条儿呢?他总投到我肚子里一回,我……能为他做的也不多了。您帮帮他,谁都行,只要别是娘子更看重的人。”说着就跪了下来。
郑琰扶起她:“咱们起来好好说话。”
钱氏抓着郑琰的手臂:“我不是挑剔徐家什么,您想,这小两口吵架拌嘴,娘子会向着谁呢?阿元,毕竟不是亲生啊!换个旁人,娘子能护着阿元,这我信!可要是娘子的侄女,这事就两说了。由来皇帝就有后宫,女人间争风吃醋的,外头人家里婆婆帮着正经媳妇是正理,到了这宫里,它就不一样了啊!这不是要乱套儿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