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六章 河间韩猛(三)(1 / 2)
韩猛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聪明人,但至少他不是一个傻子,而是一个好父亲,这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这点戏忠很是赞同,很是欣赏,因为只有有羁绊的人,才能更加死心塌地的为主公效命,背叛的可能性也是最低的。因此也就答应了韩猛的要求,给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进入军中的机会,不过也说了,因为军制和军法的不同,需要他们通过学习之后才可以,不过可以保证的是,都是些简单的东西,并不难。是以韩猛略微犹豫了一下,也同意了。
与戏忠谈妥了条件,韩猛就正式属于汉军的一员了。欢天喜地的让出了乐成城,与幼子一起带兵出城与黄忠汇合,至于其余家属,没有半点担心,待在乐成城中就可以,也许,以后会搬到渔阳,也说不定。
‘一旦搬去,那说明入了大将军的眼了。’韩猛心里如是想着。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戏忠还在谈判之时就已暗暗下了决定,等他离开之后,立即让人将他的所有家属‘护送’到渔阳进行安置。
其中既有重视之意,也有暗中威胁的意味。
这些事情做完,戏忠立即给张羽去了书信,解释这件事的其必要性。
另一边,刚与黄忠汇合的韩猛,遇上了一些问题。
韩猛的士兵半数是步兵,如果让这些步兵跟随,无疑会大大拖累行军速度。文丑与黄叙建议黄忠将这些步兵留下,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明白戏忠的意思,韩猛也明白,在一边没有吭声。
最后黄忠只好让文丑与黄叙给军中每人留下一匹马,其余的全部拿出来,交到韩猛手中,还好勉强够数,也幸亏韩猛手下的士兵都是会骑马的,不然就算是有马也没用。
为了加快攻取冀州的速度,黄忠分兵了,黄叙与文丑一同前往安平郡,而他则带着韩猛前往清河郡。
韩猛早就得知了黄忠的威名,是以一路上多有与之攀谈。黄忠则因为他已是自己人,也就说了一些军中的平常事,包括军制一类的不算太机密的事情。
经过连续赶路,花了一天半的时间,黄忠与韩猛终于赶到了清河郡内的东武城。
“黄军长,不如我先去和东武县令说一说,看他是否同意归降,要不是不成,然后再攻城?”韩猛通过一路的交谈已经知道汉军军中的称呼,所以称呼黄忠为黄军长,而不是黄将军。
黄忠本来就有此意,当即同意了韩猛的说法,拿出一封书信道:“理应如此,老韩,拿着这个,这是韩馥的亲笔书信,想必会有点作用。”
因为韩猛还未正式得到张羽的认可,黄忠也不好称其为韩军长,但称呼韩将军又觉得有些见外了,所以为了避免尴尬,干脆叫老韩,又还显得亲切。
果然,听到黄忠的称呼,韩猛脸上笑开了花,应道:“多谢黄军长了!”
然后韩猛就拿着韩馥的亲笔书信,单枪匹马的来到东武城下。经过短暂的交谈,顺利入了城。
大半个时辰后方才再次出现在城门处,只是这次出现的不止韩猛一人,还有另外一人,看起装束,应是东武县令。
从神眼中看到这一幕,黄忠立马收起神眼,打马迎了上去。
既然东武县令能跟着韩猛一起出来,自然是下定了决心的,一番交谈后,黄忠顺利接手了城池。
给城中千余老弱每人发上一笔不菲的安家费,就将其解散了,钱是有城中的聚贤楼代付的,黄忠签字就成。然后留下一曲士兵,就又带着韩猛继续往南行进,没有半点耽搁之意。
之后,每临城下,均是韩猛先去劝降,能成则解散县中的兵卒,不成再开打。
每次韩猛劝降不成,都要求打头阵,不知为何,黄忠每次也都默许了。主要是韩猛在了解了汉军军制之后,心下不安。汉军的军就是最高级别的编制,但每个军只有两个师,两万余人。而他手下就有五万多人,他心里明白,即便他们父子三人都通过了考核,不说实力、资历的问题,也不可能有两个军长,毕竟是新降之人,须得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行。那么他手下的五万人怎么办?
解散?韩猛心头不忍,这都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精锐,虽然赶不上汉军,但是在情理上要亲啊!不忍,所以不会。况且解散后又能怎么办?再则,他韩猛也需要表忠心,黄忠等汉军人士,也需要看到他的忠心,于是就有了默许他打头阵一事。
整个清河郡,只有东武、贝丘二县选择了投降,其余五县均是拒绝了汉军的招揽。因此韩猛损失不小,出发时还有五万多人,五战下来,还有不到四万人,损失超过了一万五千人,其中一万两千人战死,三千人残废。
由于韩猛每战必前,加上其麾下士卒死伤也不少,黄忠心下放心了不少:看来韩猛是真心归降,现在也差不多了,可不能让他寒心,等下进了平原郡还是我来打头阵好了,也顺便展示一下我军的力量,彻底震服其心。
安平郡的城池较之清河郡要多不少,几乎是两倍,是以黄忠与韩猛拿下清河以后,文丑等人还在安平境内奔腾。
对此早有所料的黄忠,没有半分耽搁,率军直接进入平原郡。
首先面对的就是博平城。
来到城下,韩猛依旧请命前去劝降,但黄忠拒绝了。一是要立威,震慑韩猛等人;二是根据聚贤楼的消息,博平县令绰号“五绝县令”,因他鱼肉百姓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堪称绝子绝孙绝父绝母绝户,所以此人不可招降,必须死。 ↑返回顶部↑
这点戏忠很是赞同,很是欣赏,因为只有有羁绊的人,才能更加死心塌地的为主公效命,背叛的可能性也是最低的。因此也就答应了韩猛的要求,给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进入军中的机会,不过也说了,因为军制和军法的不同,需要他们通过学习之后才可以,不过可以保证的是,都是些简单的东西,并不难。是以韩猛略微犹豫了一下,也同意了。
与戏忠谈妥了条件,韩猛就正式属于汉军的一员了。欢天喜地的让出了乐成城,与幼子一起带兵出城与黄忠汇合,至于其余家属,没有半点担心,待在乐成城中就可以,也许,以后会搬到渔阳,也说不定。
‘一旦搬去,那说明入了大将军的眼了。’韩猛心里如是想着。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戏忠还在谈判之时就已暗暗下了决定,等他离开之后,立即让人将他的所有家属‘护送’到渔阳进行安置。
其中既有重视之意,也有暗中威胁的意味。
这些事情做完,戏忠立即给张羽去了书信,解释这件事的其必要性。
另一边,刚与黄忠汇合的韩猛,遇上了一些问题。
韩猛的士兵半数是步兵,如果让这些步兵跟随,无疑会大大拖累行军速度。文丑与黄叙建议黄忠将这些步兵留下,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明白戏忠的意思,韩猛也明白,在一边没有吭声。
最后黄忠只好让文丑与黄叙给军中每人留下一匹马,其余的全部拿出来,交到韩猛手中,还好勉强够数,也幸亏韩猛手下的士兵都是会骑马的,不然就算是有马也没用。
为了加快攻取冀州的速度,黄忠分兵了,黄叙与文丑一同前往安平郡,而他则带着韩猛前往清河郡。
韩猛早就得知了黄忠的威名,是以一路上多有与之攀谈。黄忠则因为他已是自己人,也就说了一些军中的平常事,包括军制一类的不算太机密的事情。
经过连续赶路,花了一天半的时间,黄忠与韩猛终于赶到了清河郡内的东武城。
“黄军长,不如我先去和东武县令说一说,看他是否同意归降,要不是不成,然后再攻城?”韩猛通过一路的交谈已经知道汉军军中的称呼,所以称呼黄忠为黄军长,而不是黄将军。
黄忠本来就有此意,当即同意了韩猛的说法,拿出一封书信道:“理应如此,老韩,拿着这个,这是韩馥的亲笔书信,想必会有点作用。”
因为韩猛还未正式得到张羽的认可,黄忠也不好称其为韩军长,但称呼韩将军又觉得有些见外了,所以为了避免尴尬,干脆叫老韩,又还显得亲切。
果然,听到黄忠的称呼,韩猛脸上笑开了花,应道:“多谢黄军长了!”
然后韩猛就拿着韩馥的亲笔书信,单枪匹马的来到东武城下。经过短暂的交谈,顺利入了城。
大半个时辰后方才再次出现在城门处,只是这次出现的不止韩猛一人,还有另外一人,看起装束,应是东武县令。
从神眼中看到这一幕,黄忠立马收起神眼,打马迎了上去。
既然东武县令能跟着韩猛一起出来,自然是下定了决心的,一番交谈后,黄忠顺利接手了城池。
给城中千余老弱每人发上一笔不菲的安家费,就将其解散了,钱是有城中的聚贤楼代付的,黄忠签字就成。然后留下一曲士兵,就又带着韩猛继续往南行进,没有半点耽搁之意。
之后,每临城下,均是韩猛先去劝降,能成则解散县中的兵卒,不成再开打。
每次韩猛劝降不成,都要求打头阵,不知为何,黄忠每次也都默许了。主要是韩猛在了解了汉军军制之后,心下不安。汉军的军就是最高级别的编制,但每个军只有两个师,两万余人。而他手下就有五万多人,他心里明白,即便他们父子三人都通过了考核,不说实力、资历的问题,也不可能有两个军长,毕竟是新降之人,须得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行。那么他手下的五万人怎么办?
解散?韩猛心头不忍,这都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精锐,虽然赶不上汉军,但是在情理上要亲啊!不忍,所以不会。况且解散后又能怎么办?再则,他韩猛也需要表忠心,黄忠等汉军人士,也需要看到他的忠心,于是就有了默许他打头阵一事。
整个清河郡,只有东武、贝丘二县选择了投降,其余五县均是拒绝了汉军的招揽。因此韩猛损失不小,出发时还有五万多人,五战下来,还有不到四万人,损失超过了一万五千人,其中一万两千人战死,三千人残废。
由于韩猛每战必前,加上其麾下士卒死伤也不少,黄忠心下放心了不少:看来韩猛是真心归降,现在也差不多了,可不能让他寒心,等下进了平原郡还是我来打头阵好了,也顺便展示一下我军的力量,彻底震服其心。
安平郡的城池较之清河郡要多不少,几乎是两倍,是以黄忠与韩猛拿下清河以后,文丑等人还在安平境内奔腾。
对此早有所料的黄忠,没有半分耽搁,率军直接进入平原郡。
首先面对的就是博平城。
来到城下,韩猛依旧请命前去劝降,但黄忠拒绝了。一是要立威,震慑韩猛等人;二是根据聚贤楼的消息,博平县令绰号“五绝县令”,因他鱼肉百姓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堪称绝子绝孙绝父绝母绝户,所以此人不可招降,必须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