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1 / 3)
作战室里陷入了沉默,大家都用沉默来表示对白崇禧说法的认可。
“报!”警卫员在门外大声道:“情报科急报。”
“念~”
“白俄军在察里津被红俄军击败,一溃千里。”
“好呀~~俄国人的黄金离我们又近了一步。”徐天宝忍不住拍手
☆☆☆☆☆☆☆
察里津城位于伏尔加河流域下流,是个大规模的铁路枢纽站和水路枢纽,这些路线把东南地区与俄国在东欧的主要区域连接起来,当时,红俄政权需要的粮食几乎全部从这里运来的。守住东南部的这个枢纽站,是当时红俄的最重要任务。红俄政府根据列宁的提议,决定把斯大林派到察里津去,斯大林被任命为负责俄国南部粮食的特命全权总领导人。经过斯大林铁腕整顿,察里津市的工兵联合党一致团结起来反击敌人,地方组织的混乱和松弛现象消除了,阶级敌人的反抗也被镇压下去了,满载粮食的军用列车开往了莫斯科。
察里津的保卫力量非常有限,只有由工人赤卫队、哈萨克劳动人民团队、农民和前沙皇军队复员的士兵所组成的武装部队。军队组织不健全,装备也很差。就在此时,由3万名英勇的、久经沙场的和忠于革命的战士所组成的集团军,在伏罗希洛夫的指挥下,从顿巴斯河经过英勇的战斗行军来到了察里津。7月19日,在取得列宁同意后,组成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察里津前线军事委员会,伏罗希洛夫任前线指挥。
白俄军依仗骑兵优势,于7月底攻占了托尔戈瓦亚和大克尼亚热斯卡亚两镇,从而切断了察里津与北高加索的联系。菲茨赫拉乌罗夫将军的集群夺取了叶尔佐夫卡和皮丘任斯卡亚,在察里津以北逼近伏尔加河,破坏了察里津与莫斯科之间的交通。随后,马蒙托夫将军的骑兵集群在中央方向前出到察里津近接近地。红俄军队依托筑垒阵地,运用炮兵,尤其是装甲列车的炮火,于8月20日以突然突击打破了敌合围正面,解放了叶尔佐夫卡和皮丘任斯卡亚。红俄军军队全线反击,白俄军被赶到顿河右岸,死亡和被俘约12万人。
随后,红俄军在伏龙芝的率领下转入反攻,红俄军第25师师长恰巴耶夫(即夏伯阳)在其中。先后攻占乌法、乌拉尔,击败捷克叛军。11月14日,攻占鄂木斯克,年底在伊尔库茨克活捉高尔察克,高尔察克随即被契卡枪毙。
高尔察克一死,尼古拉二世慌了。一面是克伦斯基和英法美勾勾搭搭,劝说尼古拉二世接近英美。而拉斯普廷则建议尼古拉二世继续和徐天宝合作,以延续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
拉斯普廷说道:“中国有一句谚语,叫做远水不解近渴,英法的支援物资要运到我们手中,需要绕道远东,美国需要横快太平洋。唯独中国近在咫尺~”
尼古拉二世颓然道:“叛军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国土,我还有什么可以和中国人交易的?”
拉斯普廷说道:“您不是还有一批黄金吗?”
378中国军团
话说协约国制定了武装干涉俄国内战的计划后就开始积极实施。中国由于地理上的优势,抢先一步占领了中亚的多处战略要地,如阿拉木图、布哈拉、撒马尔罕等。英国人也不甘落后,英印当局奉英帝国之命派遣以邓斯特维尔和马尔森为统帅的英国远征军分别占领高加索和北波斯,以此为突破口,大举进犯中亚。随后,英印当局又派海军准将努里斯前往里海组建一支小型舰队,配合英军的行动。由马尔森率领的英军占据北波斯后,直插中亚,红俄军队寡不敌众,中亚大片领土沦为英军占领区。为配合英国武装干涉中亚,英国还利用当时中亚的混乱局面,积极扶持反红俄势力。英国一方面利用土库曼人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情绪,煽动叛乱,并派英军事顾问潜入土库曼人居住区,收买当地的棉农和牧人中间的亡命之徒,组织反苏俄的地方武装,并将土库曼人中颇有影响的反苏俄“勇士”吾勒孜?赛亦德抬出来,充任该地方武装的统帅;另一方面向这支地方武装提供武器装备,派英军事顾问负责组织和训练他们,并由英军统帅马尔森直接辖制。
经济上,英国企图通过对中亚棉花的专控,扰乱红俄国内经济。另外,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谋取在中亚更大的经济实惠。英国对中亚的棉花早已垂涎三尺,俄国革命后,英国凭借其临近中亚的优势和丰富的殖民统治经验,极力控制红俄的棉花产地。为此,英国千方百计地寻找独占中亚棉花的途径。截至1919年,英国经多方努力,已全盘掌握了中亚棉花的生产、储备等详细情报。在此基础上,英政府拟定了一个夺取中亚棉花的行动方案。其内容为:首先,英国武装占领中亚的重要产棉区。其次,英国出资220万英磅,组成75万峰骆驼的运棉驼队,将中亚棉花输往新疆的喀什。再次,经新疆喀什中转,最终运抵印度。英国政府设想,一旦该计划能顺利实施,不仅能缓解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而且还能导致红俄国内轻纺工业的彻底瘫痪。
英国的上述计划并非荒唐之举。原因有三:一是英国在俄国革命后对中亚进行的大规模武装干涉,已对中亚苏维埃政权的存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红俄的轻纺工业多集中在莫斯科、伊万诺夫——沃申斯克等地。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红俄采取经济封锁政策后,美国停止向红俄出口棉花,中亚成了红俄棉花来源的唯一供应地。一旦英国占领中亚,输往俄罗斯的棉花通道即被阻断,其结果势必造成红俄国内轻纺工业因缺棉而被迫停产的被动局面;三是中国政局的稳定,客观上有助于英国该计划的顺利实现。
这项计划的实施需要中国的密切配合,为此徐树铮特别将此事上报总统府。对此,徐天宝找来周学熙、张謇等人商议。周学熙认为,新疆本来西北重要的产棉区,如果中亚棉花一进来,势必对本地的棉花种植业产生冲击。
张謇则认为国家本来就要在新疆大力发展棉纺业,而且中国也占据了中亚不少地方,这些地方之中就有不少传统的产棉区。不管英国人是否把棉花运到喀什,新疆的棉花总要面对中亚棉花的挑战的,还不如早作准备。
徐天宝一番思量之后,觉得张謇的想法更加合适。自己本来就要在新疆大力扶植棉花的种植纺织产业,而新疆本土棉花的产量远远喂不饱先进的棉纺机,至少要等中亚的产棉区提供原料的时候才可以满负荷开工。如果英国人愿意把棉花运到新疆,并就地加工的话,也可以先期培养一批棉纺工人,为日后壮大新疆的棉纺业做准备。
主意打定,徐天宝便找来朱尔典,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最后,英国人盘算下来,与其万里迢迢地把棉花运到印度,不如在新疆就地加工,然后卖给中国人。自然,这只是英国人的如意算盘,事实上中国本土棉布十分充裕,国防军总后勤部在新疆低价采购这些中亚棉布,然后一转手全部当做军用物资卖给了白俄,一批批白色软黄金全部换成了尼古拉二世手里一箱箱货真价实的真黄金。
干涉俄国内战,为中国带来了滚滚财富,而且通过一系列条约,满清时代被沙俄割占的土地大部分也都回来了。但是,条约的签订是一回事,真正接收却是另外一回事。庙街、海参威、伯力等地依旧驻扎着大量白俄军队。一天不把这些白俄军队赶走,这些土地就不算真正的收回。
话说高尔察克死了之后,白俄政权中的亲英国派实力大受打击。以拉斯普廷和乌萨蒂为首的亲中国派占了上风。为了换取中国更大的支持,甚至是军队直接参战,拉斯普廷和乌萨蒂积极推动从中国的土地上撤军,但是,亲英派忽然拿出了一系列文件,声称中国一面高价向白俄出售物资,一面却派出军队直接帮助红俄作战,要求中国立刻做出解释。
“这是怎么回事呢?”外交部的那些总长次长们糊涂了,“难道是国!防部的秘密行动?”
国!防部的人也愣了,“难道是大总统的秘密行动?”
徐天宝也大感意外,“我从来没有下令执行这样的秘密行动啊~”无奈之下,徐天宝只能派出大批煞神特种部队的克隆人士兵潜入红俄控制区刺探情报,同时通过秘密基地的超级电脑黑皮查阅资料。
原来,这些所谓帮助红俄打仗的中国人,是由部分滞留在俄国的华工组成的“中国军团”。华工赴俄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达到高潮。一战时,俄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在中国北方大肆招工。这些人到达俄国之后,不是被送到原始森林的伐木场、西伯利亚的矿山从事奴隶般的劳动,就是被送到西部一战前线,挖战壕或从事战地运输,惨死在战场。
俄国革命爆发,旅俄华工出于对沙俄的仇恨,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到革命中。在随后的苏俄内战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中,又有成千上万的旅俄华工加入工人赤卫队和红俄军。红俄成立后,俄国发生内战,交通受阻。中国在俄的参战部队和劳工无法撤回国内。 ↑返回顶部↑
“报!”警卫员在门外大声道:“情报科急报。”
“念~”
“白俄军在察里津被红俄军击败,一溃千里。”
“好呀~~俄国人的黄金离我们又近了一步。”徐天宝忍不住拍手
☆☆☆☆☆☆☆
察里津城位于伏尔加河流域下流,是个大规模的铁路枢纽站和水路枢纽,这些路线把东南地区与俄国在东欧的主要区域连接起来,当时,红俄政权需要的粮食几乎全部从这里运来的。守住东南部的这个枢纽站,是当时红俄的最重要任务。红俄政府根据列宁的提议,决定把斯大林派到察里津去,斯大林被任命为负责俄国南部粮食的特命全权总领导人。经过斯大林铁腕整顿,察里津市的工兵联合党一致团结起来反击敌人,地方组织的混乱和松弛现象消除了,阶级敌人的反抗也被镇压下去了,满载粮食的军用列车开往了莫斯科。
察里津的保卫力量非常有限,只有由工人赤卫队、哈萨克劳动人民团队、农民和前沙皇军队复员的士兵所组成的武装部队。军队组织不健全,装备也很差。就在此时,由3万名英勇的、久经沙场的和忠于革命的战士所组成的集团军,在伏罗希洛夫的指挥下,从顿巴斯河经过英勇的战斗行军来到了察里津。7月19日,在取得列宁同意后,组成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察里津前线军事委员会,伏罗希洛夫任前线指挥。
白俄军依仗骑兵优势,于7月底攻占了托尔戈瓦亚和大克尼亚热斯卡亚两镇,从而切断了察里津与北高加索的联系。菲茨赫拉乌罗夫将军的集群夺取了叶尔佐夫卡和皮丘任斯卡亚,在察里津以北逼近伏尔加河,破坏了察里津与莫斯科之间的交通。随后,马蒙托夫将军的骑兵集群在中央方向前出到察里津近接近地。红俄军队依托筑垒阵地,运用炮兵,尤其是装甲列车的炮火,于8月20日以突然突击打破了敌合围正面,解放了叶尔佐夫卡和皮丘任斯卡亚。红俄军军队全线反击,白俄军被赶到顿河右岸,死亡和被俘约12万人。
随后,红俄军在伏龙芝的率领下转入反攻,红俄军第25师师长恰巴耶夫(即夏伯阳)在其中。先后攻占乌法、乌拉尔,击败捷克叛军。11月14日,攻占鄂木斯克,年底在伊尔库茨克活捉高尔察克,高尔察克随即被契卡枪毙。
高尔察克一死,尼古拉二世慌了。一面是克伦斯基和英法美勾勾搭搭,劝说尼古拉二世接近英美。而拉斯普廷则建议尼古拉二世继续和徐天宝合作,以延续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
拉斯普廷说道:“中国有一句谚语,叫做远水不解近渴,英法的支援物资要运到我们手中,需要绕道远东,美国需要横快太平洋。唯独中国近在咫尺~”
尼古拉二世颓然道:“叛军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国土,我还有什么可以和中国人交易的?”
拉斯普廷说道:“您不是还有一批黄金吗?”
378中国军团
话说协约国制定了武装干涉俄国内战的计划后就开始积极实施。中国由于地理上的优势,抢先一步占领了中亚的多处战略要地,如阿拉木图、布哈拉、撒马尔罕等。英国人也不甘落后,英印当局奉英帝国之命派遣以邓斯特维尔和马尔森为统帅的英国远征军分别占领高加索和北波斯,以此为突破口,大举进犯中亚。随后,英印当局又派海军准将努里斯前往里海组建一支小型舰队,配合英军的行动。由马尔森率领的英军占据北波斯后,直插中亚,红俄军队寡不敌众,中亚大片领土沦为英军占领区。为配合英国武装干涉中亚,英国还利用当时中亚的混乱局面,积极扶持反红俄势力。英国一方面利用土库曼人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情绪,煽动叛乱,并派英军事顾问潜入土库曼人居住区,收买当地的棉农和牧人中间的亡命之徒,组织反苏俄的地方武装,并将土库曼人中颇有影响的反苏俄“勇士”吾勒孜?赛亦德抬出来,充任该地方武装的统帅;另一方面向这支地方武装提供武器装备,派英军事顾问负责组织和训练他们,并由英军统帅马尔森直接辖制。
经济上,英国企图通过对中亚棉花的专控,扰乱红俄国内经济。另外,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谋取在中亚更大的经济实惠。英国对中亚的棉花早已垂涎三尺,俄国革命后,英国凭借其临近中亚的优势和丰富的殖民统治经验,极力控制红俄的棉花产地。为此,英国千方百计地寻找独占中亚棉花的途径。截至1919年,英国经多方努力,已全盘掌握了中亚棉花的生产、储备等详细情报。在此基础上,英政府拟定了一个夺取中亚棉花的行动方案。其内容为:首先,英国武装占领中亚的重要产棉区。其次,英国出资220万英磅,组成75万峰骆驼的运棉驼队,将中亚棉花输往新疆的喀什。再次,经新疆喀什中转,最终运抵印度。英国政府设想,一旦该计划能顺利实施,不仅能缓解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而且还能导致红俄国内轻纺工业的彻底瘫痪。
英国的上述计划并非荒唐之举。原因有三:一是英国在俄国革命后对中亚进行的大规模武装干涉,已对中亚苏维埃政权的存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红俄的轻纺工业多集中在莫斯科、伊万诺夫——沃申斯克等地。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红俄采取经济封锁政策后,美国停止向红俄出口棉花,中亚成了红俄棉花来源的唯一供应地。一旦英国占领中亚,输往俄罗斯的棉花通道即被阻断,其结果势必造成红俄国内轻纺工业因缺棉而被迫停产的被动局面;三是中国政局的稳定,客观上有助于英国该计划的顺利实现。
这项计划的实施需要中国的密切配合,为此徐树铮特别将此事上报总统府。对此,徐天宝找来周学熙、张謇等人商议。周学熙认为,新疆本来西北重要的产棉区,如果中亚棉花一进来,势必对本地的棉花种植业产生冲击。
张謇则认为国家本来就要在新疆大力发展棉纺业,而且中国也占据了中亚不少地方,这些地方之中就有不少传统的产棉区。不管英国人是否把棉花运到喀什,新疆的棉花总要面对中亚棉花的挑战的,还不如早作准备。
徐天宝一番思量之后,觉得张謇的想法更加合适。自己本来就要在新疆大力扶植棉花的种植纺织产业,而新疆本土棉花的产量远远喂不饱先进的棉纺机,至少要等中亚的产棉区提供原料的时候才可以满负荷开工。如果英国人愿意把棉花运到新疆,并就地加工的话,也可以先期培养一批棉纺工人,为日后壮大新疆的棉纺业做准备。
主意打定,徐天宝便找来朱尔典,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最后,英国人盘算下来,与其万里迢迢地把棉花运到印度,不如在新疆就地加工,然后卖给中国人。自然,这只是英国人的如意算盘,事实上中国本土棉布十分充裕,国防军总后勤部在新疆低价采购这些中亚棉布,然后一转手全部当做军用物资卖给了白俄,一批批白色软黄金全部换成了尼古拉二世手里一箱箱货真价实的真黄金。
干涉俄国内战,为中国带来了滚滚财富,而且通过一系列条约,满清时代被沙俄割占的土地大部分也都回来了。但是,条约的签订是一回事,真正接收却是另外一回事。庙街、海参威、伯力等地依旧驻扎着大量白俄军队。一天不把这些白俄军队赶走,这些土地就不算真正的收回。
话说高尔察克死了之后,白俄政权中的亲英国派实力大受打击。以拉斯普廷和乌萨蒂为首的亲中国派占了上风。为了换取中国更大的支持,甚至是军队直接参战,拉斯普廷和乌萨蒂积极推动从中国的土地上撤军,但是,亲英派忽然拿出了一系列文件,声称中国一面高价向白俄出售物资,一面却派出军队直接帮助红俄作战,要求中国立刻做出解释。
“这是怎么回事呢?”外交部的那些总长次长们糊涂了,“难道是国!防部的秘密行动?”
国!防部的人也愣了,“难道是大总统的秘密行动?”
徐天宝也大感意外,“我从来没有下令执行这样的秘密行动啊~”无奈之下,徐天宝只能派出大批煞神特种部队的克隆人士兵潜入红俄控制区刺探情报,同时通过秘密基地的超级电脑黑皮查阅资料。
原来,这些所谓帮助红俄打仗的中国人,是由部分滞留在俄国的华工组成的“中国军团”。华工赴俄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达到高潮。一战时,俄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在中国北方大肆招工。这些人到达俄国之后,不是被送到原始森林的伐木场、西伯利亚的矿山从事奴隶般的劳动,就是被送到西部一战前线,挖战壕或从事战地运输,惨死在战场。
俄国革命爆发,旅俄华工出于对沙俄的仇恨,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到革命中。在随后的苏俄内战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中,又有成千上万的旅俄华工加入工人赤卫队和红俄军。红俄成立后,俄国发生内战,交通受阻。中国在俄的参战部队和劳工无法撤回国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