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长期掌管北洋财政的梁士诒说道:“革命以来,各地纷纷独立,虽然名义上拥护中央,但在前清时期规定的解款却迟迟未到~”梁士诒说道此处顿了顿,看了看王永江,苦笑道:“其中尤以东北为最。盐税、邮费、铁路收入等,统统截留地方。”
  徐天宝笑了,他看了看面色有些不悦的王永江,又说道:“那时候不上缴国库是因为信不过袁世凯,如今是此一时彼一时,东北地方上该上缴的还得上缴。”
  王永江这才面色缓和了下来
  梁士诒心里也踏实了,便继续说道:“政府财政,一般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国家税收,二是对外贸易。就我国目前来说,税收中,以田赋最为大头。田赋历来自古便是主要税源,所谓有土斯有财。前清田赋凌乱无章,弊端百出,民国后基本承袭旧制。田赋包括地丁、漕粮、租课、附加四大类共九种,其中以地丁、漕粮为主要税目。田赋除正额外,还有各种附加,既包括中央也包括地方。由于有永不加赋之言,故田赋主体不动,附加节节升高。前清以来,凡是举办什么事情财政紧张,一般都是利用田赋附加筹措抵充地,故而目前附加是正税地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徐天宝说道:“一个国家若不能对外掠夺别国百姓,便只能对内剥削本国百姓,如此日甚一日,最后官逼民反,改朝换代。我国自古历来重视农业而轻视工商业,只知道关起门来刮地皮。你们看洋人,打一次胜仗就得一笔巨款,所以他们本国的老百姓负担不重,再加上洋人政府处处为本国百姓撑腰,所以洋人百姓也拥护洋人政府。反观前清,屡战屡败,每败一次就割地赔款,百姓就收一次盘剥,最后积重难返。所以,我以为,中国要富强,第一是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确保割地赔款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而后再努力发展工商业,狠狠地赚洋人的钱,用洋人的钱来供我们开销,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梁启超笑了,说道:“这倒符合《孙子兵法》就粮于敌的说法,吃敌人一斗粮,等于节省自己十斗粮。”
  众人又是哈哈大笑
  1914年年初的这次政治会议影响深远,后来的国史编撰者们把这次会议成为“徐黄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中华民族复兴党和国民党越走越近,两党互相之间的交流日多,隐然有了合并了的趋势。
  304任重道远
  1914年2月初,民国政府发布了第一部正式宪法,《临时约法》在经过修改后改名为《中华民国宪法》,成为民国第一大!法,一切与之相悖或者抵触的法律皆为无效。国家机构设置也发生了变化,该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军事力量最高指挥官。中央机构设置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设有最高立法机构——国会、最高司法机构——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机构——政务院。地方上的机构也以此为参照,按照省市县三级分别设有三级地方议会、三级法院和三级市政府;撤销了原来的陆军部、海军部等设置,统统并入国防部等等。
  在教育方面,各地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学校以公立学校为主,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在教育类型上,注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并重。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就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和军事基础科目的训练,通过弘扬国术,发扬国粹等名目,培养学生的尚武之风。同时也注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教学,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国民的国民性,不是把学生教育成只会考试、高分低能的呆子,而是充满民族自豪感、热血尚武的青年。培养他们称为善于行动、善于取得胜利的人,训练他们为民族和国家献身的精神。
  在经济方面,主要是三方面的改革,第一是统一币制,进行货币改革。目前市面货币主要有银两、银元、铜钱、铜元、纸币、外国货币等各种,其中又以银元及其衍生货币最为大宗。
  中国自古通用银作为货币,因一般交割皆以重量为衡器,故曰银两,与制钱配合使用。自清以来,大额交易用银,小额用钱,国家税收、政府开支用银。而小民日用则用钱。银乃稀罕物资,中国原产不多,自明中期以后。经吕宋而来之丝银贸易为我国主要白银来源。中国用机器大量铸造银元开始于广东。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造币厂试铸银元,光绪十五年开始铸造,次年流通于市场,计分五种:一号库平72钱,二号36钱三号144钱,四号072钱,五号0.36钱。正面光绪元宝四字用满汉两种文字,上环“广东省造”,下环以“库平七钱二分”标称,背铸龙纹,亦称龙洋可用于商品交易、完粮纳税。不久又有湖北、四川等先后成立造币厂,铸造银元,遂使中国银元在市面开始流通。
  后来,洋人银行进入中国,又开始发行各自的纸币,弄得中国货币市场一片混乱。袁世凯统一使用袁大头,对稳定中国金融秩序是有功劳的。在此基础上,徐天宝准备在东北统一使用东北银行发行的中国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规范货币市场,规定“中国元”为中国唯一合法之货币,其他货币皆为非法。但是,为了让市场有一个缓冲期,其他货币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兑换。
  第二是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徐天宝计划自己执政的前四年,每年用于兴办公共工程的开支要占到全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其中最大的是建筑铁路和公路。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筑物与住宅、开垦荒地与改良土壤、整治河道、开凿运河和架设桥梁、、更新铁路设备等。
  第三是扩大外贸和新贸易政策,以生产为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逐步减少向外国的借款,甚至最后不再向外国借款。禁止外汇自由,防止将私人财产转移到国外。同时在贸易时尽可能采用中国元结算,或者干脆以物易物。在国际货币制度还是金本位的前提下,这种办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本国积累财富。
  在军事上,未来的战争是属于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的,因此,中国为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徐天宝认为,要承担起这个重任,这支军队必须具有以下几项特性:必须是快速反应部队,依靠交通工具实现快速运输;必须装备先进的武器;必须建立完整的后勤体系,随时为军队输送需要的一切;后备军事力量不经过预备役训练期就可以直接上战场。
  为此,徐天宝队国防军再一次进行了改变,取消了“旅”的编制,师部直接管理团部,编制指挥更加灵活;徐天宝认为人才是军队的核心所在,所以对军事教育制度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每个省都设有至少两所初级军校,每年挑选其中成绩优秀者送入东北和保定军校深造,而徐天宝自己则出任这些军校的校长。与之配套的,还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振华集团每年的收入也有大部分被投入到国家财政中,主要用于矿山、石油、水力、电力、大型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政令不断发布,各路军阀表示服从中央的通电也在一份份的发布,新疆都督杨增新、安徽都督倪嗣冲,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广东都督龙济光,江西都督李纯,湖南都督汤芗铭,福建都督刘冠雄、云南都督唐继尧、广西都督陆荣廷等纷纷通电表示拥护,随后冯国璋和雷震春也接受了江苏、浙江两地咨议局的决议,出任江苏都督和浙江都督,并旋即通电表示拥护徐天宝。
  1913年10月,原本在云南的蔡锷被袁世凯调到北京,任经界局督办。徐天宝夺取北京之后,给蔡锷的新任命是新兵训练营总办。蔡锷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他请了一个长假,说是要回云南老家省亲。徐天宝准了假,还派人在蔡锷临行前送来了一些西药,其中就有磺胺,嘱咐蔡锷要定时服用。
  蔡锷领了假期却没有真的会云南,而是坐上火车,沿着京沈铁路去了沈阳。他要亲眼看看,徐天宝和袁世凯到底有什么不同。
  初到沈阳的第一印象就是路宽车多,沈阳街道平整宽敞,而且路面很干净。街道上的行人秩序井然。沈阳街道上汽车和脚踏车众多,比北京还多。两种车辆各自在花了线的街道上行驶,南来北往,并行不悖。蔡锷还发现沈阳街道上每逢一个十字路口,都有一个指挥交通的岗亭,四面挂着红黄绿三色灯。蔡锷觉得煞是新鲜,一问周围人,才知道这叫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是写进了小学课本的,即便小童也倒背如流。
  蔡锷的第二个印象就是沈阳学生的精气神,就外形而言,东北人本来身材就高大,而且提个普遍都结实,这没什么稀奇的。但是蔡锷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之中,分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那时候的自己,一腔热血,一心就想学了本领救国救民。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蔡锷在每一所学校门口都能看到这样的巨型标语。
  蔡锷似乎开始明白了什么,他摇了摇头,继续在沈阳城内到处转悠。三天之后,蔡锷提前消假,立刻到着手新兵训练工作。
  情报科的人立刻把这一事情上报徐天宝,三天时间哪里能够往返云南?其中一定有诈。徐天宝到只是笑笑,说道:“入彀矣。”随即将文件圈阅,示意不必再查。
  时间一晃就到了3月,列强有关新政府的承认问题还悬而未决,只有德国和美国两个国家承认了新政权,英法意日俄都是含糊其辞。徐天宝忍不住了,他直接以大总统的名义约见朱尔典。
  朱尔典一身西服,头戴高高的礼帽,手拿文明棍来到大总统办公室。一进办公室,就见到对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欧洲地图,而徐天宝正聚精会神地看着那副巨大的地图。
  “徐先生~!”朱尔典说道
  徐天宝转过身来,向朱尔典微微一笑,说道:“公使先生,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我是请你来讨论我国是加入同盟国,还是协约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