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 武英殿小乱(1 / 2)
本来正在跪拜痛苦着的群臣,听得这黄子澄站出来说话了,这大殿里面很快的就安静了下来,就连那些王爷们也停止了哭泣,只剩下朱允炆一人在那断断续续地抽泣。
其实吧,这老皇帝生前对手底下的人也不是那么仁慈,很多个跟他意见不合,一起打下江山来的老伙计也都是在老皇帝的手上,所以剩下的这些臣子们,对于这老皇帝也是又敬又惧。
敬的是这老皇帝结束了汉人百姓在胡人统治下的生不如死的生活,惧的是这皇帝杀起身边的人都是毫不留情的。
所以这君臣之情是非常非常的淡薄的,而那些个审问儿臣的王爷们,就更加对自己的老爹没有多深的感情。
老皇帝一生偏爱太子朱标,在太子朱标死后就把这唯一的一份爱给了皇长孙朱允炆,至于这其他儿子,对不住了,爸爸不疼你们。
所以,在黄子澄露面要宣布什么大事的时候,所有人都停止了或真或假的哭泣,只有皇长孙朱允炆是真真正正的为老皇帝的离世而感到伤心欲绝的人。
此刻的他,简直就是个被大人抛弃了的孩子,显得是那么的无助,可怜。
黄子澄又作势抹了一把眼泪,哽咽地说道:“陛下驾崩,龙魂归天,此乃我大明朝之大不幸,乃国丧也!应举国悲痛,兆民同哀!但是我等身为大明朝的臣子,不可因私而忘公,今日国失英主,然国不可一日无主,老夫斗胆陈于各位同僚,此时此刻,我等要做的第一要务,便是请出先帝之遗命,拥立新主,再商议先帝葬仪之事,诸位同僚是否也这样认为?”
众位大臣闻言,纷纷都觉得黄子澄的话没错,现在老皇帝死了,必须得有人出来主持大局的,那个人就是新的大明朝皇帝了。
那二十余位王爷也互相对视一眼,却是心里面都知道,这位大明朝新主是谁,虽然有些不愿意承认,可还是点头应了一下。
黄子澄见这些王爷没有表示出反抗的意思,选择默然无言,他这颗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是可以稍稍放下一点了。
于是,黄子澄沉声说道:“那么,就请礼部尚书郑大人请出先帝遗旨,在此示于满朝文武公侯!”
礼部尚书的郑大人闻言,便站了起来,随之从袖中抽出了一卷黄绢来,看来是一早就准备好的了。
郑大人走到众臣的面前,然后缓缓地将这黄绢展开,面色肃穆,大声道:“先帝遗命在此,众臣叩拜!”
后面还特地拉了一下长音。
众臣纷纷口呼‘万岁’,随之继续伏地而拜。
只听郑大人沉声念道:“皇长孙,朱允炆,宅心纯厚,友爱孝悌,素有人君之德,堪成守城之君,着传位于长孙允炆,钦此!”
将老皇帝的遗旨念完后,殿内的群臣们又是陷入一片哭嚎声中,再度叩拜了下去。
黄子澄叩拜过后,便是站立了起来,缓缓地扫过了这文武众臣,然而,他却是将目光停留在那二十几位进了京的王爷们身上,沉声问道:“先帝的遗命在此,诸位藩王和同僚们可有疑虑?”
诸位藩王早就知道了事情会是这样,心里虽然不服,也在这个时间点站出来表达心意,那无疑是在找死。
其中就属宁王朱权现在心中最为不服,他年纪最小,这时候也就刚满的二十岁,跟和朱允炆年龄相仿,辈分却比他要大一辈。
且这位宁王朱权的脾气是所有藩王之中最为直爽火爆的,与这北平燕王之间的兄弟之情也是颇为深厚,根据斯内克的情报所言,这朱棣曾经在上次来京城的时候,就曾对着宁王朱权强烈地表示过,这皇长孙朱允炆没有容人之量,不是个明智之人,他日一旦掌权,便会对他们这些叔叔下手。
于是,此时的宁王朱权听到了黄子澄的话,脾气火爆的他猛地把头一抬,带着七分不服的心态向黄子澄问道:“如今四哥燕王未至京城,此时拥立新君,这事是不是有点太急了?不妨先将先帝大葬之仪办完,待四哥他病好进京,那时候所有皇族之人全部都聚齐在此,再来商议这拥立新君之事?”
在门外的斯内克闻言,眉梢顿时一挑,若是之前朱允炆没有向他明确表示要承担大明朝皇帝这么责任重担的话,这宁王现在就算是跳出来反对,斯内克都不会搭理。
可是,现在朱允炆很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意思,那么,斯内克就必须拥立他成为新君。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谁敢跳出来挡着朱允炆即位的,都会被斯内克视为敌人对待。
黄子澄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宁王朱权居然会有胆量来持反对意见。
然而,这时候,斯内克早已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数百名锦衣卫校尉齐齐进入到这大殿之中,每个人身上肃杀之气,更是隐隐地将这二十余位藩王给围在了一起。
这些个锦衣卫,大部分都是去过‘不干所’学习过的,总的来说,就是斯内克带出来的徒弟,现在当然是听从斯内克的吩咐了,再者说了,斯内克现在也有权利指挥锦衣卫的他们。
如今,斯内克也不下令让他们做事,就是让他们跟着一起进来,将这些个藩王给围起来,然后就一副‘你敢动我就砍了你’的表情,一动不动地盯着这些个明显被吓了一跳的藩王们。
黄子澄也被斯内克使的这一手给吓到了,不过他虽然平日里很瞧不起这个来自民间下九流的小混混,可也知道,这个时候,他们都应该为了未来的主子,一齐将枪头对外,对准这些个藩王。 ↑返回顶部↑
其实吧,这老皇帝生前对手底下的人也不是那么仁慈,很多个跟他意见不合,一起打下江山来的老伙计也都是在老皇帝的手上,所以剩下的这些臣子们,对于这老皇帝也是又敬又惧。
敬的是这老皇帝结束了汉人百姓在胡人统治下的生不如死的生活,惧的是这皇帝杀起身边的人都是毫不留情的。
所以这君臣之情是非常非常的淡薄的,而那些个审问儿臣的王爷们,就更加对自己的老爹没有多深的感情。
老皇帝一生偏爱太子朱标,在太子朱标死后就把这唯一的一份爱给了皇长孙朱允炆,至于这其他儿子,对不住了,爸爸不疼你们。
所以,在黄子澄露面要宣布什么大事的时候,所有人都停止了或真或假的哭泣,只有皇长孙朱允炆是真真正正的为老皇帝的离世而感到伤心欲绝的人。
此刻的他,简直就是个被大人抛弃了的孩子,显得是那么的无助,可怜。
黄子澄又作势抹了一把眼泪,哽咽地说道:“陛下驾崩,龙魂归天,此乃我大明朝之大不幸,乃国丧也!应举国悲痛,兆民同哀!但是我等身为大明朝的臣子,不可因私而忘公,今日国失英主,然国不可一日无主,老夫斗胆陈于各位同僚,此时此刻,我等要做的第一要务,便是请出先帝之遗命,拥立新主,再商议先帝葬仪之事,诸位同僚是否也这样认为?”
众位大臣闻言,纷纷都觉得黄子澄的话没错,现在老皇帝死了,必须得有人出来主持大局的,那个人就是新的大明朝皇帝了。
那二十余位王爷也互相对视一眼,却是心里面都知道,这位大明朝新主是谁,虽然有些不愿意承认,可还是点头应了一下。
黄子澄见这些王爷没有表示出反抗的意思,选择默然无言,他这颗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是可以稍稍放下一点了。
于是,黄子澄沉声说道:“那么,就请礼部尚书郑大人请出先帝遗旨,在此示于满朝文武公侯!”
礼部尚书的郑大人闻言,便站了起来,随之从袖中抽出了一卷黄绢来,看来是一早就准备好的了。
郑大人走到众臣的面前,然后缓缓地将这黄绢展开,面色肃穆,大声道:“先帝遗命在此,众臣叩拜!”
后面还特地拉了一下长音。
众臣纷纷口呼‘万岁’,随之继续伏地而拜。
只听郑大人沉声念道:“皇长孙,朱允炆,宅心纯厚,友爱孝悌,素有人君之德,堪成守城之君,着传位于长孙允炆,钦此!”
将老皇帝的遗旨念完后,殿内的群臣们又是陷入一片哭嚎声中,再度叩拜了下去。
黄子澄叩拜过后,便是站立了起来,缓缓地扫过了这文武众臣,然而,他却是将目光停留在那二十几位进了京的王爷们身上,沉声问道:“先帝的遗命在此,诸位藩王和同僚们可有疑虑?”
诸位藩王早就知道了事情会是这样,心里虽然不服,也在这个时间点站出来表达心意,那无疑是在找死。
其中就属宁王朱权现在心中最为不服,他年纪最小,这时候也就刚满的二十岁,跟和朱允炆年龄相仿,辈分却比他要大一辈。
且这位宁王朱权的脾气是所有藩王之中最为直爽火爆的,与这北平燕王之间的兄弟之情也是颇为深厚,根据斯内克的情报所言,这朱棣曾经在上次来京城的时候,就曾对着宁王朱权强烈地表示过,这皇长孙朱允炆没有容人之量,不是个明智之人,他日一旦掌权,便会对他们这些叔叔下手。
于是,此时的宁王朱权听到了黄子澄的话,脾气火爆的他猛地把头一抬,带着七分不服的心态向黄子澄问道:“如今四哥燕王未至京城,此时拥立新君,这事是不是有点太急了?不妨先将先帝大葬之仪办完,待四哥他病好进京,那时候所有皇族之人全部都聚齐在此,再来商议这拥立新君之事?”
在门外的斯内克闻言,眉梢顿时一挑,若是之前朱允炆没有向他明确表示要承担大明朝皇帝这么责任重担的话,这宁王现在就算是跳出来反对,斯内克都不会搭理。
可是,现在朱允炆很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意思,那么,斯内克就必须拥立他成为新君。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谁敢跳出来挡着朱允炆即位的,都会被斯内克视为敌人对待。
黄子澄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宁王朱权居然会有胆量来持反对意见。
然而,这时候,斯内克早已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数百名锦衣卫校尉齐齐进入到这大殿之中,每个人身上肃杀之气,更是隐隐地将这二十余位藩王给围在了一起。
这些个锦衣卫,大部分都是去过‘不干所’学习过的,总的来说,就是斯内克带出来的徒弟,现在当然是听从斯内克的吩咐了,再者说了,斯内克现在也有权利指挥锦衣卫的他们。
如今,斯内克也不下令让他们做事,就是让他们跟着一起进来,将这些个藩王给围起来,然后就一副‘你敢动我就砍了你’的表情,一动不动地盯着这些个明显被吓了一跳的藩王们。
黄子澄也被斯内克使的这一手给吓到了,不过他虽然平日里很瞧不起这个来自民间下九流的小混混,可也知道,这个时候,他们都应该为了未来的主子,一齐将枪头对外,对准这些个藩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