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兄妹(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云裳公主站起来给他倒了一碗茶,轻轻叹了口气道:“晋王乃长孙文德皇后所生,你是大伯伯唯一的骨血,想不到为了想争夺未来的大位,晋王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了……”裴继欢听了这两句,两抹浓眉挑了一挑,一张脸极见阴沉。眼下他只得把怒气紧紧压下心头。倒是公主却明显并无偏袒晋王的意思,一径说道:“听老师的说话,为了巩固他的位置,他做的那些事儿,也太??????”她轻轻地转过身来,一双明亮如镜的眸子睁得大大地望着裴继欢,道:“大表哥,你不会是真的要跟他争吧?”
  裴继欢放下手里的茶碗,目光炯炯地道:“那倒也不是。我已经答应了皇帝,不会参与皇位的争夺;对皇帝的召唤和封赏的许诺,我也都推辞了。如果你和晋王私下交情不错,有机会你也劝劝他吧!以免真的激起公愤,江湖中的人要来对付他,到时候我可真是无能为力了。”
  公主有些悲哀地摇摇头,冷笑道:“他才不要听我说这些无聊的话。我最近才发现,原来我也被他利用了一把!”裴继欢怔了一怔,紧接着便自呵呵地笑起来:“不会吧!我听说你是他所有的妹妹里最疼爱的一个呢!”公主盯了他一眼,说:“正因为如此,我才最好利用……!”
  原来云裳公主李玉颦乃是侧妃所生,在权力倾轧明争暗斗的宫廷中,她是没什么先天条件的。不过她聪明无比,三岁识字,五岁能诗,七岁能文,九岁能辩,极得唐太宗所喜爱,在宫外拥有外宅(虽然不大也不豪华)的公主,整个唐廷内宫也只有她有这个特权。晋王虽然优柔寡断,但为人奸猾,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妹子的好处,利用这个妹子,一步步接近皇上,最终,在废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先后被废后,“常常”和云裳公主在一起的晋王李治,才第一时间进入了皇帝和辅政大臣们的眼中。若非如此,一个平庸的皇子,放在哪里也都是平庸的,他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得到晋升为东宫太子的机会。而一旦进位东宫,离君临天下也就为时不远。皇帝一旦殡天,他就是理所当然的九五之尊了。
  裴继欢聆听之下,呆了好一阵子,才点头道:“原来如此。我听说三哥吴王恪原是皇上中意的东宫人选,想不到最后变成了他。”
  吴王李恪文武双全,为人极有决断,本该是最好的太子人选,但晋王李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暗中选了几个海量饮者,刻意结交吴王,终于把性情豪放的吴王拖得堕入毂中,性情豪爽且善饮的吴王不知不觉间,成了皇上眼里每日烂醉如泥无所事事的?????王子恪。
  这两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出乎裴继欢的意料之外,按理吴王李恪列位还在晋王之前,他应当展现的,是他富有建设性的理政手段和飞扬的文采以及出色的武功,而今他可以绽现的,竟是那么尴尬牵强的苦笑??????这个人与生俱来的感性,却似耐不住小人的背后一刀,原本属于吴王生命中美好部分,都变了质,结果是吴王令太宗失望透顶,选择东宫,最后听从了国舅长孙无忌的建议,初步确定了晋王李治未来储君的要害位置。
  “我可全然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关节。”裴继欢道:“所以我现在坚定了决心,希望你也做最后的一次努力,劝他少行不义,他的一举一动,我随时都能打听得到,所谓‘离地三尺有神明’,他若是累累犯恶非要撞在我的手里,再见面只怕就不是今日杀掉他四个护卫那么简单了!”
  “不说这个了。对了,大表哥有什么打算吗?云裳公主轻声问道。
  “唔?????暂时还没有。你这里若是不方便,我尽快走好了。”裴继欢说。
  公主嗔了他一眼,道:“看你说的什么话。咱们是手足之情,二十多年好容易才得团聚,我还能赶走我的大表哥?”她想了想,道:“我倒是有件事,应该比较适合大表哥去做。也就当帮我个忙吧!”
  裴继欢道:“说来听听?公主但有驱使,在下无不应命。”
  公主见他一本正经的样子,禁不住噗哧一笑道:“好吧好吧!你就别逗我开心啦!你听说过‘元从禁军’吗?”
  裴继欢微微一愕,点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是高祖手里发展起来的铁卫。高祖殡天,‘元从禁军’也被皇上给彻底解散了。”
  公主点头道:“没错。这些被解散的‘元从禁军’,有的衣食无着冻饿而死,有的被迫再次从军,战死沙场;总而言之,朝廷并没给与他们优厚的照抚,依然还苟存于世的‘元从禁军’怨言颇多,皇上迫于形势,不得已派了当朝宰相数人为代表,特地去安抚他们。”
  裴继欢道:“然后呢?”
  公主道:“皇上未曾经过仔细的调查,就派出了安抚的人手,他不知道,‘元从禁军’的最大问题不在于衣食无着,而是在于那些战死的禁军留下的孤儿寡母。”裴继欢心头一震道:“果然是个大问题。”
  公主道:“‘元从禁军’盛极一时时有十五万之众,就算后来被迫解散,也有三万在册而分散到其他的军事部门去了。你想想,这些人的袍泽和孤儿寡母无人照料,有时候连饭也吃不饱,跟别提养大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了。这样的情况如果集中爆发,那是多可怕的事!”
  裴继欢道:“所以你做了点事儿,对吧?”
  公主笑了起来,嘴角露出一个可爱的梨涡儿:“大表哥英明。”
  裴继欢笑道:“你做了什么呢?”
  公主道:“我在老师的帮助下,从父皇手里要了一块地皮,办了一间义学,收留了一批元从禁军的后人,当然,他们都是衣食无着,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的苦孩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