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2 / 4)
曹姽站起身来,着左右侍卫将那廷尉监押了下去,她捡起那把匕首端详几回,到底是自己素日的旧物,流失在外多日,手感也依然不错,这时还有不长眼的出来为那廷尉监求情,直说堂上所述语焉不详,实不知廷尉监到底犯了何罪。
曹姽只好笑骂一声“蠢材”,将匕首收入袖中:“这本是朕的爱用之物,朕初登大宝,想要试试你们的办事能力。便从牢里提了两个死囚,许以重金给他们的家人,让他们给朕在建业的繁华之地演了一场戏。这两个死囚一个扮作说书人在酒肆大肆宣扬朕的‘风~流之事’,另一个扮作乞丐找个日子刺死了他,而后被朕派人杀死,充作一件无头大案。”
底下人显然被曹姽兴之所至编出的一场戏给震惊了,这皇帝竟然在建业城里光天化日雇凶杀人。
“朕以为廷尉监会给朕三个答案,这最上乘的答案便是他带人来质问朕,质问朕为何要以死囚为伶人,扰得建业城不得安宁;次之的答案便是廷尉监自告无能,说自己无法破案。”曹姽笑起来,那笑意直让人发寒:“可他选了下下之策,尸位素餐、胆大包天,企图以不实之编造对朕瞒天过海,这样的奸猾之徒,让朕怎么放过他?况且这廷尉监是两千石的高官,居然不过是这样素质和能耐,那么其他人……”
王道之没有说话,他无话可说,廷尉监是王家的人,曹姽拿在手里的把柄证据确凿。她如今要发难,求情只会适得其反,怪就怪那蠢人要入圈套。
“将廷尉监革职查办,他的职位由御史陟都接任,廷尉署更名大理寺,陟都任大理寺卿,位列九卿。”曹姽早早看中的酷吏就该派上用场了:“为肃清不法渎职官员,凡与此事相关之人,均停职查办,想要官复原职的,朕要一个个看过卷宗。”
元熙二年,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是建业官场的一次巨大震动。
酷吏陟都,是曹姽手上的一把刀,他冷血无情、铁面行事,一时之间以廷尉监欺君罔上为由头,清查出他历年受贿索物、陈案冤案之罪状,以受贿一线,又牵连甚广,廷尉监一众大小官吏又有不少官爵乃是以钱换得,便又添买卖官位之罪,将负责品评官位的中正数人下狱。
因中正署一度被查抄一空,导致惯来把持在世家大族手上的九品中正选拔制停摆,从此沦为形式,几年后便被废黜。
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建业凡是为官之人,无不风声鹤唳;牢狱中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高官,塞得囚室人满为患。即便其中多方游走、几多求情,最终仍不免罢官降职。犯官家人亲朋送予陟都钱财布帛等物求情,陟都也毫不推辞收下,却从不给准信,所有财货作为曹姽的私库没入宫中,事后对人犯该怎么处理还是怎样处理。
那些家人丢人丢财,想往宫中哭诉,又不得其门而入。渐渐每旬的朝议,人数越来越少,曹姽将养在昭明宫内的士子一一任命,平日只在昭明宫中议事,形成了一处昭明宫的内朝,原台城太极东堂的外朝却几乎被扫荡一空,皇帝每每只是走个过场,出席的大臣也是稀稀落落。拿来商议的议题,也多是已经在昭明宫摊派下去的政事,曹姽趁着机会大肆清洗旧臣,将自己提拔的心腹们安插在了紧要的位置上。
王慕之以为王家的拥护者们在朝堂上遭到了重创,王道之必有反击,哪知道从头到尾都毫无动静。
不独王慕之这样想,曹姽自己也是这样想的,而王道之却比谁都沉得住气。到了最后还是曹姽耐不住,某日将王道之单独留下来说话,阴谋阳谋什么都好,她得和王道之把话讲清楚。
王道之似乎一直在等着曹姽问自己。
“陛下,司马家从曹家手里抢走了天下,结局又是如何?司马昭、司马炎子孙繁多,仅司马炎就有二十六子。但西晋皇族先自相残杀,然后被胡人杀,‘四十八王一日俱亡’。永嘉之乱后,西晋宗室南渡幸存者仅十二人,出自琅邪王、汝南王、彭城王、谯王四系,不但没有司马昭的后代,如彭城王、谯王两支甚至不是司马懿后代,司马昭最终绝嗣灭族。”王道之侃侃道来,诉说着曹家的天命所归:“王家的权势并不如当日司马家,某并不想与陛下作对。”
曹姽紧抿着唇。
王道之反而很有谈性,曹姽从未见过他这幅模样,她眼里的王道之,大约是个没有表情的人:“先帝为陛下做了诸多安排,陛下哪怕就是做个守成之君,在王家的辅佐下,恐怕也是不难的。那北汉刘曜活着也就罢了,只可惜他的太子等不及,刘熙此人并非没有大才,只多疑一事便能毁了他的所有根基。只是先帝与某都未料到一点,就是陛下竟然大有壮志野心,也许并不需人辅佐。”
对王道之少有的类似拍马屁的话曹姽并不领情,她的脸沉下来:“太师,你拿司马氏来说事,你以为朕会相信你是个相信宿命之人吗?”
宿命?
王道之想起永嘉之乱,不但晋室宗族仓皇南渡,即便是高门豪族的王氏同样不能幸免。当他们与离乱的流民同行,在长江边争渡的时候,王道之有生第一次意识到在举国的战乱面前,所谓高贵的血统、百年的门楣,也不能够填饱人的肚子、保住自己的性命。
匈奴人不把汉人当人,他们骑在马上狰狞地笑,他们不肯痛快地杀掉这些还未登船的汉人,而是像猫儿逗鼠,冷眼看着人们逃命的丑态。匈奴人策马将汉人赶进长江,看着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挣扎溺死;看着父母兄弟为了争夺船上唯一的空位,泯灭骨肉情亲、竞相残杀。
不想屈辱地死,就只能留着最后一丝尊严自杀。
王道之是真的做好一心赴死的准备,他没有料到汉人在中原大地上还会有这样一支奇兵,来自魏武帝惨遭司马氏屠戮的仅剩的直系子孙。甚至那支让匈奴人闻风而逃的人数不多的军队,是一个年纪甚轻的汉人将军,带领的一支鲜卑奇兵。
就像汉人是匈奴人爪下无力挣扎的猎物,匈奴人见了鲜卑人仿佛与生俱来的天敌。他们野蛮,鲜卑人更野蛮;他们凶残,鲜卑人更凶残。兼之西汉武帝灭匈奴,将余民迁居关内膏腴之地,魏武帝曹操又例行汉政,将胡人迁居关内定居。
如今的匈奴人早已失却了先辈的血性,历来不是关东蛮荒酷烈之地出身的鲜卑人的对手。
在长江被无辜汉人们流出的鲜血浸染出扑鼻的血腥气之后,马蹄声踏出风沙流动,带出王道之熟悉的茶香氤氲似的清尘。年轻的将军在万里苍凉的低垂彤云之下,只带着几百骑,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匈奴人,催发手中如满月张开的弓弦,绝不回头。怔楞的王道之与战场不过咫尺,似乎不知危险这样近,他看到了那个年轻将军的龙马银鞍,粉面红唇。
魏晋男子,傅粉涂面并不少见,那一刻他是自卑,过后便是后悔。
他不知道曹致是女郎,还邀她坐上了王家的大船,共渡江东,支持她斩尽了难逃的司马宗室、击败了寒门出身的陈敏,在江东建国东魏。他甚至要学那素来看不起的游侠儿,要与曹致结为异姓兄弟,你为帝王、我为良相,终身相互扶持,只那个慕容傀总是令人不忿结交,但是他这等鲜卑人,却是初时江左抵御北岸鲜卑的根本。
更不用说慕容傀得以报仇雪恨,杀了自己的异母弟夺回鲜卑大单于之位,与东魏对北汉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使得北汉十多年不敢轻举妄动,除了边关零星冲突,从无大的战事发生,为东魏争取到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直到曹致肚里有了先太子曹修,王道之才恍然那个如天人降临一般的年轻将军,那时便已经是慕容傀的妻子。莫说他于曹致来得太迟,就算早已结识,也无济于事。 ↑返回顶部↑
曹姽只好笑骂一声“蠢材”,将匕首收入袖中:“这本是朕的爱用之物,朕初登大宝,想要试试你们的办事能力。便从牢里提了两个死囚,许以重金给他们的家人,让他们给朕在建业的繁华之地演了一场戏。这两个死囚一个扮作说书人在酒肆大肆宣扬朕的‘风~流之事’,另一个扮作乞丐找个日子刺死了他,而后被朕派人杀死,充作一件无头大案。”
底下人显然被曹姽兴之所至编出的一场戏给震惊了,这皇帝竟然在建业城里光天化日雇凶杀人。
“朕以为廷尉监会给朕三个答案,这最上乘的答案便是他带人来质问朕,质问朕为何要以死囚为伶人,扰得建业城不得安宁;次之的答案便是廷尉监自告无能,说自己无法破案。”曹姽笑起来,那笑意直让人发寒:“可他选了下下之策,尸位素餐、胆大包天,企图以不实之编造对朕瞒天过海,这样的奸猾之徒,让朕怎么放过他?况且这廷尉监是两千石的高官,居然不过是这样素质和能耐,那么其他人……”
王道之没有说话,他无话可说,廷尉监是王家的人,曹姽拿在手里的把柄证据确凿。她如今要发难,求情只会适得其反,怪就怪那蠢人要入圈套。
“将廷尉监革职查办,他的职位由御史陟都接任,廷尉署更名大理寺,陟都任大理寺卿,位列九卿。”曹姽早早看中的酷吏就该派上用场了:“为肃清不法渎职官员,凡与此事相关之人,均停职查办,想要官复原职的,朕要一个个看过卷宗。”
元熙二年,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是建业官场的一次巨大震动。
酷吏陟都,是曹姽手上的一把刀,他冷血无情、铁面行事,一时之间以廷尉监欺君罔上为由头,清查出他历年受贿索物、陈案冤案之罪状,以受贿一线,又牵连甚广,廷尉监一众大小官吏又有不少官爵乃是以钱换得,便又添买卖官位之罪,将负责品评官位的中正数人下狱。
因中正署一度被查抄一空,导致惯来把持在世家大族手上的九品中正选拔制停摆,从此沦为形式,几年后便被废黜。
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建业凡是为官之人,无不风声鹤唳;牢狱中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高官,塞得囚室人满为患。即便其中多方游走、几多求情,最终仍不免罢官降职。犯官家人亲朋送予陟都钱财布帛等物求情,陟都也毫不推辞收下,却从不给准信,所有财货作为曹姽的私库没入宫中,事后对人犯该怎么处理还是怎样处理。
那些家人丢人丢财,想往宫中哭诉,又不得其门而入。渐渐每旬的朝议,人数越来越少,曹姽将养在昭明宫内的士子一一任命,平日只在昭明宫中议事,形成了一处昭明宫的内朝,原台城太极东堂的外朝却几乎被扫荡一空,皇帝每每只是走个过场,出席的大臣也是稀稀落落。拿来商议的议题,也多是已经在昭明宫摊派下去的政事,曹姽趁着机会大肆清洗旧臣,将自己提拔的心腹们安插在了紧要的位置上。
王慕之以为王家的拥护者们在朝堂上遭到了重创,王道之必有反击,哪知道从头到尾都毫无动静。
不独王慕之这样想,曹姽自己也是这样想的,而王道之却比谁都沉得住气。到了最后还是曹姽耐不住,某日将王道之单独留下来说话,阴谋阳谋什么都好,她得和王道之把话讲清楚。
王道之似乎一直在等着曹姽问自己。
“陛下,司马家从曹家手里抢走了天下,结局又是如何?司马昭、司马炎子孙繁多,仅司马炎就有二十六子。但西晋皇族先自相残杀,然后被胡人杀,‘四十八王一日俱亡’。永嘉之乱后,西晋宗室南渡幸存者仅十二人,出自琅邪王、汝南王、彭城王、谯王四系,不但没有司马昭的后代,如彭城王、谯王两支甚至不是司马懿后代,司马昭最终绝嗣灭族。”王道之侃侃道来,诉说着曹家的天命所归:“王家的权势并不如当日司马家,某并不想与陛下作对。”
曹姽紧抿着唇。
王道之反而很有谈性,曹姽从未见过他这幅模样,她眼里的王道之,大约是个没有表情的人:“先帝为陛下做了诸多安排,陛下哪怕就是做个守成之君,在王家的辅佐下,恐怕也是不难的。那北汉刘曜活着也就罢了,只可惜他的太子等不及,刘熙此人并非没有大才,只多疑一事便能毁了他的所有根基。只是先帝与某都未料到一点,就是陛下竟然大有壮志野心,也许并不需人辅佐。”
对王道之少有的类似拍马屁的话曹姽并不领情,她的脸沉下来:“太师,你拿司马氏来说事,你以为朕会相信你是个相信宿命之人吗?”
宿命?
王道之想起永嘉之乱,不但晋室宗族仓皇南渡,即便是高门豪族的王氏同样不能幸免。当他们与离乱的流民同行,在长江边争渡的时候,王道之有生第一次意识到在举国的战乱面前,所谓高贵的血统、百年的门楣,也不能够填饱人的肚子、保住自己的性命。
匈奴人不把汉人当人,他们骑在马上狰狞地笑,他们不肯痛快地杀掉这些还未登船的汉人,而是像猫儿逗鼠,冷眼看着人们逃命的丑态。匈奴人策马将汉人赶进长江,看着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挣扎溺死;看着父母兄弟为了争夺船上唯一的空位,泯灭骨肉情亲、竞相残杀。
不想屈辱地死,就只能留着最后一丝尊严自杀。
王道之是真的做好一心赴死的准备,他没有料到汉人在中原大地上还会有这样一支奇兵,来自魏武帝惨遭司马氏屠戮的仅剩的直系子孙。甚至那支让匈奴人闻风而逃的人数不多的军队,是一个年纪甚轻的汉人将军,带领的一支鲜卑奇兵。
就像汉人是匈奴人爪下无力挣扎的猎物,匈奴人见了鲜卑人仿佛与生俱来的天敌。他们野蛮,鲜卑人更野蛮;他们凶残,鲜卑人更凶残。兼之西汉武帝灭匈奴,将余民迁居关内膏腴之地,魏武帝曹操又例行汉政,将胡人迁居关内定居。
如今的匈奴人早已失却了先辈的血性,历来不是关东蛮荒酷烈之地出身的鲜卑人的对手。
在长江被无辜汉人们流出的鲜血浸染出扑鼻的血腥气之后,马蹄声踏出风沙流动,带出王道之熟悉的茶香氤氲似的清尘。年轻的将军在万里苍凉的低垂彤云之下,只带着几百骑,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匈奴人,催发手中如满月张开的弓弦,绝不回头。怔楞的王道之与战场不过咫尺,似乎不知危险这样近,他看到了那个年轻将军的龙马银鞍,粉面红唇。
魏晋男子,傅粉涂面并不少见,那一刻他是自卑,过后便是后悔。
他不知道曹致是女郎,还邀她坐上了王家的大船,共渡江东,支持她斩尽了难逃的司马宗室、击败了寒门出身的陈敏,在江东建国东魏。他甚至要学那素来看不起的游侠儿,要与曹致结为异姓兄弟,你为帝王、我为良相,终身相互扶持,只那个慕容傀总是令人不忿结交,但是他这等鲜卑人,却是初时江左抵御北岸鲜卑的根本。
更不用说慕容傀得以报仇雪恨,杀了自己的异母弟夺回鲜卑大单于之位,与东魏对北汉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使得北汉十多年不敢轻举妄动,除了边关零星冲突,从无大的战事发生,为东魏争取到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直到曹致肚里有了先太子曹修,王道之才恍然那个如天人降临一般的年轻将军,那时便已经是慕容傀的妻子。莫说他于曹致来得太迟,就算早已结识,也无济于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