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bear熊宝(1 / 4)
好,我帮你去和父皇母后说,可你总要有个时限吧,父皇母后也是不会让你一辈子都在封地不回来的,你也舍不得他们啊。
关于时限问题永河没有想过,但是这中事情好像也的确需要一个时限,柳姐姐是两年,她也差不多需要那么久。
三年,等我到二十岁还不能让永城富饶堪比长安,我就乖乖嫁人,哥哥觉得怎么样?
可以,三年就三年。三年的时间不长不短,倒也合适,那你准备准备,这几日便前往永城,本来父皇已经让人给你建造公主府了,工程也可以先停下来不着急了。
永河点点头,既然已经定下来一个时限,那就是越早出发越好,昨日和母后吵架了,要走三年去告别母后她也是会舍不得我吧。
当然会舍不得了,你去和母后好好聊聊吧。准确的说昨日他们不是吵架,而是观点不和。
长孙皇后作为古代的传统女性,认为嫁人生子天经地义,永河因为跟他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潜移默化的,观念向他靠拢,这是属于两个时代的碰撞,无法细说哪一个对哪一个错。
永河要去封地一事,无论后宫还是前朝都引发了一些争论,因为在永河去封地一事公布出来的时候,李世民还宣布永城的一切事宜不再隶属于朝廷,而是都归永河所管,这样一来相当于永河是整个永城的王了。
自古以来有皇子去封地称王的,但那也是在父君去世之后,现在皇上健在,公主尚未成亲年仅十七便去封地自立门户,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然而无论前朝有多大的议论,李世民充耳不闻,所有的言论都让姜岩给怼了回去,至于怼的方式,便是以权压人,李世民的默许给了他极大的发挥空间。
相比较前朝,后宫的议论声就没有那么大了,二公主清云的年纪比永河小一岁,当年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她的成绩不如永河,但因为比永河小,故而也没有人在此事上多议论。
现下看到永河去了封地,她知道她的封地不如永河的大,她也不如永河聪明,但她也是想要去试试看。
可她母亲早逝,和长孙皇后并不亲厚,没有同胞兄长更是不得父皇的宠爱,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口。
想了好几日,清云决定在姜岩回东宫的必经之处等他,这些年她和永河一直都是被同一位先生所教,姜岩也在检查永河功课的同时也会看她的,唯一一次机会她想要为自己争取来。
姜岩知道宫中的这几位公主见永河如此,心思也都跟着活泛了起来,像清云这样想的不在少数,带着她回到东宫。
当年我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就禀告了父皇,想要让你和永河都参加,但父皇说你们尚且年幼,于是等到了次年一起参加。
清云听着姜岩的话,心绪激荡,仿佛回到了几年前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那时候她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要让她和永河参加,既紧张又激动,皇兄对清云很好,清云知道。
姜岩知道他在对待永河和清云的方式上是不同的,最起码在精力上就是不同的,但他也不认为他对清云不好,亲生兄弟姐妹都有亲疏远近之分,更何况他们只是同父异母呢。
如果你想去,我会帮你和父皇说,但你要和永河一样,交给父皇一篇文章,简述一下你要做的事情,父皇同意与否就要看他的意思了。
永河在离开之前对永城做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各中不同的情况做出了不同的对策,不然李世民也不可能放权给永河。
李世民是大唐的帝王,他要管理万里河山,每一个百姓都是他的责任,如果不是对方表现出来一些能力,他是不可能随意将一座城交出去,不然就是不负责任。
清云没想到还有这中事情,想着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我会写出来的,如果父皇不同意我也认了。
最起码搏一搏了,她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
姜岩目送清云离开东宫,从过往的事情就能够看出来,清云的资质不如永河,恐怕李世民是通不过她的提议。
不过这就和他没关系了,他总不能帮着清云写提议文章,那样就没有异议了,永河的都是自己写的,去了永城,可到了永城之后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呢。
长期处在男尊女卑下的百姓,能否接受一个女子作为守城之主,还是一个未婚的女子,永河要克服这些不比上战场简单,最起码战场上是以武力论高低的,而她要征服一城的百姓认她为主,毅力魄力和能力少一样都不行。
姜岩不知道永河能否坚持下去,永河也不知道她到了永城之后要经历的是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
济清大师给李世民的预言只是一句话,几个字而已,但是真正实行起来,每一个细节,想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及其困难的。
但也好在这个所为的预言只是济清大师根据自己来自于后世的记忆所说的而已,并不是身处这个时代之人真正预言出来的。
永河可以反悔,可以做不到,无论何时都不是绝境。 ↑返回顶部↑
关于时限问题永河没有想过,但是这中事情好像也的确需要一个时限,柳姐姐是两年,她也差不多需要那么久。
三年,等我到二十岁还不能让永城富饶堪比长安,我就乖乖嫁人,哥哥觉得怎么样?
可以,三年就三年。三年的时间不长不短,倒也合适,那你准备准备,这几日便前往永城,本来父皇已经让人给你建造公主府了,工程也可以先停下来不着急了。
永河点点头,既然已经定下来一个时限,那就是越早出发越好,昨日和母后吵架了,要走三年去告别母后她也是会舍不得我吧。
当然会舍不得了,你去和母后好好聊聊吧。准确的说昨日他们不是吵架,而是观点不和。
长孙皇后作为古代的传统女性,认为嫁人生子天经地义,永河因为跟他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潜移默化的,观念向他靠拢,这是属于两个时代的碰撞,无法细说哪一个对哪一个错。
永河要去封地一事,无论后宫还是前朝都引发了一些争论,因为在永河去封地一事公布出来的时候,李世民还宣布永城的一切事宜不再隶属于朝廷,而是都归永河所管,这样一来相当于永河是整个永城的王了。
自古以来有皇子去封地称王的,但那也是在父君去世之后,现在皇上健在,公主尚未成亲年仅十七便去封地自立门户,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然而无论前朝有多大的议论,李世民充耳不闻,所有的言论都让姜岩给怼了回去,至于怼的方式,便是以权压人,李世民的默许给了他极大的发挥空间。
相比较前朝,后宫的议论声就没有那么大了,二公主清云的年纪比永河小一岁,当年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她的成绩不如永河,但因为比永河小,故而也没有人在此事上多议论。
现下看到永河去了封地,她知道她的封地不如永河的大,她也不如永河聪明,但她也是想要去试试看。
可她母亲早逝,和长孙皇后并不亲厚,没有同胞兄长更是不得父皇的宠爱,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口。
想了好几日,清云决定在姜岩回东宫的必经之处等他,这些年她和永河一直都是被同一位先生所教,姜岩也在检查永河功课的同时也会看她的,唯一一次机会她想要为自己争取来。
姜岩知道宫中的这几位公主见永河如此,心思也都跟着活泛了起来,像清云这样想的不在少数,带着她回到东宫。
当年我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就禀告了父皇,想要让你和永河都参加,但父皇说你们尚且年幼,于是等到了次年一起参加。
清云听着姜岩的话,心绪激荡,仿佛回到了几年前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那时候她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要让她和永河参加,既紧张又激动,皇兄对清云很好,清云知道。
姜岩知道他在对待永河和清云的方式上是不同的,最起码在精力上就是不同的,但他也不认为他对清云不好,亲生兄弟姐妹都有亲疏远近之分,更何况他们只是同父异母呢。
如果你想去,我会帮你和父皇说,但你要和永河一样,交给父皇一篇文章,简述一下你要做的事情,父皇同意与否就要看他的意思了。
永河在离开之前对永城做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各中不同的情况做出了不同的对策,不然李世民也不可能放权给永河。
李世民是大唐的帝王,他要管理万里河山,每一个百姓都是他的责任,如果不是对方表现出来一些能力,他是不可能随意将一座城交出去,不然就是不负责任。
清云没想到还有这中事情,想着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我会写出来的,如果父皇不同意我也认了。
最起码搏一搏了,她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
姜岩目送清云离开东宫,从过往的事情就能够看出来,清云的资质不如永河,恐怕李世民是通不过她的提议。
不过这就和他没关系了,他总不能帮着清云写提议文章,那样就没有异议了,永河的都是自己写的,去了永城,可到了永城之后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呢。
长期处在男尊女卑下的百姓,能否接受一个女子作为守城之主,还是一个未婚的女子,永河要克服这些不比上战场简单,最起码战场上是以武力论高低的,而她要征服一城的百姓认她为主,毅力魄力和能力少一样都不行。
姜岩不知道永河能否坚持下去,永河也不知道她到了永城之后要经历的是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
济清大师给李世民的预言只是一句话,几个字而已,但是真正实行起来,每一个细节,想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及其困难的。
但也好在这个所为的预言只是济清大师根据自己来自于后世的记忆所说的而已,并不是身处这个时代之人真正预言出来的。
永河可以反悔,可以做不到,无论何时都不是绝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