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1 / 4)
木户加奈道:“没错,那位同事查到的资料,就是和这位许信关系密切。”
我兴趣一下子被提上来了。许信的生平资料,在中国早就散失已久,我爷爷许一城费尽心思,也只是勉强拼凑出一个大概轮廓。想不到,日本方面居然还能有资料保留下来。
挺讽刺的一件事,但这在文化史上并不罕见。中国本土因为战乱频繁,导致大量资料散佚,反而是积极吸收中华文化的日本保存下许多珍贵典籍。清末民国那会儿,中国学者经常要去日本抄录孤本遗本。比如唐代魏征、褚遂良曾经编过一本《群书治要》,失传于宋代,后来学者在日本发现了译本,这才得以一窥全貌。
木户加奈说:“萨摩藩当年是中日贸易的重镇,贸易往来繁多,因此作为藩主的岛津家留下了大量档案记录。在万历年间,藩主岛津义久身边有一位来自大明的医生,叫作许三官。他虽然身在日本,但一直不忘关心大明。丰臣秀吉决意侵略朝鲜之时,许三官冒着生命危险把情报送至朝廷,引起明廷重视。在许三官留下的名为《三官文书》里,曾经隐晦地提及,有锦衣卫前来拜访,应该就是许信本人。”
原来许信闯入日本,在当地还是有接应的。那会儿不像现在,如果孤身一人贸然进入陌生国度,没有当地华侨配合,是不可能的。
“然后许三官帮他从木户氏抢回了玉佛头吗?”
木户加奈轻轻摇了摇头:“《三官文书》里没提这个,但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件事。许三官提及了一个与许信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叫作柴窑。嗯,没错……应该是叫柴窑吧?”
我一听这个名字,耳朵立刻竖起来了。柴窑?那可是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瓷器了。
柴窑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官窑,被称为“诸窑之冠”。当时制瓷工匠请示柴荣,想要什么颜色的。柴荣颁下谕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后来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做出来号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柴瓷绝品。因为柴窑存世时间短,所以存世极少。古人称之为“柴窑最贵,世不一见”,在明代都已经属于极其珍惜的奇器了,地位在汝、官、哥、钧、定五大窑之上。清代之后,柴器几乎彻底消失,偶尔有残片问世,都能卖出天价。即便是《玄瓷成鉴》里,也感叹说柴瓷难睹,几乎未有过手的机会。
“柴窑和许信有什么关系,又是怎么被日本方面记录下来?”我连声追问。
木户加奈道:“根据文书的说法,当时丰臣家有一位痴迷茶器的近臣,许下重金,悬赏收买柴窑精品。然后有一位大明商人来应征,说已经设法从大明取得柴器十件,运来日本。结果这位商人拿走订金之后,再也没了消息。近臣拜托岛津家着意打听,许三官也暗中询问,才知道原来许信在日本取回佛头后,返回途中恰好遭遇这条叫作福公的海船。许信发现船上居然藏有柴器重宝,皆是宫中之物,勃然大怒,要求对方立刻回转大明,见官自首。双方一番争斗之下,许信将这条海船击沉,可惜那十件柴窑名器也随之沉入海底。”
船上有水手侥幸逃生,回到长崎。这件事的原委,才有机会大白于天下。
我对先祖许信一直特别钦佩,没料到他居然悍勇如斯,取回玉佛头不说,还搂草打兔子,截击了偷送国宝出境的船只。唯一可惜的是那十件柴窑名器,就这么深埋海底,从此不见天日。
十件啊,搁那会儿也是超级大的手笔了。您想,严嵩父子权势大不大,他们爷俩花了一辈子时间,也只搜罗到十几件,明宫里也差不多是这数量。这位中国商人能量可真不小,居然能从宫中窃出这许多至宝,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悲惨故事。
“那位中国商人的名字姓鱼,叫作鱼朝奉。”木户加奈平视着我的眼睛,吐露出这个名字。
我一听,脊背不由得一凉,身子前倾。鱼朝奉?这个人我记得,他和许衡同为明堂守护,玉佛失窃后,他诬陷许衡监守自盗,导致后者被迫出京追讨。
不过那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怎么他还能活到明代?那不是成妖怪了吗?后来转念一想,这个“鱼朝奉”要么是外号,要么是重名吧——不过许家和鱼朝奉事隔一千年后再度在海上相遇,可真是孽缘不浅。
“呃,谢谢你的消息,真是有劳费心了。”我以为她已经说完了,欠了欠身子。
木户加奈笑道;“许君耐心一点好吗?我还没说完呢。”我有点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没,没有。您继续,继续……”
木户加奈继续说道:“如果只是历史逸闻,我给许君打一个电话或传真就可以了。但是这件事只是开头而已。发现《三官文书》的人,并不是只有我,还有另外几位历史学家。他们对福公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先后发布了几篇研究专著,在学界引发了很大轰动。于是就有人提出来,有没有办法可以找到这条船,把里面的东西捞出来。”
我一听这个,心里大跳。打捞沉船宝藏这事,并不稀奇。现在中国沿海底下的沉船,少说也有几百条,好多南下贸易的宋船都沉在东南亚,里面都是好东西,很多公司摩拳擦掌在搞这个开发。这条船里面可是装着十件柴瓷啊!这可不是南海沉船里那些贸易瓷可比。若是真捞上来,绝对是超级国宝,恐怕全世界都会轰动。
可是大海茫茫,凭着几句语焉不详的话,怎么找福公号?就算有现代化的搜寻设备,恐怕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我看着木户加奈的表情,总觉得她似乎话还没说完。
果然,木户加奈继续道:“学界和商界对这个提议都很有兴趣,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中来,深入挖掘相关文献,结果真的被他们发掘出一条……许君应该还记得吧?东北亚史地研究所的前身是东亚风土会。”
“我怎么可能忘。”我面色一冷。就是这个风土会搞出了《支那古董账》,意图有计划、有步骤地掠夺中国文物。玉佛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战后这个组织被取缔,改组成了东北亚史地研究所。
木户加奈道:“在风土会残留的档案里,学者们发现一份昭和六年的可行性报告。在这份报告里,已经有人接触到了《三官文书》,已经掌握了重要线索,建议政府派遣军舰前往勘察打捞福公号云云。”
我心算了一下。昭和六年,那正好是民国二十年,和佛头案是同一时间。
“那么线索是什么?”
木户加奈犹豫了一下,放缓了语速:“报告里说,他们联系了一个叫楼胤凡的北平商人,在他手里有当年许信留下来的福公号沉船位置记录。在中国专家许一城的配合下,很快就会有收获。建议帝国予以重视,派遣军舰前往勘察云云。”
许一城!我爷爷的名字果然又出现了。我暗暗心惊,有许一城这个名字在,这事一定大有深意。 ↑返回顶部↑
我兴趣一下子被提上来了。许信的生平资料,在中国早就散失已久,我爷爷许一城费尽心思,也只是勉强拼凑出一个大概轮廓。想不到,日本方面居然还能有资料保留下来。
挺讽刺的一件事,但这在文化史上并不罕见。中国本土因为战乱频繁,导致大量资料散佚,反而是积极吸收中华文化的日本保存下许多珍贵典籍。清末民国那会儿,中国学者经常要去日本抄录孤本遗本。比如唐代魏征、褚遂良曾经编过一本《群书治要》,失传于宋代,后来学者在日本发现了译本,这才得以一窥全貌。
木户加奈说:“萨摩藩当年是中日贸易的重镇,贸易往来繁多,因此作为藩主的岛津家留下了大量档案记录。在万历年间,藩主岛津义久身边有一位来自大明的医生,叫作许三官。他虽然身在日本,但一直不忘关心大明。丰臣秀吉决意侵略朝鲜之时,许三官冒着生命危险把情报送至朝廷,引起明廷重视。在许三官留下的名为《三官文书》里,曾经隐晦地提及,有锦衣卫前来拜访,应该就是许信本人。”
原来许信闯入日本,在当地还是有接应的。那会儿不像现在,如果孤身一人贸然进入陌生国度,没有当地华侨配合,是不可能的。
“然后许三官帮他从木户氏抢回了玉佛头吗?”
木户加奈轻轻摇了摇头:“《三官文书》里没提这个,但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件事。许三官提及了一个与许信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叫作柴窑。嗯,没错……应该是叫柴窑吧?”
我一听这个名字,耳朵立刻竖起来了。柴窑?那可是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瓷器了。
柴窑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官窑,被称为“诸窑之冠”。当时制瓷工匠请示柴荣,想要什么颜色的。柴荣颁下谕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后来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做出来号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柴瓷绝品。因为柴窑存世时间短,所以存世极少。古人称之为“柴窑最贵,世不一见”,在明代都已经属于极其珍惜的奇器了,地位在汝、官、哥、钧、定五大窑之上。清代之后,柴器几乎彻底消失,偶尔有残片问世,都能卖出天价。即便是《玄瓷成鉴》里,也感叹说柴瓷难睹,几乎未有过手的机会。
“柴窑和许信有什么关系,又是怎么被日本方面记录下来?”我连声追问。
木户加奈道:“根据文书的说法,当时丰臣家有一位痴迷茶器的近臣,许下重金,悬赏收买柴窑精品。然后有一位大明商人来应征,说已经设法从大明取得柴器十件,运来日本。结果这位商人拿走订金之后,再也没了消息。近臣拜托岛津家着意打听,许三官也暗中询问,才知道原来许信在日本取回佛头后,返回途中恰好遭遇这条叫作福公的海船。许信发现船上居然藏有柴器重宝,皆是宫中之物,勃然大怒,要求对方立刻回转大明,见官自首。双方一番争斗之下,许信将这条海船击沉,可惜那十件柴窑名器也随之沉入海底。”
船上有水手侥幸逃生,回到长崎。这件事的原委,才有机会大白于天下。
我对先祖许信一直特别钦佩,没料到他居然悍勇如斯,取回玉佛头不说,还搂草打兔子,截击了偷送国宝出境的船只。唯一可惜的是那十件柴窑名器,就这么深埋海底,从此不见天日。
十件啊,搁那会儿也是超级大的手笔了。您想,严嵩父子权势大不大,他们爷俩花了一辈子时间,也只搜罗到十几件,明宫里也差不多是这数量。这位中国商人能量可真不小,居然能从宫中窃出这许多至宝,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悲惨故事。
“那位中国商人的名字姓鱼,叫作鱼朝奉。”木户加奈平视着我的眼睛,吐露出这个名字。
我一听,脊背不由得一凉,身子前倾。鱼朝奉?这个人我记得,他和许衡同为明堂守护,玉佛失窃后,他诬陷许衡监守自盗,导致后者被迫出京追讨。
不过那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怎么他还能活到明代?那不是成妖怪了吗?后来转念一想,这个“鱼朝奉”要么是外号,要么是重名吧——不过许家和鱼朝奉事隔一千年后再度在海上相遇,可真是孽缘不浅。
“呃,谢谢你的消息,真是有劳费心了。”我以为她已经说完了,欠了欠身子。
木户加奈笑道;“许君耐心一点好吗?我还没说完呢。”我有点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没,没有。您继续,继续……”
木户加奈继续说道:“如果只是历史逸闻,我给许君打一个电话或传真就可以了。但是这件事只是开头而已。发现《三官文书》的人,并不是只有我,还有另外几位历史学家。他们对福公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先后发布了几篇研究专著,在学界引发了很大轰动。于是就有人提出来,有没有办法可以找到这条船,把里面的东西捞出来。”
我一听这个,心里大跳。打捞沉船宝藏这事,并不稀奇。现在中国沿海底下的沉船,少说也有几百条,好多南下贸易的宋船都沉在东南亚,里面都是好东西,很多公司摩拳擦掌在搞这个开发。这条船里面可是装着十件柴瓷啊!这可不是南海沉船里那些贸易瓷可比。若是真捞上来,绝对是超级国宝,恐怕全世界都会轰动。
可是大海茫茫,凭着几句语焉不详的话,怎么找福公号?就算有现代化的搜寻设备,恐怕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我看着木户加奈的表情,总觉得她似乎话还没说完。
果然,木户加奈继续道:“学界和商界对这个提议都很有兴趣,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中来,深入挖掘相关文献,结果真的被他们发掘出一条……许君应该还记得吧?东北亚史地研究所的前身是东亚风土会。”
“我怎么可能忘。”我面色一冷。就是这个风土会搞出了《支那古董账》,意图有计划、有步骤地掠夺中国文物。玉佛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战后这个组织被取缔,改组成了东北亚史地研究所。
木户加奈道:“在风土会残留的档案里,学者们发现一份昭和六年的可行性报告。在这份报告里,已经有人接触到了《三官文书》,已经掌握了重要线索,建议政府派遣军舰前往勘察打捞福公号云云。”
我心算了一下。昭和六年,那正好是民国二十年,和佛头案是同一时间。
“那么线索是什么?”
木户加奈犹豫了一下,放缓了语速:“报告里说,他们联系了一个叫楼胤凡的北平商人,在他手里有当年许信留下来的福公号沉船位置记录。在中国专家许一城的配合下,很快就会有收获。建议帝国予以重视,派遣军舰前往勘察云云。”
许一城!我爷爷的名字果然又出现了。我暗暗心惊,有许一城这个名字在,这事一定大有深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