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节(1 / 4)
我摇了摇头,回答:“幕后黑手的每一起案件,都安排的很精密,让朱立模仿自杀的动作,的确不是毫无可能,但是希望渺茫,我并不认为凶手会以这样一种成功性未知的手段去杀朱立。”
“模仿性自杀,成功的可能性的确是趋近于零,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是条件反射呢?”沈承反问了我一句。
我愣住了,我隐隐明白沈承要对我说什么了,我也知道,为什么这起案子会和生物学扯上关系了。反射是基本的神经运动,通说认为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所谓非条件反射,是人无生俱来的,一般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本能,例如婴儿吮奶,而条件反射,是指后天形成的精神反射,需要外界条件,例如人学会读书写字。
沈承告诉我,朱立的案子,就是一起利用条件反射的谋杀案。
条件反射的过程,一般需要信息输入、信息消化,最后再信息输出。
沈承说,犯罪嫌疑人也已经招供,她每天到天台上,会穿上红色的衣服,然后拿起水果刀,往自己的脖子处抹,还装作手舞足蹈的样子,她给朱立那个望远镜,并在没有人的时候,教朱立使用望远镜去看天台的那个位置。
朱立看到犯罪嫌疑人穿女性红色衣服,抹脖子,这就是信息输入。
久而久之,朱立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观看犯罪嫌疑人的这场表演,慢慢地,这成为了朱立的一种习惯,也就是简单的条件反射。朱立只是失去了判断能力而已,但是一些人最基本的本能,比如学习能力,并没有丧失。
学习这种行为,被沈承称为信息的消化。
而沈承模仿这种行为,穿上红衣抹脖子自杀,这便是信息输入消化之后的输出。
沈承再次强调:“这是一起利用条件反射的谋杀案件。”
沈承说,犯罪嫌疑人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动作演示,是为了让信息的输入更有规律,便于朱立接受。而且,犯罪嫌疑人也说,她每次演示的动作,也一模一样,这也是为了防止信息输入出错。
位置,是犯罪嫌疑人刻意选出来的,在那里,她可以保证只有朱立可以看到她。距离太远,给朱立望远镜,也是为了让朱立看清她每一个动作的细节,犯罪嫌疑人也招供了,望远镜也是她可疑拿走的。
“凶手就那么确定条件反射可以形成。”我依然觉得,这种利用人条件反射的高智商犯罪,成功率太低。
“这是因为,凶手已经将朱立的情况摸清楚了。”沈承对我说。
朱立是个精神病患者,虽然精神病和痴呆一类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重度的精神病,往往会使人的智商下降。朱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他是精神病,但是种种表现,都像一个傻子一样。
沈承说,朱立的智商,或许连六岁的儿童都不如了,换句话说,朱立的心理年龄,变得非常小。
第887章 回程遇险
“朱立的心理年龄低,学习能力就会越强。”沈承说,就如同一个人在孩子时期,学习能力是最强的。这个强弱,并不是绝对而言,而是指学习一些简单技能的能力。比如说话等。沈承说,犯罪嫌疑人就是看重这一点,才使用这种高智商的犯罪手段的。
而且,朱立从小就被圈养,除了会吃喝拉撒,他没有其他技能,他的脑部,几乎是一片空白,他没学过东西,所以可以学的东西也就越多。举个反例,当一个人的脑容量接近饱和,那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会变低,反之,就会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这也是被犯罪嫌疑人利用的一点。综合种种线索。利用条件反射让朱立自杀的成功性,就会大大提高。犯罪嫌疑人称,其实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功,但她接到命令,每天都持续下去,她知道,只要一直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
而当她看到朱立偷偷走出病房的时候,就知道可能要成功了,于是,她故意把所有人都引开,让朱立到天台上去自杀。但没想到的是,朱立竟然只是到天台上穿起了她每次演示时候穿的红色衣服,模仿自杀动作的地点,竟然不在天台,而在病房里。
犯罪嫌疑人发现朱立要回病房的时候。故意以进病房找人为借口,从内先把锁上的反锁按钮按下了,之后朱立回到病房的时候,只是关了门而已,因此,最后大家发现,门竟然被反锁了。
之后的一切,就是大家看到的那样,朱立,在病房里,模仿着他平时看到的动作那样,自杀了。因为朱立没有判断能力,他并不知道那样的动作会让自己死亡,他也不会害怕。所以一下子就割得很深。
甚至于,朱立可能到临死前,都觉得。这样做,很好玩。
朱立死的很匆忙,我接到杨帆通知的时候,措手不及,这是因为,这场预谋杀人案中,连凶手都无法预料朱立什么时候会自杀。可能是一年,可能是两年。可事实上,因为朱立接受能力强,她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功了。
一年时间,三百多次的信息输入,朱立死了。
沈承说,他的推理,得到了生物专家的肯定。那个生物专家举了一个例子:猩猩。猩猩的大脑构造,和人很接近,但是毕竟不是像人一样的智慧生命,猩猩没有办法像人那样生活。可是,就算没有每天固定地对猩猩进行训练,猩猩也会作出一些人的动作来。
比如说,猩猩经常冲着人拍屁股,做挑衅动作。
这是因为,猩猩看到了很多游客在做这个动作,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很固定地训练,猩猩自己就学会了。这便是动物的条件反射,那个生物专家,又把例子举到了人的身上。 ↑返回顶部↑
“模仿性自杀,成功的可能性的确是趋近于零,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是条件反射呢?”沈承反问了我一句。
我愣住了,我隐隐明白沈承要对我说什么了,我也知道,为什么这起案子会和生物学扯上关系了。反射是基本的神经运动,通说认为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所谓非条件反射,是人无生俱来的,一般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本能,例如婴儿吮奶,而条件反射,是指后天形成的精神反射,需要外界条件,例如人学会读书写字。
沈承告诉我,朱立的案子,就是一起利用条件反射的谋杀案。
条件反射的过程,一般需要信息输入、信息消化,最后再信息输出。
沈承说,犯罪嫌疑人也已经招供,她每天到天台上,会穿上红色的衣服,然后拿起水果刀,往自己的脖子处抹,还装作手舞足蹈的样子,她给朱立那个望远镜,并在没有人的时候,教朱立使用望远镜去看天台的那个位置。
朱立看到犯罪嫌疑人穿女性红色衣服,抹脖子,这就是信息输入。
久而久之,朱立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观看犯罪嫌疑人的这场表演,慢慢地,这成为了朱立的一种习惯,也就是简单的条件反射。朱立只是失去了判断能力而已,但是一些人最基本的本能,比如学习能力,并没有丧失。
学习这种行为,被沈承称为信息的消化。
而沈承模仿这种行为,穿上红衣抹脖子自杀,这便是信息输入消化之后的输出。
沈承再次强调:“这是一起利用条件反射的谋杀案件。”
沈承说,犯罪嫌疑人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动作演示,是为了让信息的输入更有规律,便于朱立接受。而且,犯罪嫌疑人也说,她每次演示的动作,也一模一样,这也是为了防止信息输入出错。
位置,是犯罪嫌疑人刻意选出来的,在那里,她可以保证只有朱立可以看到她。距离太远,给朱立望远镜,也是为了让朱立看清她每一个动作的细节,犯罪嫌疑人也招供了,望远镜也是她可疑拿走的。
“凶手就那么确定条件反射可以形成。”我依然觉得,这种利用人条件反射的高智商犯罪,成功率太低。
“这是因为,凶手已经将朱立的情况摸清楚了。”沈承对我说。
朱立是个精神病患者,虽然精神病和痴呆一类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重度的精神病,往往会使人的智商下降。朱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他是精神病,但是种种表现,都像一个傻子一样。
沈承说,朱立的智商,或许连六岁的儿童都不如了,换句话说,朱立的心理年龄,变得非常小。
第887章 回程遇险
“朱立的心理年龄低,学习能力就会越强。”沈承说,就如同一个人在孩子时期,学习能力是最强的。这个强弱,并不是绝对而言,而是指学习一些简单技能的能力。比如说话等。沈承说,犯罪嫌疑人就是看重这一点,才使用这种高智商的犯罪手段的。
而且,朱立从小就被圈养,除了会吃喝拉撒,他没有其他技能,他的脑部,几乎是一片空白,他没学过东西,所以可以学的东西也就越多。举个反例,当一个人的脑容量接近饱和,那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会变低,反之,就会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这也是被犯罪嫌疑人利用的一点。综合种种线索。利用条件反射让朱立自杀的成功性,就会大大提高。犯罪嫌疑人称,其实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功,但她接到命令,每天都持续下去,她知道,只要一直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
而当她看到朱立偷偷走出病房的时候,就知道可能要成功了,于是,她故意把所有人都引开,让朱立到天台上去自杀。但没想到的是,朱立竟然只是到天台上穿起了她每次演示时候穿的红色衣服,模仿自杀动作的地点,竟然不在天台,而在病房里。
犯罪嫌疑人发现朱立要回病房的时候。故意以进病房找人为借口,从内先把锁上的反锁按钮按下了,之后朱立回到病房的时候,只是关了门而已,因此,最后大家发现,门竟然被反锁了。
之后的一切,就是大家看到的那样,朱立,在病房里,模仿着他平时看到的动作那样,自杀了。因为朱立没有判断能力,他并不知道那样的动作会让自己死亡,他也不会害怕。所以一下子就割得很深。
甚至于,朱立可能到临死前,都觉得。这样做,很好玩。
朱立死的很匆忙,我接到杨帆通知的时候,措手不及,这是因为,这场预谋杀人案中,连凶手都无法预料朱立什么时候会自杀。可能是一年,可能是两年。可事实上,因为朱立接受能力强,她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功了。
一年时间,三百多次的信息输入,朱立死了。
沈承说,他的推理,得到了生物专家的肯定。那个生物专家举了一个例子:猩猩。猩猩的大脑构造,和人很接近,但是毕竟不是像人一样的智慧生命,猩猩没有办法像人那样生活。可是,就算没有每天固定地对猩猩进行训练,猩猩也会作出一些人的动作来。
比如说,猩猩经常冲着人拍屁股,做挑衅动作。
这是因为,猩猩看到了很多游客在做这个动作,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很固定地训练,猩猩自己就学会了。这便是动物的条件反射,那个生物专家,又把例子举到了人的身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