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 / 3)
张铭听着琳娘的话,心里浮起了一阵疑惑,这张家之所以被人说成架子大,是因为张家祖上出过一位内阁首辅,那位首辅长袖善舞,颇得圣心,如今嫡系还在燕京,张铭这一支是曾祖时期分家的庶子,家宅也算颇大了,虽然在张铭祖父那一代惹了私卖官奴的官司,为免牢狱之灾,散去大半家财,只留下一座三进三间的屋子,和这孙家村的一亩三分地。
但家里器物应当还存有几件,可张铭搜罗了脑子里原主的记忆,竟然自他幼年就家徒四壁了,只靠张父一个人下地劳作,成了地道的农户,张母顾氏一直未有孩子,张父也不提再娶,顾氏直到三十五岁老蚌怀珠,生了个病秧子张铭,顾氏却是个伶俐人,操持家事很有一套,怎么就如此穷了呢?他心里叹了口气,如今却着实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但是自己要是这时候垂头丧气的,也实在算不上男人了。
“琳娘,这几日你吃了些什么?”
“我吃了些玉米汤,并没饿着。”张铭一看她面黄肌瘦的样子,心里就清楚了大半,想到前世的小表妹像小公主似的生活着,和她年纪相仿的琳娘却已经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不由的心疼起来,“罢了,玉米粉才半斗,不要去同赵大婶换米了,你照着自己平日吃的玉米汤给我做一碗来吃吧。”
琳娘点点头,看着张铭苍白的脸,吃玉米汤肯定是不行的,自己身体好挨的住,爷却是需要吃点好东西的,她心里有了决断,就去了前门,取了个竹篾小篮子,朝娘家走去了。
☆、琢磨出路(1)
张铭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透过木棱窗户看了看外面的院子,估算了下这时大概是中午刚过,想到这时代的人一日只吃两餐,中午的一顿是没有的,以后还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家改成一日三餐。
他思前想后,突然想起来,原主已经考上了禀生,是秀才里头筹的那一批,至于张铭为什么知道这个,要归功于前世的公务员考试范围很广,他上辈子没什么大志向,又是小儿子,父母对他要求不高,他就一门心思准备了公务员考试,只想吃一口安稳饭,也没想着升官。
禀生,对了!禀生是秀才里唯一有微薄俸禄的一类,每月可领米粮三斗,虽然少了点,但也是进项。他估计原主才考上秀才就生了重病,到了七月八月家里又灾祸不断,原主才忘了去领这米了。只是自己在这儿好歹是一家之主了,总不能靠那三斗米过日子,何况琳娘在张铭眼里还是个小女孩儿,正是要长身体的时候,至于自己这病秧子的身体,也该想办法休养起来,当务之急是要弄到过这个冬天的钱,至于地里的秋粮,他没觉得自己能有那水平种地,就这说三句话喘一口的身体,也不现实,无怪当初那原主拼命读书要混功名,除此之外别无出路。琳娘是个小姑娘,更不能让她种地去了,那么小巧的人,又瘦仃仃的。
张铭想的头都痛了,不能卖地,不能卖房,在这个时代败家子儿才做这两件事,他这个新科张秀才要是做了,在这孙家村也呆不住了,何况,张铭总觉得这家里还有蹊跷,房子和地目前来看是一定不能卖了。
张铭囧着一张脸,难道真要跟小说里似的卖菜谱啊?他想想都觉得不靠谱,自己在x市单过的时候从来都是混市政府的食堂,每天都早到还特地加班就为了混早饭和晚饭,自己是能不动手就不动手,一到周末不是出去旅游就是回父母家蹭吃蹭喝,回想起来真是毫无建树。
自己本来是江南人,现在这地方却偏北,叫沧州,类似山东一带,至于为什么说类似,因为这朝国号周,皇帝是姓徐的,社会风俗倒是和明朝中期有些类似,只是有些地方还有些落后。 这样一来,饮食习惯都有不同了。可要来钱快的,只有卖上一两个菜谱再做打算了,琳娘说家里还有一两银子,全兑换成铜板,他领了米粮,应该还能对付上半个月,这几天要想办法带她去趟县城里,看看有什么这时节的特产,好想出可以在此处卖的菜品,自己以前吃的虽多,有些想法还是要靠这个小妻子来实现的。
张铭想了又想,觉得自己饿的有些厉害,才发现外面已经红霞满天,再过不久,太阳就要落下去了,琳娘做一碗玉米汤怎么会要这么久,他清清嗓子:“琳娘?琳娘?”
许久都没得到回应,他扶着床沿勉强站了起来,穿着白色的深衣,身上披了件旧棉长褂子,缓缓的走出门,移到厨房门口,一看没人,想到琳娘那个小小的个子,急得冷汗都落下来了,刚想出门往前间赵大婶那问问,大门一开,发现小姑娘捧着个竹篾篮子,小心翼翼的走回来了。
“爷,你怎么出来了,快回屋里躺下呀!”她加快了点速度,张铭才看见那竹篾篮子里是一只粗白瓷碗,上面用了块油布盖住了,看着眼前才到自己肩膀的丫头,不知该感慨是原主命好还是自己命好了。
张铭本想替琳娘接过篮子,最后还是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听话的退进了自己的房里,坐在床边静静的等。
过了不久,琳娘就端来了两个菜,一个是热腾腾的半碗白煮排骨,另一个是盐水煮青菜,她又提了半钵玉米粉糊,摆了碗筷和勺子,低着头轻轻的说了句:“爷,咱们开饭了。”
张铭看着排骨,心里有数,但还是问她:“排骨是哪来的?”
“阿爹听说爷身体好点了,说要补补,让我带回来的。”她细声细语的说着,并不敢看张铭,只拨弄着自己筷子下的两片青菜叶子,默默的吃了。
张铭拿起筷子,捡了肉多的排骨放进琳娘碗里,“你年纪小,多吃点。”自己拿勺子舀了汤,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又囫囵吞了几口稀软的玉米粉糊,觉得正适合病人吃,一抬眼,却发现琳娘并不吃肉,已经喝了大半碗玉米粉糊,将排骨夹到了自己跟前的碗里,他再仔细一看,深深蹙眉,琳娘的颧骨下,分明有块不自然的红,像是擦伤了似的,刚才出门的时候,并没有这样,他放下筷子,伸出右手,捏着琳娘的小下巴,看了又看,终于确认:“这是怎么回事?谁欺负你了?”
琳娘慌忙否认:“没什么的,是我自己跌了。”
张铭心里却清楚,那孙家婆娘赵氏一向对待女儿十分苛责,琳娘为了自己上娘家讨要东西,肯定又是被冷嘲热讽,又是夹枪带棒的骂,记忆里,琳娘嫁来后除了回门酒,要是回娘家必然要被狠骂,这回那家人竟然还动上手了,琳娘身上一定还有伤,估计孙炳为了息事宁人,才给了这碗排骨。他心里虽然不满,但又怕琳娘多心,只能顺势而下,不再多问,不过要挣钱的想法越发强烈了。
“爷,我吃饱了,你把肉都吃了吧,锅里还捂了半碗汤,我去拿来给你喝。”琳娘放下碗筷,起身就往外走,不多时就回来了,手里端着碗冒热气的肉汤,里面还泡了几片生姜,暖胃驱寒。
张铭接过汤,想了想说:“你把肉都吃了,我喝汤就行,书上说了,大病初愈不宜多吃荤腥,你年纪还小呢,该多吃些,别只顾着我了。”琳娘一向崇拜张铭会识文断字,又是村里有名的少年天才,张铭说是书上说的,她是一定会听的。“好。”一时间两人各吃各的,默默无语,但也温馨。
吃过饭,天色已经全黑了,琳娘洗过碗筷,煮了热水,端了个铜盆进了房间,要替张铭擦身烫脚,她自己十分习惯,想来已经做惯了的,到把张铭闹了个大红脸,“平时都是你帮我做这些的么?”
“嗯!爷之前病着,要换衣服也是我来的。”琳娘回报他一个天真单纯的笑容,乌溜溜的眼睛看的张铭心里极是喜欢。他一贯向往琳娘这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如今能有机会看着这样一个小丫头从豆蔻年华长成个温柔女子,心里就软成了一块儿。
琳娘替张铭擦完身,烫完脚,就转身出了门,将自己收拾妥当后,回房里搬了张凳子坐在了张铭的床头,用热毛巾给他擦了脸和手。张铭盯着自己的手掌,心里一动,对琳娘道:“琳娘,帮我把镜子拿来。”
琳娘虽有疑惑,但还是打开床边小柜取了面巴掌大的铜镜出来,张铭伸手接过,这镜子虽不及玻璃的精致,但也能看出些四五六,他细细琢磨,不由大骇,这古代张铭的脸同自己原来那张是一模一样的,只是瘦了许多,白了三分,看着就是个弱鸡,眉宇里一段忧郁,文人气质倒是挺足的。不过张铭向来乐观,既然一样,也没什么可膈应的了,只是不知道原来的那一位会不会穿越到自己现代的身上。
丢开了一桩心事,他让琳娘收好镜子,复又拽住她的手,腼腆笑道:“这回大难不死,都是你的功劳,只是我醒来后,虽没有失忆,有些事还是记得颠倒不清,咱们先不忙着睡了,来替我理理头绪吧。”
琳娘听得张铭记忆不清,心里有些着急,但她自小也从父亲孙炳那里学到些沉稳,知道自己要是先慌了反而给相公添麻烦,勉强笑道:“爷有什么记不清的,同我说说,兴许我还记得些。” ↑返回顶部↑
但家里器物应当还存有几件,可张铭搜罗了脑子里原主的记忆,竟然自他幼年就家徒四壁了,只靠张父一个人下地劳作,成了地道的农户,张母顾氏一直未有孩子,张父也不提再娶,顾氏直到三十五岁老蚌怀珠,生了个病秧子张铭,顾氏却是个伶俐人,操持家事很有一套,怎么就如此穷了呢?他心里叹了口气,如今却着实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但是自己要是这时候垂头丧气的,也实在算不上男人了。
“琳娘,这几日你吃了些什么?”
“我吃了些玉米汤,并没饿着。”张铭一看她面黄肌瘦的样子,心里就清楚了大半,想到前世的小表妹像小公主似的生活着,和她年纪相仿的琳娘却已经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不由的心疼起来,“罢了,玉米粉才半斗,不要去同赵大婶换米了,你照着自己平日吃的玉米汤给我做一碗来吃吧。”
琳娘点点头,看着张铭苍白的脸,吃玉米汤肯定是不行的,自己身体好挨的住,爷却是需要吃点好东西的,她心里有了决断,就去了前门,取了个竹篾小篮子,朝娘家走去了。
☆、琢磨出路(1)
张铭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透过木棱窗户看了看外面的院子,估算了下这时大概是中午刚过,想到这时代的人一日只吃两餐,中午的一顿是没有的,以后还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家改成一日三餐。
他思前想后,突然想起来,原主已经考上了禀生,是秀才里头筹的那一批,至于张铭为什么知道这个,要归功于前世的公务员考试范围很广,他上辈子没什么大志向,又是小儿子,父母对他要求不高,他就一门心思准备了公务员考试,只想吃一口安稳饭,也没想着升官。
禀生,对了!禀生是秀才里唯一有微薄俸禄的一类,每月可领米粮三斗,虽然少了点,但也是进项。他估计原主才考上秀才就生了重病,到了七月八月家里又灾祸不断,原主才忘了去领这米了。只是自己在这儿好歹是一家之主了,总不能靠那三斗米过日子,何况琳娘在张铭眼里还是个小女孩儿,正是要长身体的时候,至于自己这病秧子的身体,也该想办法休养起来,当务之急是要弄到过这个冬天的钱,至于地里的秋粮,他没觉得自己能有那水平种地,就这说三句话喘一口的身体,也不现实,无怪当初那原主拼命读书要混功名,除此之外别无出路。琳娘是个小姑娘,更不能让她种地去了,那么小巧的人,又瘦仃仃的。
张铭想的头都痛了,不能卖地,不能卖房,在这个时代败家子儿才做这两件事,他这个新科张秀才要是做了,在这孙家村也呆不住了,何况,张铭总觉得这家里还有蹊跷,房子和地目前来看是一定不能卖了。
张铭囧着一张脸,难道真要跟小说里似的卖菜谱啊?他想想都觉得不靠谱,自己在x市单过的时候从来都是混市政府的食堂,每天都早到还特地加班就为了混早饭和晚饭,自己是能不动手就不动手,一到周末不是出去旅游就是回父母家蹭吃蹭喝,回想起来真是毫无建树。
自己本来是江南人,现在这地方却偏北,叫沧州,类似山东一带,至于为什么说类似,因为这朝国号周,皇帝是姓徐的,社会风俗倒是和明朝中期有些类似,只是有些地方还有些落后。 这样一来,饮食习惯都有不同了。可要来钱快的,只有卖上一两个菜谱再做打算了,琳娘说家里还有一两银子,全兑换成铜板,他领了米粮,应该还能对付上半个月,这几天要想办法带她去趟县城里,看看有什么这时节的特产,好想出可以在此处卖的菜品,自己以前吃的虽多,有些想法还是要靠这个小妻子来实现的。
张铭想了又想,觉得自己饿的有些厉害,才发现外面已经红霞满天,再过不久,太阳就要落下去了,琳娘做一碗玉米汤怎么会要这么久,他清清嗓子:“琳娘?琳娘?”
许久都没得到回应,他扶着床沿勉强站了起来,穿着白色的深衣,身上披了件旧棉长褂子,缓缓的走出门,移到厨房门口,一看没人,想到琳娘那个小小的个子,急得冷汗都落下来了,刚想出门往前间赵大婶那问问,大门一开,发现小姑娘捧着个竹篾篮子,小心翼翼的走回来了。
“爷,你怎么出来了,快回屋里躺下呀!”她加快了点速度,张铭才看见那竹篾篮子里是一只粗白瓷碗,上面用了块油布盖住了,看着眼前才到自己肩膀的丫头,不知该感慨是原主命好还是自己命好了。
张铭本想替琳娘接过篮子,最后还是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听话的退进了自己的房里,坐在床边静静的等。
过了不久,琳娘就端来了两个菜,一个是热腾腾的半碗白煮排骨,另一个是盐水煮青菜,她又提了半钵玉米粉糊,摆了碗筷和勺子,低着头轻轻的说了句:“爷,咱们开饭了。”
张铭看着排骨,心里有数,但还是问她:“排骨是哪来的?”
“阿爹听说爷身体好点了,说要补补,让我带回来的。”她细声细语的说着,并不敢看张铭,只拨弄着自己筷子下的两片青菜叶子,默默的吃了。
张铭拿起筷子,捡了肉多的排骨放进琳娘碗里,“你年纪小,多吃点。”自己拿勺子舀了汤,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又囫囵吞了几口稀软的玉米粉糊,觉得正适合病人吃,一抬眼,却发现琳娘并不吃肉,已经喝了大半碗玉米粉糊,将排骨夹到了自己跟前的碗里,他再仔细一看,深深蹙眉,琳娘的颧骨下,分明有块不自然的红,像是擦伤了似的,刚才出门的时候,并没有这样,他放下筷子,伸出右手,捏着琳娘的小下巴,看了又看,终于确认:“这是怎么回事?谁欺负你了?”
琳娘慌忙否认:“没什么的,是我自己跌了。”
张铭心里却清楚,那孙家婆娘赵氏一向对待女儿十分苛责,琳娘为了自己上娘家讨要东西,肯定又是被冷嘲热讽,又是夹枪带棒的骂,记忆里,琳娘嫁来后除了回门酒,要是回娘家必然要被狠骂,这回那家人竟然还动上手了,琳娘身上一定还有伤,估计孙炳为了息事宁人,才给了这碗排骨。他心里虽然不满,但又怕琳娘多心,只能顺势而下,不再多问,不过要挣钱的想法越发强烈了。
“爷,我吃饱了,你把肉都吃了吧,锅里还捂了半碗汤,我去拿来给你喝。”琳娘放下碗筷,起身就往外走,不多时就回来了,手里端着碗冒热气的肉汤,里面还泡了几片生姜,暖胃驱寒。
张铭接过汤,想了想说:“你把肉都吃了,我喝汤就行,书上说了,大病初愈不宜多吃荤腥,你年纪还小呢,该多吃些,别只顾着我了。”琳娘一向崇拜张铭会识文断字,又是村里有名的少年天才,张铭说是书上说的,她是一定会听的。“好。”一时间两人各吃各的,默默无语,但也温馨。
吃过饭,天色已经全黑了,琳娘洗过碗筷,煮了热水,端了个铜盆进了房间,要替张铭擦身烫脚,她自己十分习惯,想来已经做惯了的,到把张铭闹了个大红脸,“平时都是你帮我做这些的么?”
“嗯!爷之前病着,要换衣服也是我来的。”琳娘回报他一个天真单纯的笑容,乌溜溜的眼睛看的张铭心里极是喜欢。他一贯向往琳娘这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如今能有机会看着这样一个小丫头从豆蔻年华长成个温柔女子,心里就软成了一块儿。
琳娘替张铭擦完身,烫完脚,就转身出了门,将自己收拾妥当后,回房里搬了张凳子坐在了张铭的床头,用热毛巾给他擦了脸和手。张铭盯着自己的手掌,心里一动,对琳娘道:“琳娘,帮我把镜子拿来。”
琳娘虽有疑惑,但还是打开床边小柜取了面巴掌大的铜镜出来,张铭伸手接过,这镜子虽不及玻璃的精致,但也能看出些四五六,他细细琢磨,不由大骇,这古代张铭的脸同自己原来那张是一模一样的,只是瘦了许多,白了三分,看着就是个弱鸡,眉宇里一段忧郁,文人气质倒是挺足的。不过张铭向来乐观,既然一样,也没什么可膈应的了,只是不知道原来的那一位会不会穿越到自己现代的身上。
丢开了一桩心事,他让琳娘收好镜子,复又拽住她的手,腼腆笑道:“这回大难不死,都是你的功劳,只是我醒来后,虽没有失忆,有些事还是记得颠倒不清,咱们先不忙着睡了,来替我理理头绪吧。”
琳娘听得张铭记忆不清,心里有些着急,但她自小也从父亲孙炳那里学到些沉稳,知道自己要是先慌了反而给相公添麻烦,勉强笑道:“爷有什么记不清的,同我说说,兴许我还记得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