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3 / 4)
天气已经转寒,一到夜晚更是寒气逼人。宋芸娘他们搬来的匆忙,再加上增加了人口,经过了快一个月只出不进的消耗,家中的柴火、粮食存量都已不多。
他们不知道这一次封城会持续多久,更不知萧靖北现在身在何方,是否安全。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尽量呆在家里,减少木柴和粮食的消耗。除了保证怀孕的芸娘和钰哥儿、妍姐儿两个孩子有足够的吃食,其他人每餐都是略略吃了几口便都心照不宣地搁下筷子,谎称吃饱。
到了晚上,他们舍不得烧炕或者炭盆,偏偏当时搬家时走得匆忙,被子什么的又大多留在张家堡未带过来,便只能蜷缩在冰冷的炕上,在漫长又寒冷的黑夜默默祈祷着,期盼皇上带来的大军和边境的将士们能够早日驱除鞑虏,解决百姓们脱离这样的痛苦。李氏和王姨娘他们更是日日吃斋念佛,为萧靖北祈福。
靖边城仍然紧闭城门,静静屹立在那儿。鞑子的军队并未驰骋到城下,也许他们正在别的地方肆虐,也许他们被梁国的大军阻在了途中。无论外面战事如何,城里的人都一无所知,高大的城墙阻碍了外界的一切消息。
宋芸娘每日白天都是打起精神强颜欢笑,镇定的安抚李氏他们。到了晚上,她望着窗外黑漆漆的暗夜,轻轻抚着已有些凸出的小腹,想着外面残酷的战事和毫无音讯的萧靖北,未知的恐惧如暗黑的夜一般紧紧包围着她,她心痛如绞,却只能默默地流着眼泪。
这一日,靖边城如往日一般,宁静中带着小小的喧闹和嘈杂,街上仍有着三三两两的人群,大多数店铺虽然生意一落千丈,但仍然坚持开着门。茶馆里更是挤满了人,七嘴八舌地探听着城门外的消息。只有紧紧关闭着的城门和城墙上全部武装、神情凝重的士兵,提醒着人们靖边城的战争危机并未解除。
中午时分,突然间乌云蔽日,黄沙漫天,闷雷般的马蹄声隐隐响起,疾速向靖边城滚来。宋芸娘他们坐在家里都感觉得到地面在震动,还听得到远处马嘶鸣的声音。
声音越来越近,似乎已经到了城墙边上,李氏他们都脸色苍白地呆呆坐在那儿,无法抑制地发着抖。
“我得出去看看去!”丁大山忍不住站起来,毅然走向院门。
“山子,去不得!”田氏急忙跑过去一把拉住他,一边眼泪已经流了出来,“外面太危险了,就留在家里吧!”
丁大山满脸的焦急和烦躁,“我出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好有个应对。”
“还能有什么事情,听这动静就知道已经兵临城下了。”宋芸娘想起了几年前张家堡被围城的一幕,她将跑来跑去的妍姐儿一把拉过来,紧紧抱在怀里,心中充满了不安。
妍姐儿皱了皱秀气的小眉头,仰着头看着屋子里表情沉重而紧张的大人们,细声细气地问:“娘,兵临城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兵?”
一直沉默着的荀哥儿突然道:“我们也别自己吓自己,说不定外面是自己人呢。不是说皇上带了几十万人马御驾亲征吗?也许是咱们梁国自己的军队。”
此言一出,众人都神色一亮,丁大山更是急着要出去打探消息。此时听得到院子外面闹哄哄的声响,还有许多人家站在门口互相紧张地询问的声音。
丁大山便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出了门,沿路顺便约了左邻右舍七八个壮男,一起往城门而去。
宋芸娘他们紧闭院门,静静守在家中,等候丁大山的消息。
几个时辰后,城墙外又有了动静,哒哒的马蹄声响起,又渐渐远去。似乎是有军队在城外驻扎了小半天,此刻又开拔到其他地方去。
宋芸娘他们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愣了半晌儿,李氏突然面露喜色,“城外的军队走了,看来真的是自己的军队,才会这样不伤靖边城一兵一卒便轻易离去。”
宋芸娘心情却没有那么轻松,这件事情透着蹊跷和古怪,她心里沉甸甸的,似乎有着不好的预感。
傍晚时分,丁大山终于跌跌撞撞地回来了,他脸色惨白,神色惊恐,额上是密密的细汗,一进门便一屁股瘫软在地上,看着焦急的看着他的一大家子人,带着哭音嚷道:“完了,完了,几十万大军都没了,皇上也被俘了……”
“什么?……”李氏双眼一翻白,晕了过去。
本就惊慌失措的宋芸娘他们这下更是慌乱,惊叫声,妍姐儿的哭喊声,王姨娘慌着跑到厨房里倒热水,沿途撞翻了几张凳子,打碎了几只瓷碗……
好一番人仰马翻的忙乱后,李氏终于悠悠醒转了过来,看着紧张地围着她的芸娘他们,还未开口,她的眼泪便掉了下来。嘴唇颤抖了半天,才哆哆嗦嗦地问道:“大山呢?”
丁大山急忙挤上前,满脸的愧疚,“李婶婶,我在这儿。”方才他一回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嚷出了外面悲壮的战情,却未想到家里的这些妇孺老的老、弱的弱,无法承受住这样的噩耗。方才除了李氏一口气上不来晕了过去,宋思年他们也都是惊吓的半死。
“大山,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氏虚弱地问着。
丁大山便将今日在城门处探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原来,方才围在城门之外的果真是阿鲁克的军队。只是他们并未攻城,而是派使者在门外喊话,称梁惠帝已经被他们俘虏,此时正在他们的军中,他们传来了梁惠帝的口谕,命靖边城官兵速速开城门受降,迎接皇上。
李守备也甚是狡猾,他拒不开城门,声称靖边城只是边境上的一个小小的军堡,城内大小官员无一人见过皇上,无法辨认阿鲁克俘虏的是不是皇上。并且,靖边城是宣府城的卫城,一切行动要听宣府总兵的号令。最后建议阿鲁克去三十里之外的宣府城,那里官员级别高,见过皇上的不在少数,只要宣府总兵受降,靖边城一定随着受降。
阿鲁克见靖边城拒不开门,不愿消耗兵力攻城,便调转马头,率军去了宣府城。 ↑返回顶部↑
他们不知道这一次封城会持续多久,更不知萧靖北现在身在何方,是否安全。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尽量呆在家里,减少木柴和粮食的消耗。除了保证怀孕的芸娘和钰哥儿、妍姐儿两个孩子有足够的吃食,其他人每餐都是略略吃了几口便都心照不宣地搁下筷子,谎称吃饱。
到了晚上,他们舍不得烧炕或者炭盆,偏偏当时搬家时走得匆忙,被子什么的又大多留在张家堡未带过来,便只能蜷缩在冰冷的炕上,在漫长又寒冷的黑夜默默祈祷着,期盼皇上带来的大军和边境的将士们能够早日驱除鞑虏,解决百姓们脱离这样的痛苦。李氏和王姨娘他们更是日日吃斋念佛,为萧靖北祈福。
靖边城仍然紧闭城门,静静屹立在那儿。鞑子的军队并未驰骋到城下,也许他们正在别的地方肆虐,也许他们被梁国的大军阻在了途中。无论外面战事如何,城里的人都一无所知,高大的城墙阻碍了外界的一切消息。
宋芸娘每日白天都是打起精神强颜欢笑,镇定的安抚李氏他们。到了晚上,她望着窗外黑漆漆的暗夜,轻轻抚着已有些凸出的小腹,想着外面残酷的战事和毫无音讯的萧靖北,未知的恐惧如暗黑的夜一般紧紧包围着她,她心痛如绞,却只能默默地流着眼泪。
这一日,靖边城如往日一般,宁静中带着小小的喧闹和嘈杂,街上仍有着三三两两的人群,大多数店铺虽然生意一落千丈,但仍然坚持开着门。茶馆里更是挤满了人,七嘴八舌地探听着城门外的消息。只有紧紧关闭着的城门和城墙上全部武装、神情凝重的士兵,提醒着人们靖边城的战争危机并未解除。
中午时分,突然间乌云蔽日,黄沙漫天,闷雷般的马蹄声隐隐响起,疾速向靖边城滚来。宋芸娘他们坐在家里都感觉得到地面在震动,还听得到远处马嘶鸣的声音。
声音越来越近,似乎已经到了城墙边上,李氏他们都脸色苍白地呆呆坐在那儿,无法抑制地发着抖。
“我得出去看看去!”丁大山忍不住站起来,毅然走向院门。
“山子,去不得!”田氏急忙跑过去一把拉住他,一边眼泪已经流了出来,“外面太危险了,就留在家里吧!”
丁大山满脸的焦急和烦躁,“我出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好有个应对。”
“还能有什么事情,听这动静就知道已经兵临城下了。”宋芸娘想起了几年前张家堡被围城的一幕,她将跑来跑去的妍姐儿一把拉过来,紧紧抱在怀里,心中充满了不安。
妍姐儿皱了皱秀气的小眉头,仰着头看着屋子里表情沉重而紧张的大人们,细声细气地问:“娘,兵临城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兵?”
一直沉默着的荀哥儿突然道:“我们也别自己吓自己,说不定外面是自己人呢。不是说皇上带了几十万人马御驾亲征吗?也许是咱们梁国自己的军队。”
此言一出,众人都神色一亮,丁大山更是急着要出去打探消息。此时听得到院子外面闹哄哄的声响,还有许多人家站在门口互相紧张地询问的声音。
丁大山便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出了门,沿路顺便约了左邻右舍七八个壮男,一起往城门而去。
宋芸娘他们紧闭院门,静静守在家中,等候丁大山的消息。
几个时辰后,城墙外又有了动静,哒哒的马蹄声响起,又渐渐远去。似乎是有军队在城外驻扎了小半天,此刻又开拔到其他地方去。
宋芸娘他们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愣了半晌儿,李氏突然面露喜色,“城外的军队走了,看来真的是自己的军队,才会这样不伤靖边城一兵一卒便轻易离去。”
宋芸娘心情却没有那么轻松,这件事情透着蹊跷和古怪,她心里沉甸甸的,似乎有着不好的预感。
傍晚时分,丁大山终于跌跌撞撞地回来了,他脸色惨白,神色惊恐,额上是密密的细汗,一进门便一屁股瘫软在地上,看着焦急的看着他的一大家子人,带着哭音嚷道:“完了,完了,几十万大军都没了,皇上也被俘了……”
“什么?……”李氏双眼一翻白,晕了过去。
本就惊慌失措的宋芸娘他们这下更是慌乱,惊叫声,妍姐儿的哭喊声,王姨娘慌着跑到厨房里倒热水,沿途撞翻了几张凳子,打碎了几只瓷碗……
好一番人仰马翻的忙乱后,李氏终于悠悠醒转了过来,看着紧张地围着她的芸娘他们,还未开口,她的眼泪便掉了下来。嘴唇颤抖了半天,才哆哆嗦嗦地问道:“大山呢?”
丁大山急忙挤上前,满脸的愧疚,“李婶婶,我在这儿。”方才他一回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嚷出了外面悲壮的战情,却未想到家里的这些妇孺老的老、弱的弱,无法承受住这样的噩耗。方才除了李氏一口气上不来晕了过去,宋思年他们也都是惊吓的半死。
“大山,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氏虚弱地问着。
丁大山便将今日在城门处探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原来,方才围在城门之外的果真是阿鲁克的军队。只是他们并未攻城,而是派使者在门外喊话,称梁惠帝已经被他们俘虏,此时正在他们的军中,他们传来了梁惠帝的口谕,命靖边城官兵速速开城门受降,迎接皇上。
李守备也甚是狡猾,他拒不开城门,声称靖边城只是边境上的一个小小的军堡,城内大小官员无一人见过皇上,无法辨认阿鲁克俘虏的是不是皇上。并且,靖边城是宣府城的卫城,一切行动要听宣府总兵的号令。最后建议阿鲁克去三十里之外的宣府城,那里官员级别高,见过皇上的不在少数,只要宣府总兵受降,靖边城一定随着受降。
阿鲁克见靖边城拒不开门,不愿消耗兵力攻城,便调转马头,率军去了宣府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