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荀小小年纪遭遇巨变,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懂事,平时只有在芸娘面前才流露出几分童真。
  看着女儿灰扑扑的身子,脏兮兮的小脸,宋思年有些心疼:“芸娘,今天怎么回来得比往日晚一些?累不累?厨房里给你热着粥和馒头,锅里烧着水,你先洗洗脸,去去乏,再趁热吃点儿?荀儿,还不快去给你姐姐倒热水?”
  “是,爹。”荀哥恭敬的站起身,举步向厨房走去。
  “不用了,我自己来就可以了”,宋芸娘心疼地看着只比许安文小一岁、个子却几乎比他小一圈的荀哥儿,急忙伸手拦住了他。
  宋思年刚刚四十岁,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在北方边境生活、劳作了五年,却没能将他磨练成粗狂的北方汉子,仍是带着南方文人骨子里的浓浓书卷味和儒雅之气。
  宋思年是气质儒雅的江南才子,妻子吴氏也是清丽婉约的南方佳丽,三个孩子也都生得是人中龙凤。已过世的大弟弟宋萱是三个孩子中生得最好的,集中了父母的优点,兼具母亲秀美的容颜和父亲温文儒雅的气质,可惜翩翩少年还未长成人便早早过世。芸娘有着母亲秀丽的脸庞,却有着父亲明亮的眼睛,挺直的鼻梁,眉眼中带着几分刚毅和英气。荀哥儿则更像母亲,眉眼精致,加之幼时遭难,缺衣少食,身体瘦小,便也显得过于文弱了些。
  “爹,我在城墙那儿吃过了,这些天伙食挺好的,我吃得也好,您别惦记我,您自己要注意休息,早点儿养好身体。荀哥儿,要你在家里照顾好爹,你怎能又让爹劳累呢?”
  宋荀有些委屈,“是爹要考校我的学问的。今日我在家里也没有闲着,我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了一遍呢。中午太阳好,爹还让我把被褥都拿到院子里晒了晒,你待会儿可以闻闻,被褥上都洒满了阳光的味道呢!”
  宋芸娘笑着摸了摸荀哥儿的头,又夸赞了一下他写的字,便回房换上了家常的青色襦裙,简单梳洗了下,再去厨房将锅里热着的小米粥盛了三碗端出来,“爹,荀哥儿,你们也再吃一点儿吧!”三个人便围着小木桌,头并着头热热乎乎地吃着。煤油灯昏暗的光放射出一个温暖的光圈,轻轻将三人包围着,带着暖香的热气从碗里升起,在他们的头顶氤氲旋绕,在四周黑漆漆的夜里,在渐渐袭来的寒意中,便显得格外温暖和亲密。
  “对了,隔壁的许三郎回来啦,今日也去城墙干活了……他们家的郑总旗今天也回来了……今天,我和三郎做了糯米砂浆……差点儿忘了,这是三郎给的白面馒头……”
  宋芸娘便和爹爹慢慢话着家常。宋芸娘觉得这是自己一天中最轻松快乐的时刻,也唯有此时此刻,方才觉得自己是真真正正儿地活着。
  宋思年静静地听着芸娘慢慢絮叨着,若有所思。他看了一眼荀哥,“荀儿,吃好了就去隔壁找许家三郎说说话吧,多谢他给的馒头,我看你自听你姐说三郎回来了就坐不住了。”
  宋荀点头道是,起身便向外走去,走到门口又急忙转身,对着宋思年和芸娘规规矩矩行了个礼,“爹,孩儿去隔壁了,您和姐姐慢用。”
  宋芸娘目送荀哥的身影消失在门口,便对宋思年笑道,“爹,您都快把荀哥儿教养成了一个小夫子了。”
  宋思年叹了口气,“在这蛮荒之地,再知书达理又有何用?也是爹心不死啊!不过,虽说要入乡随俗,但我宋家始终还是书香门第,我宋氏子弟不论身处何处,都应谨遵祖训,识礼仪,知廉耻,万不可自我放弃,失了自己的根啊!”
  宋芸娘点头称是。宋思年慈爱地看着芸娘,半晌,有些犹豫地开口:“芸娘啊,我记得你是正月间出生的,过了这个年便是二十了吧?”
  “爹,您记得真清楚,可不是快二十岁了。”
  宋思年愣愣看着女儿如画的眉眼,透过女儿,似乎又看到了亡妻,也是这般眉眼柔和,巧笑倩兮,便有些心酸,“芸娘,爹有愧,对不住你啊!你娘在你这个年纪,萱儿都出世了。”
  “爹,您不要这么说,现在咱们不是过得挺好的啊。我就守着爹和荀哥儿,好生过日子。马上就要秋收了,这两年爹在稼穑上的经验多了,不像刚来时那么忙乱,我看咱家的水稻长得挺好,今年田里一定有个好收成。等秋收完了,农闲时我就再多织些布,卖了钱买些鸡喂着,鸡生蛋,蛋生鸡的,咱们便也存些钱送荀哥儿上书塾读书去。荀哥儿那么聪明好学,将来啊一定可以读出点儿成就来……”
  “芸娘,”宋芸娘一旦谋划起未来,就会有些没完没了,宋思年忍不住打断她,“今天下西村的刘媒婆来过了,说的是下西村张东财家的二郎,今年十九岁,他们家可是民户,不嫌咱们家是军户,也不嫌你比他大……”
  作者有话要说:
  ☆、找上门的亲事
  宋芸娘一边收拾碗筷,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哪个张家二郎?莫名其妙的,提什么亲?”
  “说起来你也应该见过,他们家的田和咱们家的挨着,今春的时候,家里的犁坏了,还借过他们家的犁呢!”
  宋芸娘细细回忆了一下,脑海里便模模糊糊浮现出一个呆呆的青年男子的形象,好像在田间地头碰见过几次,每每遇见,总是涨红着脸,半垂着头,有些局促的侧身避开,似乎很害羞的样子。
  宋思年接着说:“刘媒婆说,他们家境好,没有什么负担。他上面只有一个哥哥,已经成了家,在靖边城守备署做典吏,哥嫂一家人都住在那里。父亲已经过世了,现在家里只有母亲和一个妹妹,他娘是很和善的一位老妇人,我也见过,妹妹也订了亲,好像说的是西边新平堡里的人家,明年就出阁。嫁过去后,就只两口子伺候着母亲过日子。他们家想着,待妹妹出阁时,家里有个嫂子,一些事情也好张罗些,便想在妹妹出阁前就把张二郎的亲事办了,毕竟年纪都不小了。我看,他们家也是很有诚意的……”
  “爹,我们当初不是说好了要招赘的吗?他们家想必是不可能的,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吧!”宋芸娘打断了父亲的话,见宋思年面露不以为然之色,想了想又道:“再说,我看他们家也不是真的很有诚意,哪里有为了妹妹出阁就急着娶嫂子的道理?”
  宋思年便笑着说:“傻丫头,这只是他们家想出来的借口,想快点儿把你娶回去。那刘媒婆说了,张二郎自从两年前不知在哪里见到了你,就上心了,可她娘嫌我们家是军户,又贫苦,故此一直不同意。这两年,她给张二郎不知说了多少个姑娘,都不愿意,一个劲儿地磨着他娘到咱们家提亲。前两天,他娘终于松口了,就赶紧催着刘媒婆过来了。我看啊,八成是那张二郎对你情根深种了,故此才这般急呢。没办法,谁叫咱们家芸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呢!”
  “爹——”宋芸娘红着脸羞道,“你也来打趣我!”说罢便端着碗筷扭身进了厨房。
  宋芸娘这些年里里外外操持家务,坚韧刚强,倒极少流露出这种小女儿形态。宋思年欣慰地看着芸娘的身影,大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