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3 / 4)
似乎已经见到了东华门唱名,新科进士打马游街的盛景!
不过须臾,他们就清醒了过来。
若想实现心中这一野望,还得过了眼前这一关才行。
众位贡士们到达奉先殿门口,经过点名之后,才依次进殿。
点名的两位官员皆着朝廷正二品官服,观其样貌约莫都在花甲之年,然目光如炬,气势威严。
旁人或许不识得,谢珝却是有所了解的,这两位精神矍铄的官员正是执掌都察院的两位长官,左都御史黄武和右都御史杨罗成。
不仅如此,谢珝还知道一点儿旁的消息,前些年因受盛京院试科举舞弊案牵连的主考官白慎行,此时也已经被皇帝亲点入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黄武和右都御史杨罗成如今都已年老,白慎行又为皇帝赏识的心腹,接下来的位置想必不会低。
不过这些事情都与谢珝暂时无关。
贡士们进殿之后,就看见殿中的若干位读卷官,这些人皆是大永的朝廷重臣,皇帝亲点。
为首三人身穿绯红官服,那个年岁明显比旁人老迈,一把胡子已经白了的乃是内阁首辅,文华阁大学士薛士霖,而后便是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谢阁老谢渊,与户部尚书,谨身阁大学士崔阁老崔朔。
正是大永重臣!内阁三鼎!
因薛首辅实在年迈,貌似走路都很成问题,于是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便由谢阁老代替了。
经过这番,众贡士们接下来便是拜见皇帝。
此后,才一一落座。
殿试答题,正式开始。
因殿试只考策论一道,所以众位考生们拿到的就只有空白的草稿纸与答题纸,正当众人正在或疑虑,或忐忑的时候,他们头顶传来了一道尖细的声音,明显是皇帝身边的内监,谢珝立马从他的话里提取到了重点。
——也就是这次殿试的策论题目。
“问帝王之心与帝王之策。”
题目很短,谢珝在听清之后便提笔将它写在了草稿纸上,然后凝目望去。
这道题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考生站在帝王的角度上,回答该如何为政和该用什么样的思想为政的问题。
很明显,这道题定然是皇帝亲自出的。
相比较其他考生此时的眉头紧蹙,谢珝的神色便淡然许多。
——这是在上方那些读卷官的眼中。
其实,谢珝在看到考题之后,心中也不甚轻松,只是他平时淡然惯了,面上不怎么能看得出来罢了。这道题目是很明确,可该怎么答题,这个度却很难把握,如何为政?该用什么样的思想为政?
这不就是要给皇帝提意见吗?
可皇帝的意见哪里是那么好提的。
说轻了不行,这是谄媚,说重了也不行,这是张狂,左右为难,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坑里去。
时间已过半晌,其他人都已经开始动笔了,谢珝还在静坐着端详题目。
思考了许久,他才终于下定了心思,不去猜度皇帝与考官们是怎么想的,他还是决定以自己一贯的风格来答卷,平稳端直,不图奇,不冒进。
他提笔蘸墨,开始往草稿纸上写道: ↑返回顶部↑
不过须臾,他们就清醒了过来。
若想实现心中这一野望,还得过了眼前这一关才行。
众位贡士们到达奉先殿门口,经过点名之后,才依次进殿。
点名的两位官员皆着朝廷正二品官服,观其样貌约莫都在花甲之年,然目光如炬,气势威严。
旁人或许不识得,谢珝却是有所了解的,这两位精神矍铄的官员正是执掌都察院的两位长官,左都御史黄武和右都御史杨罗成。
不仅如此,谢珝还知道一点儿旁的消息,前些年因受盛京院试科举舞弊案牵连的主考官白慎行,此时也已经被皇帝亲点入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黄武和右都御史杨罗成如今都已年老,白慎行又为皇帝赏识的心腹,接下来的位置想必不会低。
不过这些事情都与谢珝暂时无关。
贡士们进殿之后,就看见殿中的若干位读卷官,这些人皆是大永的朝廷重臣,皇帝亲点。
为首三人身穿绯红官服,那个年岁明显比旁人老迈,一把胡子已经白了的乃是内阁首辅,文华阁大学士薛士霖,而后便是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谢阁老谢渊,与户部尚书,谨身阁大学士崔阁老崔朔。
正是大永重臣!内阁三鼎!
因薛首辅实在年迈,貌似走路都很成问题,于是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便由谢阁老代替了。
经过这番,众贡士们接下来便是拜见皇帝。
此后,才一一落座。
殿试答题,正式开始。
因殿试只考策论一道,所以众位考生们拿到的就只有空白的草稿纸与答题纸,正当众人正在或疑虑,或忐忑的时候,他们头顶传来了一道尖细的声音,明显是皇帝身边的内监,谢珝立马从他的话里提取到了重点。
——也就是这次殿试的策论题目。
“问帝王之心与帝王之策。”
题目很短,谢珝在听清之后便提笔将它写在了草稿纸上,然后凝目望去。
这道题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考生站在帝王的角度上,回答该如何为政和该用什么样的思想为政的问题。
很明显,这道题定然是皇帝亲自出的。
相比较其他考生此时的眉头紧蹙,谢珝的神色便淡然许多。
——这是在上方那些读卷官的眼中。
其实,谢珝在看到考题之后,心中也不甚轻松,只是他平时淡然惯了,面上不怎么能看得出来罢了。这道题目是很明确,可该怎么答题,这个度却很难把握,如何为政?该用什么样的思想为政?
这不就是要给皇帝提意见吗?
可皇帝的意见哪里是那么好提的。
说轻了不行,这是谄媚,说重了也不行,这是张狂,左右为难,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坑里去。
时间已过半晌,其他人都已经开始动笔了,谢珝还在静坐着端详题目。
思考了许久,他才终于下定了心思,不去猜度皇帝与考官们是怎么想的,他还是决定以自己一贯的风格来答卷,平稳端直,不图奇,不冒进。
他提笔蘸墨,开始往草稿纸上写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