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1 / 4)
要是那几家联合起来,又是他亲自把佟葆保他们诓骗进来的,所以即便他领着主编的位置,大越时报也是皇帝明确了由他负责,但人家要插手,他也不好拒绝。
现在看来,是他杞人忧天了。
这些王公贵族没有实际的权利,大越朝对他们除了权力外,其他都相当优待。不需要去争去抢,爵位都是世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群人除了喜欢屯田外,对其他事情也就不怎么上心了。
周颐松了口气,还好,还好,他还真怕自己还没成长起来,就被别人摘了果子。
现在佟葆保他们这样,正是周颐求之不得的样子,挂着这些纨绔子的名头,有什么事也可以挡一挡。虽说有些卑鄙,但也没法子。
如此,过了十几日,这些少年们已经完全可以独挡一面,除了现在对新闻的敏感性还需要周颐把控以外,其他方面已经可以做得很好。
这样一来,周颐也可以抽空去做别的事情。
刚刚把大越时报这边安置妥当,第二天去翰林院点卯的时候,便听说有人敲了午门外的登闻鼓。
登闻鼓是大越朝的一种直诉方式,从县、州、府一直到京城衙门都设有登闻鼓,逢敲必应。
但地方上的登闻鼓由于天高皇帝远,那些地方官到底怎么操作的,京城里也不知道,也就渐渐的流于了一种形式。
但大越朝还有一面登闻鼓,若真有天大冤屈的老百姓,即便跋山涉水也会来到京城,这就是设立在午门外的登闻鼓。
这面登闻鼓一旦敲响,六科給事中必须要奏报给皇帝,皇帝看过后,决定受不受理,若受理,则一般交由督察院负责,案情重大,涉及到高官或王公贵族,则还需大理寺与督察院共同审理,最后结果也要给皇帝过目。
但这面登闻鼓也不是谁都能敲响的,要想敲到这面登闻鼓,可不是地方上的挨几十下板子,而是真正的上刀山下火海。
滚刀片,下油锅……如此你还不死,那也只能说明是老天爷都看不过你的冤屈了。
而这次敲登闻鼓的人状告的不是什么一般的人物,而是尉迟公府。
大越朝现存的世袭罔替的功勋之后为四公三侯。
四公分别是祁国公府,也就是祁瞿他们家。张国公府,张廷兴就是现在的张国公爷的嫡子。还有林国公府和尉迟公府。
三侯是郑侯,虞侯和武侯。
现在的尉迟公叫尉迟经。
敲登闻鼓的是京城往西的一个叫清屏小县里的人。
诉说的冤屈震惊了众人。
按这个上诉的人说。尉迟公府为了强占民田无所不用其极。
本来若是尉迟公府给的银子还合算,这些平民也就不会抗争了,自古民与官斗,哪里有好下场。
但关键是尉迟公府一亩给的钱竟然只有一两银子,一般良田的话,就算一亩十两都买不到,这样的价钱哪里是买,根本就是明抢。
田地就是农民的根,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全在这些薄田上,尉迟公府这样做不是逼他们去死么!
清屏县的这些人当然不愿意。
但尉迟公府多大的权势,人家早就打点好了当地衙门。这些良民的田地竟然在他们不知晓的情况下直接过了户,变更到了尉迟公府名下。
这些田地原本的主人还是遭到官丁驱赶的时候才知晓的。
好好的田竟然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变成了别人的,而且他们连一个铜板的卖地钱都没看见,这些人当然不愿意了。
没了地,他们就只有等死,于是清屏县所有被占了田地的农民便联合起来,和尉迟公府派去的下人要一个说法。 ↑返回顶部↑
现在看来,是他杞人忧天了。
这些王公贵族没有实际的权利,大越朝对他们除了权力外,其他都相当优待。不需要去争去抢,爵位都是世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群人除了喜欢屯田外,对其他事情也就不怎么上心了。
周颐松了口气,还好,还好,他还真怕自己还没成长起来,就被别人摘了果子。
现在佟葆保他们这样,正是周颐求之不得的样子,挂着这些纨绔子的名头,有什么事也可以挡一挡。虽说有些卑鄙,但也没法子。
如此,过了十几日,这些少年们已经完全可以独挡一面,除了现在对新闻的敏感性还需要周颐把控以外,其他方面已经可以做得很好。
这样一来,周颐也可以抽空去做别的事情。
刚刚把大越时报这边安置妥当,第二天去翰林院点卯的时候,便听说有人敲了午门外的登闻鼓。
登闻鼓是大越朝的一种直诉方式,从县、州、府一直到京城衙门都设有登闻鼓,逢敲必应。
但地方上的登闻鼓由于天高皇帝远,那些地方官到底怎么操作的,京城里也不知道,也就渐渐的流于了一种形式。
但大越朝还有一面登闻鼓,若真有天大冤屈的老百姓,即便跋山涉水也会来到京城,这就是设立在午门外的登闻鼓。
这面登闻鼓一旦敲响,六科給事中必须要奏报给皇帝,皇帝看过后,决定受不受理,若受理,则一般交由督察院负责,案情重大,涉及到高官或王公贵族,则还需大理寺与督察院共同审理,最后结果也要给皇帝过目。
但这面登闻鼓也不是谁都能敲响的,要想敲到这面登闻鼓,可不是地方上的挨几十下板子,而是真正的上刀山下火海。
滚刀片,下油锅……如此你还不死,那也只能说明是老天爷都看不过你的冤屈了。
而这次敲登闻鼓的人状告的不是什么一般的人物,而是尉迟公府。
大越朝现存的世袭罔替的功勋之后为四公三侯。
四公分别是祁国公府,也就是祁瞿他们家。张国公府,张廷兴就是现在的张国公爷的嫡子。还有林国公府和尉迟公府。
三侯是郑侯,虞侯和武侯。
现在的尉迟公叫尉迟经。
敲登闻鼓的是京城往西的一个叫清屏小县里的人。
诉说的冤屈震惊了众人。
按这个上诉的人说。尉迟公府为了强占民田无所不用其极。
本来若是尉迟公府给的银子还合算,这些平民也就不会抗争了,自古民与官斗,哪里有好下场。
但关键是尉迟公府一亩给的钱竟然只有一两银子,一般良田的话,就算一亩十两都买不到,这样的价钱哪里是买,根本就是明抢。
田地就是农民的根,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全在这些薄田上,尉迟公府这样做不是逼他们去死么!
清屏县的这些人当然不愿意。
但尉迟公府多大的权势,人家早就打点好了当地衙门。这些良民的田地竟然在他们不知晓的情况下直接过了户,变更到了尉迟公府名下。
这些田地原本的主人还是遭到官丁驱赶的时候才知晓的。
好好的田竟然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变成了别人的,而且他们连一个铜板的卖地钱都没看见,这些人当然不愿意了。
没了地,他们就只有等死,于是清屏县所有被占了田地的农民便联合起来,和尉迟公府派去的下人要一个说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