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1 / 4)
看完了西边的屋子,谢妙容又往东边的她跟萧弘的内室和宴息室去。
内室当然是两人的卧房,宴息室则是两人的一个换衣裳,平素两人相处,吃饭的地方。
这边的帷幕,在内室里,则是变成了红色,估计是想着两人成亲后,内室还是以带着喜气的颜色比较好。这样的布置不能说有多么不好,但是满眼的红色会让谢妙容觉得平添了许多热气,毕竟这会儿天气还没凉快下来。
再看这边的家具也是清一色的矮足家具,谢妙容就指着那些家具说:“三郎,咱们的那些家当搬进来,就把这些矮足家具换了,放库房里去吧。”
萧弘道:“好,就知道你不爱这些矮足家具。只是,咱们先住上一段儿日子再换可成?那匾额可以先给改了……”
谢妙容问:“为什么?”
其实她非常明白萧弘的意思,就是初初到徐州萧家,一切都还要以遵循萧家的老规矩为好。萧家的老规矩是什么,谢妙容从到公婆所在的德永堂去拜见他们时就看到了,在他们的屋子里没有看到一件高足家具。她的婆婆之前在建康,那屋子里可是换上了不少高足家具的,而到了徐州之后,想必婆婆上头有婆婆,她也就不想出风头,换上什么高足家具引得她的婆婆,也就是萧弘的祖母周老夫人的念叨了吧。对了,萧弘向她说起他的祖母时,说了什么他的祖母还念叨,但是本质上是个慈祥的老妇人的。
果然,接下来萧弘告诉她,初来乍到,先看看府里其他搬回徐州的人,都是怎么做的,然后再决定他们怎么做。总之,高足家具是要换得,但是需要晚点儿换,免得府里的人说闲话,说他们不知礼,说他们坏规矩等等,特别是长房的那些人……
“好吧,那就先看看再说。”谢妙容答应萧弘,不过她的心里却是有些不好的感觉,觉得在萧家换个高足家具都要考虑这考虑那,果然是因为周围的“老人”更多了的原因了吗?又或者真正的来到了夫家的大家族里面,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注意遵守的规矩更多了。不管怎么说,不要跟周围的人变得太不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作为一个本土男人的萧弘,他的思维里面自然的带有这种大家族里面生活的准则一点儿不奇怪。而且,他也这么要求自己的新婚妻子也是非常自然的。谢妙容也不认为他这样的要求和做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既然连换个高足家具都要考虑一下才行了,那么她要想修造什么浴室,像在建康一样,肯定也是要更加考虑了罢。
好吧,谢妙容觉得到了徐州,才是到了新的一个战场,她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恢复她熟悉的那种生活方式,但是,很显然,必须要做一番努力才行了。她需要了解这府里的人,需要了解哪些人才是她的内宅生活里面需要注意,需要抱大.腿,需要维持好关系的人。
她穿前,曾经有一个烂大街的故事是说,两个卖鞋子的业务员去一个落后的地方考察。回来后,两人上交的考察报告不一样,一个人说那个地方很落后,那些人都不穿鞋的,所以他们公司的鞋没法子再那里销售。而另外一个业务员上交的考察报告则是十分兴奋地建议赶快去开拓那个市场,只要改变当地人不穿鞋的观念,那个市场就会让公司大赚一笔。
如今在萧家,她也会采取第二个业务员的思路,想方设法改变府里人的思路,然后把浴室修起来,把矮足家具也换掉。
打定这个主意后,谢妙容由阿豆和阿虫伺候着梳洗一番,再换了衣裙,然后和已经梳洗收拾好了的萧弘一起去前面的乐寿堂去拜见萧弘的祖父和祖母。
到了乐寿堂,谢妙容发现这里果真是与别处不同,房屋和院落都是格外阔大,除了雕梁画栋之外,还金碧辉煌。
萧家的家主似乎特别喜欢表面上的豪奢,这可能和他是武将出身,性格上比较大气爽朗相关。乐寿堂也是个两进的院子,只是面积比起萧弘和谢妙容的那个克己堂大了两三倍不止。乐寿堂内前院也是一株树木都没有,可是进了二进院子,就可以见到在西南方向建有花房和一些花圃,谢妙容猜测这可能是萧弘的祖母的喜好。
果然,萧弘随后告诉她,他祖母老了喜欢上种花种草,以前那一块可是他祖父和祖母共同的菜地,两个人有闲暇的时候,都喜欢在那里种上些葱啊茄子什么的。后来,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她祖母得了别人送的兰草,她就种了些在菜地里,后来那兰草开了花,奇香扑鼻,她祖母这下子就好像是发现了新天地一样,把菜地里的菜都拔掉了,开始种兰草。因为她觉得兰草的香味的确是比浇在菜地里的大粪味儿好闻。
为了她拔掉地里的菜的事情,他祖父还跟他祖母两个人吵了好几天呢,他祖父要他祖母赔他种的那些茄子,他祖母说,要是他祖父执意要那些茄子,那么以后就不能再要她。于是,他祖父考虑了几天,终于还是放弃了那些茄子,他说,习惯了老太婆在他跟前唠叨,在老太婆跟他冷战那几天,没有她在他旁边唠叨,他吃饭也不香了,睡觉也睡不着了。
听到这里谢妙容哈哈大笑起来,她说萧弘的祖父是个抖m,没想到他一个堂堂的如此威武的徐州刺史兼镇军将军还会惧内。
萧弘根本弄不清谢妙容说的那什么抖m是什么意思,他只是不服气谢妙容说他祖父惧内。
“那不是惧内又是什么呢?你告诉我啊?”谢妙容挑眉问萧弘。
“那不是怕,是这么多年习惯了。”
“你们男人啊,明明是爱,但总是不好意思说出来。”谢妙容摇头道,她知道萧弘的祖父并不只有他祖母一个女人,据说年轻的时候,萧弘的祖父很是风.流,后面功成名就了以后女人更多。但是这些女人始终都没有为萧弘的祖父生下过一儿半女。可见,萧弘的祖母还是很厉害的。也许这和她跟萧弘的祖父一起共患难有关,萧裕还没有发达前,曾经有一段日子过得非常潦倒,多亏了周氏种菜卖菜撑起了一个家。后面萧裕发达了,感念其妻的贤惠,所以就算也纳妾,也收通房,甚至养外室,但是内宅里面的事情他从不管,也不做宠妾灭妻的事情。以至于他女人虽然多,可这些女人全部都受周氏管,周氏不让她们给萧裕生孩子,她们就一个都生不成。
谢妙容想,萧裕这个人到底还是爱他的老妻的,只不过这个时代的男人没有那种觉悟,就算爱一个女人,就要对她忠贞。他们可以一边跟除了妻子以外的人滚床单,一边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和爱妻子无关……
对这种想法,谢妙容挺无奈的。她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这么想,不要在心里根深蒂固的也赞同这种想法。或者他有这种想法,但是会因为深深爱上自己,从而改变。她自认为,自从和萧弘成亲这一年多,他们已经比一开始更加爱彼此,爱如果成了习惯,那么就会深入骨髓,不知不觉会影响到彼此,会心甘情愿的改变。她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爱上萧弘了,想起在龙溪的棺河时,她甚至愿意为了他牺牲自己。如果说,曾经有句话是无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谢妙容觉得自己总算高大上了,她这会儿是有道德的人了。
就是不知道,萧弘跟自己是否同步了?刚刚成亲时,谢妙容也不认为萧弘对自己有多少爱,可能也是仅仅有好感而已。现如今,他的那些好感已经变成了爱没呢?谢妙容真得好想问他。可是他这个本土男人对于“爱”这么现代的词汇又了解多少呢?还有关于爱情,现代的人有许多许多的定义,可是对于萧弘这样的本土男人来说,爱是永不愿说出口的,或者是刻意忽视,甚至是觉得从口头上表达爱意就不像个男人,他们的大男子思维会把说出爱这个字,说出爱某某女人当成软弱。相反,他们对女人的爱,基本是通过行动来表达的。其实在这一点儿上,千年后的男人也有非常大的比例如此。
“好了,别扯这些有的没的,我们去拜见祖父和祖母吧。”萧弘不在什么“爱”这个问题上跟谢妙容掰扯,直接拉着她往乐寿堂里走。
在乐寿堂大门边守着的奴婢给两人打起帘子,萧弘撒开谢妙容的手,理了理衣袍先走了进去。谢妙容就也跟着抿了抿发,深吸一口气,挺起胸.脯跟在萧弘身后走进了乐寿堂。
“孙儿拜见阿翁,阿婆。”萧弘站在乐寿堂正中向着堂上的榻上坐着的两位老人躬身行礼。
谢妙容在萧弘身恻稍后半步的地方,也举止有度的向上面的两位老人道福:“孙媳妇拜见阿翁,阿婆。” ↑返回顶部↑
内室当然是两人的卧房,宴息室则是两人的一个换衣裳,平素两人相处,吃饭的地方。
这边的帷幕,在内室里,则是变成了红色,估计是想着两人成亲后,内室还是以带着喜气的颜色比较好。这样的布置不能说有多么不好,但是满眼的红色会让谢妙容觉得平添了许多热气,毕竟这会儿天气还没凉快下来。
再看这边的家具也是清一色的矮足家具,谢妙容就指着那些家具说:“三郎,咱们的那些家当搬进来,就把这些矮足家具换了,放库房里去吧。”
萧弘道:“好,就知道你不爱这些矮足家具。只是,咱们先住上一段儿日子再换可成?那匾额可以先给改了……”
谢妙容问:“为什么?”
其实她非常明白萧弘的意思,就是初初到徐州萧家,一切都还要以遵循萧家的老规矩为好。萧家的老规矩是什么,谢妙容从到公婆所在的德永堂去拜见他们时就看到了,在他们的屋子里没有看到一件高足家具。她的婆婆之前在建康,那屋子里可是换上了不少高足家具的,而到了徐州之后,想必婆婆上头有婆婆,她也就不想出风头,换上什么高足家具引得她的婆婆,也就是萧弘的祖母周老夫人的念叨了吧。对了,萧弘向她说起他的祖母时,说了什么他的祖母还念叨,但是本质上是个慈祥的老妇人的。
果然,接下来萧弘告诉她,初来乍到,先看看府里其他搬回徐州的人,都是怎么做的,然后再决定他们怎么做。总之,高足家具是要换得,但是需要晚点儿换,免得府里的人说闲话,说他们不知礼,说他们坏规矩等等,特别是长房的那些人……
“好吧,那就先看看再说。”谢妙容答应萧弘,不过她的心里却是有些不好的感觉,觉得在萧家换个高足家具都要考虑这考虑那,果然是因为周围的“老人”更多了的原因了吗?又或者真正的来到了夫家的大家族里面,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注意遵守的规矩更多了。不管怎么说,不要跟周围的人变得太不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作为一个本土男人的萧弘,他的思维里面自然的带有这种大家族里面生活的准则一点儿不奇怪。而且,他也这么要求自己的新婚妻子也是非常自然的。谢妙容也不认为他这样的要求和做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既然连换个高足家具都要考虑一下才行了,那么她要想修造什么浴室,像在建康一样,肯定也是要更加考虑了罢。
好吧,谢妙容觉得到了徐州,才是到了新的一个战场,她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恢复她熟悉的那种生活方式,但是,很显然,必须要做一番努力才行了。她需要了解这府里的人,需要了解哪些人才是她的内宅生活里面需要注意,需要抱大.腿,需要维持好关系的人。
她穿前,曾经有一个烂大街的故事是说,两个卖鞋子的业务员去一个落后的地方考察。回来后,两人上交的考察报告不一样,一个人说那个地方很落后,那些人都不穿鞋的,所以他们公司的鞋没法子再那里销售。而另外一个业务员上交的考察报告则是十分兴奋地建议赶快去开拓那个市场,只要改变当地人不穿鞋的观念,那个市场就会让公司大赚一笔。
如今在萧家,她也会采取第二个业务员的思路,想方设法改变府里人的思路,然后把浴室修起来,把矮足家具也换掉。
打定这个主意后,谢妙容由阿豆和阿虫伺候着梳洗一番,再换了衣裙,然后和已经梳洗收拾好了的萧弘一起去前面的乐寿堂去拜见萧弘的祖父和祖母。
到了乐寿堂,谢妙容发现这里果真是与别处不同,房屋和院落都是格外阔大,除了雕梁画栋之外,还金碧辉煌。
萧家的家主似乎特别喜欢表面上的豪奢,这可能和他是武将出身,性格上比较大气爽朗相关。乐寿堂也是个两进的院子,只是面积比起萧弘和谢妙容的那个克己堂大了两三倍不止。乐寿堂内前院也是一株树木都没有,可是进了二进院子,就可以见到在西南方向建有花房和一些花圃,谢妙容猜测这可能是萧弘的祖母的喜好。
果然,萧弘随后告诉她,他祖母老了喜欢上种花种草,以前那一块可是他祖父和祖母共同的菜地,两个人有闲暇的时候,都喜欢在那里种上些葱啊茄子什么的。后来,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她祖母得了别人送的兰草,她就种了些在菜地里,后来那兰草开了花,奇香扑鼻,她祖母这下子就好像是发现了新天地一样,把菜地里的菜都拔掉了,开始种兰草。因为她觉得兰草的香味的确是比浇在菜地里的大粪味儿好闻。
为了她拔掉地里的菜的事情,他祖父还跟他祖母两个人吵了好几天呢,他祖父要他祖母赔他种的那些茄子,他祖母说,要是他祖父执意要那些茄子,那么以后就不能再要她。于是,他祖父考虑了几天,终于还是放弃了那些茄子,他说,习惯了老太婆在他跟前唠叨,在老太婆跟他冷战那几天,没有她在他旁边唠叨,他吃饭也不香了,睡觉也睡不着了。
听到这里谢妙容哈哈大笑起来,她说萧弘的祖父是个抖m,没想到他一个堂堂的如此威武的徐州刺史兼镇军将军还会惧内。
萧弘根本弄不清谢妙容说的那什么抖m是什么意思,他只是不服气谢妙容说他祖父惧内。
“那不是惧内又是什么呢?你告诉我啊?”谢妙容挑眉问萧弘。
“那不是怕,是这么多年习惯了。”
“你们男人啊,明明是爱,但总是不好意思说出来。”谢妙容摇头道,她知道萧弘的祖父并不只有他祖母一个女人,据说年轻的时候,萧弘的祖父很是风.流,后面功成名就了以后女人更多。但是这些女人始终都没有为萧弘的祖父生下过一儿半女。可见,萧弘的祖母还是很厉害的。也许这和她跟萧弘的祖父一起共患难有关,萧裕还没有发达前,曾经有一段日子过得非常潦倒,多亏了周氏种菜卖菜撑起了一个家。后面萧裕发达了,感念其妻的贤惠,所以就算也纳妾,也收通房,甚至养外室,但是内宅里面的事情他从不管,也不做宠妾灭妻的事情。以至于他女人虽然多,可这些女人全部都受周氏管,周氏不让她们给萧裕生孩子,她们就一个都生不成。
谢妙容想,萧裕这个人到底还是爱他的老妻的,只不过这个时代的男人没有那种觉悟,就算爱一个女人,就要对她忠贞。他们可以一边跟除了妻子以外的人滚床单,一边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和爱妻子无关……
对这种想法,谢妙容挺无奈的。她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这么想,不要在心里根深蒂固的也赞同这种想法。或者他有这种想法,但是会因为深深爱上自己,从而改变。她自认为,自从和萧弘成亲这一年多,他们已经比一开始更加爱彼此,爱如果成了习惯,那么就会深入骨髓,不知不觉会影响到彼此,会心甘情愿的改变。她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爱上萧弘了,想起在龙溪的棺河时,她甚至愿意为了他牺牲自己。如果说,曾经有句话是无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谢妙容觉得自己总算高大上了,她这会儿是有道德的人了。
就是不知道,萧弘跟自己是否同步了?刚刚成亲时,谢妙容也不认为萧弘对自己有多少爱,可能也是仅仅有好感而已。现如今,他的那些好感已经变成了爱没呢?谢妙容真得好想问他。可是他这个本土男人对于“爱”这么现代的词汇又了解多少呢?还有关于爱情,现代的人有许多许多的定义,可是对于萧弘这样的本土男人来说,爱是永不愿说出口的,或者是刻意忽视,甚至是觉得从口头上表达爱意就不像个男人,他们的大男子思维会把说出爱这个字,说出爱某某女人当成软弱。相反,他们对女人的爱,基本是通过行动来表达的。其实在这一点儿上,千年后的男人也有非常大的比例如此。
“好了,别扯这些有的没的,我们去拜见祖父和祖母吧。”萧弘不在什么“爱”这个问题上跟谢妙容掰扯,直接拉着她往乐寿堂里走。
在乐寿堂大门边守着的奴婢给两人打起帘子,萧弘撒开谢妙容的手,理了理衣袍先走了进去。谢妙容就也跟着抿了抿发,深吸一口气,挺起胸.脯跟在萧弘身后走进了乐寿堂。
“孙儿拜见阿翁,阿婆。”萧弘站在乐寿堂正中向着堂上的榻上坐着的两位老人躬身行礼。
谢妙容在萧弘身恻稍后半步的地方,也举止有度的向上面的两位老人道福:“孙媳妇拜见阿翁,阿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