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初李氏第一不满婆婆偏心,现在她自己才是真离谱。不过就算她对这事上心,以虎娃的情况也很难找。他不会读书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性子太实,哪怕人人都看出他娘不喜欢他了,他还是很听他娘的。
  太老实也让人犯嘀咕,生怕嫁过去跟他一起为兄弟做牛做马,也怕被婆婆磋磨男人都不想法子帮。要是卫二郎和李氏人品很好,虎娃极好说亲。就坏在他爹娘很不让人放心,无形之中就耽误他了。
  毛蛋虎娃生在同一年,两人差不多大。十八这个岁数对毛蛋来说算年轻,他晚两年说亲都不怕娶不着,放在虎娃身上就该着急起来……乡下成家早,尤其早早没读书的,十七八当爹的也不少。像卫成当初耽误到二十吴氏对外都说功名要紧,虎娃要是拖到二十会比现在更难找。
  迟迟娶不着媳妇儿,人家指不定怎么说?没准觉得你有什么问题。
  大叔公那一房的兄弟趁着干活时问过虎娃,问他怎么还没消息?虎娃还问什么消息。
  “你爹在你这岁数已经成亲了,你真不急?”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看你娘心里只有你兄弟……你自己提一提吧,不提要拖到啥时候?”
  “登科读书是正事,我让着点也是应该的。娘说了,让我好生做事,多为家里分担一些,以后二弟考上举人进士当了官我做大哥的也跟着享福。”
  来劝他的都给噎着了,回去还和家里人提了一嘴,家里人告诉他李氏这话恐怕是跟她婆婆吴氏学的。以前吴氏也爱说,李氏不听,闹着把家分了现在悔青了肠子。登科要是真有本事,虎娃是有享福的一日,只是人还小,看不出。
  再说要他像卫成那么有出息,哪那么容易?
  “他还是该着急点成个亲,这么拖着不是个事儿。”
  “我劝了,看他真信了他娘说的,一点儿不急。他是天生的吃亏性子,老实过头了。”
  “不然给京城递个话看看?”
  “那有啥用?隔那么远又不能替他操办。”
  ……
  京城那边已经接到毛蛋递来的消息,听说他亲事定下,挺高兴的。同时卫父包括吴氏也想到了,还在嘀咕虎娃那边怎么还没音讯?
  “想当初老大才满十五我就给他寻摸媳妇儿,十八都当爹了。乡里家家户户成亲都早,虎娃咋还拖着?”
  姜蜜在看福妞吃糕,听婆婆这么说接了一句:“可能二嫂想给他选个好的,算一算二房该有几十亩地的身家,在乡下有挑选的资本。不过我也是随便猜,不一定中,娘要不放心,回信给毛蛋的时候提一句请大哥过问一下,咋说他是做大伯的。”
  吴氏点头:“提一句吧,让老大催催老二。我实在不放心李氏,怕她只顾着登科丢手不管虎娃,虎娃那孩子挺好,别给拖得娶不上媳妇。”
  第177章
  刚说回头写信的时候跟卫大郎提一句,就发觉好像不用送信了。乾元二十年冬,皇帝频繁召卫成进宫,年前就有圣旨下达,升卫成为正二品漕运总督,让他安心过个好年,年后就要跟船队沿大运河南下,从最南边起收粮,装齐北上运回京中。
  漕帅都是年初南下年末回,三年一任,任满换人。
  因为每届殿试放榜都在五六月份,许多官职调动在年中,漕运上的却不行,漕运这块儿年底全要定好,年初这些官员就要跟船南下……
  皇上最初提起这事是冬月间,他筛选了一遍,觉得没有比卫成更好的人选,让卫成做漕帅一方面能治理漕河,也能把欠粮催一催,顺便沿途考察各省,看看都察院改革之后地方吏治有没有清廉一点,百姓有没有好过些。
  开始只是提了提,皇帝也有一点顾虑,在于卫家虽然是三兄弟,他两个哥哥因为不成器在南边。漕运总督是外官,全年就个把月在京城,他一旦被派出去了,他爹娘跟前就没人。
  再有就是他觉得自己给卫成的担子太重,才把通政司安排好,又要去漕运上,压力着实大了一些。
  皇上提起来就是想探一探他口风,看本人愿意否。
  当时卫成没说什么,过了两日再进宫就同皇上说起:“前日臣回府之后,含蓄委婉的提到明年可能外任,双亲未有不愉。只是不放心臣,怕里外没人操持,想让臣把夫人带去料理生活。”
  卫成说着摇摇头:“到底是不确定的事,臣不敢提及漕运,爹娘估摸以为是去总管一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