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车阵所想(1 / 2)
以义军现在的战力,有战力还算可以的战兵一千两百余,其中作战骑兵二十四人,这么点儿人,若是遇到敌军超过三百人的骑兵大队,只要敌军将领不傻,不一头撞到前锋营的步兵阵列上去,而是从左右两翼包抄,冲击侧面,或者饶到后面背冲,义军胜算渺茫。
敌军要是前锋营没带辎重队,一想辎重后队在后边,要是敌军将领聪明一些,舍弃关羽前锋,直冲中军后军而来,会是灾难。
民夫营一被骑兵冲击,肯定全做鸟兽散了,后边能从树林里路沟里钻出来,算是民夫们有良心,对得起刘备对民夫们种种照拂。
当敌军骑兵,冲到辎重队……
李孟羲一想,以现在辎重队的兵力,三百来人,纵然有时间结队整阵,能不能抵挡的住同样三百来人的骑兵部队还是两说。
义军已连胜三场大战,大兴山征讨程远志邓茂部,文安县攻城之战,青云山攻山,三战三捷,义军军势看似锐不可当,但离惨败,只有一线之间——敌军是步兵不怕,黄巾步兵的素质,跟民夫营也差不了多少,甚至现在民夫营的士气比黄巾乱军还高,黄巾纵是五万大军来攻,亦无甚畏惧,大不了给民夫营一人发把枪上阵跟黄巾厮杀,再加上关张之勇,和关羽前锋之精锐,以一万对五万,胜算依然极大。损虑者,就怕骑兵,尤其是大股骑兵。
数万黄巾不怕,这数万黄巾中,有个三五百骑兵也不怕,就怕黄巾中有一个水平不错的骑兵将领,能把散乱的被黄巾各级将官占去的马匹集中起来使用,三五百集体行动的骑兵,威胁性比数万黄巾步卒的威胁还大。
李孟羲也疑惑,本来是找刘备讨论旗帜问题的,怎么一下马,刘备问何事来找,李孟羲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一抬头张口就问,“若是有敌军骑兵绕开关将军前锋,直袭我后军辎重,该如何应对?”
李孟羲一下把刘备问紧张了,刘备一时会错意,以为李孟羲是说有敌军骑兵从后面追过来了,吓了一跳。
弄明白了李孟羲的意思,刘备才缓了口气。
“辎重队若是遇袭,嗯,此事云长我等三人商谈过,贼众来袭,可使车马围定以为壁垒,坚守待援,等前锋来救。”刘备稍做思考,就回答了李孟羲的疑问。
“奥!”李孟羲奥了一声,瞪大了眼睛,“车阵?”
车阵李孟羲并不陌生,古今中外,都要依靠战车作为壁垒,然后对抗骑兵的战术。
春秋时期就有类似的战术,汉匈战争之中,汉军时常用武钢车围成的车阵防御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
武钢车为一种车体较大的车辆,加厚加高了车厢侧板,甚至车厢后还有梯子供士兵爬上梯子,从车厢向外射击。
武刚车车体高大,一辆接一辆的围成一圈,足以挡住骑兵的纵跃,坚实的车体阻断骑兵冲击的同时,又能给后面的士兵提供掩护,车厢中还拉着满满一车的箭支,以供弓弩手不停的朝外攒射。
于是匈奴骑兵冲锋的优势没了,对射之时,骑弓不如汉军弓弩有利,汉军有车厢作为掩护,匈奴骑兵完全暴露在射击之中,于是拿武刚车没有任何办法。
匈奴对付武刚车,只有围困骚扰,武刚车首尾相连,不能移动,等汉军想解开车阵离开,匈奴立刻扑上,等汉军要还击,匈奴走立刻在汉军箭雨来临之前退去。
匈奴骑兵用这种不攻也不退,死死盯守骚扰的方法,直到汉军弓弩用尽,粮草水源消耗殆尽,活活被围困而死,这是匈奴除强攻外,最好的消灭武钢车阵的方法。
然而,汉军除了步兵强大,骑兵也强大,匈奴人想派骑兵不停骚扰汉军车队,更大的可能是,匈奴人被汉军车队拖住了大量兵力,然后汉军骑兵主力去偷匈奴老家去了。
车阵随着时间推移,在冷兵器时代一直出现在战场上,哪怕到了火药开始统治战场的时代,车阵依然可以大放异彩。
明朝戚继光将军发明了偏厢车,即车子一边的车厢很高,一边高度正常的特种车辆。
偏厢车阵依然是用来对付骑兵的,车厢高的那面对外,用来防御骑射,低的那面高度低,便于士兵攀爬上下活动。
因为明朝已是冷热(喵)兵器交替的时代,戚继光将军还在偏厢车上专门设置了架射炮台的地方,可以放虎蹲炮之类的轻型火炮,大大加强了车阵火力。
偏厢车,在汉末的技术条件下,可以有的啊。
只用把一面的车板做高一点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另一面的车厢照一般高度去做,一者节省材料,二是节省板车的重量,三是对内的那一侧车厢高度较低,士兵爬上去比较省力。
与车辆有关的事,不还得归木匠营管,还是李孟羲的事。
看来,得让木匠们再做一些新的改造,比如把板车一边的车厢做高一点,那么到底做多高才能防御住一个全速冲击的骑兵的纵跃呢?
没有战马跳跃能力的数据,柳没办法做出何时高度的偏厢车,看来得跟关羽寻求帮助了。
而且,偏厢车偏左高一点儿好,还是偏右高一点好,其实偏左偏右应该制造难度也好,实战中布置车阵也好,优势是一样的。 ↑返回顶部↑
敌军要是前锋营没带辎重队,一想辎重后队在后边,要是敌军将领聪明一些,舍弃关羽前锋,直冲中军后军而来,会是灾难。
民夫营一被骑兵冲击,肯定全做鸟兽散了,后边能从树林里路沟里钻出来,算是民夫们有良心,对得起刘备对民夫们种种照拂。
当敌军骑兵,冲到辎重队……
李孟羲一想,以现在辎重队的兵力,三百来人,纵然有时间结队整阵,能不能抵挡的住同样三百来人的骑兵部队还是两说。
义军已连胜三场大战,大兴山征讨程远志邓茂部,文安县攻城之战,青云山攻山,三战三捷,义军军势看似锐不可当,但离惨败,只有一线之间——敌军是步兵不怕,黄巾步兵的素质,跟民夫营也差不了多少,甚至现在民夫营的士气比黄巾乱军还高,黄巾纵是五万大军来攻,亦无甚畏惧,大不了给民夫营一人发把枪上阵跟黄巾厮杀,再加上关张之勇,和关羽前锋之精锐,以一万对五万,胜算依然极大。损虑者,就怕骑兵,尤其是大股骑兵。
数万黄巾不怕,这数万黄巾中,有个三五百骑兵也不怕,就怕黄巾中有一个水平不错的骑兵将领,能把散乱的被黄巾各级将官占去的马匹集中起来使用,三五百集体行动的骑兵,威胁性比数万黄巾步卒的威胁还大。
李孟羲也疑惑,本来是找刘备讨论旗帜问题的,怎么一下马,刘备问何事来找,李孟羲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一抬头张口就问,“若是有敌军骑兵绕开关将军前锋,直袭我后军辎重,该如何应对?”
李孟羲一下把刘备问紧张了,刘备一时会错意,以为李孟羲是说有敌军骑兵从后面追过来了,吓了一跳。
弄明白了李孟羲的意思,刘备才缓了口气。
“辎重队若是遇袭,嗯,此事云长我等三人商谈过,贼众来袭,可使车马围定以为壁垒,坚守待援,等前锋来救。”刘备稍做思考,就回答了李孟羲的疑问。
“奥!”李孟羲奥了一声,瞪大了眼睛,“车阵?”
车阵李孟羲并不陌生,古今中外,都要依靠战车作为壁垒,然后对抗骑兵的战术。
春秋时期就有类似的战术,汉匈战争之中,汉军时常用武钢车围成的车阵防御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
武钢车为一种车体较大的车辆,加厚加高了车厢侧板,甚至车厢后还有梯子供士兵爬上梯子,从车厢向外射击。
武刚车车体高大,一辆接一辆的围成一圈,足以挡住骑兵的纵跃,坚实的车体阻断骑兵冲击的同时,又能给后面的士兵提供掩护,车厢中还拉着满满一车的箭支,以供弓弩手不停的朝外攒射。
于是匈奴骑兵冲锋的优势没了,对射之时,骑弓不如汉军弓弩有利,汉军有车厢作为掩护,匈奴骑兵完全暴露在射击之中,于是拿武刚车没有任何办法。
匈奴对付武刚车,只有围困骚扰,武刚车首尾相连,不能移动,等汉军想解开车阵离开,匈奴立刻扑上,等汉军要还击,匈奴走立刻在汉军箭雨来临之前退去。
匈奴骑兵用这种不攻也不退,死死盯守骚扰的方法,直到汉军弓弩用尽,粮草水源消耗殆尽,活活被围困而死,这是匈奴除强攻外,最好的消灭武钢车阵的方法。
然而,汉军除了步兵强大,骑兵也强大,匈奴人想派骑兵不停骚扰汉军车队,更大的可能是,匈奴人被汉军车队拖住了大量兵力,然后汉军骑兵主力去偷匈奴老家去了。
车阵随着时间推移,在冷兵器时代一直出现在战场上,哪怕到了火药开始统治战场的时代,车阵依然可以大放异彩。
明朝戚继光将军发明了偏厢车,即车子一边的车厢很高,一边高度正常的特种车辆。
偏厢车阵依然是用来对付骑兵的,车厢高的那面对外,用来防御骑射,低的那面高度低,便于士兵攀爬上下活动。
因为明朝已是冷热(喵)兵器交替的时代,戚继光将军还在偏厢车上专门设置了架射炮台的地方,可以放虎蹲炮之类的轻型火炮,大大加强了车阵火力。
偏厢车,在汉末的技术条件下,可以有的啊。
只用把一面的车板做高一点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另一面的车厢照一般高度去做,一者节省材料,二是节省板车的重量,三是对内的那一侧车厢高度较低,士兵爬上去比较省力。
与车辆有关的事,不还得归木匠营管,还是李孟羲的事。
看来,得让木匠们再做一些新的改造,比如把板车一边的车厢做高一点,那么到底做多高才能防御住一个全速冲击的骑兵的纵跃呢?
没有战马跳跃能力的数据,柳没办法做出何时高度的偏厢车,看来得跟关羽寻求帮助了。
而且,偏厢车偏左高一点儿好,还是偏右高一点好,其实偏左偏右应该制造难度也好,实战中布置车阵也好,优势是一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