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2 / 3)
可是李陵军队的管理有问题,内讧了,李陵的部下跟李陵有矛盾,跑去跟匈奴说,李陵的箭已经用完了。
然后探得虚实,匈奴全军压上,李陵被迫投降。
本来,李陵以五千步足,在十几万骑兵的包围下,不仅大败匈奴,还射杀匈奴数万人,如此耀眼的战绩,够青史留名了。
天才和蠢货往往只差了一步,一步料到,便能成不世之功,一步出错,便成笑话。
兵道危行,不可不处处谨慎,如履薄冰,细细查之。
当李孟羲盯着篝火和瓦瓮发呆,只让新来效力的乡勇们误以为李孟羲是盯着看谁有没有偷拿粮食,一个个紧张的不行,干活升火用了十二分的投入。
又一个疏漏点,李孟羲无端的联想之下,便发现了。
对士兵们来说,粮饷不是小事,而是头等大事,无饷或许还能稍忍,粮食分配不公,会触犯士兵底线的。
粮饷要如何分配非公平,李孟羲认为,应该以军律令之,以军法严之,使负责分配粮食的最低一级小队长不敢明目张胆的中饱私囊。
为了使军律更有效用,应该加上对军官们的考核制度。但有劣迹者,立刻革除军职,以儆效尤。
有了定期的审查制度,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平。
由此又可以关联到其他问题,除了在口粮分配,还有日常劳作,行军之时,有没有混账小队长让别人帮他拿兵器之类的事,都可通过内部审查的方法,予以严禁。
李孟羲顺着思路深往下想,想到了很多之前未能想到的东西。
军中应有负责抓纪律,专盯不良行为的纠察制度和纠察人员。
而不管是内部的自查制度,还是纠察人员,目前军中都没有。
不仅没有这些,练军令都还一直没有一套明确的明文规定的军令。
义军草创,真的是处处毛毛糙糙的,哪里都能有问题,跟精雕细琢出的堪称精兵的军队相比,差的太远。
李孟羲眉头紧皱。
——
晚饭,李孟羲是和妇孺营一起吃的。
不知怎么回事,粥熬的很稠,每一灶都熬的稠,一顿能当两顿了。
李孟羲还不知道,正因为他站人家面前,人家怕李孟羲不满意,才把粮往多了放。
吃着饭,李孟羲想到,妇孺人群之中,有大人,有小孩儿,应该把大人和小孩儿分开盛饭,因为这样,大人可以定量,小孩儿也可以定量,伙夫们就好控制做多少饭,并且大人是分几勺,小孩子是分几勺,都好把握。
可是李孟羲又一想,想法虽好,却不好操作。
第一,炊具大小就不一样,每一堆篝火的火力也不一样,每个伙夫倾向于多放水还是少放水都是不同的。
如此多变量累加,粥煮出来的稀稠多少都不可控制。
同样的粮,可能会因为煮的稠了,不够每人一勺,煮的稀了,每人一勺之后,剩下的不够每人再分一勺,怎么分配,就很难受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也,要想公平,实现公平是很难的。
除非能有电饭锅,电饭锅上有刻度,多少米,多少水,电力输出又很稳定,只要米方的一样,水一样,煮出来的粥肯定次次一样。
除非能标准化,不然,给几百人个做饭,要求不少不剩,每个人分的很平均,这难度极大。 ↑返回顶部↑
然后探得虚实,匈奴全军压上,李陵被迫投降。
本来,李陵以五千步足,在十几万骑兵的包围下,不仅大败匈奴,还射杀匈奴数万人,如此耀眼的战绩,够青史留名了。
天才和蠢货往往只差了一步,一步料到,便能成不世之功,一步出错,便成笑话。
兵道危行,不可不处处谨慎,如履薄冰,细细查之。
当李孟羲盯着篝火和瓦瓮发呆,只让新来效力的乡勇们误以为李孟羲是盯着看谁有没有偷拿粮食,一个个紧张的不行,干活升火用了十二分的投入。
又一个疏漏点,李孟羲无端的联想之下,便发现了。
对士兵们来说,粮饷不是小事,而是头等大事,无饷或许还能稍忍,粮食分配不公,会触犯士兵底线的。
粮饷要如何分配非公平,李孟羲认为,应该以军律令之,以军法严之,使负责分配粮食的最低一级小队长不敢明目张胆的中饱私囊。
为了使军律更有效用,应该加上对军官们的考核制度。但有劣迹者,立刻革除军职,以儆效尤。
有了定期的审查制度,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平。
由此又可以关联到其他问题,除了在口粮分配,还有日常劳作,行军之时,有没有混账小队长让别人帮他拿兵器之类的事,都可通过内部审查的方法,予以严禁。
李孟羲顺着思路深往下想,想到了很多之前未能想到的东西。
军中应有负责抓纪律,专盯不良行为的纠察制度和纠察人员。
而不管是内部的自查制度,还是纠察人员,目前军中都没有。
不仅没有这些,练军令都还一直没有一套明确的明文规定的军令。
义军草创,真的是处处毛毛糙糙的,哪里都能有问题,跟精雕细琢出的堪称精兵的军队相比,差的太远。
李孟羲眉头紧皱。
——
晚饭,李孟羲是和妇孺营一起吃的。
不知怎么回事,粥熬的很稠,每一灶都熬的稠,一顿能当两顿了。
李孟羲还不知道,正因为他站人家面前,人家怕李孟羲不满意,才把粮往多了放。
吃着饭,李孟羲想到,妇孺人群之中,有大人,有小孩儿,应该把大人和小孩儿分开盛饭,因为这样,大人可以定量,小孩儿也可以定量,伙夫们就好控制做多少饭,并且大人是分几勺,小孩子是分几勺,都好把握。
可是李孟羲又一想,想法虽好,却不好操作。
第一,炊具大小就不一样,每一堆篝火的火力也不一样,每个伙夫倾向于多放水还是少放水都是不同的。
如此多变量累加,粥煮出来的稀稠多少都不可控制。
同样的粮,可能会因为煮的稠了,不够每人一勺,煮的稀了,每人一勺之后,剩下的不够每人再分一勺,怎么分配,就很难受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也,要想公平,实现公平是很难的。
除非能有电饭锅,电饭锅上有刻度,多少米,多少水,电力输出又很稳定,只要米方的一样,水一样,煮出来的粥肯定次次一样。
除非能标准化,不然,给几百人个做饭,要求不少不剩,每个人分的很平均,这难度极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