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景隆之谋(1 / 2)
北门桥,是京城中间靠近城北的一个繁华的商业区,有许许多多的店铺,酒家。这其中有一家名叫‘玉泉楼’酒家,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朴素,店面也不大,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人也不多,但是如果你细细观察,会发现所有在这里进出的人,他们衣服的料子都十分的华贵。
这家店是京城有名的高消费场所,所有的可以在这里进出的客人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类似于今天首都的高级私人会所。
其中有一间包间,坐着三名颇为孔武有力的人在喝酒,又有三名女子在陪酒。但那时的这种地方的女子可不像我们在一般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三名陪酒女的动作十分自然,态度十分端庄,不知情的,还以为是那家的大家闺秀,让在场的两名男子十分的不自在,只是在那里喝闷酒,为首的男子每跟他们说一句话,他们都要过一会儿才能答应。
为首的那名男子看出他们的不自在了,想到酒也喝了不少,觉得喝醉了就没有办法正经谈事情了,所以给身边的女子打眼色,那女子起身说道:“李公子,小女子不胜酒力,怕是要醉了,我再找人陪公子喝酒如何?”说着,退了出去。其他二名女子亦相继退出屋子。
等到她们出去,那二人马上喘了一口大气,其中一人说道:“我真受不了这地方,浑身不自在。”另一人虽未说话,但表情一样。
为首的男子就是李景隆,另二人,一人是原神武卫指挥使杨国兴之子,世袭神武卫指挥使杨益,另一人是朱元璋的老乡燕山侯孙兴祖之子,因功封为全宁侯的孙恪。二人都是李文忠的旧部之子,也都与李景隆交好,所以今天被李景隆请过来。
李景隆笑道:“京城里边儿就流行这个调调,与你们在下边去过的地方当然不同,以后你们多在京城,得适应。”
先头说话的杨益说道:“我可受不了这样,宁愿去那看起来不那么高级的地方,也不来这儿。”说着,又喝了一杯酒。孙恪随未说话,看起来也是极赞同杨益的话的。
又说笑一会儿,孙恪问道:“今天李大哥叫我们俩来到底什么事情?”
杨益也问道:“是啊李大哥,叫我们来到底有什么事儿?”
李景隆笑道:“不急。”说着,拍拍手,走进来一个仆从,李景隆低声说了什么,仆从出去,不一会儿,带进来一名年约四十许,一身标准的泰山派道袍的中年男子。
杨益和孙恪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到在这种地方会看到身着道袍的人。
那人走到李景隆身边,行了一礼,坐下,一幅标准得道真人的模样。
李景隆介绍说:“这位是公孙述,公孙先生。公孙先生是我这二年结识得高人,看人论事颇有见解,我深为叹服。为了方便,我在泰山给他办了一个泰山派的记名弟子的身份,所以先生才一身道袍,你们可不要误会公孙先生是道士。”
孙恪和杨益明白了这个公孙先生怕是李景隆的智囊了,于是也起来问好。不过他爱理不理的(好像所有所谓高人都是这个德性),孙恪不动声色的坐下,杨益看起来要发火,但是看了看李景隆,还是忍了。
李景隆赶忙救场,说道:“啊,公孙先生不爱说话。”
又赶忙说道:“今天叫二位兄弟来,就是商量一下如何讨好三殿下。”
“讨好三殿下?”杨益不解。
“就算三殿下要当储君了,不是听说三殿下的观点对于武将有好处嘛?”孙恪也说到。
李景隆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他们:“你们的脑子就不能多转个弯儿?三殿下是谁的孩子,先太子妃是谁的女儿?开平王的女儿!”
见杨益和孙恪仍是不解,继续说道:“现在天下能打仗的武将有多少?并不是就指着咱们几个!现在仍在的开平王旧部,和能打仗的二代武将不少,三殿下要当了皇帝,能不偏向他们嘛!如果不现在就讨好殿下,等将来殿下登基了,咱们几个就会靠边站,不要说打仗的机会,就是现在手里的权利也会失去的。”
李景隆的观点在这时是有道理的。李景隆打仗虽然不行,但看问题还挺明白的(也有公孙述的功劳)。现在蓝玉案还没发生,并且这个时空蓝玉案未必会发生,还有40%左右的能打仗的将领还在,并不缺厉害的武将。
即使是大将之才,除蓝玉,冯胜,傅友徳之外,王弼,曹震,张温,陈桓(明史列传二十)等也可以。另外,可能是因为常遇春死的早,朱元璋借胡惟庸案除掉的武将大多数都是徐达,李文忠等的旧部,反而常遇春的旧部大多存活。所以要是允熥登基后,他们边缘化的可能很高。
杨益和孙恪也听明白了这个道理,也着急起来,杨益说道:“那应该怎么办?”孙恪也问道。
其实这里李景隆偷换了一个概念。虽然杨益和孙恪都是李文忠的旧部,但是并不是一定得和李景隆绑死啊!杨益还罢了,实在是和常遇春蓝玉扯不上关系;孙恪洪武二十一年参加了捕鱼儿海之战,跟蓝玉也是扯的上关系的。但是这里李景隆在公孙的指点下,使用语言把杨益和孙恪忽悠住了。所以李景隆见杨益和孙恪入套,心下正暗爽不已。
然后这时,那公孙先生说道:“依本人所见,蓝雨必然会在三殿下登基之前殒命,当今圣上必然不会允许他活着,避免外戚势力过大;宋国公冯胜,和颍国公傅友徳也是劳苦功高,而三殿下又太年轻,恐有功高震主之忧,当今圣上也多半不能允许他们活到自己百年之后。”
这时杨益打断道:“你这老道,叽叽咕咕说了这么多,到底如何才能让我们在三殿下登基之后不受到排挤却不说。”
杨益听到他说话就烦,但是怕他说的对自己有用就没有打扰,看他说了这么多句话还不进入正题,是以出言打断。
李景隆忙说道:“怎么跟公孙先生说话呢!”又跟公孙述道歉:“公孙先生,不好意思,抱歉了。我这兄弟说话直,您别往心里去。”
公孙先生当然是恼怒的,但是也不便发作,忙心下安慰自己:“当年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战之前,也是不得张飞关羽的尊重的。”然后开口说道:“不妨事,我也知道杨将军心急。我观三殿下,乃是聪慧之人,必不会允许常氏一家独大,必然另外扶持一名大将与常氏相当。这当今朝堂,能扶持起来与常家相提并论的,只有咱们曹国公府,和魏国公府徐家。” ↑返回顶部↑
这家店是京城有名的高消费场所,所有的可以在这里进出的客人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类似于今天首都的高级私人会所。
其中有一间包间,坐着三名颇为孔武有力的人在喝酒,又有三名女子在陪酒。但那时的这种地方的女子可不像我们在一般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三名陪酒女的动作十分自然,态度十分端庄,不知情的,还以为是那家的大家闺秀,让在场的两名男子十分的不自在,只是在那里喝闷酒,为首的男子每跟他们说一句话,他们都要过一会儿才能答应。
为首的那名男子看出他们的不自在了,想到酒也喝了不少,觉得喝醉了就没有办法正经谈事情了,所以给身边的女子打眼色,那女子起身说道:“李公子,小女子不胜酒力,怕是要醉了,我再找人陪公子喝酒如何?”说着,退了出去。其他二名女子亦相继退出屋子。
等到她们出去,那二人马上喘了一口大气,其中一人说道:“我真受不了这地方,浑身不自在。”另一人虽未说话,但表情一样。
为首的男子就是李景隆,另二人,一人是原神武卫指挥使杨国兴之子,世袭神武卫指挥使杨益,另一人是朱元璋的老乡燕山侯孙兴祖之子,因功封为全宁侯的孙恪。二人都是李文忠的旧部之子,也都与李景隆交好,所以今天被李景隆请过来。
李景隆笑道:“京城里边儿就流行这个调调,与你们在下边去过的地方当然不同,以后你们多在京城,得适应。”
先头说话的杨益说道:“我可受不了这样,宁愿去那看起来不那么高级的地方,也不来这儿。”说着,又喝了一杯酒。孙恪随未说话,看起来也是极赞同杨益的话的。
又说笑一会儿,孙恪问道:“今天李大哥叫我们俩来到底什么事情?”
杨益也问道:“是啊李大哥,叫我们来到底有什么事儿?”
李景隆笑道:“不急。”说着,拍拍手,走进来一个仆从,李景隆低声说了什么,仆从出去,不一会儿,带进来一名年约四十许,一身标准的泰山派道袍的中年男子。
杨益和孙恪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到在这种地方会看到身着道袍的人。
那人走到李景隆身边,行了一礼,坐下,一幅标准得道真人的模样。
李景隆介绍说:“这位是公孙述,公孙先生。公孙先生是我这二年结识得高人,看人论事颇有见解,我深为叹服。为了方便,我在泰山给他办了一个泰山派的记名弟子的身份,所以先生才一身道袍,你们可不要误会公孙先生是道士。”
孙恪和杨益明白了这个公孙先生怕是李景隆的智囊了,于是也起来问好。不过他爱理不理的(好像所有所谓高人都是这个德性),孙恪不动声色的坐下,杨益看起来要发火,但是看了看李景隆,还是忍了。
李景隆赶忙救场,说道:“啊,公孙先生不爱说话。”
又赶忙说道:“今天叫二位兄弟来,就是商量一下如何讨好三殿下。”
“讨好三殿下?”杨益不解。
“就算三殿下要当储君了,不是听说三殿下的观点对于武将有好处嘛?”孙恪也说到。
李景隆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他们:“你们的脑子就不能多转个弯儿?三殿下是谁的孩子,先太子妃是谁的女儿?开平王的女儿!”
见杨益和孙恪仍是不解,继续说道:“现在天下能打仗的武将有多少?并不是就指着咱们几个!现在仍在的开平王旧部,和能打仗的二代武将不少,三殿下要当了皇帝,能不偏向他们嘛!如果不现在就讨好殿下,等将来殿下登基了,咱们几个就会靠边站,不要说打仗的机会,就是现在手里的权利也会失去的。”
李景隆的观点在这时是有道理的。李景隆打仗虽然不行,但看问题还挺明白的(也有公孙述的功劳)。现在蓝玉案还没发生,并且这个时空蓝玉案未必会发生,还有40%左右的能打仗的将领还在,并不缺厉害的武将。
即使是大将之才,除蓝玉,冯胜,傅友徳之外,王弼,曹震,张温,陈桓(明史列传二十)等也可以。另外,可能是因为常遇春死的早,朱元璋借胡惟庸案除掉的武将大多数都是徐达,李文忠等的旧部,反而常遇春的旧部大多存活。所以要是允熥登基后,他们边缘化的可能很高。
杨益和孙恪也听明白了这个道理,也着急起来,杨益说道:“那应该怎么办?”孙恪也问道。
其实这里李景隆偷换了一个概念。虽然杨益和孙恪都是李文忠的旧部,但是并不是一定得和李景隆绑死啊!杨益还罢了,实在是和常遇春蓝玉扯不上关系;孙恪洪武二十一年参加了捕鱼儿海之战,跟蓝玉也是扯的上关系的。但是这里李景隆在公孙的指点下,使用语言把杨益和孙恪忽悠住了。所以李景隆见杨益和孙恪入套,心下正暗爽不已。
然后这时,那公孙先生说道:“依本人所见,蓝雨必然会在三殿下登基之前殒命,当今圣上必然不会允许他活着,避免外戚势力过大;宋国公冯胜,和颍国公傅友徳也是劳苦功高,而三殿下又太年轻,恐有功高震主之忧,当今圣上也多半不能允许他们活到自己百年之后。”
这时杨益打断道:“你这老道,叽叽咕咕说了这么多,到底如何才能让我们在三殿下登基之后不受到排挤却不说。”
杨益听到他说话就烦,但是怕他说的对自己有用就没有打扰,看他说了这么多句话还不进入正题,是以出言打断。
李景隆忙说道:“怎么跟公孙先生说话呢!”又跟公孙述道歉:“公孙先生,不好意思,抱歉了。我这兄弟说话直,您别往心里去。”
公孙先生当然是恼怒的,但是也不便发作,忙心下安慰自己:“当年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战之前,也是不得张飞关羽的尊重的。”然后开口说道:“不妨事,我也知道杨将军心急。我观三殿下,乃是聪慧之人,必不会允许常氏一家独大,必然另外扶持一名大将与常氏相当。这当今朝堂,能扶持起来与常家相提并论的,只有咱们曹国公府,和魏国公府徐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