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烽烟再起(1 / 2)
第六十三章 烽烟再起
这天山山先生到武学院去授课,却发现气氛有所不同,好像不少人都带着担忧似地严肃,有的年轻人则是异常的兴奋。
课前,孟老将军让人来叫张山山,叫他完事过去一趟。
进了课堂,下面一帮学员在那正议论呢。看他进来赶快招呼他,问他知不知道,蒙古人又要打来了。
仔细问问,有的说蒙古大军已经集结待命,有的说蒙古军正在筹集粮草,有的说蒙古军已经开始行军。
看他们说得乱七八糟,张山山也没有再问,想着等一会去问老孟吧。
下了课去见了老孟,老孟一脸的严肃,召唤他坐下。
跟老孟一聊,果然是这事。原来是江北的探子报来,蒙军正在大力筹集粮草,湖北的蒙军也有异常的调动,所以大宋军方怀疑,蒙军很有可能于不久后来犯。
“这次恐怕比上次要更严重。听说,这次蒙军调动南来的人数差不多有二十几万人,加上湖北和沿江原有的二十几万人,差不多有五十余万人,其中仆从军的数量减少了不少,补上来的许多是西域调来的精兵。”老将军道。
张山山也知道,上次战斗是用*武器杀了个蒙军一个意外,这次恐怕没那么容易赢了,甚至蒙军也会想到用这些招数。
还有,上次杀伤的许多都是做炮灰的仆从军,真正的蒙古精兵只是杀伤了三万余人,并没有让蒙古大军伤筋动骨。这次用蒙古人自己的的精兵替下许多仆从军,恐怕战斗力会提高不少。
山山小将军低头沉吟了一会儿,说:“孟老,现在湖北在蒙古人手里,蒙军向来都是从湖北过江后沿长江东进,是吧?我看这次很可能还是这样。”孟老点头。
“其实上次我们打得很被动,轻松就丢了江西和安徽(南部),让蒙古大军直接打到苏南和浙北,十分危险,也造成很大损失。所以这次,我看可以在这里做文章。”山山小将军的手指向了鄱阳湖。
第三天,军方召开了高级参谋会议,孟老将军、张万载、谢枋得等高级将领和官员出席;会议上,许多高级将领对将要进行的对蒙作战都发表了意见。最后,山山小将军也出席发言了,虽然他在这里属于小字辈,可是在上次作战中立下大功,又是孟珙爱将,却也没人敢小看与他。
小将军说明了自己的计划:
一、将主要战场放在江西鄱阳湖以西,特别是要利用鄱阳湖及周围水系的条件大力阻挠蒙军行进。1.死守九江城这一主要渡湖地点,不至万不得已绝不弃城。2.在鄱阳湖内多置水军阻止蒙军渡湖,或在后期扰敌补给线。3.山上也要多派小股军队伺机滋扰。4.尽量死守南昌城,阻止蒙军绕过鄱阳湖。
二、在江西、安徽进行彻底的坚壁清野,能收的粮食都收上来,除大军用粮之外,全部送到后方去。这样使得蒙古军不得当地就粮,补给线变长之后将更容易打击它,蒙古五十多万大军,一旦粮草出了问题将不战自溃。另外,当地老百姓也要彻底疏散,因为民夫在战时也属于重要资源。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认为他讲的很有道理。
有个白面儒将提问:“数次大战,九江城城防已遭破坏,是否能守得住是个问题。另外,如何防住蒙古军从其它地方渡湖?
山山小将军:“城坏了可以修好,只要银钱和人力到位。至于为什么要死守九江,因为这个地方地形平坦、附近湖面水文条件好、湖面窄、各种设施也齐备,是大军最合适也最可能的渡湖地点。”
“还有,我的另一个想法,就是在九江城大量杀伤蒙古军,损其锐气、伤其根本,要知道蒙古民族不过二百余万人,是死不起人的。其它的地方也不是不防,只是主要防守几个要点,大量杀伤、迟滞敌军;主要的防守力量,还是水军。蒙古铁骑平原无敌,但是一下了水,嘿嘿…”
另一个青年将军问:“鄱阳湖那么大,即使有数万水军,也难以防住。要是蒙军寻机找船渡湖怎么办?”
“其实我毫不怀疑我大宋水军的能力,蒙古军即便是百万雄狮,在水中也不是我军对手。”那边水军大将军王大志高兴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猛捋小胡子。
“但是也需防备,就是上次出现过的,有汉奸勾结蒙古人给蒙古大军提供情报、物资、船只和向导的问题。我建议军方联系地方衙门和密侦司,对所有北来人员、富户、大中商户和船户都控制起来加以审查,有通敌嫌疑的全部抓起来,宁可抓错、不可放过;船只都要控制起来,撤到湖东岸或长江南岸。”山山小将军镇定自若道。
“这样…未免牵连太大,沿江很多做北边生意的,也不见得都是通敌…民心可畏啊。”一个兵部官员在那嘟囔。
“抓错了也不要紧,调查好了还他们清白就是,不过要战后才放。上次我曾随孟老将军清查过沿江一带的汉奸,几乎一半的商户多多少少都有输蒙违禁物资的行为,甚至还有提供军械的。这些人在战时不一定就干出什么来,还是提前关起来的好。”
“各位老帅,”他转向孟珙等:“我建议我们军中也应该调查一下,上次那个石万鹏不就是…”
孟老将军等深深点头。有些在座将军虽然对可能遭到调查不大满意,但多半还是能理解的。
又有人问:“如果蒙军避开九江,绕湖而过又待如何?”
山山小将军:“因为绕湖而过要多走上千里的路程,而且湖南部水沼众多,并不适合大军行军。所以我估计蒙军开始还是会试图渡湖,渡湖不成才会南下。如果南下的话,蒙军也会面临我数条防线的层层阻击,特别是南昌城,其城高墙厚,不下于金陵城;即便蒙军过了南昌,我军还可以依托山区、大湖和山区进行周旋。” ↑返回顶部↑
这天山山先生到武学院去授课,却发现气氛有所不同,好像不少人都带着担忧似地严肃,有的年轻人则是异常的兴奋。
课前,孟老将军让人来叫张山山,叫他完事过去一趟。
进了课堂,下面一帮学员在那正议论呢。看他进来赶快招呼他,问他知不知道,蒙古人又要打来了。
仔细问问,有的说蒙古大军已经集结待命,有的说蒙古军正在筹集粮草,有的说蒙古军已经开始行军。
看他们说得乱七八糟,张山山也没有再问,想着等一会去问老孟吧。
下了课去见了老孟,老孟一脸的严肃,召唤他坐下。
跟老孟一聊,果然是这事。原来是江北的探子报来,蒙军正在大力筹集粮草,湖北的蒙军也有异常的调动,所以大宋军方怀疑,蒙军很有可能于不久后来犯。
“这次恐怕比上次要更严重。听说,这次蒙军调动南来的人数差不多有二十几万人,加上湖北和沿江原有的二十几万人,差不多有五十余万人,其中仆从军的数量减少了不少,补上来的许多是西域调来的精兵。”老将军道。
张山山也知道,上次战斗是用*武器杀了个蒙军一个意外,这次恐怕没那么容易赢了,甚至蒙军也会想到用这些招数。
还有,上次杀伤的许多都是做炮灰的仆从军,真正的蒙古精兵只是杀伤了三万余人,并没有让蒙古大军伤筋动骨。这次用蒙古人自己的的精兵替下许多仆从军,恐怕战斗力会提高不少。
山山小将军低头沉吟了一会儿,说:“孟老,现在湖北在蒙古人手里,蒙军向来都是从湖北过江后沿长江东进,是吧?我看这次很可能还是这样。”孟老点头。
“其实上次我们打得很被动,轻松就丢了江西和安徽(南部),让蒙古大军直接打到苏南和浙北,十分危险,也造成很大损失。所以这次,我看可以在这里做文章。”山山小将军的手指向了鄱阳湖。
第三天,军方召开了高级参谋会议,孟老将军、张万载、谢枋得等高级将领和官员出席;会议上,许多高级将领对将要进行的对蒙作战都发表了意见。最后,山山小将军也出席发言了,虽然他在这里属于小字辈,可是在上次作战中立下大功,又是孟珙爱将,却也没人敢小看与他。
小将军说明了自己的计划:
一、将主要战场放在江西鄱阳湖以西,特别是要利用鄱阳湖及周围水系的条件大力阻挠蒙军行进。1.死守九江城这一主要渡湖地点,不至万不得已绝不弃城。2.在鄱阳湖内多置水军阻止蒙军渡湖,或在后期扰敌补给线。3.山上也要多派小股军队伺机滋扰。4.尽量死守南昌城,阻止蒙军绕过鄱阳湖。
二、在江西、安徽进行彻底的坚壁清野,能收的粮食都收上来,除大军用粮之外,全部送到后方去。这样使得蒙古军不得当地就粮,补给线变长之后将更容易打击它,蒙古五十多万大军,一旦粮草出了问题将不战自溃。另外,当地老百姓也要彻底疏散,因为民夫在战时也属于重要资源。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认为他讲的很有道理。
有个白面儒将提问:“数次大战,九江城城防已遭破坏,是否能守得住是个问题。另外,如何防住蒙古军从其它地方渡湖?
山山小将军:“城坏了可以修好,只要银钱和人力到位。至于为什么要死守九江,因为这个地方地形平坦、附近湖面水文条件好、湖面窄、各种设施也齐备,是大军最合适也最可能的渡湖地点。”
“还有,我的另一个想法,就是在九江城大量杀伤蒙古军,损其锐气、伤其根本,要知道蒙古民族不过二百余万人,是死不起人的。其它的地方也不是不防,只是主要防守几个要点,大量杀伤、迟滞敌军;主要的防守力量,还是水军。蒙古铁骑平原无敌,但是一下了水,嘿嘿…”
另一个青年将军问:“鄱阳湖那么大,即使有数万水军,也难以防住。要是蒙军寻机找船渡湖怎么办?”
“其实我毫不怀疑我大宋水军的能力,蒙古军即便是百万雄狮,在水中也不是我军对手。”那边水军大将军王大志高兴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猛捋小胡子。
“但是也需防备,就是上次出现过的,有汉奸勾结蒙古人给蒙古大军提供情报、物资、船只和向导的问题。我建议军方联系地方衙门和密侦司,对所有北来人员、富户、大中商户和船户都控制起来加以审查,有通敌嫌疑的全部抓起来,宁可抓错、不可放过;船只都要控制起来,撤到湖东岸或长江南岸。”山山小将军镇定自若道。
“这样…未免牵连太大,沿江很多做北边生意的,也不见得都是通敌…民心可畏啊。”一个兵部官员在那嘟囔。
“抓错了也不要紧,调查好了还他们清白就是,不过要战后才放。上次我曾随孟老将军清查过沿江一带的汉奸,几乎一半的商户多多少少都有输蒙违禁物资的行为,甚至还有提供军械的。这些人在战时不一定就干出什么来,还是提前关起来的好。”
“各位老帅,”他转向孟珙等:“我建议我们军中也应该调查一下,上次那个石万鹏不就是…”
孟老将军等深深点头。有些在座将军虽然对可能遭到调查不大满意,但多半还是能理解的。
又有人问:“如果蒙军避开九江,绕湖而过又待如何?”
山山小将军:“因为绕湖而过要多走上千里的路程,而且湖南部水沼众多,并不适合大军行军。所以我估计蒙军开始还是会试图渡湖,渡湖不成才会南下。如果南下的话,蒙军也会面临我数条防线的层层阻击,特别是南昌城,其城高墙厚,不下于金陵城;即便蒙军过了南昌,我军还可以依托山区、大湖和山区进行周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