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 / 4)
杨广摆手示意打探消息的斥候兵下去,书房里便只剩下了他与李雄李彻三人。
李雄看着漠北这一片广袤的草原,感叹道,“若非眼下平陈在即,老臣当真想上奏皇上,直接让老臣带兵踏平沙钵略和达头,也免得生出这些事端。”
杨广摇头,这件事若搁在以前,他说不定还当真要朝父亲奏请一番,乘着沙钵略势弱,趁机灭了他。
只他这些年跟在父亲旁边看了不少事情,尤其是在对待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上。
突厥人与大隋百姓安家种田不同,他们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难以赶尽杀绝,在突厥的百姓不是真心归附大隋之前,使用蛮力抢得这一片土地,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抢来也无用,让突厥分而治之,相互掣肘,不失为上上之策。
李彻亦不赞成李雄,朝他摇头道,“这波人打得跑打得死,却打不尽,容易死灰复燃,轻举妄动,还不若现在这般,作壁上观,看他们自己人打自己人。”
“朝内百废待兴,不争这些闲气,是皇上英明之举。”
李雄听得颔首大笑,复又坐下来道,“我就是这么一说,原先突厥人说南边养了两个孝顺的儿子,争相着要给他供奉,现在换成突厥人仰仗我们的鼻息,一洗前耻,大隋的百姓也能直起腰杆来了,畅快!”
时至午间,贺盾轻叩门进来奉茶,听李雄说得畅快,心里亦是感慨万端,杨坚上位短短不过数载,内修制度,外抚戎夷,光是戎马倥偬打败突厥这一项,已经足够杨坚名垂青史了,更别说后面的开皇盛世。
贺盾给两位将军奉上茶便打算自己退下去,她近来多半时候都跟着王韶学习管理农庄上的政务,打算熟悉以后自己接手过来再做改造,但若李雄李彻等朝廷重臣造访,她必定要亲自出来奉茶,一则为示尊重和礼仪,二来她也挺喜欢做这些的,偶尔能听将军们指点沙场意气风发,就更高兴了。
贺盾正要出去,被李雄唤住了。
李雄起身,先朝杨广行礼,“老臣有个不情之情,想请王妃帮忙。”
杨广起身扶了李雄一把,温声问,“先生有话请讲,莫要如此客气。”
李雄执意不肯,再拜道,“惭愧,老臣先前多得王妃看顾调养身体,这才大病得愈保全一命,眼下我有一挚友李询,与其叔父老太师一道病重不治,王妃医术素有名声,我代李询厚颜相请,王爷王妃若肯施与援手,老臣与李家定然感激不尽。”
李询,大将军李贤之子,老太师李穆的侄子。
得益于上次贺盾上身的事,他让暗一把李家上下五代都差得一清二楚,这会儿一听,便知李雄说的是谁了,李崇的兄长。
杨广面色不变,将李雄扶起来,温声道,“老太师李穆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我和王妃若能尽得绵薄之力,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件事他除了应下别无它法。
贺盾医术精湛,在长安城素有名声,能托到李雄这里,只怕父亲那里也拦不下,近来刘昉、张宾、元谐、王谊庞晃等北周元老正使绊子,父亲要处置刘昉元谐等人,为保证朝堂平稳,势必要安抚余下的北周旧臣,论起当初武川镇沿袭至今的军团势力,李穆当属头一份,眼下真是当头送上来的好时机,安抚好李穆,余下的北周旧臣们也就安分了。
李雄这里收到了李家人的来信,父亲大张旗鼓请阿月回长安的圣旨,只怕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杨广口里说着场面话,心里却叹了一声,阿月得父亲喜欢不是没有道理,运道好得没话可说,在哪都能给父亲解燃眉之急。
李雄大喜过望,对着杨广拜谢不止,平日正直不可犯的大将军,这时候喜形于色,连连说现在便回去写信送与李询,急忙忙告退了。
旁边李彻见正事说完,便也起身告辞了,杨广把李彻送出了晋王府,等人走远了,快步回了书房,见贺盾亦步亦趋的在后头跟进来,心说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跟姓李的莫不是八字不合,处处生事端。
杨广示意贺盾坐下来,他与她在一起这么多年,自是知晓她的脾性,眼下有人上门求医,比起在这种田,她定是想先救人要紧,更何况这件事也由不得她,圣旨一到,非去不可。
去了长安好也不好。
好的是长安有父亲母亲在,她待在那比晋阳更安全,不好的是这次她一个人回去……
杨广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里升起的些微烦躁,朝贺盾低声道,“阿月,这件事很复杂,父亲若发了圣旨让你回长安救李穆,你量力而行便可……”杨广本是想说李穆七十多岁的老寿星,活到现在已经足够了,救治不力很正常,但看着贺盾清湛湛的眼睛,顿了顿,自己失笑了一声,心说罢了,只道,“你回去听父亲的吩咐便是。”
贺盾点点头,直接点破了杨广的话,轻声道,“阿摩,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有点想法想说给你听……”
贺盾见陛下点头应了,便接着道,“这些功臣和元老们,居功至伟,在军队、朝堂上的声望都很高,振臂一呼万人响应,所以父亲很忌惮他们,暂时动又动不得,所以才会不尴不尬的晾着他们……”
“我知道有时候非得要除去这些人,才好实施新的政令,高熲苏威等人才有立足之地,阿摩你和父亲想的一样,对这些前朝旧臣、声望隆重的功臣元老有所防范是必然的,但这些人里面有心存谋反之意的,也有一心只想报效朝廷忠心耿耿的人在,如果略加甄别,给这些原本可以成为忠臣栋梁的大人们一点信任,用人这一块上摒弃那些过往的来历恩怨,别太拘泥于一格,少些猜忌,君臣相宜,也就能避免许多麻烦事了。” ↑返回顶部↑
李雄看着漠北这一片广袤的草原,感叹道,“若非眼下平陈在即,老臣当真想上奏皇上,直接让老臣带兵踏平沙钵略和达头,也免得生出这些事端。”
杨广摇头,这件事若搁在以前,他说不定还当真要朝父亲奏请一番,乘着沙钵略势弱,趁机灭了他。
只他这些年跟在父亲旁边看了不少事情,尤其是在对待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上。
突厥人与大隋百姓安家种田不同,他们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难以赶尽杀绝,在突厥的百姓不是真心归附大隋之前,使用蛮力抢得这一片土地,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抢来也无用,让突厥分而治之,相互掣肘,不失为上上之策。
李彻亦不赞成李雄,朝他摇头道,“这波人打得跑打得死,却打不尽,容易死灰复燃,轻举妄动,还不若现在这般,作壁上观,看他们自己人打自己人。”
“朝内百废待兴,不争这些闲气,是皇上英明之举。”
李雄听得颔首大笑,复又坐下来道,“我就是这么一说,原先突厥人说南边养了两个孝顺的儿子,争相着要给他供奉,现在换成突厥人仰仗我们的鼻息,一洗前耻,大隋的百姓也能直起腰杆来了,畅快!”
时至午间,贺盾轻叩门进来奉茶,听李雄说得畅快,心里亦是感慨万端,杨坚上位短短不过数载,内修制度,外抚戎夷,光是戎马倥偬打败突厥这一项,已经足够杨坚名垂青史了,更别说后面的开皇盛世。
贺盾给两位将军奉上茶便打算自己退下去,她近来多半时候都跟着王韶学习管理农庄上的政务,打算熟悉以后自己接手过来再做改造,但若李雄李彻等朝廷重臣造访,她必定要亲自出来奉茶,一则为示尊重和礼仪,二来她也挺喜欢做这些的,偶尔能听将军们指点沙场意气风发,就更高兴了。
贺盾正要出去,被李雄唤住了。
李雄起身,先朝杨广行礼,“老臣有个不情之情,想请王妃帮忙。”
杨广起身扶了李雄一把,温声问,“先生有话请讲,莫要如此客气。”
李雄执意不肯,再拜道,“惭愧,老臣先前多得王妃看顾调养身体,这才大病得愈保全一命,眼下我有一挚友李询,与其叔父老太师一道病重不治,王妃医术素有名声,我代李询厚颜相请,王爷王妃若肯施与援手,老臣与李家定然感激不尽。”
李询,大将军李贤之子,老太师李穆的侄子。
得益于上次贺盾上身的事,他让暗一把李家上下五代都差得一清二楚,这会儿一听,便知李雄说的是谁了,李崇的兄长。
杨广面色不变,将李雄扶起来,温声道,“老太师李穆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我和王妃若能尽得绵薄之力,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件事他除了应下别无它法。
贺盾医术精湛,在长安城素有名声,能托到李雄这里,只怕父亲那里也拦不下,近来刘昉、张宾、元谐、王谊庞晃等北周元老正使绊子,父亲要处置刘昉元谐等人,为保证朝堂平稳,势必要安抚余下的北周旧臣,论起当初武川镇沿袭至今的军团势力,李穆当属头一份,眼下真是当头送上来的好时机,安抚好李穆,余下的北周旧臣们也就安分了。
李雄这里收到了李家人的来信,父亲大张旗鼓请阿月回长安的圣旨,只怕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杨广口里说着场面话,心里却叹了一声,阿月得父亲喜欢不是没有道理,运道好得没话可说,在哪都能给父亲解燃眉之急。
李雄大喜过望,对着杨广拜谢不止,平日正直不可犯的大将军,这时候喜形于色,连连说现在便回去写信送与李询,急忙忙告退了。
旁边李彻见正事说完,便也起身告辞了,杨广把李彻送出了晋王府,等人走远了,快步回了书房,见贺盾亦步亦趋的在后头跟进来,心说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跟姓李的莫不是八字不合,处处生事端。
杨广示意贺盾坐下来,他与她在一起这么多年,自是知晓她的脾性,眼下有人上门求医,比起在这种田,她定是想先救人要紧,更何况这件事也由不得她,圣旨一到,非去不可。
去了长安好也不好。
好的是长安有父亲母亲在,她待在那比晋阳更安全,不好的是这次她一个人回去……
杨广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里升起的些微烦躁,朝贺盾低声道,“阿月,这件事很复杂,父亲若发了圣旨让你回长安救李穆,你量力而行便可……”杨广本是想说李穆七十多岁的老寿星,活到现在已经足够了,救治不力很正常,但看着贺盾清湛湛的眼睛,顿了顿,自己失笑了一声,心说罢了,只道,“你回去听父亲的吩咐便是。”
贺盾点点头,直接点破了杨广的话,轻声道,“阿摩,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有点想法想说给你听……”
贺盾见陛下点头应了,便接着道,“这些功臣和元老们,居功至伟,在军队、朝堂上的声望都很高,振臂一呼万人响应,所以父亲很忌惮他们,暂时动又动不得,所以才会不尴不尬的晾着他们……”
“我知道有时候非得要除去这些人,才好实施新的政令,高熲苏威等人才有立足之地,阿摩你和父亲想的一样,对这些前朝旧臣、声望隆重的功臣元老有所防范是必然的,但这些人里面有心存谋反之意的,也有一心只想报效朝廷忠心耿耿的人在,如果略加甄别,给这些原本可以成为忠臣栋梁的大人们一点信任,用人这一块上摒弃那些过往的来历恩怨,别太拘泥于一格,少些猜忌,君臣相宜,也就能避免许多麻烦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