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1 / 4)
因为不待见孩子的母亲,连带着也不待见孩子。“月子里”的皇后对这位帝姬毫无兴趣,孩子送到面前,连看都不看一眼。音阁身体略恢复后进宫求见,被她指着鼻子当面羞辱,最后喝令她跪在砖上,一跪就是两个时辰。
每个人都有苦处,说不上谁好谁坏。婉婉倒是对这个侄女很有感情,大邺三朝帝王,直到上个月为止,只有她一位公主。现在总算来了个新成员,但愿她的人生比自己顺利,能平平安安长大,找个自己可心的驸马。
皇后说:“殿下喜欢么?喜欢可以带回长公主府去,无聊的时候有个孩子做伴,就像养只猫儿狗儿似的,也好排解。”
婉婉动了心思,确实很想带锦书回去。尤其边上的人都说孩子长得像她,她细看鼻子眉眼,侄女像姑姑,真像得一点不走样。
可终究是别人的孩子,她怕带出了感情,以后要分离,又是一场锥心之痛。便摇头说不了,“我怕带不好,以后勤来看她吧。”她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很多心力,给她做花帽子,给她做小褂子。锦书牙牙学语的时候,是她伴在她身边,甚至她第一次开口叫妈,也是叫的她。
辗转后宅和深宫,日子还算过得清静。可是某一天回公主府,看见城内多了不少锦衣卫巡视,她撩起帘子叫金石,“出什么事儿了?”
金石说南边打起来了,镇安王王鼎率二十万大军对抗朝廷,沿途得多为位藩王协助,已经攻克岳州府,直逼武昌了。
她听完喃喃:“这一天果真还是来了……”忽然一惊,“那多位藩王里,有没有我们王爷?”
金石摇头,“暂且没有听到消息,朝廷已经调集关宁铁骑,全看能不能灭了镇安王的势头。不过江南岌岌可危,如果王鼎此时调转枪头先取金陵,南苑王若无应对之力,只怕就会落进王鼎手里了。”
婉婉登时变了脸色,匆匆回府查看地图,果真那条战线距离南苑很近,比离北京近得多。
太阳落下去了,她坐在灯下心慌意乱。死死盯住那小小的南京两字,盯得两眼昏花,盯出了一头冷汗。
她被无边的惊惧包裹住,从来没有那样惶恐过。王鼎反了,打仗了,刀剑无眼,她担心良时,怕他成为众矢之的,怕他有闪失。她已经快两年没有见到他了,日子一点点腐蚀她,心的表面封上了一层蜡,只有她自己知道,剖开了,里头还是血红的。
小酉来请她就寝,她裹起鹤氅往外走,一直走到大门上,想出去,被金石拦住了。只能默默站着,默默望着那五扇大门,望出了一身悲凉。
☆、第63章 错恨杨花
一个国家有战事,到底会牵连好些方面。以前不论别处怎么饥荒,京城百姓还是很悠闲的。早上起来喝豆汁儿,吃焦圈,然后架着鸟笼在护城河边上遛弯儿。见了熟人招呼一声“吃了吗您呐”,清晨的太阳光照在肩上,周身都透着舒爽。
现在是不成了,感觉到重压,外头卖呆闲逛的人少了,个个脸上晕染着紧张。“您知道吗,南边儿王蛮子打过来啦。贵州军都是拿牛羊肉喂出来的,壮得像小山一样。等过了德安府,可真往京里来了,王蛮子要当皇上,让咱们道爷给他让座儿呐!”——皇帝在老百姓的嘴里是个道爷,在贵州军的心里也是这模样。不过道爷还是很有忧患意识的,他表示婉婉应该住进宫里来,外头兵荒马乱,万一长公主府出点什么事儿,那可不得了。
婉婉这回没听他的,其实他怕的是南苑趁乱把她接回去,更怕良时和王鼎合起伙来反他。她对他的这点心思感到莫名,世子已经没了,他依旧拿她来威胁良时吗?就算良时起异心,他又能拿她怎么样?难道杀她祭旗不成?
仙丹吃得太多,真的把人吃傻了。
她还是会进宫,会去看锦书。帝姬白白净净的,非常漂亮的小娃娃。她把她抱在怀里轻摇,她吐着泡泡对她笑,孩子的眼睛纯净得如同一泓碧水,不掺任何杂质,和她对上视线,能涤荡心里的尘埃。
她低头亲亲她,奶娃儿,有点腥,但是不妨碍她的可爱。可惜皇后不喜欢她,从谁肚子里出来不是她能选择的,不过除了母爱上的一点缺憾,她的尊贵还是与生俱来的。
皇后也很关心战事,毕竟和自身有密切的关系。她经常传皇帝跟前的平川来问话,王鼎大军到了哪里,都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皇上痴迷炼丹,外头都乱了套了……听说楚王也归顺镇安王了,他可是一字王啊,冠着慕容的姓,却要造慕容氏的反,真是狗不吃的混账玩意儿!”
楚王是孝宗皇帝的亲兄弟,是婉婉的亲叔叔。当初怀宁灾民都是他聚拢起来,驱赶至南苑辖内的。他的所作所为早让她看出缺乏担当,形势一变就趁风倒,也没什么想不通的。
她怀里抱着孩子,心里都是良时的安危。楚王离得那么近,又对他成见颇深,不知会不会鼓动王鼎进军南苑。她那时一直怕他手上屯兵,会生出别的心思来,现在却只恨他人手不够多,如果有足够的兵马自保,也就不会让她这么担心了。
皇后见她恍恍惚惚的,让奶妈子把孩子抱走,拉她在南炕上坐下。
“殿下惦念南苑王吗?”
婉婉点了点头,“如今局势,他在风口浪尖上,怎么能不让我忧心。”
有些话皇后想说,但是斟酌了再三,还是咽了回去。
她曾经是音楼的婢女,随她下江南,一同经历过生死考验。南苑王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人,骨子里并不简单,甚至为达目的,称得上不择手段。他想谋天下,这事除了肖铎和音楼,她和曹春盎也知道。现在最要紧的两个人都不在了,曹春盎在升做秉笔的第二天死在了宫外,知道内情的只剩她一个。她虽当了皇后,但不敢轻举妄动,一来曹春盎是前车之鉴,二来她的儿子至今下落不明,万一哪里疏忽了,只怕追悔莫及。
这个秘密,可能要永远埋在心里了。这回造反的是镇安王,固然没什么可说的,就算是南苑王,她也还是得守口如瓶。知情不报是什么罪过?足够皇帝废了她,立音阁为后了。 ↑返回顶部↑
每个人都有苦处,说不上谁好谁坏。婉婉倒是对这个侄女很有感情,大邺三朝帝王,直到上个月为止,只有她一位公主。现在总算来了个新成员,但愿她的人生比自己顺利,能平平安安长大,找个自己可心的驸马。
皇后说:“殿下喜欢么?喜欢可以带回长公主府去,无聊的时候有个孩子做伴,就像养只猫儿狗儿似的,也好排解。”
婉婉动了心思,确实很想带锦书回去。尤其边上的人都说孩子长得像她,她细看鼻子眉眼,侄女像姑姑,真像得一点不走样。
可终究是别人的孩子,她怕带出了感情,以后要分离,又是一场锥心之痛。便摇头说不了,“我怕带不好,以后勤来看她吧。”她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很多心力,给她做花帽子,给她做小褂子。锦书牙牙学语的时候,是她伴在她身边,甚至她第一次开口叫妈,也是叫的她。
辗转后宅和深宫,日子还算过得清静。可是某一天回公主府,看见城内多了不少锦衣卫巡视,她撩起帘子叫金石,“出什么事儿了?”
金石说南边打起来了,镇安王王鼎率二十万大军对抗朝廷,沿途得多为位藩王协助,已经攻克岳州府,直逼武昌了。
她听完喃喃:“这一天果真还是来了……”忽然一惊,“那多位藩王里,有没有我们王爷?”
金石摇头,“暂且没有听到消息,朝廷已经调集关宁铁骑,全看能不能灭了镇安王的势头。不过江南岌岌可危,如果王鼎此时调转枪头先取金陵,南苑王若无应对之力,只怕就会落进王鼎手里了。”
婉婉登时变了脸色,匆匆回府查看地图,果真那条战线距离南苑很近,比离北京近得多。
太阳落下去了,她坐在灯下心慌意乱。死死盯住那小小的南京两字,盯得两眼昏花,盯出了一头冷汗。
她被无边的惊惧包裹住,从来没有那样惶恐过。王鼎反了,打仗了,刀剑无眼,她担心良时,怕他成为众矢之的,怕他有闪失。她已经快两年没有见到他了,日子一点点腐蚀她,心的表面封上了一层蜡,只有她自己知道,剖开了,里头还是血红的。
小酉来请她就寝,她裹起鹤氅往外走,一直走到大门上,想出去,被金石拦住了。只能默默站着,默默望着那五扇大门,望出了一身悲凉。
☆、第63章 错恨杨花
一个国家有战事,到底会牵连好些方面。以前不论别处怎么饥荒,京城百姓还是很悠闲的。早上起来喝豆汁儿,吃焦圈,然后架着鸟笼在护城河边上遛弯儿。见了熟人招呼一声“吃了吗您呐”,清晨的太阳光照在肩上,周身都透着舒爽。
现在是不成了,感觉到重压,外头卖呆闲逛的人少了,个个脸上晕染着紧张。“您知道吗,南边儿王蛮子打过来啦。贵州军都是拿牛羊肉喂出来的,壮得像小山一样。等过了德安府,可真往京里来了,王蛮子要当皇上,让咱们道爷给他让座儿呐!”——皇帝在老百姓的嘴里是个道爷,在贵州军的心里也是这模样。不过道爷还是很有忧患意识的,他表示婉婉应该住进宫里来,外头兵荒马乱,万一长公主府出点什么事儿,那可不得了。
婉婉这回没听他的,其实他怕的是南苑趁乱把她接回去,更怕良时和王鼎合起伙来反他。她对他的这点心思感到莫名,世子已经没了,他依旧拿她来威胁良时吗?就算良时起异心,他又能拿她怎么样?难道杀她祭旗不成?
仙丹吃得太多,真的把人吃傻了。
她还是会进宫,会去看锦书。帝姬白白净净的,非常漂亮的小娃娃。她把她抱在怀里轻摇,她吐着泡泡对她笑,孩子的眼睛纯净得如同一泓碧水,不掺任何杂质,和她对上视线,能涤荡心里的尘埃。
她低头亲亲她,奶娃儿,有点腥,但是不妨碍她的可爱。可惜皇后不喜欢她,从谁肚子里出来不是她能选择的,不过除了母爱上的一点缺憾,她的尊贵还是与生俱来的。
皇后也很关心战事,毕竟和自身有密切的关系。她经常传皇帝跟前的平川来问话,王鼎大军到了哪里,都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皇上痴迷炼丹,外头都乱了套了……听说楚王也归顺镇安王了,他可是一字王啊,冠着慕容的姓,却要造慕容氏的反,真是狗不吃的混账玩意儿!”
楚王是孝宗皇帝的亲兄弟,是婉婉的亲叔叔。当初怀宁灾民都是他聚拢起来,驱赶至南苑辖内的。他的所作所为早让她看出缺乏担当,形势一变就趁风倒,也没什么想不通的。
她怀里抱着孩子,心里都是良时的安危。楚王离得那么近,又对他成见颇深,不知会不会鼓动王鼎进军南苑。她那时一直怕他手上屯兵,会生出别的心思来,现在却只恨他人手不够多,如果有足够的兵马自保,也就不会让她这么担心了。
皇后见她恍恍惚惚的,让奶妈子把孩子抱走,拉她在南炕上坐下。
“殿下惦念南苑王吗?”
婉婉点了点头,“如今局势,他在风口浪尖上,怎么能不让我忧心。”
有些话皇后想说,但是斟酌了再三,还是咽了回去。
她曾经是音楼的婢女,随她下江南,一同经历过生死考验。南苑王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人,骨子里并不简单,甚至为达目的,称得上不择手段。他想谋天下,这事除了肖铎和音楼,她和曹春盎也知道。现在最要紧的两个人都不在了,曹春盎在升做秉笔的第二天死在了宫外,知道内情的只剩她一个。她虽当了皇后,但不敢轻举妄动,一来曹春盎是前车之鉴,二来她的儿子至今下落不明,万一哪里疏忽了,只怕追悔莫及。
这个秘密,可能要永远埋在心里了。这回造反的是镇安王,固然没什么可说的,就算是南苑王,她也还是得守口如瓶。知情不报是什么罪过?足够皇帝废了她,立音阁为后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