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九这伤,说轻则轻,说重则重。”
  只这么说,胤禛没听明白,康熙就点了两句:“外伤养些时候便无大碍,就怕伤在那处,有碍子嗣。”
  “您是说九弟他……”
  话到嘴边,胤禛说不出口,康熙心情沉重的点点头:“太医说有那个趋势,这事朕只说给你听,听过不得外传。”
  这次的事让康熙深感无力,哪怕是人间帝王,总归有办不成的事,也有懊恼以及沮丧的时候,早先他是嫌老九烦人,可那就是随口抱怨一声,要说起来,胤禟品行挺好的,也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看看这次的事,他和老四不算亲厚,关键时刻却能伸出援手……他没白读四书。
  多好的孩子,却有绝嗣的风险,偏偏这种病症不是说治就能治的,太医也没主意,建议先把重点放在皮外伤,等回京再请太医院上下会诊。
  但凡太医院这么推脱,就代表丁点把握也没有,类似的话康熙听过不止一次了,他心里有数。这要是风寒感冒骨折脱臼之类,还能威胁说有个万一提头来见,他这种情况,康熙没给太医太大压力,怕适得其反,就放了话说,第一别往外胡说八道,第二多翻翻前人留下的医书,看看疑难杂症篇有没有提到这种情况,尽全力治疗。
  能做的都做了,康熙每每想起胤禟的遭遇,心里都恼恨不已,恨自己本事不够。
  赶上胤禛来问,他将情况道明以后,叹一口气:“老四啊,胤禟这伤是为你受的,你要好好记着,不要忘了。”
  忘……
  这怎么忘得了?
  终其一生都忘不了。
  哪怕舍身救人的是个奴才,你都能记他好些时候,给补偿,给赏赐,往后对他宽容以待。胤禟可不是四贝勒府的奴才 ,他是胤禛的兄弟,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他二人谁也不比谁高贵,他们是平等的。再加上往常感情不厚,胤禟完全可以掉头就走,替他搬个救兵来就已经仁至义尽了,他以身犯险,这对胤禛触动很深。
  这几日,胤禛胡思乱想了很多,他想过假如反过来自己能不能做到这种程度?假如当时在旁边的不是老九,是其他兄弟甚至于老十四又如何?
  他不确定,不敢说,不能保证自己遇上别人一定能获救。
  正是因此,他对胤禟的感激很多很多。
  老四也就在问责或者训斥别人的时候能多说几句,你让他跟抹了蜜似的,一张嘴就是甜言蜜语花式表心意太为难人。譬如此刻,他从惊诧到不敢相信到满心沉重到内疚自责到最后重重点头——
  往后有他一口饭吃,就不会叫九弟饿着;有他一日舒坦日子,就不会叫老九吃苦受罪。
  老九要是真绝了嗣要从同辈兄弟膝下过继一个,他也绝不推脱。
  胤禛嘴上没说,心里想了很多。康熙知他品性,明白他不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就不再多说,摆摆手让他退出去。
  老九要是真伤了那处,往后都不能生,康熙还不知道该怎么同崇礼交代,怎么才能安抚那一家子。老九福晋过门还没一年,她如花的年纪就连指望和盼头都没了,往后只能守着胖闺女过日子……这太残酷。如果说崇礼那头他还能以权势身份压下不满,给他们许诺以及补偿,胤禟又怎么说?让他知道自己没去势就成了活太监,他那么要强的人怎么受得了?他不得性情大变?天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来!
  思及此,康熙心情越发沉重,想着老九那头还是先瞒着,至少等那两道狰狞的伤口养好再说。纵使伤好了,也得想个妥善的说辞,得叫他知道没儿子不是大事,他看上哪个想过继还不简单?
  说来也好笑得很。
  对着老八等人,康熙从来是说子嗣的重要,说你福晋不能生就抬侧室进门,再来几房妾室。
  有生之年还能听他说“不就是没儿子多大回事”,这也够稀奇了。
  这时候,不多的几个知情者想的都是瞒,能瞒一时是一时,觉得叫老九太早知道笃定会出大事,要告诉他这回事都感觉难以启齿。康熙还在琢磨怎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绝嗣对老九的影响,怎样才能让他少听点闲话,他一定想不到,胤禟求的就是这个结果,天老爷难得这么疼他,顺了他的意!
  等几个月后,胤禟听说自己因为舍己救人断了香火传承,他当真气得不轻。
  遇上这种好事你倒是早说呢!
  你早说我就开席面庆祝了,至于日日犯愁?
  不过这是后话,眼下他没想那么多,就觉得烦,四哥真烦。胤禟摸着良心说,他当时并不是义无反顾冲上前去帮忙,他有犹豫,虽然犹豫的时间不算长。他想着那家伙虽然厉害,他们这边也不差,至少人多,假如真的掉头就走指不定就要惹祸上身,老四心眼小啊……权衡之后,他迎上去了,至于拽老四那一把也就是顺手,他当时的确顾头不顾尾没注意避让,胤禟将这次受的罪归因为乐极生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