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2 / 4)
弟弟,她忽然想起来,忙扭头去看,那小男孩正怯怯的看着姐姐,一根手指含在嘴里,不明白姐姐怎么一起床就哭起来了。
许贞娘笑了,招招手,让弟弟走到身边来,沙哑着嗓子说:“纯哥儿?”这是她唯一的弟弟许颂纯,三年后他死于一场绞肠痧,她永远都忘不了,那个前一天还跟在她屁股后面嚷嚷着要跟她出去玩的孩子,就那么铁青着脸色,有气无力的躺在母亲怀里,痛苦的嚷着疼,天还没亮,她哄着他说等天亮就带他出去玩,可弟弟终于没等到天亮,临死的时候他拉着她的手,喊她,姐姐,我好疼,我难受她分不清心里那痛苦的犹如撕裂似的疼,中间是不是有悔恨,她不喜欢领着弟弟玩,她讨厌母亲老让自己带着弟弟,她总是想办法赶走他。
他终于永远的离开了她,很多年里,她都常常在这样的噩梦中醒来,枕头都是湿的。
这一次,她决不让事情重来,她要看着他长大,看着他读书、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纯哥儿不明白姐姐为什么忽然把自己抱在怀里,眼泪一滴滴的落在自己的衣服上,他瞪着眼睛不解的问:“姐,你怎么了?我我饿了。”
许贞娘擦干净眼泪,笑了起来,那笑容仿佛冲破雨幕的彩虹,光彩照人。
“是姐不好,姐都忘了,咱娘呢?”
纯哥儿做了个鬼脸:“娘去铺子买馒头了,爹今儿坐馆。你忘了?”
许贞娘这才想起来,这个时候,父亲许怀安还是镇上学堂里的先生。
许家原是顺义的大户人家,有良田千亩,镇上还有十多个铺面。许怀安是庶子,生母陈氏是丫鬟出身,出身卑微,性情懦弱,许怀安不大入嫡母的眼,许家老太爷好风雅,好古董名画,这两样喜好偏都是最烧钱的嗜好,许家虽然家大业大,也扛不住老爷子这么个玩法,没几年,许家的田产就卖了不少,后来许老太爷买画被人坑了,花了千两白银买了一副假画,生气窝火,一病不起,没半个月就撒手人寰了。
嫡母罗氏请了族中的长辈主持分家,家产基本上都给了罗氏所处的嫡子,两个庶子和姨娘只分了两栋破屋和少许银子,就被赶了出去。许怀安原本是考取了童生的,他书读的好,本来很有希望考个秀才,却因为没有银子只好去镇学上做了先生,陈氏懦弱,但针线不错,绣点东西补贴家用,母子二人惨淡度日。
许怀安十四岁,陈氏托媒人想给儿子娶个媳妇,可许家贫苦,哪里有女孩愿意嫁,只好找了乡下的村姑,就是杜家的大姑娘杜大丫,说起来,这杜大丫也是命苦的,两岁时娘就死了,她爹杜老蔫续了个寡妇米氏,这米氏生性泼辣,进了门生了两个儿子,更看不上前面留下的两个孩子,杜大丫的哥哥杜大壮是个血性男孩,看继母百般刁难,一生气就离家出走了,留下杜大丫给继母当丫头使唤,眼看着十六岁了,米氏看再留着就该被人笑话了,寻了媒人赶紧找人家,正好碰见许家找媳妇,出了五两银子的聘礼,米氏见钱眼开,立马答应了。
杜大丫进门见丈夫温润如玉,婆婆也和善,心里充满感激,伺候丈夫孝顺婆婆,操持家务,倒是个能干的媳妇,陈氏去世后,杜大丫又前后生了许贞娘和许颂纯姐弟俩,家里仅靠许怀安这点钱实在入不敷出,杜大丫的哥哥杜大壮正好回了镇子开了个木器行,给妹妹间壁出一角来让杜大丫卖馒头,每日能挣个五六个大子,好歹补贴下家用。
☆、第二章 重拾厨艺
许贞娘回忆了一下爹娘此时的营生,知道此刻许家正是家徒四壁的时候,她笑了笑,她回来了,一定能想办法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定能。
她摸摸弟弟的脑袋,笑道:“等着,姐这就给你做饭去。”
她在厨房里一顿翻找,发现家里的米缸里只有小半缸糙米,面倒有两袋子,可那是娘用来做营生的,不能动,翻了灶上,锅里温着四个馒头,一个大粗瓷碗里是一些腌菜,估计这就是杜大丫留下给姐弟俩一天吃的饭菜。
许贞娘看看弟弟,虽然已经三岁了,长的比一般孩子熬瘦弱些,巴掌大的小脸就看见一双大眼睛了,走路还是跌跌撞撞的不稳当,都是因为家里穷,吃不到什么好吃的。
她咬咬牙,把馒头取出来,在锅里填上点水,将糙米洗干净,倒进锅里,他们家是后砌的大灶,两个灶眼,灶上的那口大黑锅是专门蒸馒头用的,许贞娘年龄小,没什么力气,搬不动那郭,只能将就这用这口大黑锅了。
在碗柜里翻出几个鸡蛋来,打碎了飞快的用筷子搅匀了,然后把馒头切成厚厚的几片,又在院里里拔了几颗碧绿的小葱,园子不大,只能占几垄,杜大丫是农家女出身,将这园子里栽了葱、白菜和茄子、豆角,一家人的菜钱就省下了。
贞娘看着满园子青葱碧绿的样子,心里酸酸的,自己娘真是个能干的,每天伺候了一家人还要上街做营生,还要伺候园子,家里外面的却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许贞娘把葱剥洗干净,单拿叶细细的切了,又在灶上收拾了一番,粥也差不多好了,贞娘把粥盛出来,用刷锅的丝瓜瓤子刷了锅,小心翼翼的拿出杜大丫珍藏的荤油罐子来,用勺子舀了两勺油放到锅里,蹲下在灶里加了把柴,火立时旺了起来,锅里的油一会就从乳白色的凝固状化开了,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贞娘把搅好的蛋液里加了点盐,将馒头片伸进去,两边翻转粘匀,然后小心的放进锅里。金黄的蛋液一会就凝固在馒头表面,贞娘将所有的馒头片都煎好,将切碎的葱粒撒上去,一会一股迷人的葱香就泛了出来,纯哥儿瞪着眼睛看着姐姐挥舞这筷子一块块将那些金黄的馒头片夹到盘子里,嘴里的口水都快滴出来了。
贞娘将锅刷好,将灶下的火埋到最小,翻了翻自家的仓房,终于发现有几个去年冬天留下的干巴红薯,喜滋滋的扔到了灶灰里。就着火里的余温烤着,估摸傍晚就能吃到烤红薯了。
她看见纯哥眼巴巴的看着那盘子馒头片,却不敢动,就笑了:“怎么不吃呢?”
纯哥儿吸吸口水,憨憨的说:“你没说让我吃呢!”
“傻瓜,姐做了就是为了给你吃的呀!”贞娘给纯哥儿盛了碗粥,自己也盛了一碗,慢慢的喝,纯哥咬了口煎的金黄香软的馒头片,眼睛都笑弯了:“姐,真好吃。”他狼吞虎咽的吃了两三片,摸摸溜圆的小肚,想再吃,却觉得有点撑,不甘心的看着那几片馒头。
贞娘笑呵呵的道:“剩下的咱们留着晌午再吃好不好?”
“嗯。”纯哥儿大声答应,贞娘摸摸他的脑袋,让他去院子里玩。自己拎了扫帚,将屋子内外打扫了个干净,又将母亲泡在水盆里的衣服和单子用洗衣棒和一些皂角粉打出来,晾在院子里。
正忙乎着呢,有人敲门,贞娘高声问:“谁啊?”院外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贞丫头啊,我是你刘婶子。”
贞娘忙开了门,这刘婶子是自家隔壁的邻居,刘大叔是镇子上出名的铁匠,家里三个儿子一个闺女,三个儿子叫大虎、二虎和小虎,女儿叫翠姐,刘家有几亩地,大虎和刘大叔一起打铁,二虎和刘婶子伺候庄稼,小虎因为年纪小被送到许怀安教课的学堂里。 ↑返回顶部↑
许贞娘笑了,招招手,让弟弟走到身边来,沙哑着嗓子说:“纯哥儿?”这是她唯一的弟弟许颂纯,三年后他死于一场绞肠痧,她永远都忘不了,那个前一天还跟在她屁股后面嚷嚷着要跟她出去玩的孩子,就那么铁青着脸色,有气无力的躺在母亲怀里,痛苦的嚷着疼,天还没亮,她哄着他说等天亮就带他出去玩,可弟弟终于没等到天亮,临死的时候他拉着她的手,喊她,姐姐,我好疼,我难受她分不清心里那痛苦的犹如撕裂似的疼,中间是不是有悔恨,她不喜欢领着弟弟玩,她讨厌母亲老让自己带着弟弟,她总是想办法赶走他。
他终于永远的离开了她,很多年里,她都常常在这样的噩梦中醒来,枕头都是湿的。
这一次,她决不让事情重来,她要看着他长大,看着他读书、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纯哥儿不明白姐姐为什么忽然把自己抱在怀里,眼泪一滴滴的落在自己的衣服上,他瞪着眼睛不解的问:“姐,你怎么了?我我饿了。”
许贞娘擦干净眼泪,笑了起来,那笑容仿佛冲破雨幕的彩虹,光彩照人。
“是姐不好,姐都忘了,咱娘呢?”
纯哥儿做了个鬼脸:“娘去铺子买馒头了,爹今儿坐馆。你忘了?”
许贞娘这才想起来,这个时候,父亲许怀安还是镇上学堂里的先生。
许家原是顺义的大户人家,有良田千亩,镇上还有十多个铺面。许怀安是庶子,生母陈氏是丫鬟出身,出身卑微,性情懦弱,许怀安不大入嫡母的眼,许家老太爷好风雅,好古董名画,这两样喜好偏都是最烧钱的嗜好,许家虽然家大业大,也扛不住老爷子这么个玩法,没几年,许家的田产就卖了不少,后来许老太爷买画被人坑了,花了千两白银买了一副假画,生气窝火,一病不起,没半个月就撒手人寰了。
嫡母罗氏请了族中的长辈主持分家,家产基本上都给了罗氏所处的嫡子,两个庶子和姨娘只分了两栋破屋和少许银子,就被赶了出去。许怀安原本是考取了童生的,他书读的好,本来很有希望考个秀才,却因为没有银子只好去镇学上做了先生,陈氏懦弱,但针线不错,绣点东西补贴家用,母子二人惨淡度日。
许怀安十四岁,陈氏托媒人想给儿子娶个媳妇,可许家贫苦,哪里有女孩愿意嫁,只好找了乡下的村姑,就是杜家的大姑娘杜大丫,说起来,这杜大丫也是命苦的,两岁时娘就死了,她爹杜老蔫续了个寡妇米氏,这米氏生性泼辣,进了门生了两个儿子,更看不上前面留下的两个孩子,杜大丫的哥哥杜大壮是个血性男孩,看继母百般刁难,一生气就离家出走了,留下杜大丫给继母当丫头使唤,眼看着十六岁了,米氏看再留着就该被人笑话了,寻了媒人赶紧找人家,正好碰见许家找媳妇,出了五两银子的聘礼,米氏见钱眼开,立马答应了。
杜大丫进门见丈夫温润如玉,婆婆也和善,心里充满感激,伺候丈夫孝顺婆婆,操持家务,倒是个能干的媳妇,陈氏去世后,杜大丫又前后生了许贞娘和许颂纯姐弟俩,家里仅靠许怀安这点钱实在入不敷出,杜大丫的哥哥杜大壮正好回了镇子开了个木器行,给妹妹间壁出一角来让杜大丫卖馒头,每日能挣个五六个大子,好歹补贴下家用。
☆、第二章 重拾厨艺
许贞娘回忆了一下爹娘此时的营生,知道此刻许家正是家徒四壁的时候,她笑了笑,她回来了,一定能想办法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定能。
她摸摸弟弟的脑袋,笑道:“等着,姐这就给你做饭去。”
她在厨房里一顿翻找,发现家里的米缸里只有小半缸糙米,面倒有两袋子,可那是娘用来做营生的,不能动,翻了灶上,锅里温着四个馒头,一个大粗瓷碗里是一些腌菜,估计这就是杜大丫留下给姐弟俩一天吃的饭菜。
许贞娘看看弟弟,虽然已经三岁了,长的比一般孩子熬瘦弱些,巴掌大的小脸就看见一双大眼睛了,走路还是跌跌撞撞的不稳当,都是因为家里穷,吃不到什么好吃的。
她咬咬牙,把馒头取出来,在锅里填上点水,将糙米洗干净,倒进锅里,他们家是后砌的大灶,两个灶眼,灶上的那口大黑锅是专门蒸馒头用的,许贞娘年龄小,没什么力气,搬不动那郭,只能将就这用这口大黑锅了。
在碗柜里翻出几个鸡蛋来,打碎了飞快的用筷子搅匀了,然后把馒头切成厚厚的几片,又在院里里拔了几颗碧绿的小葱,园子不大,只能占几垄,杜大丫是农家女出身,将这园子里栽了葱、白菜和茄子、豆角,一家人的菜钱就省下了。
贞娘看着满园子青葱碧绿的样子,心里酸酸的,自己娘真是个能干的,每天伺候了一家人还要上街做营生,还要伺候园子,家里外面的却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许贞娘把葱剥洗干净,单拿叶细细的切了,又在灶上收拾了一番,粥也差不多好了,贞娘把粥盛出来,用刷锅的丝瓜瓤子刷了锅,小心翼翼的拿出杜大丫珍藏的荤油罐子来,用勺子舀了两勺油放到锅里,蹲下在灶里加了把柴,火立时旺了起来,锅里的油一会就从乳白色的凝固状化开了,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贞娘把搅好的蛋液里加了点盐,将馒头片伸进去,两边翻转粘匀,然后小心的放进锅里。金黄的蛋液一会就凝固在馒头表面,贞娘将所有的馒头片都煎好,将切碎的葱粒撒上去,一会一股迷人的葱香就泛了出来,纯哥儿瞪着眼睛看着姐姐挥舞这筷子一块块将那些金黄的馒头片夹到盘子里,嘴里的口水都快滴出来了。
贞娘将锅刷好,将灶下的火埋到最小,翻了翻自家的仓房,终于发现有几个去年冬天留下的干巴红薯,喜滋滋的扔到了灶灰里。就着火里的余温烤着,估摸傍晚就能吃到烤红薯了。
她看见纯哥眼巴巴的看着那盘子馒头片,却不敢动,就笑了:“怎么不吃呢?”
纯哥儿吸吸口水,憨憨的说:“你没说让我吃呢!”
“傻瓜,姐做了就是为了给你吃的呀!”贞娘给纯哥儿盛了碗粥,自己也盛了一碗,慢慢的喝,纯哥咬了口煎的金黄香软的馒头片,眼睛都笑弯了:“姐,真好吃。”他狼吞虎咽的吃了两三片,摸摸溜圆的小肚,想再吃,却觉得有点撑,不甘心的看着那几片馒头。
贞娘笑呵呵的道:“剩下的咱们留着晌午再吃好不好?”
“嗯。”纯哥儿大声答应,贞娘摸摸他的脑袋,让他去院子里玩。自己拎了扫帚,将屋子内外打扫了个干净,又将母亲泡在水盆里的衣服和单子用洗衣棒和一些皂角粉打出来,晾在院子里。
正忙乎着呢,有人敲门,贞娘高声问:“谁啊?”院外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贞丫头啊,我是你刘婶子。”
贞娘忙开了门,这刘婶子是自家隔壁的邻居,刘大叔是镇子上出名的铁匠,家里三个儿子一个闺女,三个儿子叫大虎、二虎和小虎,女儿叫翠姐,刘家有几亩地,大虎和刘大叔一起打铁,二虎和刘婶子伺候庄稼,小虎因为年纪小被送到许怀安教课的学堂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