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2 / 4)
四目相对,孟谨元眼底里闪过一丝愧疚,自打成亲以来,他一直专注于学问,想着早日金榜题名,这本也算不得错,可人的精力就那些,他既是埋头苦读就难免忽略了娇妻。偏他家还没有亲眷,旁的妇人有孕都能得长辈或者妯娌姑嫂的关照,唯独自家一应事宜都要周芸芸一人受着。
见周芸芸还愣在那儿,他只催促道:“趁热快喝吧。”
“……好。”
一碗甜甜的腊八粥,虽不是什么绝顶美味,却是在这个冬日里暖了胃也暖了心房。
虽说起得是早,可因着两地还是有点儿距离的,加上冬日的京城到处都是积雪,哪怕道路已经被人清扫过了,软轿也不敢太快,颠着也就算了,万一滑了一跤,那事儿可就大了。
至于马车,剩下的行囊以及刘叔倒是坐着马车早早的往新宅院赶去了,不过孟谨元并刘婶却是陪伴在软轿两旁。
软轿之中,周芸芸穿着厚厚的毛皮衣裳,手里捧着热乎乎的暖手炉,脚上蹬着内里衬着濑兔毛的靴子,加上软轿本身保暖还是很不错的,倒真没觉得有多冷。可那是她,一直护在软轿外头的孟谨元肯定没那么暖和。
“谨元,咱们何不多雇一顶软轿?或者你随马车先过去吧,左右也就这么一会儿。”虽然挨冻的并不止孟谨元一个,可显然周芸芸只心疼他。
听得这话后,孟谨元却只是笑笑,伸手将软轿窗上的厚帘子盖上,低声道:“我不冷,要是这点儿冷都受不住,来年会试怎么办?”
见周芸芸还要掀开帘子,他只伸手盖住:“等回头到了宅子里再说,省得吃了冷风闹肚子。”
没奈何,周芸芸只好收回了手,心下却直纳闷孟谨元方才那话。
——什么叫做“来年会试怎么办?”
虽说嫁的是个饱读诗书的学子,可凭良心说,周芸芸本人对于科举一道并不了解。仅有的那些事儿也都是跟孟谨元闲聊时说的,像乡试那会儿,要考三场,每场都要提前进入考场,还要住上一宿这种事儿,搁在嫁人之前她完全不知晓。
这也难怪,她上辈子是个学渣,最基础的课程尚未学通透,哪里有精力去研究历史?再说了,中考高考那也不用在考场里住一宿啊!
至于会试,因着孟谨元尚未参与,周芸芸完全不了解。
听方才那话茬,似乎会试要比乡试更艰难?这里头的艰难不是指考试难易程度,而是单纯的考场感受。
仔细盘算再三,周芸芸忽的想到,上回的乡试是在桂花飘香的八月里,热是热了点儿,毕竟秋老虎还是很厉害的,可离中暑还是有段距离的,只要别像小柳子那样运气背到连着三场都坐在粪号旁边,旁的倒还算是凑合。
可会试呢?
哪怕再不了解内里的具体情况,这最起码的开考日期,周芸芸还是知晓的。通常都是在出了正月以后,根据前几届的情况来看,一般是二月初五以后。当然,具体哪一日入考场,还得等来年正月里另行布告通知。不过,就算再晚,也没有晚过于三月的情况。
二月里……
据她所知,甭管是乡试还是会试,亦或是考秀才的童生试,仿佛都是在号舍里进行的。而号舍,应该是透风的吧?肯定没有地暖吧?乡试是无妨,秋老虎肆虐的时候,关在室内才叫受罪呢,可要是换成数九寒天呢?
不由的,周芸芸在软轿里打了个哆嗦。
思忖再三,周芸芸决定一到新居就向孟谨元问个究竟。
当然,这个想法到底还是没实现,谁叫今个儿是乔迁的大喜日子呢?虽说孟家在京城没多少熟人,可来暖屋的人却是不少。
周家三口人是必到的,祁家大少爷是被强行拖来的。事实上,周家阿奶提前好几日就支会过他了,要是真的忙也是可以不到的,只要礼到就可以了。对此,祁家大少爷只呵呵两声,礼到了人也到了,还叫来了不少手下凑热闹。
柳家两兄弟也来了,顺便还把唐书生一并捞了过来。再有,就是孟谨元在京城里认识的一些学子。
还真别说,这么一来,新宅院一下子就多了不少人气。
亏得新宅院够大,即便撇开后宅不论,前头的两进院子也能够装下这些人了。当然,周芸芸只是在最初露了个面,之后就跟周家阿奶一道儿去了后院里,只将前院留给他们喝酒吃菜。
对了,今个儿的席面是特地去酒楼里定的,毕竟宾客众多,周芸芸指望不上,刘婶做家常菜倒是不错,要她一个人操办席面实在是太为难她了。
已经去了后宅的周芸芸并不知道,自家这新宅院叫宾客们惊叹连连。 ↑返回顶部↑
见周芸芸还愣在那儿,他只催促道:“趁热快喝吧。”
“……好。”
一碗甜甜的腊八粥,虽不是什么绝顶美味,却是在这个冬日里暖了胃也暖了心房。
虽说起得是早,可因着两地还是有点儿距离的,加上冬日的京城到处都是积雪,哪怕道路已经被人清扫过了,软轿也不敢太快,颠着也就算了,万一滑了一跤,那事儿可就大了。
至于马车,剩下的行囊以及刘叔倒是坐着马车早早的往新宅院赶去了,不过孟谨元并刘婶却是陪伴在软轿两旁。
软轿之中,周芸芸穿着厚厚的毛皮衣裳,手里捧着热乎乎的暖手炉,脚上蹬着内里衬着濑兔毛的靴子,加上软轿本身保暖还是很不错的,倒真没觉得有多冷。可那是她,一直护在软轿外头的孟谨元肯定没那么暖和。
“谨元,咱们何不多雇一顶软轿?或者你随马车先过去吧,左右也就这么一会儿。”虽然挨冻的并不止孟谨元一个,可显然周芸芸只心疼他。
听得这话后,孟谨元却只是笑笑,伸手将软轿窗上的厚帘子盖上,低声道:“我不冷,要是这点儿冷都受不住,来年会试怎么办?”
见周芸芸还要掀开帘子,他只伸手盖住:“等回头到了宅子里再说,省得吃了冷风闹肚子。”
没奈何,周芸芸只好收回了手,心下却直纳闷孟谨元方才那话。
——什么叫做“来年会试怎么办?”
虽说嫁的是个饱读诗书的学子,可凭良心说,周芸芸本人对于科举一道并不了解。仅有的那些事儿也都是跟孟谨元闲聊时说的,像乡试那会儿,要考三场,每场都要提前进入考场,还要住上一宿这种事儿,搁在嫁人之前她完全不知晓。
这也难怪,她上辈子是个学渣,最基础的课程尚未学通透,哪里有精力去研究历史?再说了,中考高考那也不用在考场里住一宿啊!
至于会试,因着孟谨元尚未参与,周芸芸完全不了解。
听方才那话茬,似乎会试要比乡试更艰难?这里头的艰难不是指考试难易程度,而是单纯的考场感受。
仔细盘算再三,周芸芸忽的想到,上回的乡试是在桂花飘香的八月里,热是热了点儿,毕竟秋老虎还是很厉害的,可离中暑还是有段距离的,只要别像小柳子那样运气背到连着三场都坐在粪号旁边,旁的倒还算是凑合。
可会试呢?
哪怕再不了解内里的具体情况,这最起码的开考日期,周芸芸还是知晓的。通常都是在出了正月以后,根据前几届的情况来看,一般是二月初五以后。当然,具体哪一日入考场,还得等来年正月里另行布告通知。不过,就算再晚,也没有晚过于三月的情况。
二月里……
据她所知,甭管是乡试还是会试,亦或是考秀才的童生试,仿佛都是在号舍里进行的。而号舍,应该是透风的吧?肯定没有地暖吧?乡试是无妨,秋老虎肆虐的时候,关在室内才叫受罪呢,可要是换成数九寒天呢?
不由的,周芸芸在软轿里打了个哆嗦。
思忖再三,周芸芸决定一到新居就向孟谨元问个究竟。
当然,这个想法到底还是没实现,谁叫今个儿是乔迁的大喜日子呢?虽说孟家在京城没多少熟人,可来暖屋的人却是不少。
周家三口人是必到的,祁家大少爷是被强行拖来的。事实上,周家阿奶提前好几日就支会过他了,要是真的忙也是可以不到的,只要礼到就可以了。对此,祁家大少爷只呵呵两声,礼到了人也到了,还叫来了不少手下凑热闹。
柳家两兄弟也来了,顺便还把唐书生一并捞了过来。再有,就是孟谨元在京城里认识的一些学子。
还真别说,这么一来,新宅院一下子就多了不少人气。
亏得新宅院够大,即便撇开后宅不论,前头的两进院子也能够装下这些人了。当然,周芸芸只是在最初露了个面,之后就跟周家阿奶一道儿去了后院里,只将前院留给他们喝酒吃菜。
对了,今个儿的席面是特地去酒楼里定的,毕竟宾客众多,周芸芸指望不上,刘婶做家常菜倒是不错,要她一个人操办席面实在是太为难她了。
已经去了后宅的周芸芸并不知道,自家这新宅院叫宾客们惊叹连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