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启珪倒是一头雾水,看样子两广光总督似乎与他们顾家有些渊源,之前许寅也曾经提起过这事儿。之前他以为是因为闫如译的原因,难道还有其他的事情?还是不要吧,顾启珪皱眉,许家和顾家还真是牵扯到千丝万缕的干系,想想就觉得头疼。
  顾启珪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之上停留太久,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得到了许琦的同意,接下来只要起草文书盖印,在从闫如译那边走一趟流程就行了。因为许琦现在已经点头了,闫如译那边应该是不会刁难人的。
  因为之前周守砚就已经把这件事情全权交给了顾启珪跟进,现在已经有了些许进展,周守砚当然不会让他半途而废,本来事情就不好办,作为自己人周守砚当然不会拖后腿。所以现在去和闫如译说这件事情,当然也是顾启珪去,事情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些,可以说没有丝毫的难度,闫如译答应的很是爽快,这倒是让顾启珪省了不少力气。
  “你说这巡抚做得是不是也太憋屈了一些,那边许琦刚刚松口,他这边问都不问就给盖印了。”刚刚出了巡抚衙门,徐宜就小声嘀咕。
  顾启珪与队伍之中其他人都不熟悉,所以出任务顾启珪只能带上还算不错的徐宜。顾启珪当然听到了徐宜的唏嘘,但是却没有立刻回话,刚才闫如译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盖上印章的时候,顾启珪明显的感觉到他送了一口气,似乎是终于把一件事情做好了的感觉,这样的情绪顾启珪并不能完全理解。
  “在其位,谋其政,巡抚巡抚,说到底巡抚这边确实受总督的限制。”顾启珪淡淡的回道。
  接下来的事情就如预料的一样,进行的并不顺利,毕竟是许琦亲自下的令,燕城的这些人谁会因为这些去开罪许琦。
  于是,顾启珪拜访了许多人,也得到了各式各样的回答:
  “大人,你别看表面上我生意做得挺大的,其实都是假象,您不了解这几年两广的境况,连着不景气,这几年我们一家老小也都过得简朴,现在实在是拿不出余粮。”这是哭穷的。顾启珪看了看眼前挺着大肚腩、从眼睛往下看应该看不到脚尖的中年男人,这过的是相当‘简朴’了,比起刚刚看到的他那更惊人儿子来说这位可是苗条纤细太多了。
  对此,顾启珪回答:呵呵。
  “大人,您也得为我们着想不是,这事儿发生了,但凡有些良知的就想出分力的,但是我们还得生存不是,”这是说话还算正常的。‘签契换粮’这事儿与他们来讲并没有坏处,毕竟现在出去了银子,以后还能还回来,特别现在做了这事儿,还可能博个好名声,有好处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但是他们还想在燕城生存可不敢得罪许家。
  对此,顾启珪回答:当然为你着想。
  “大人,这事儿我们都懂,但是谁都不愿做这个出头鸟,”这是还算明理的。他们已经有了明确意愿去做这些事情,但是却缺乏开头之人,这也是顾启珪真正想找的人,他们大部分都是颇有底蕴的大家亦或者颇有实力的商户,他们虽然怕被拿捏,毕竟许家浸淫两广多年,是多方势力的领导者,但是只要有了打头阵的他们就能跟上,这和有人作伴能壮胆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然这些人中也不乏有一些两面派,甚至可以说很大一部分都是两面派。这些家族谁也不想得罪,那边不想得罪许家,这边因为笃定顾启珪没有法子说服他们任何一家势力打头阵,从而没有任何压力的许下诺言。
  对此,顾启珪回答:先把粮食准备好吧。
  众人:嗯,……嗯?
  见过了这些人,顾启珪心里大致有了谱系,很显然,许琦的策略还算成功,起码现在没有一个家族或个人给他实质的承诺。
  不过因为他得到了第三种回答,暂且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能说明一个道理,许琦在两广的威力其实并不像想象之中的那样深,亦或者是这两广之中有人在忙他,不管答案是哪一种,对他来讲都是好事。
  第213章
  燕城
  今日燕城非常的热闹,在两广灾情更严重之后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百姓们肯定是有原因的。
  官家下令提出‘签契换粮’的法子以解决水灾的燃眉之急,当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有余力的家户,想也知道普通百姓家里哪怕是有余粮也当不了什么用处,再说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事情他们不会也不敢都拿出来啊,算是心有余力也不足吧。
  本来,大部分普通百姓都是不怎么相信这事儿能成的,毕竟下令和主持此事的是八竿子都与他们打不着的京官,他们本地的官员始终没有发声,这样一来这事儿的威力就小了一些,也多了几分不靠谱。所以从一开始,百姓们纯属看热闹,符合条件的人完全是在观望。
  不过今日却发生了一件令他们想法转变的事情,‘亨通’钱庄率先同意了此事。这可是件大事儿,‘亨通’钱庄富裕在燕城之中就是三岁小儿都知道,每日来往的人非富即贵,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亨通’出手就是大手笔,这一次他们应下此事,手笔肯定是不小的。所以现在只要是方面的百姓都出来看热闹了。
  看着粮草一抬抬从‘亨通’钱庄里面抬了出来,直接被送上了马车。人都是有怜悯之心的,一想到它们在不久后就会被被送到赈灾的最前线,就有许多人深有感触,当然其中也不乏其他的声音。
  “这‘亨通’还真是有钱啊。”人群之中有人发出感叹,恐怕他这一辈子都挣不够这样多的粮食。
  “这又不是第一天知道,有什么好感叹的。”有人看他像个土包子,就呛声说道,这可是‘亨通’啊,大手笔不是应该的。
  “是啊,是啊,而且人家这一次第一个跳出来做这样的事情,就说明还是为民着想的,掌柜的是个好人。”有人附和。
  “什么为民着想?这样做他们也没有什么损失,用掉的银两官家早晚都会还给他们的。”有人夸就有人不屑一顾。
  “那也比其他连个声不敢吭的好吧,再说了这样做人家也没占到便宜好吧,这里面又没有息银。现在就是借人几两碎银还得当面立契决定息银的,岂是能白白借出来的。更不用说,人家在水灾发生后已经拿出数万两了,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这算是所得比较中肯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