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2 / 4)
正等着皇上发怒斥责的众人听到这突然缓和的话语差点没把桌上杯盏打翻,头也忘了低,齐齐朝宜乐和知漪二人看来。
知漪没说话,只委屈地看着他,宣帝抬手,“过来。”
怜香惜玉立刻领会意思将人扶了过去,众目睽睽之下知漪没扑上去,低着头一副乖乖认错的模样,“我错了……”
不敢叫皇上,也不敢叫庭之哥哥,只能语气真诚些。
如果不是榆城一干官员和几位大学士在旁,宣帝定会把人拎起来好好教训一番,之前才吩咐过不许和宜乐胡来,转眼人刚不见就闹成了一团。
两人若只是来这留香阁听曲宣帝还不会那么生气,真正让他不悦的是小姑娘见着他来了竟然吓得跳窗都要躲开,若非他看见了里面的侍卫,让安德福去守着,恐怕真要被人溜走了。
本想先吩咐侍卫把人带回去让太医看看,知漪闻言偷偷勾住了宣帝一指,掩在衣袖下,小声道:“我没摔着,不用走……”
这意思就是想留下来了,宣帝瞥她一眼,知道小姑娘是怕自己将怒火暂时压下去,等回去之后会更惨,眼底闪过笑意,但面上丝毫不显,终究点了一下头,应允知漪待在身边。
目光一转,他对宜乐就没这么温柔了,宣帝冷声道:“带燕公子回去,无令不得再出行宫。”
燕是宜乐的姓,外人面前宣帝给她留了丝面子,不然堂堂郡主来留香阁游玩还被抓包,传出去总是不大好听。
宜乐领情的同时也不忘愤愤,禽兽啊禽兽,这区别对待不要太明显,特地把小知漪留在身边,心思肯定不正!
被侍卫请着出了雅间,宜乐委屈兮兮地给知漪飘去一个眼神,只希望小姑娘给点力,明天就能解了禁足令。
将宜乐知漪抓来不过一个小插曲,由于知漪做的伪装,那几个大学士尚书没仔细去瞧,只瞥到是位小少年,还只当是信王儿子景旻,并无置喙。
当然,若他们看清这位实际是这两天在南巡队伍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慕姑娘,脸色定会非常好看。
皇上亲自带着可能是未来的小皇后逛留香阁什么的……说出去谁都不敢信啊。
这次来留香阁听曲是榆城官员提议,由于宣帝惯来的喜好和名声,他当然不敢带皇上去什么乱七八糟的地方,留香阁名字大俗大雅,其名却是传遍了附近几座城的,因其幕后主人正是宣朝有名的琴道大家——柳音。柳音是位男子,早期家道中落,以教授他人琴艺为生,后恋慕于留香阁中一位歌女,却没足够的银钱为其赎身。留香阁原主人便提议他每月在留香阁弹奏三次,三年后便可带那女子离开。
三年之期未到,原主人就意外身亡,柳音阴差阳错之下成为新主,慕其名声而来的人不知凡几,渐渐留香阁也就成了榆城一景。
这些官员正是听说皇上在音律上有所偏好,所以才小心提议,没想到宣帝真的应允了,高兴之余赶紧通知留香阁,自然是要让柳音亲自来为宣帝演奏。
知漪乖巧坐在一旁,听着那些官员抑扬顿挫地解释,眼眸发亮,柳音的大名宣帝略通琴艺之人几乎都知晓。这人不过刚出不惑之年,琴道却已臻大成,听说是因为身世坎坷,少年时经历了家中由盛而衰的巨大起伏,几乎将所有的哀思、期望、愤怒全都寄托在了琴中,所以才有如此成就。
南阳郡王曾提过此人,不过不是因为柳音的琴艺,而是他手中那把名琴‘花影’。因为花影比起断水更适合女子弹奏,可惜名琴有主,还是在这么一位大家手中,南阳郡王也就打消了这心思,只在知漪面前说过那么两回,而知漪也曾无意在宣帝面前提过一次。
知漪听南阳郡王说,断水音质如淙淙流水,玉石相击,而花影弦声要柔媚几分,且拨弦时观感极妙,有指下生花的奇异之感,所以才叫‘花影’,所以有一段时间她很想见识一番这把名琴。
宣帝知她甚深,见小姑娘这副正襟危坐亟待见大师和名琴的模样,不由唇角一勾,让小心观察他神色的官员放下心来。
看来皇上确实比较满意这次安排,本来他们想直接将柳音请到行宫去的,是林大学士向皇上提议,道既是南巡,不如亲自来阁中赏曲,也可见识榆城一角的风土人情。
由榆城等一干官员小心翼翼作陪,千叮咛万嘱咐不可得罪的贵人,柳音自然不敢推脱。让阁中婢女们焚香摆好琴,随后施施然入内,自觉朝宣帝行了一礼,卑躬屈膝之下不失风度,两鬓的些许银丝并未增添老态,反而使他的气质愈发如陈年美酿,醇厚悠长。
乍一看到他,知漪还以为见到了第二个南阳郡王,并非外貌相像,而是从骨子里透出的那股风雅,她呆了一呆,连婢女给她斟上往日最爱的桃花酿也没注意。
在场除了宣帝,当属林大学士地位最高,他抚了把须,赞赏地看了一眼名琴花影,转向宣帝,“大人可要点曲?”
“不必。”宣帝将曲目折子放在桌上,“随意即可。”
柳音闻言思索几息,起手奏了一曲在哪个场合一般都不会有错的《清平调·落雁》,在场几个音痴在琴弦刚被拨动之时就半眯了双目,享受般摇头晃脑听曲。知漪虽然不至于那般痴迷,但模样也好不到哪儿去。
宣帝将在场诸人的反应收入眼中,不多时也阖上眼眸,但只是闭目养神,还在回忆之前在书房收到了谭之洲来信。
谭之洲在大石国待了快两年,成为了其中一名高官心腹,传回来的信很简略,用的都是商议好的暗语,里面大致解释了这次芦花村村民中毒一事的来龙去脉,信中所提到需要调查的人也和宣帝所怀疑的大致相同,东江总督薛海就是其中一员。 ↑返回顶部↑
知漪没说话,只委屈地看着他,宣帝抬手,“过来。”
怜香惜玉立刻领会意思将人扶了过去,众目睽睽之下知漪没扑上去,低着头一副乖乖认错的模样,“我错了……”
不敢叫皇上,也不敢叫庭之哥哥,只能语气真诚些。
如果不是榆城一干官员和几位大学士在旁,宣帝定会把人拎起来好好教训一番,之前才吩咐过不许和宜乐胡来,转眼人刚不见就闹成了一团。
两人若只是来这留香阁听曲宣帝还不会那么生气,真正让他不悦的是小姑娘见着他来了竟然吓得跳窗都要躲开,若非他看见了里面的侍卫,让安德福去守着,恐怕真要被人溜走了。
本想先吩咐侍卫把人带回去让太医看看,知漪闻言偷偷勾住了宣帝一指,掩在衣袖下,小声道:“我没摔着,不用走……”
这意思就是想留下来了,宣帝瞥她一眼,知道小姑娘是怕自己将怒火暂时压下去,等回去之后会更惨,眼底闪过笑意,但面上丝毫不显,终究点了一下头,应允知漪待在身边。
目光一转,他对宜乐就没这么温柔了,宣帝冷声道:“带燕公子回去,无令不得再出行宫。”
燕是宜乐的姓,外人面前宣帝给她留了丝面子,不然堂堂郡主来留香阁游玩还被抓包,传出去总是不大好听。
宜乐领情的同时也不忘愤愤,禽兽啊禽兽,这区别对待不要太明显,特地把小知漪留在身边,心思肯定不正!
被侍卫请着出了雅间,宜乐委屈兮兮地给知漪飘去一个眼神,只希望小姑娘给点力,明天就能解了禁足令。
将宜乐知漪抓来不过一个小插曲,由于知漪做的伪装,那几个大学士尚书没仔细去瞧,只瞥到是位小少年,还只当是信王儿子景旻,并无置喙。
当然,若他们看清这位实际是这两天在南巡队伍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慕姑娘,脸色定会非常好看。
皇上亲自带着可能是未来的小皇后逛留香阁什么的……说出去谁都不敢信啊。
这次来留香阁听曲是榆城官员提议,由于宣帝惯来的喜好和名声,他当然不敢带皇上去什么乱七八糟的地方,留香阁名字大俗大雅,其名却是传遍了附近几座城的,因其幕后主人正是宣朝有名的琴道大家——柳音。柳音是位男子,早期家道中落,以教授他人琴艺为生,后恋慕于留香阁中一位歌女,却没足够的银钱为其赎身。留香阁原主人便提议他每月在留香阁弹奏三次,三年后便可带那女子离开。
三年之期未到,原主人就意外身亡,柳音阴差阳错之下成为新主,慕其名声而来的人不知凡几,渐渐留香阁也就成了榆城一景。
这些官员正是听说皇上在音律上有所偏好,所以才小心提议,没想到宣帝真的应允了,高兴之余赶紧通知留香阁,自然是要让柳音亲自来为宣帝演奏。
知漪乖巧坐在一旁,听着那些官员抑扬顿挫地解释,眼眸发亮,柳音的大名宣帝略通琴艺之人几乎都知晓。这人不过刚出不惑之年,琴道却已臻大成,听说是因为身世坎坷,少年时经历了家中由盛而衰的巨大起伏,几乎将所有的哀思、期望、愤怒全都寄托在了琴中,所以才有如此成就。
南阳郡王曾提过此人,不过不是因为柳音的琴艺,而是他手中那把名琴‘花影’。因为花影比起断水更适合女子弹奏,可惜名琴有主,还是在这么一位大家手中,南阳郡王也就打消了这心思,只在知漪面前说过那么两回,而知漪也曾无意在宣帝面前提过一次。
知漪听南阳郡王说,断水音质如淙淙流水,玉石相击,而花影弦声要柔媚几分,且拨弦时观感极妙,有指下生花的奇异之感,所以才叫‘花影’,所以有一段时间她很想见识一番这把名琴。
宣帝知她甚深,见小姑娘这副正襟危坐亟待见大师和名琴的模样,不由唇角一勾,让小心观察他神色的官员放下心来。
看来皇上确实比较满意这次安排,本来他们想直接将柳音请到行宫去的,是林大学士向皇上提议,道既是南巡,不如亲自来阁中赏曲,也可见识榆城一角的风土人情。
由榆城等一干官员小心翼翼作陪,千叮咛万嘱咐不可得罪的贵人,柳音自然不敢推脱。让阁中婢女们焚香摆好琴,随后施施然入内,自觉朝宣帝行了一礼,卑躬屈膝之下不失风度,两鬓的些许银丝并未增添老态,反而使他的气质愈发如陈年美酿,醇厚悠长。
乍一看到他,知漪还以为见到了第二个南阳郡王,并非外貌相像,而是从骨子里透出的那股风雅,她呆了一呆,连婢女给她斟上往日最爱的桃花酿也没注意。
在场除了宣帝,当属林大学士地位最高,他抚了把须,赞赏地看了一眼名琴花影,转向宣帝,“大人可要点曲?”
“不必。”宣帝将曲目折子放在桌上,“随意即可。”
柳音闻言思索几息,起手奏了一曲在哪个场合一般都不会有错的《清平调·落雁》,在场几个音痴在琴弦刚被拨动之时就半眯了双目,享受般摇头晃脑听曲。知漪虽然不至于那般痴迷,但模样也好不到哪儿去。
宣帝将在场诸人的反应收入眼中,不多时也阖上眼眸,但只是闭目养神,还在回忆之前在书房收到了谭之洲来信。
谭之洲在大石国待了快两年,成为了其中一名高官心腹,传回来的信很简略,用的都是商议好的暗语,里面大致解释了这次芦花村村民中毒一事的来龙去脉,信中所提到需要调查的人也和宣帝所怀疑的大致相同,东江总督薛海就是其中一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