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以为行宫之中只有一群负责洒扫的仆从,谁知里头还住着不少人,有那一身儒袍的老叟,也有背着双剑的女侠,还看见老和尚带着一群小和尚,纷纷跪地请了安。
  这些人并非是常住在这儿的,只是过路而已。因为帝王三五年才出京游玩一趟,光是京城周边千里内就有十几处行宫,都弃之不用实在可惜。所以下令回京述职的官员,以及有朝廷赐下名帖的名僧仁侠、诗画书法大家等等云游至此都可以去到偏殿歇歇脚,也算是物尽其用。
  这两日舟车劳顿,路上都没吃点什么好的,野味和鱼汤吃一回两回是吃新鲜,吃了多了就有些腻味了。这会儿御厨有了食材,都卯足了劲做了一桌好菜。
  唐宛宛吃得肚子溜圆,绕着行宫溜达了一圈消了消食,回来洗漱之后就要睡觉了。
  晏回晚上睡觉一向是合衣睡下的,这会儿却坐在床边开始宽衣解带了。唐宛宛眼睁睁看着他把外衫和中衣脱了,又把外裤也脱了,心知陛下又不正经了,一定是又想做那事了。
  她像模像样地叹了口气,平展展躺好,像一条主动跳上砧板的鱼。晏回被逗乐了,揶揄道:“这回怎么这么主动了?”
  “反正都是一样的结果。前两天晚上都是进城住客栈的,今天陛下过城而不入,反而来了城郊的行宫。”唐宛宛幽怨地瞅他一眼:“陛下是专门来找行宫的吧?”
  晏回解扣子的手顿了顿,十分诧异她的榆木脑袋居然能转过这个弯来,笑得开怀极了:“客栈不方便,就每三日到行宫一歇,朕都记着呢。”
  唐宛宛心说:陛下实在是计虑周详算无遗策,今日到得不早不晚,赶到行宫正好是晚饭的点儿,吃完晚饭还能做这事。
  ……
  半个时辰之后,唐宛宛瘫在浴桶里不想动弹。每回完事她总要这样瘫小半个时辰,从头到脚都发软,连手指都不想动一下。
  晏回还得把她从水里捞出来,擦干以后拿被子裹好,又递了一杯茶到她眼跟前,微笑说:“叫人煮好的阿胶红枣茶,滋阴补肾养血安神,再好不过了。”
  以前都没有这杯“事后茶”的,唐宛宛懵了一瞬,接过来慢吞吞喝了两口,忽然顿住了,满目悲愤地问:“这阿胶是竹家少爷送的,我本来没打算收人家东西的,陛下开口让我收下的时候是不是就想到这一茬了?”
  晏回这辈子笑得没这么爽过。
  *
  离京第四日,下午时就行到了镇安县,比晏回原先计划的要快上一日,只因这一路上唐宛宛都乖得很。晏回本以为她看到新奇的东西会央着他去逛个街,听到哪里有好玩的会折个路什么的。谁知宛宛什么要求都没提,一路顺顺当当的到了镇安县。
  镇安县是一个大县,足有四五万人,此地人杰物灵,本是个好地方。只是因为官道修在它东边的山阳县,南来北往的客商都去山阳了,镇安县不常有外人来。
  也正因如此,晏回一行人为掩人耳目,是分批进的城,五十多个伪装成镖师的侍卫和二百多羽林卫提前进了城部署,留在身边的就只剩下武功最好的四五名暗卫、金吾卫提举贺知舟、关婕妤、潜渊阁的两位新臣和三四个丫鬟了。进城之后也没有忙着恢复身份,而是带着一行人住到了严家商号的地方,另叫人去暗中去联络那半月前就到此查案的钦差。
  镇安县街上的商肆都不大,门面也普通,都是前店后屋的格局,也不像京城的大街那样秩序井然。好些家柜上都没有人坐堂,得扯着嗓子吆喝一声才能看到掌柜从后院拐出来。
  正是半下午,一排小食肆都冷冷清清的,店门外的招牌上写的是当家菜,那字歪七扭八,还尽是错别字。
  晏回一家都不想进去,耐不住唐宛宛兴致高,他只好挑了一家价钱最贵的,正要抬脚往里走,唐宛宛却指着对街的一家说:“老爷,咱们去那家吧。那家的招牌上写着三四十样菜,而且老爷注意到没有?只有他家的桌椅摆到了街上,这说明来吃饭的人多,店里都坐不下,只能往大街上坐,这肯定是有口碑的老店了。”
  她说得头头是道的,一看就是常在市井吃路边摊的老饕。一行人正要进去,却听身后一身吆喝:“客官里边儿请!”
  唐宛宛闻声扭头,只见有个面庞黝黑的年轻小伙扛着一袋面进来了,忙给人家让开道,这才跟在后边进去。
  这小伙进门后放下肩上的面,跑到柜台前喊了一声“掌柜”,眉飞色舞地说:“那皇陵之事又有了新进展,听说……”
  掌柜的看见后头的客人,厉喝一声制住了小二的话头:“瓷马二楞的做啥呢?没瞅见有启人来啦?你扛着面往啊达,搁厨房去!”
  唐宛宛听得一愣一愣的,连连扯晏回的袖子:“老爷老爷,这是说什么呢?”
  这是陕南方言,晏回也听不懂。他手下的暗卫中却有能人无数,有两人是专门学各地方言的,两人一边吃饭,一边给贤妃娘娘翻译。
  唐宛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十分之强,半顿饭吃下来,嘴里就多了一股子陕南味儿,已经能和那店小二驴唇不对马嘴的说上话了。
  晏回啪得在她后背拍了一巴掌,虎着脸:“你给我捋直了舌头说话!”
  唐宛宛讪讪一笑,不敢再学了,端着自己的面碗讨好一笑:“这油泼面也是陕南的特色,我出门前看过书的。老爷尝一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