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2 / 4)
王采薇怔了怔,她一向极少反驳相公的话,犹豫片刻,见相公面部认真,便紧随在他身后,进了书馆。
书馆掌柜看到他们夫妻,并没说什么。
韩泽随意扫了眼书馆,里面清幽,没有顾客,便问道:“掌柜,你们这里抄一本书多少工钱?”
掌柜沉吟道:“这要看抄什么书,以书的厚度及字迹为准,一般都是一文钱一页。”
韩泽微微颔首,问道:“可以把纸张拿回去抄吗?”
掌柜倒是意外,韩泽在镇上读了许多年书,常来书馆看书,他对韩泽十分熟识,往日韩泽身子不好,没有提过抄书,现在竟然提议抄书,他端详了他一眼,难不成身子好了?
不过这是别人的私事,他不便多问,便说道:“你是书馆里的常客,你们学塾里的先生经常在书馆里借书,我相信你,不过还是要交些押金,才可把书籍拿回去抄录。”
王采薇没想相公竟要抄书挣银钱,想要劝阻,碍于这是外面,不便多说,只是轻轻蹙了蹙眉,也不知道要交多少押金,唯恐银钱不够,让相公失了面子。
韩泽安抚的看她一眼,王采薇对上相公的眼神,并没有被安抚多少,反而更加担忧,相公兜里并没有银钱,如何交押金,她的银钱还需买粮,不然家里该断顿了。
韩泽笑笑没在意,又问掌柜:“如果只抄写启蒙书籍,倒也不用把书馆里的书籍拿回去抄录,这样便可以不用交押金吗?”
掌柜倒是听说过韩泽读书不错,启蒙书简单易背,会背启蒙书也没什么奇怪,他含笑而道:“倘若能一字不误的抄写下来,便不用从书馆借书籍,也不用交押金。”
至于纸张,他不用担忧,整个镇上只有他一家书馆,也只能在他这里买到笔墨纸砚,韩泽是读书人,读书人都爱惜名声,况且,他日后若还想科考,便不会做那影响名声的事情,他很是放心。
韩泽点头,王采薇却缓缓的松了口气,不用交押金便好。
掌柜看向韩泽,又道:“抄一本《三字经》四十五文钱,《千字文》三十文钱,《百家姓》因字数少,便宜些,只能给十五文钱。”
两人从书馆里出来,王采薇才轻声说道:“相公,明年四月份便要进行院试,抄书会不会影响你读书?我多做些绣活便好,你不用如此辛劳的。”
韩泽摇头,笑着道:“病了这么些日子,许久没看书,没摸笔,不仅写字生疏,有许多知识也都忘记了,抄书非但不会影响读书,反而有益于加深知识的记忆。”
王采薇也识些字,相公说的她能理解,深思片刻,轻声劝道:“既然抄书有益于读书,你就抄吧,但也别累到了,毕竟你身子刚刚好。”
韩泽看着她,认真的说道:“没谁比我更能知道有副健康身子的好处。”
病了那么久,再也不愿生病。
考虑到要买米面粮食,两人转身又去了粮行,买了十斤大米,十斤面粉,五十斤粗面,一下子用去了三百文钱。
剩下二十多文钱,韩泽提议给孩子们买些糖块零嘴,王采薇不同意,她说道:“糖块零嘴吃与不吃,没什么影响,剩下的银钱还是攒着吧。”
临来的时候,婆婆给了她五十文钱,相公看诊用了二十文,剩余三十文。她卖绣活的钱,买了粮剩下二十五文钱。
为了省银钱,来的时候两人并没有坐牛车,买了粮,回去时却必须用牛车拉,两个人要给拉牛车的师傅四文钱,还会剩下五十一文钱,她预备回去一起拿给婆婆。
家里银钱紧张,外面欠着外债,韩泽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苦着孩子们。
王采薇见他不作声,她说道:“今日买了米面粮食,回家去了给他们擀面条吃,让他们吃饱肚子,他们便高兴了。”
韩泽明白,心里多多少少不是滋味儿,家里人口多,大人孩子十几口,地里粮食交完税收,剩余本就不多,还要给他看病,根本没多少银钱买粮,孩子们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情,这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糖块零嘴,而是吃一顿饱饭。
...
韩老婆子愁云满面的望着只剩下一碗米的米缸,前些日子几个儿媳妇轮流着做饭,老大媳妇精打细算会过日子,老二老三两个儿媳妇大手大脚,几下子就把家里粮吃完了,她一气之下,也不让她们做饭了。
她叹口气,想了想抓了一把米,这一把米只能熬稀粥,剩下的明天还能煮粥。还有一个月麦子才能收,家里就没粮了,这一家老小吃什么?
总不能去问人借钱买粮。 ↑返回顶部↑
书馆掌柜看到他们夫妻,并没说什么。
韩泽随意扫了眼书馆,里面清幽,没有顾客,便问道:“掌柜,你们这里抄一本书多少工钱?”
掌柜沉吟道:“这要看抄什么书,以书的厚度及字迹为准,一般都是一文钱一页。”
韩泽微微颔首,问道:“可以把纸张拿回去抄吗?”
掌柜倒是意外,韩泽在镇上读了许多年书,常来书馆看书,他对韩泽十分熟识,往日韩泽身子不好,没有提过抄书,现在竟然提议抄书,他端详了他一眼,难不成身子好了?
不过这是别人的私事,他不便多问,便说道:“你是书馆里的常客,你们学塾里的先生经常在书馆里借书,我相信你,不过还是要交些押金,才可把书籍拿回去抄录。”
王采薇没想相公竟要抄书挣银钱,想要劝阻,碍于这是外面,不便多说,只是轻轻蹙了蹙眉,也不知道要交多少押金,唯恐银钱不够,让相公失了面子。
韩泽安抚的看她一眼,王采薇对上相公的眼神,并没有被安抚多少,反而更加担忧,相公兜里并没有银钱,如何交押金,她的银钱还需买粮,不然家里该断顿了。
韩泽笑笑没在意,又问掌柜:“如果只抄写启蒙书籍,倒也不用把书馆里的书籍拿回去抄录,这样便可以不用交押金吗?”
掌柜倒是听说过韩泽读书不错,启蒙书简单易背,会背启蒙书也没什么奇怪,他含笑而道:“倘若能一字不误的抄写下来,便不用从书馆借书籍,也不用交押金。”
至于纸张,他不用担忧,整个镇上只有他一家书馆,也只能在他这里买到笔墨纸砚,韩泽是读书人,读书人都爱惜名声,况且,他日后若还想科考,便不会做那影响名声的事情,他很是放心。
韩泽点头,王采薇却缓缓的松了口气,不用交押金便好。
掌柜看向韩泽,又道:“抄一本《三字经》四十五文钱,《千字文》三十文钱,《百家姓》因字数少,便宜些,只能给十五文钱。”
两人从书馆里出来,王采薇才轻声说道:“相公,明年四月份便要进行院试,抄书会不会影响你读书?我多做些绣活便好,你不用如此辛劳的。”
韩泽摇头,笑着道:“病了这么些日子,许久没看书,没摸笔,不仅写字生疏,有许多知识也都忘记了,抄书非但不会影响读书,反而有益于加深知识的记忆。”
王采薇也识些字,相公说的她能理解,深思片刻,轻声劝道:“既然抄书有益于读书,你就抄吧,但也别累到了,毕竟你身子刚刚好。”
韩泽看着她,认真的说道:“没谁比我更能知道有副健康身子的好处。”
病了那么久,再也不愿生病。
考虑到要买米面粮食,两人转身又去了粮行,买了十斤大米,十斤面粉,五十斤粗面,一下子用去了三百文钱。
剩下二十多文钱,韩泽提议给孩子们买些糖块零嘴,王采薇不同意,她说道:“糖块零嘴吃与不吃,没什么影响,剩下的银钱还是攒着吧。”
临来的时候,婆婆给了她五十文钱,相公看诊用了二十文,剩余三十文。她卖绣活的钱,买了粮剩下二十五文钱。
为了省银钱,来的时候两人并没有坐牛车,买了粮,回去时却必须用牛车拉,两个人要给拉牛车的师傅四文钱,还会剩下五十一文钱,她预备回去一起拿给婆婆。
家里银钱紧张,外面欠着外债,韩泽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苦着孩子们。
王采薇见他不作声,她说道:“今日买了米面粮食,回家去了给他们擀面条吃,让他们吃饱肚子,他们便高兴了。”
韩泽明白,心里多多少少不是滋味儿,家里人口多,大人孩子十几口,地里粮食交完税收,剩余本就不多,还要给他看病,根本没多少银钱买粮,孩子们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情,这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糖块零嘴,而是吃一顿饱饭。
...
韩老婆子愁云满面的望着只剩下一碗米的米缸,前些日子几个儿媳妇轮流着做饭,老大媳妇精打细算会过日子,老二老三两个儿媳妇大手大脚,几下子就把家里粮吃完了,她一气之下,也不让她们做饭了。
她叹口气,想了想抓了一把米,这一把米只能熬稀粥,剩下的明天还能煮粥。还有一个月麦子才能收,家里就没粮了,这一家老小吃什么?
总不能去问人借钱买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