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1 / 4)
上回柳姨娘的事情解决了之后,徐禹行就搬去城里住了。一来如今他不用往外头跑,谢玉娇就把好些城里的商铺交给他打理了。二来,听说最近北边打得厉害,谢玉娇也想着趁着这个时候,多屯一些房产商铺,将来等北边的人涌过来,她们也可以坐地多赚一些银子。
沈姨娘的肚子也越来越大了,眼看着就要生了,徐氏做了好些个小棉袄、小裤子、还有整条整条上好的棉布裁剪成的尿片,全都准备的妥妥的。大姑奶奶如今也比刚回谢家的时候活跃了很多,一边带两个姑娘,一边帮徐氏打点家务,有时候还做一些针线活,绣一些帕子荷包什么的,谢玉娇和徐蕙如都有。
谢玉娇瞧着这做工精巧的帕子,当真还舍不得用呢,倒是徐蕙如喜欢的紧,偷偷的问大姑奶奶,能不能告诉她上头的花型都怎么绣的?
原来徐蕙如小时候跟着母亲的时候,也学过一两年绣花,后来住到了谢家,徐氏连谢玉娇都舍不得她学这个呢,所以自然也没重视这些,后来又去了京城,徐蕙如才发现,京城的姑娘家,不管是千金小姐也好,公侯嫡女也罢,没有不学针线的。她那时候寄居在外祖家,也不好提什么要求,心里就先羡慕了她们几分,如今瞧着大姑奶奶绣工了得,就又动了这份心思了。
大姑奶奶见徐蕙如漂亮懂事,又想着她从小没了母亲,必定是可怜的,所以对她也格外关照,有事儿没事儿,就教她做做针线,还带着自己两个闺女一起学,瞧着还真像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只是谢玉娇没空弄这些,她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样样都要管。收了稻子要交稻谷,又要和账房的孔先生一起算今年的田租,又要算接下去下麦子需要的种子,这一项项都够她忙的。好在如今麦子也下地了,接下去的一两个月,田里的营生算是不用管了。只要不闹天灾*的,她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刘福根如今跟着谢玉娇办事,越发觉得她能干老道,连带着自己做事情也比以前更靠谱些的样子,如今康广寿也知道刘福根是谢玉娇的左右手,凡是县里有什么事情,谢玉娇一个姑娘家不好出面的,他都会请了刘福根一起去听着,这不刘福根便是从县衙里高高兴兴的回来了。
书房门口的雪扫干净了,可刘福根头上戴着的毡帽上,还沾着好些的雪花。谢玉娇让喜鹊给他沏了热茶,让他先喝一口暖暖身子。如今刘福根也学会了坐着回话了,只是说到紧要关头,还是忍不住点头哈腰罢了。
“康大人要给儿子做百日,如今我们家还守着孝,不兴过去,只是礼还是不能少的,奴才这边已经写下了礼单,大小姐看看成不成?”刘福根将放在袖子里的礼单拿出来,递给一旁的丫鬟。
谢玉娇接过看了一下,见是一些屏风、古董、字画的,她也不太懂这些,便点头道:“这些你安排就是了,我也不懂,只是别少了。”
刘福根一个劲的点头,又道:“我今儿听县太爷的意思,是他不想收这些礼,如今北边打的厉害,他得了个差事,要弄写军需粮饷,今年原本粮食丰收,我们交上去的也够了,可耐不住打仗开销大,县太爷说,如今处处都在征集粮饷,让我们也跟着想想办法。”
谢玉娇听了这话,也是相当的无奈,朝廷若是公开增加税收,那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到时候外敌还没赶出去呢,这里头老百姓要是再闹起义,那可不得阴沟里翻船。如今也只能先动员他们这些手里有些闲钱的地主乡绅,能化一些缘就化一些缘了。
“康大人还说了些什么?”
“其他的倒也没说,只是表彰了我们谢家,说是年头做的那五千件棉袄已经到了前线了,这会子将士们都穿上了,还说让别人家也跟我们家学一学,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然这要是大雍没了,大家伙一起树倒猢狲散的,就没意思了。”
谢玉娇听了这些,心里头直乐呵,康广寿不愧是状元呢!这话说的,倒是把谢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了,只怕还有人背地里骂人呢!说谢家就喜欢充好人,连累一群道友。
谢玉娇心里虽然这么想,嘴上却道:“康大人说的有道理啊,大家都是大雍子民,出一些力也是应该的,今年冬天这么冷,将士们要是没有棉袄穿,冻病了,到底没力气打仗,也就不能保家卫国了。”
刘福根一时没闹明白谢玉娇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便静静的听下去,只听她继续道:“不过马上就开春了,现在做棉袄也来不及了,只是康大人都表彰了我们谢家,这不出一些银子似乎也说不过去,这样吧,你把方才那张单子上,值钱的几样东西都去了,换成一千匹的白棉布,给康大人送过去。”
去年棉花丰收,棉布的价格下来好许多,谢玉娇这会子送去棉布,下次康广寿也不好意思来要棉袄了。这样一来,既剩下了银子,又剩下了人力物力,这做棉袄的事情,实在不是人干的啊。谢玉娇想起大夏天抱着棉袄揣棉花的事情,还觉得头上冒汗呢!
“大小姐,康大人能要棉布吗?”刘福根这会儿倒是有些疑惑了,这听说捐粮食捐衣服的,没见过捐棉布的,万一东西送过去了又给退回来,这棉布也不好销,倒是要亏本了。
谢玉娇便笑着道:“二管家,你放心好了,这仗打了有两三年了吧,还不知道前线有多少死伤呢,这棉布都是好的,到时候热水洗一洗,太阳底下晒一晒,那可是包扎伤口的好东西,我上回听舅舅说,这些东西都是户部在民间采购的,银子都让那些皇商赚去了,分明只有几两银子一匹的棉布,到了那群人手中,就变成几十两银子了,我偏就送一些过去,看他们上头敢说这个不值钱?”
刘福根哪里有这等见识,且谢家也没做朝廷的生意,见谢玉娇这么说,便也点头应了。
却说千里之外的北边,这时候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山里下过了雪,越发就阴冷了几分,大军的帐篷稀稀落落的排开。周天昊和几个将士正围着这一带的地形图比划,看看能不能找出一条小道,可以绕去鞑子的后方,给鞑子来一个出其不意的进攻。
可这北地严寒,帐篷里虽然燃着火炉,到底挡不住外头的寒风,周天昊一脸打了几个喷嚏,身后的副将急忙送了一个手炉上去,周天昊脸色阴沉的看着一众鼻涕横流的将士们,问道:“棉袄都分下去了吗?”
那副将闻言,只点头道:“已经分下去了,等将士们分完了,多了就留给王爷和几位将军。”
原来周天昊虽然年纪轻,可他也不甘落于人后,一想到将士们都是为了大雍卖命的,他再冷也要扛着,这一批棉衣不过五千件,他下面的将士都不止这个数了,所以便咬着牙,要等每个将士都有了棉衣穿,他才肯穿上棉衣。
几个将军瞧见小王爷都这样顶着,他们更不好意思喊冷了,所以这零下几十度的天气,大家还跟以前一样秋衣秋裤的,只是这鼻子实在有些不听话,是不是要溜出几条小蚯蚓来。
周天昊抬起头,看了众人一眼,正在想自己是不是没必要逞这个能的时候,外头小兵抱着几件棉袄,从外面进来,呵出一团白气来:“将士们都有棉袄穿了,这些是留给将军们和小王爷的。”
周天昊从来不知道,自己身为大雍的王爷,居然会对着一件缝制的这样拙劣的棉袄咽口水。他刚上战场的时候锦衣华服,脸上白的连个胡渣都没有,这才几个月的光景,自己跟泥地里滚出来的狗*蛋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小王爷,来来来,赶紧穿上,这棉衣再不到,老胡我都要冻成狗了。。”周天昊看了一眼自称要冻成狗的胡将军,脸上闪过谦让的笑:“胡将军先请吧。”
众人见小王爷不挑,自己当然也不好意思挑,可再三推辞之后,大家也都耐不住性子了,管他呢!先穿上暖和暖和是真,不过大家都行动一致的,把看上去棉花揣得最多的那一件留给了周天昊。 ↑返回顶部↑
沈姨娘的肚子也越来越大了,眼看着就要生了,徐氏做了好些个小棉袄、小裤子、还有整条整条上好的棉布裁剪成的尿片,全都准备的妥妥的。大姑奶奶如今也比刚回谢家的时候活跃了很多,一边带两个姑娘,一边帮徐氏打点家务,有时候还做一些针线活,绣一些帕子荷包什么的,谢玉娇和徐蕙如都有。
谢玉娇瞧着这做工精巧的帕子,当真还舍不得用呢,倒是徐蕙如喜欢的紧,偷偷的问大姑奶奶,能不能告诉她上头的花型都怎么绣的?
原来徐蕙如小时候跟着母亲的时候,也学过一两年绣花,后来住到了谢家,徐氏连谢玉娇都舍不得她学这个呢,所以自然也没重视这些,后来又去了京城,徐蕙如才发现,京城的姑娘家,不管是千金小姐也好,公侯嫡女也罢,没有不学针线的。她那时候寄居在外祖家,也不好提什么要求,心里就先羡慕了她们几分,如今瞧着大姑奶奶绣工了得,就又动了这份心思了。
大姑奶奶见徐蕙如漂亮懂事,又想着她从小没了母亲,必定是可怜的,所以对她也格外关照,有事儿没事儿,就教她做做针线,还带着自己两个闺女一起学,瞧着还真像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只是谢玉娇没空弄这些,她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样样都要管。收了稻子要交稻谷,又要和账房的孔先生一起算今年的田租,又要算接下去下麦子需要的种子,这一项项都够她忙的。好在如今麦子也下地了,接下去的一两个月,田里的营生算是不用管了。只要不闹天灾*的,她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刘福根如今跟着谢玉娇办事,越发觉得她能干老道,连带着自己做事情也比以前更靠谱些的样子,如今康广寿也知道刘福根是谢玉娇的左右手,凡是县里有什么事情,谢玉娇一个姑娘家不好出面的,他都会请了刘福根一起去听着,这不刘福根便是从县衙里高高兴兴的回来了。
书房门口的雪扫干净了,可刘福根头上戴着的毡帽上,还沾着好些的雪花。谢玉娇让喜鹊给他沏了热茶,让他先喝一口暖暖身子。如今刘福根也学会了坐着回话了,只是说到紧要关头,还是忍不住点头哈腰罢了。
“康大人要给儿子做百日,如今我们家还守着孝,不兴过去,只是礼还是不能少的,奴才这边已经写下了礼单,大小姐看看成不成?”刘福根将放在袖子里的礼单拿出来,递给一旁的丫鬟。
谢玉娇接过看了一下,见是一些屏风、古董、字画的,她也不太懂这些,便点头道:“这些你安排就是了,我也不懂,只是别少了。”
刘福根一个劲的点头,又道:“我今儿听县太爷的意思,是他不想收这些礼,如今北边打的厉害,他得了个差事,要弄写军需粮饷,今年原本粮食丰收,我们交上去的也够了,可耐不住打仗开销大,县太爷说,如今处处都在征集粮饷,让我们也跟着想想办法。”
谢玉娇听了这话,也是相当的无奈,朝廷若是公开增加税收,那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到时候外敌还没赶出去呢,这里头老百姓要是再闹起义,那可不得阴沟里翻船。如今也只能先动员他们这些手里有些闲钱的地主乡绅,能化一些缘就化一些缘了。
“康大人还说了些什么?”
“其他的倒也没说,只是表彰了我们谢家,说是年头做的那五千件棉袄已经到了前线了,这会子将士们都穿上了,还说让别人家也跟我们家学一学,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然这要是大雍没了,大家伙一起树倒猢狲散的,就没意思了。”
谢玉娇听了这些,心里头直乐呵,康广寿不愧是状元呢!这话说的,倒是把谢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了,只怕还有人背地里骂人呢!说谢家就喜欢充好人,连累一群道友。
谢玉娇心里虽然这么想,嘴上却道:“康大人说的有道理啊,大家都是大雍子民,出一些力也是应该的,今年冬天这么冷,将士们要是没有棉袄穿,冻病了,到底没力气打仗,也就不能保家卫国了。”
刘福根一时没闹明白谢玉娇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便静静的听下去,只听她继续道:“不过马上就开春了,现在做棉袄也来不及了,只是康大人都表彰了我们谢家,这不出一些银子似乎也说不过去,这样吧,你把方才那张单子上,值钱的几样东西都去了,换成一千匹的白棉布,给康大人送过去。”
去年棉花丰收,棉布的价格下来好许多,谢玉娇这会子送去棉布,下次康广寿也不好意思来要棉袄了。这样一来,既剩下了银子,又剩下了人力物力,这做棉袄的事情,实在不是人干的啊。谢玉娇想起大夏天抱着棉袄揣棉花的事情,还觉得头上冒汗呢!
“大小姐,康大人能要棉布吗?”刘福根这会儿倒是有些疑惑了,这听说捐粮食捐衣服的,没见过捐棉布的,万一东西送过去了又给退回来,这棉布也不好销,倒是要亏本了。
谢玉娇便笑着道:“二管家,你放心好了,这仗打了有两三年了吧,还不知道前线有多少死伤呢,这棉布都是好的,到时候热水洗一洗,太阳底下晒一晒,那可是包扎伤口的好东西,我上回听舅舅说,这些东西都是户部在民间采购的,银子都让那些皇商赚去了,分明只有几两银子一匹的棉布,到了那群人手中,就变成几十两银子了,我偏就送一些过去,看他们上头敢说这个不值钱?”
刘福根哪里有这等见识,且谢家也没做朝廷的生意,见谢玉娇这么说,便也点头应了。
却说千里之外的北边,这时候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山里下过了雪,越发就阴冷了几分,大军的帐篷稀稀落落的排开。周天昊和几个将士正围着这一带的地形图比划,看看能不能找出一条小道,可以绕去鞑子的后方,给鞑子来一个出其不意的进攻。
可这北地严寒,帐篷里虽然燃着火炉,到底挡不住外头的寒风,周天昊一脸打了几个喷嚏,身后的副将急忙送了一个手炉上去,周天昊脸色阴沉的看着一众鼻涕横流的将士们,问道:“棉袄都分下去了吗?”
那副将闻言,只点头道:“已经分下去了,等将士们分完了,多了就留给王爷和几位将军。”
原来周天昊虽然年纪轻,可他也不甘落于人后,一想到将士们都是为了大雍卖命的,他再冷也要扛着,这一批棉衣不过五千件,他下面的将士都不止这个数了,所以便咬着牙,要等每个将士都有了棉衣穿,他才肯穿上棉衣。
几个将军瞧见小王爷都这样顶着,他们更不好意思喊冷了,所以这零下几十度的天气,大家还跟以前一样秋衣秋裤的,只是这鼻子实在有些不听话,是不是要溜出几条小蚯蚓来。
周天昊抬起头,看了众人一眼,正在想自己是不是没必要逞这个能的时候,外头小兵抱着几件棉袄,从外面进来,呵出一团白气来:“将士们都有棉袄穿了,这些是留给将军们和小王爷的。”
周天昊从来不知道,自己身为大雍的王爷,居然会对着一件缝制的这样拙劣的棉袄咽口水。他刚上战场的时候锦衣华服,脸上白的连个胡渣都没有,这才几个月的光景,自己跟泥地里滚出来的狗*蛋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小王爷,来来来,赶紧穿上,这棉衣再不到,老胡我都要冻成狗了。。”周天昊看了一眼自称要冻成狗的胡将军,脸上闪过谦让的笑:“胡将军先请吧。”
众人见小王爷不挑,自己当然也不好意思挑,可再三推辞之后,大家也都耐不住性子了,管他呢!先穿上暖和暖和是真,不过大家都行动一致的,把看上去棉花揣得最多的那一件留给了周天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