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翩翩河边走(下)(2 / 3)
“你小子……到底什么意思?”皇甫嵩终于无奈叹气。
“公孙文琪今日归幽州……真的只是记挂乡梓吗?”皇甫郦咬牙反问。“幽州早不反,晚不反,为何今日反?”
“自然是因为卫将军离开彼处,才让彼处鲜卑、乌桓生了异心。”皇甫嵩当即驳斥。“这件事情朝中已经知道,不过卫将军为了防止军心动摇,才主动隔绝消息的……你莫要乱说!”
“便当是如此好了。”皇甫郦依旧有自己的想法。“可依我看,幽州即便有乱,也未必就如凉州这般可怖,其人如此着急返乡,恐怕抽身事外坐观成败之意还是有的!待洛中局势崩塌,他必然会携幽燕之士南下洛中,奠定局势!说不定还要取大将军而代之,独揽大权!”
“那又如何?”皇甫嵩一时冷笑。“你以为你家大人我没想到此处吗?”
皇甫郦当即愕然。
“小子,”因为熬夜而双目通红的皇甫嵩盯着自己侄子缓缓言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吗?不就是想让我借此良机,制住董卓,独占此处五万大军,然后进可为洛中事,退可保关中、平凉州,安定一时……对不对?”
“是!”皇甫郦勉力应声道。
“那你可知道,数年前,尚且为我幕僚的阎叔德还曾劝我南面称制呢?”皇甫嵩愈发冷笑不止。“他当时说凉州已经到了必反的境地,若我能举大兵联合凉州叛军,则皇甫氏亦可代刘氏为之……这岂不是比你今日的主意更好上三分?”
皇甫郦愈发不知所措。
“但我问你。”皇甫嵩继续满脸嘲讽,追问自己侄子不止。“若我当日真的信了他的话,你今日会不会也陈尸在渭水之中?”
皇甫郦尴尬下跪请罪。
“你啊!”皇甫嵩见状不由叹气道。“阎叔德为何自戕,我就不多说了,说了你也不懂。咱们就事论事,只说你的主意……按你的说法,大将军欲为洛中事,阉宦欲为洛中事,党人欲为洛中事,然后董仲颖也欲为、公孙珣亦欲为!而刚才公孙珣还向我透露,暗指袁氏也包藏祸心……既如此,这么多人,最后偏偏又只有一个人能赢,此人凭什么是我们皇甫氏?我们皇甫氏到底有什么?五万兵马又如何,信不信盖勋第一个拉走五千人去守长安城?然后北宫一道圣旨便能散了两万,大将军一声令下,袁氏几封书信,又能跑了两万?最后卫将军领着幽燕之士南下,你都没有兵马抵挡的!”
皇甫郦尴尬低头叩首。
“此事不必再多言。”皇甫嵩最后干脆甩袖言道。“我今日可惜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董仲颖、公孙文琪、袁本初,乃至于大将军这些人物,最后居然只能有一个人能善终,而我这种老朽却能以名将之姿流于史册……真是可惜!”
皇甫郦喏喏而走。
“就是这般了。”
翌日上午,军帐之中,公孙珣将目光从呆若木鸡的戏忠身上移开,复又扫视了下面神色各异的众将一圈,却是干脆直接。“此间五万大军,万般权责我皆准备托于左将军,尔等须好生听令,静待洛阳封赏……”
言到最后,公孙珣终究是瞥了一眼身侧的董卓。
孰料,董卓巍然不动,居然没有半点表示……很显然,这位前将军心里很清楚,昨日大胜后,公孙珣自有他的一番威信,此时跳出来,怕是只能碰壁;而反过来说,等公孙珣离去,万般事皆可为,却又没必要如此操切。
其实不止是董卓,军中诸将皆无言语,便是刘表、盖勋也都没有什么话说……公孙珣不给他们兵权不仅是有所防范,更重要的一点是,从位阶上来看,他们也没资格接手这支部队。
“既如此。”环视一周后,公孙珣不再犹豫,而是即刻起身吩咐。“义公引三百义从随我同行,不要什么多余准备,即刻返乡。而子泰(田畴字)引其余义从兼领伤员,在后安顿完毕,养好伤、收拾好义从骨殖,再归幽州不迟。”
韩当、田畴昨夜已经得到讯息,并有所准备,于是当即领命。
而公孙珣说完话后,干脆抬腿便走,居然是要立即出发……两侧将领、军官、吏员不敢怠慢,纷纷起身行礼相送。
便是董卓和皇甫嵩,此时也难得起身拱手行礼。
“君侯!”未等公孙珣出营,徐荣第一个忍耐不住。“既乌桓反叛,还请许我随君侯归乡……”
旁边吕布则是欲言又止。
“些许乌桓叛乱,必然马到成功,何须伯进随行?”公孙珣停下脚步,不以为意。“再说了,昔日我在孟津曾立誓,迟早要回中枢做一番大事,大丈夫生平誓言,岂是虚妄?等我平定辽西,便会立即归来。”
徐荣、吕布等人俱皆松了一口气。
公孙珣缓缓颔首,复又前行,但来到营帐门边上的时候,却又不禁主动对着一人驻足:“相识一场,前路漫漫,文和难道没有话对我说吗?” ↑返回顶部↑
“公孙文琪今日归幽州……真的只是记挂乡梓吗?”皇甫郦咬牙反问。“幽州早不反,晚不反,为何今日反?”
“自然是因为卫将军离开彼处,才让彼处鲜卑、乌桓生了异心。”皇甫嵩当即驳斥。“这件事情朝中已经知道,不过卫将军为了防止军心动摇,才主动隔绝消息的……你莫要乱说!”
“便当是如此好了。”皇甫郦依旧有自己的想法。“可依我看,幽州即便有乱,也未必就如凉州这般可怖,其人如此着急返乡,恐怕抽身事外坐观成败之意还是有的!待洛中局势崩塌,他必然会携幽燕之士南下洛中,奠定局势!说不定还要取大将军而代之,独揽大权!”
“那又如何?”皇甫嵩一时冷笑。“你以为你家大人我没想到此处吗?”
皇甫郦当即愕然。
“小子,”因为熬夜而双目通红的皇甫嵩盯着自己侄子缓缓言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吗?不就是想让我借此良机,制住董卓,独占此处五万大军,然后进可为洛中事,退可保关中、平凉州,安定一时……对不对?”
“是!”皇甫郦勉力应声道。
“那你可知道,数年前,尚且为我幕僚的阎叔德还曾劝我南面称制呢?”皇甫嵩愈发冷笑不止。“他当时说凉州已经到了必反的境地,若我能举大兵联合凉州叛军,则皇甫氏亦可代刘氏为之……这岂不是比你今日的主意更好上三分?”
皇甫郦愈发不知所措。
“但我问你。”皇甫嵩继续满脸嘲讽,追问自己侄子不止。“若我当日真的信了他的话,你今日会不会也陈尸在渭水之中?”
皇甫郦尴尬下跪请罪。
“你啊!”皇甫嵩见状不由叹气道。“阎叔德为何自戕,我就不多说了,说了你也不懂。咱们就事论事,只说你的主意……按你的说法,大将军欲为洛中事,阉宦欲为洛中事,党人欲为洛中事,然后董仲颖也欲为、公孙珣亦欲为!而刚才公孙珣还向我透露,暗指袁氏也包藏祸心……既如此,这么多人,最后偏偏又只有一个人能赢,此人凭什么是我们皇甫氏?我们皇甫氏到底有什么?五万兵马又如何,信不信盖勋第一个拉走五千人去守长安城?然后北宫一道圣旨便能散了两万,大将军一声令下,袁氏几封书信,又能跑了两万?最后卫将军领着幽燕之士南下,你都没有兵马抵挡的!”
皇甫郦尴尬低头叩首。
“此事不必再多言。”皇甫嵩最后干脆甩袖言道。“我今日可惜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董仲颖、公孙文琪、袁本初,乃至于大将军这些人物,最后居然只能有一个人能善终,而我这种老朽却能以名将之姿流于史册……真是可惜!”
皇甫郦喏喏而走。
“就是这般了。”
翌日上午,军帐之中,公孙珣将目光从呆若木鸡的戏忠身上移开,复又扫视了下面神色各异的众将一圈,却是干脆直接。“此间五万大军,万般权责我皆准备托于左将军,尔等须好生听令,静待洛阳封赏……”
言到最后,公孙珣终究是瞥了一眼身侧的董卓。
孰料,董卓巍然不动,居然没有半点表示……很显然,这位前将军心里很清楚,昨日大胜后,公孙珣自有他的一番威信,此时跳出来,怕是只能碰壁;而反过来说,等公孙珣离去,万般事皆可为,却又没必要如此操切。
其实不止是董卓,军中诸将皆无言语,便是刘表、盖勋也都没有什么话说……公孙珣不给他们兵权不仅是有所防范,更重要的一点是,从位阶上来看,他们也没资格接手这支部队。
“既如此。”环视一周后,公孙珣不再犹豫,而是即刻起身吩咐。“义公引三百义从随我同行,不要什么多余准备,即刻返乡。而子泰(田畴字)引其余义从兼领伤员,在后安顿完毕,养好伤、收拾好义从骨殖,再归幽州不迟。”
韩当、田畴昨夜已经得到讯息,并有所准备,于是当即领命。
而公孙珣说完话后,干脆抬腿便走,居然是要立即出发……两侧将领、军官、吏员不敢怠慢,纷纷起身行礼相送。
便是董卓和皇甫嵩,此时也难得起身拱手行礼。
“君侯!”未等公孙珣出营,徐荣第一个忍耐不住。“既乌桓反叛,还请许我随君侯归乡……”
旁边吕布则是欲言又止。
“些许乌桓叛乱,必然马到成功,何须伯进随行?”公孙珣停下脚步,不以为意。“再说了,昔日我在孟津曾立誓,迟早要回中枢做一番大事,大丈夫生平誓言,岂是虚妄?等我平定辽西,便会立即归来。”
徐荣、吕布等人俱皆松了一口气。
公孙珣缓缓颔首,复又前行,但来到营帐门边上的时候,却又不禁主动对着一人驻足:“相识一场,前路漫漫,文和难道没有话对我说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