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不论身后(1 / 5)
公孙太守觉得自己发挥超常了!
无论是那番临时起意的煌煌大言,还是这天夜里针对张宝的出色夜战,都有点发挥超常了!
甚至于一瞬间,他自己都差点信了自己那番忠心可鉴日月的鬼话。
不过,公孙珣自己信不信是无妨的,关键是郭勋居然信了……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之前对方在樊舆亭阻拦自己,然后一意执法范阳卢氏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来,这位幽州刺史应该是个很有脊梁,或者说很有担当的大汉忠良……人家愿意信,那……那自然就很爽了!
要知道,刺史和太守的政治地位虽然是相等的,双方谁也不怕谁,可说到承担政治风险这个东西,还是代表中枢监察地方的刺史更高一筹,郭勋愿意相信自己,并且愿意为自己分担政治风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更不要说,身为幽州刺史,郭勋手里有一个让公孙珣垂涎三尺的东西……那就是本州的临时军事调度权……换言之,那三千幽燕铁骑,郭勋是真能变出来的!
当然了,即便是郭勋表态愿意分担政治风险,愿意调兵给他,公孙珣也不会坑到不管不顾直接领兵南下河洛……如此举动,不要说被人认可为大汉忠良了,怕是洛阳那边要扔下黄巾军不管,先动员起三河骑士宰了他再说!
实际上也无须如此,因为公孙珣手里的那所谓一万兵根本不堪远征,而认可了他的郭勋调兵也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足够做很多很多事情了。
首先,张宝紧张退却之后,涿郡这里跟洛阳的交通也立即就恢复了,信使完全可以走中山、常山、赵国、魏郡、河内一线迅速抵达洛阳,于是公孙珣和郭勋即刻联名起草了一份奏疏,既汇报了幽州这里的战况,又主动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战略计划。
其次,公孙珣趁着这个时间,还尝试着打了一下隔壁广阳郡的失陷地区。
而且你还别说,在程远志已死,张宝退兵的情况下,广阳那边的黄巾军占领区几乎是望风而降……或者说当地豪强看清局势后立即拨乱反正起来。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拿下广阳失陷的南半郡以后,公孙珣惊愕的发现,渔阳那边居然已经完全光复了,而且带兵之人不是别人,正好是公孙珣在奏疏中有所举荐的自家族兄,渔阳令公孙瓒!
不得不说,自己这位族兄终究是个有能耐有气运的人,时机到了,该冒头总是能冒头的。
而就在公孙珣、公孙越、刘备等一众故人与公孙瓒在渔阳郡泉州城相会的时候,公孙珣和郭勋的联名奏疏也送到了洛阳。
话说,公孙珣的所谓简单战略计划确实很简单,就是在外围迅速作出分割动作,以求控制住黄巾军在河北的扩张势头!
他建议,让郭勋动员幽州步卒即刻南下,利用城市、县邑层层推进,以压制张宝,进取冀州北部大量失陷区;然后公孙珣领着上谷、代郡、渔阳的骑兵,借助骑兵的速度迅速沿着太行山南下,一路扫荡到河内,以确保黄巾军的势力不往并州以及洛阳方向进展,这就是他所谓的南下河洛,上救首都,下拯黎民了。
这个计划怎么说呢?
看似颇有章法,步骑协同,动静有力的,颇有将张角三兄弟直接关入笼子里的架势!
可问题在于,公孙珣心里比谁都清楚,别看张角现在攻城略地,可实际上他们三兄弟本来就会被迅速关入冀州中部这个笼子里的;而且,所谓郭勋南下的推进,根本就是在捡张宝后撤过去的漏;至于公孙珣所走的这个路线,现在根本就是‘国占区’,除了河内那边有些马元义的残余部队在闹事外,别的地方真的是一马平川!
所以,这个计划根本就是为了让公孙珣领着几千骑兵迅速南下,在中央面前露脸,然后在即将进行的军事部署获取一席之地!
不然呢?领着三千骑兵扫荡张氏三兄弟?还是一路闯入中原,覆灭中原几十万黄巾?
他叫公孙珣,不叫陈庆之!
那么如此坑蒙拐骗,难道公孙珣就不怕中枢那些人发觉吗?
发觉什么啊?此时的黄巾军除了一个张宝在幽州这种力量薄弱的地方被有所准备的公孙珣稍微阻拦了一下外,其余各处依然是如火如荼……别说是公孙珣所言的太行山东侧一线郡国了,朝廷到现在都还在担忧洛阳是否能被保全呢!
而就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朝廷忽然收到了一州刺史和一郡太守联名送上来的捷报,以及他们毛遂自荐的‘小方略’,还有公孙珣那句铿锵有力,堪称忠心表率的‘不负天下人’!
正处于半是不知所措,半是惊慌不定状态中的朝廷中枢是万万没想到,幽州居然已经打了一个如此大的胜仗,并稳定住了局势。更没想到,彼处已经有如此忠臣良将,不顾个人得失,毛遂自荐了!
于是乎,天子大喜过望,直接批准了这个方案不说,还要求公孙珣在‘打通’太行通道以后,立即入洛汇报河北情况,并参与后期的军事方略。
当然了,大汉朝上百郡国,不差公孙珣和郭勋两个忠臣良将。到了这个时候,随着帝国中枢的渐渐醒悟,洛阳也已经变得格外热闹了起来,天子、宦官、外戚、党人、公族、边将……在黄巾军看似要掀翻一切的力量面前,纷纷有所动作。
公孙太守和郭刺史的举动不过是个开胃菜而已。 ↑返回顶部↑
无论是那番临时起意的煌煌大言,还是这天夜里针对张宝的出色夜战,都有点发挥超常了!
甚至于一瞬间,他自己都差点信了自己那番忠心可鉴日月的鬼话。
不过,公孙珣自己信不信是无妨的,关键是郭勋居然信了……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之前对方在樊舆亭阻拦自己,然后一意执法范阳卢氏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来,这位幽州刺史应该是个很有脊梁,或者说很有担当的大汉忠良……人家愿意信,那……那自然就很爽了!
要知道,刺史和太守的政治地位虽然是相等的,双方谁也不怕谁,可说到承担政治风险这个东西,还是代表中枢监察地方的刺史更高一筹,郭勋愿意相信自己,并且愿意为自己分担政治风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更不要说,身为幽州刺史,郭勋手里有一个让公孙珣垂涎三尺的东西……那就是本州的临时军事调度权……换言之,那三千幽燕铁骑,郭勋是真能变出来的!
当然了,即便是郭勋表态愿意分担政治风险,愿意调兵给他,公孙珣也不会坑到不管不顾直接领兵南下河洛……如此举动,不要说被人认可为大汉忠良了,怕是洛阳那边要扔下黄巾军不管,先动员起三河骑士宰了他再说!
实际上也无须如此,因为公孙珣手里的那所谓一万兵根本不堪远征,而认可了他的郭勋调兵也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足够做很多很多事情了。
首先,张宝紧张退却之后,涿郡这里跟洛阳的交通也立即就恢复了,信使完全可以走中山、常山、赵国、魏郡、河内一线迅速抵达洛阳,于是公孙珣和郭勋即刻联名起草了一份奏疏,既汇报了幽州这里的战况,又主动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战略计划。
其次,公孙珣趁着这个时间,还尝试着打了一下隔壁广阳郡的失陷地区。
而且你还别说,在程远志已死,张宝退兵的情况下,广阳那边的黄巾军占领区几乎是望风而降……或者说当地豪强看清局势后立即拨乱反正起来。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拿下广阳失陷的南半郡以后,公孙珣惊愕的发现,渔阳那边居然已经完全光复了,而且带兵之人不是别人,正好是公孙珣在奏疏中有所举荐的自家族兄,渔阳令公孙瓒!
不得不说,自己这位族兄终究是个有能耐有气运的人,时机到了,该冒头总是能冒头的。
而就在公孙珣、公孙越、刘备等一众故人与公孙瓒在渔阳郡泉州城相会的时候,公孙珣和郭勋的联名奏疏也送到了洛阳。
话说,公孙珣的所谓简单战略计划确实很简单,就是在外围迅速作出分割动作,以求控制住黄巾军在河北的扩张势头!
他建议,让郭勋动员幽州步卒即刻南下,利用城市、县邑层层推进,以压制张宝,进取冀州北部大量失陷区;然后公孙珣领着上谷、代郡、渔阳的骑兵,借助骑兵的速度迅速沿着太行山南下,一路扫荡到河内,以确保黄巾军的势力不往并州以及洛阳方向进展,这就是他所谓的南下河洛,上救首都,下拯黎民了。
这个计划怎么说呢?
看似颇有章法,步骑协同,动静有力的,颇有将张角三兄弟直接关入笼子里的架势!
可问题在于,公孙珣心里比谁都清楚,别看张角现在攻城略地,可实际上他们三兄弟本来就会被迅速关入冀州中部这个笼子里的;而且,所谓郭勋南下的推进,根本就是在捡张宝后撤过去的漏;至于公孙珣所走的这个路线,现在根本就是‘国占区’,除了河内那边有些马元义的残余部队在闹事外,别的地方真的是一马平川!
所以,这个计划根本就是为了让公孙珣领着几千骑兵迅速南下,在中央面前露脸,然后在即将进行的军事部署获取一席之地!
不然呢?领着三千骑兵扫荡张氏三兄弟?还是一路闯入中原,覆灭中原几十万黄巾?
他叫公孙珣,不叫陈庆之!
那么如此坑蒙拐骗,难道公孙珣就不怕中枢那些人发觉吗?
发觉什么啊?此时的黄巾军除了一个张宝在幽州这种力量薄弱的地方被有所准备的公孙珣稍微阻拦了一下外,其余各处依然是如火如荼……别说是公孙珣所言的太行山东侧一线郡国了,朝廷到现在都还在担忧洛阳是否能被保全呢!
而就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朝廷忽然收到了一州刺史和一郡太守联名送上来的捷报,以及他们毛遂自荐的‘小方略’,还有公孙珣那句铿锵有力,堪称忠心表率的‘不负天下人’!
正处于半是不知所措,半是惊慌不定状态中的朝廷中枢是万万没想到,幽州居然已经打了一个如此大的胜仗,并稳定住了局势。更没想到,彼处已经有如此忠臣良将,不顾个人得失,毛遂自荐了!
于是乎,天子大喜过望,直接批准了这个方案不说,还要求公孙珣在‘打通’太行通道以后,立即入洛汇报河北情况,并参与后期的军事方略。
当然了,大汉朝上百郡国,不差公孙珣和郭勋两个忠臣良将。到了这个时候,随着帝国中枢的渐渐醒悟,洛阳也已经变得格外热闹了起来,天子、宦官、外戚、党人、公族、边将……在黄巾军看似要掀翻一切的力量面前,纷纷有所动作。
公孙太守和郭刺史的举动不过是个开胃菜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