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既说到这里,再来说说这对即将喜结连理的璧人,据说也的确相当的不般配。
  柴氏祖上几代均在朝中担任要职,到了柴西词这一代,更是祖宗积德,不仅自己位居首辅,亲妹妹也嫁进宫中十几年了,儿子没替燕帝生半个,却极为受宠,差点儿没被燕帝捧上天,就是十几岁的美貌姑娘进宫也敌不上她一根手指头,更别说早已人老珠黄的皇后严氏。
  因此柴西词这嫡长子柴骏十五岁上便封了侯,如今已五年过去了,虽没实际职位,却深得帝心。自然,人家也是有本事的。在太学时便有人盛传,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就是他老子当年拍马都赶不上他一半睿智聪慧、诡计多谋。可偏偏这弱冠之龄的丰城侯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深居简出,没几个人见过。
  早几年燕京城里倒是流传过一阵子他的画像,据说后来被柴家花重金一股脑买回去了,最初作这画像的人还吃了番苦头。有钱人就是这么任性!人家不打算让人知道他长什么样,就别作死!万一出门遇刺不就间接成了帮凶么?
  但就见过这画像的人说,此子生得俊朗不凡,犹如天人,风姿更是堪比前朝某位知名大儒。只怕是女子一见便会忘了自己姓甚名谁,非君不嫁,真真是个误人一生,完美到不能再完美、惊才绝艳的人物。
  而沈家这独女早年却出身行伍,混迹在一帮糙汉子中间,不用想也知道读书不多,恐怕并不知书识礼。至于容貌,鉴于燕朝有一风俗,但凡未出阁的女子上街,都得戴上面纱,仅仅只允许留出一双眼睛,因此自然没人见过。但都说女相父,见过那位左都督的燕京人谁不知道他浓眉大眼,气宇轩昂。当初进京时可是有不少人在路边儿瞻仰过这位镇国大将的风姿,那真真是九天之上的战神下凡。
  不过男人长成这样还能算是英俊威武,若是女子……
  啧啧!很难说,指不定就是粗鲁、彪悍。何况沈都督在容貌这件事上,仅仅只能帮到女儿一半,剩下那一半,又是谁都没见过。
  所以自打这消息从某些口风不严的京官口中走漏出来,燕京城里的大街小巷便炸开了锅。茶楼酒家里无聊消遣之人,无不找着机会拿出来戏说。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沈画此时正坐在城里一间颇为有名的饭馆里,津津有味地洗耳恭听他人谈论自己的婚事。
  正值午时,饭馆里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热闹异常。许多人吃着美食,饮着小酒,不知不觉便开始口无遮拦,通常这种时候正是收集情报的最佳时机。
  旁边桌有位颇为长舌的大叔说:“听闻沈都督的千金四岁大便没了亲娘,沈都督早年南征北战,至今尚孤身一人,连小妾都没纳过一个,自是无法顾及。女儿家缺乏娘亲教导,真不知道是个什么模样。”
  与之同桌之人无不点头认同,更有甚者居然露出一副惋惜的表情,“这些年我等均在猜测究竟什么人才配得上小侯爷,没想柴家拖着拖着竟让山野村夫家的女儿占了便宜。可惜!真是可惜。”
  这话听着就好似一块尚好的雄性天鹅肉掉进了雌癞蛤丨蟆嘴里。
  沈画这癞蛤丨蟆本尊在旁慢悠悠祭完五脏庙,闲着也是闲着,漫不经心插嘴问:“在下听闻那位柴小侯爷八岁时也死了亲娘,首辅大人政务繁忙,指不定也甚少管教。没了娘的儿子,缺乏娘亲管束,是不是也有可能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可俗话不是说,养不教,应该是父之过么?”
  长舌大叔闻言笑了笑,高深状道:“公子一看便知不是京城人士。且不说柴氏在燕京乃是世家大族,就他家世代书香,从小接受礼仪熏陶,首辅大人早年更是师承鸿学大儒,子女教习自然要比沈家强。再说男孩儿和女孩儿又怎能一样?人家这位嫡长子可是太学出来的人中娇子!”
  敢情是个混燕国顶级名牌大学出身的二世主。不,也有可能是三世、四世、柴十六都不定。沈画不以为然。鉴于上辈子的“广博”见识,深知这类人未必就是天子骄子,指不定是顶级纨绔。因此不与这人计较,端起酒杯姿态优雅地淡淡一笑,“大叔以为在下教养如何?”
  怎么说,她上辈子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且也算是名牌大学毕业。比起燕国如今看爹的教育制度,沈画觉得上辈子的填鸭更靠谱。至少她是硬当当靠的自己,绝没动用过一丝一毫裙带关系。
  长舌大叔极认真地仔细打量几眼,点点头,赞许状笑道:“公子一身锦衣,谈吐优雅,举止得当。定是出身世家名门,教养自然极好。”
  沈画深感安慰,却有些淡淡的忧伤,他第一眼所见居然是她的锦衣!果然人靠衣装。得装!
  那她继续装下去好了,“不瞒您说,在下四岁那年也没了娘。老爹自幼便宝贝似的疼着,这些年过得极为担忧,就怕老爹太过宠爱,一不小心误了在下。听您这样评价,在下总算是放心了。”
  众人闻言微愣,愣完无不开怀大笑,其中一位安慰道:“公子多虑了。如公子这般时时警醒自身之人,怎会误入歧途?”
  沈画觉得他说得极有道理,至少这么多年她的的确确没坑过爹,且确实懂得什么时候应该自律。
  “这么说,沈都督的女儿定是不懂自省,误入歧途了么?”沈画十分好奇。
  旁边那桌人又是微微一愣,顿时哑口。兴许均在猜测沈画与那传说中的沈府千金究竟是什么关系,好一阵子方有人尴尬道:“这个,我等就不甚了解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