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第68节(2 / 4)
唐瑾摇了摇头,现在不是想这个事的时候,他要想的是,皇帝为什么要出这样一道策论题?他想要看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答案?
他身处于咸朝,一个宋之后历史上没有的朝代,不,身处在这个时代,应该说是国家而不是朝代。
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唐瑾皱了皱眉。说实话,他对于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了解的并不多,这么些年来,他都是在努力的念书念书再念书,没有机会更没有时间了解这一些。
就他所了解到的那些,手工来很发达,根据历史的发展,它的资本主义应该是处于将要萌牙的时代,对外贸易早在汉唐代时就已经有了,宋代时的海贸也有了一定的规模,那么现在呢?
唐老爷子从来没有跟他说起过海外贸易的事情,或许可以推断出一点:他年轻的时候国家初建,没有精力发展海外贸易,是以他也没有接触过这一方面的事,后来回了李家村,即便是跟外界有联系,要么是所知的信息有限不足以知道这些,要么是国家跟本就没有怎么发展海外贸易。
那么皇帝出这个题,是想要发展或者大力的发展海外贸易吗?
如果他不想的话,就不会这么问。
比如一个人经常从一家糕点店门过经过,他要是不爱吃糕点,就不会关注好不好吃的问题,只有他想买了的时候,才会想知道那东西好不好了吃。
皇帝要是从来没有动过海外贸易的念头,也不会来问商业对于国家有什么用处。
不对不对!
唐瑾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偏了。
元朝的时候,做海外贸易的人很多,沈万三就是从这里发了大家,才将自己父辈子辈的名声都盖了过去,他是从历史的进程和旁观者的角度里才知道咸国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应当会发展海外贸易,所以下意识的以为皇帝问的是这个。
可不是,皇帝问的是商业对于国家的用处,而不是海外贸易对于国家的用处,他可不一定是想发展海外贸易,或许这样问有别的原因。
题他会答,有后世的目光和经验,他答的绝对会比绝大部分人答的好,可答出来的答案会不会得皇帝的心就不知道了。
如何才能答到皇帝的心上,首先得知道皇帝这个人对于商业是怎么样的一种态度。
上一次,同桓栋聊天时,可不只聊到了皇帝喜欢什么样的文风,对于他的日常也聊到了好些,大体上知道他是一个开明有为心胸也好的皇帝,会听谏,哪怕上谏的人不讨他喜欢,是好意见也会听取。
那么,他需要避讳的地方就不多了?
不对,殿试刚开始是由阅卷的大臣先阅一遍的,这里边的人意见可就多了,而且为了保险,他不能坚定的拥护,不但要指明商业对于国家的好处,还要说明有可能的坏处,利避都要分析出来。
他要把卷子答到,就算是不支持发展商业的官员看了,也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的程度。
这其中的度,并不是那么的好把握,尤其答好后螣抄前要小心检查,不能哪一句话过于尖锐,犯了支持派或者反对派的忌讳。
唐瑾认真思索着,眉头轻皱,上边的昭德帝离唐瑾很近,隐约能看到他的神情,觉得真难住了他,但左右前后大约也是一幅被难住了的样子,也没显示出他与众不同来。
一开始考试,昭德帝在上边坐了一会儿,就回后殿里喝茶去了,大殿里自然有监考的官员。
入了后殿后,昭德帝对于今天侍候在身边的大太监高贵道:“你去外边盯着那个会元。”
高贵脸上高兴的应下了,退了出去,心里嘀咕着唐瑾这入圣眼也不知道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大殿里的气氛有些凝重,不止是唐瑾意外,所有来考试的更是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一道策论题,绝大部分的人在这个年龄,都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对于商业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无处下手。
唐瑾理顺了思路,开始打草稿,写到一半处的时候,身边来了个人站在旁边看着,他顿了一下笔,从对方的衣服上来看,知道应该是个宦官,也没抬头,继续写。
至于一个宦官为何能下场走动,做着类似监考官的活儿,他表示存在就是合理的,对方能站在他面前就没有问题。
不过唐瑾还是留心着对方的动作,以免万一真有什么事发生。
不过对方也没多停留,没一会儿就走了。
中午到了未时(1点)时,殿上响起了三声梆子声,要吃午饭了。 ↑返回顶部↑
他身处于咸朝,一个宋之后历史上没有的朝代,不,身处在这个时代,应该说是国家而不是朝代。
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唐瑾皱了皱眉。说实话,他对于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了解的并不多,这么些年来,他都是在努力的念书念书再念书,没有机会更没有时间了解这一些。
就他所了解到的那些,手工来很发达,根据历史的发展,它的资本主义应该是处于将要萌牙的时代,对外贸易早在汉唐代时就已经有了,宋代时的海贸也有了一定的规模,那么现在呢?
唐老爷子从来没有跟他说起过海外贸易的事情,或许可以推断出一点:他年轻的时候国家初建,没有精力发展海外贸易,是以他也没有接触过这一方面的事,后来回了李家村,即便是跟外界有联系,要么是所知的信息有限不足以知道这些,要么是国家跟本就没有怎么发展海外贸易。
那么皇帝出这个题,是想要发展或者大力的发展海外贸易吗?
如果他不想的话,就不会这么问。
比如一个人经常从一家糕点店门过经过,他要是不爱吃糕点,就不会关注好不好吃的问题,只有他想买了的时候,才会想知道那东西好不好了吃。
皇帝要是从来没有动过海外贸易的念头,也不会来问商业对于国家有什么用处。
不对不对!
唐瑾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偏了。
元朝的时候,做海外贸易的人很多,沈万三就是从这里发了大家,才将自己父辈子辈的名声都盖了过去,他是从历史的进程和旁观者的角度里才知道咸国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应当会发展海外贸易,所以下意识的以为皇帝问的是这个。
可不是,皇帝问的是商业对于国家的用处,而不是海外贸易对于国家的用处,他可不一定是想发展海外贸易,或许这样问有别的原因。
题他会答,有后世的目光和经验,他答的绝对会比绝大部分人答的好,可答出来的答案会不会得皇帝的心就不知道了。
如何才能答到皇帝的心上,首先得知道皇帝这个人对于商业是怎么样的一种态度。
上一次,同桓栋聊天时,可不只聊到了皇帝喜欢什么样的文风,对于他的日常也聊到了好些,大体上知道他是一个开明有为心胸也好的皇帝,会听谏,哪怕上谏的人不讨他喜欢,是好意见也会听取。
那么,他需要避讳的地方就不多了?
不对,殿试刚开始是由阅卷的大臣先阅一遍的,这里边的人意见可就多了,而且为了保险,他不能坚定的拥护,不但要指明商业对于国家的好处,还要说明有可能的坏处,利避都要分析出来。
他要把卷子答到,就算是不支持发展商业的官员看了,也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的程度。
这其中的度,并不是那么的好把握,尤其答好后螣抄前要小心检查,不能哪一句话过于尖锐,犯了支持派或者反对派的忌讳。
唐瑾认真思索着,眉头轻皱,上边的昭德帝离唐瑾很近,隐约能看到他的神情,觉得真难住了他,但左右前后大约也是一幅被难住了的样子,也没显示出他与众不同来。
一开始考试,昭德帝在上边坐了一会儿,就回后殿里喝茶去了,大殿里自然有监考的官员。
入了后殿后,昭德帝对于今天侍候在身边的大太监高贵道:“你去外边盯着那个会元。”
高贵脸上高兴的应下了,退了出去,心里嘀咕着唐瑾这入圣眼也不知道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大殿里的气氛有些凝重,不止是唐瑾意外,所有来考试的更是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一道策论题,绝大部分的人在这个年龄,都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对于商业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无处下手。
唐瑾理顺了思路,开始打草稿,写到一半处的时候,身边来了个人站在旁边看着,他顿了一下笔,从对方的衣服上来看,知道应该是个宦官,也没抬头,继续写。
至于一个宦官为何能下场走动,做着类似监考官的活儿,他表示存在就是合理的,对方能站在他面前就没有问题。
不过唐瑾还是留心着对方的动作,以免万一真有什么事发生。
不过对方也没多停留,没一会儿就走了。
中午到了未时(1点)时,殿上响起了三声梆子声,要吃午饭了。 ↑返回顶部↑